1樓:小周高等教育**答疑
趙惠文王和秦昭王在見面時,趙惠文王卻得以全身而退,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秦國想和趙國結盟。這關乎於秦國的戰略,公元前279年,楚國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楚襄王派人出使各個諸侯國,要各國聯合起來一起攻打秦國,這是秦國非常害怕的事情。
倘若楚國也說服了趙國加入攻擊秦國的行列,那麼秦國的壓力就非常大了。在這種情況下,對秦昭王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與趙國和解,集中力量來打楚國。
第二,對於這次碰面,趙國也是做了充分的準備。鑑於秦國在外交上名聲不好,特別是扣押了楚懷王也令趙惠文王是否參加此次碰面猶豫不決。這時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應該要去參加會議。
因為趙國是一個軍事強國,儘管比秦國要差一點,但也是秦國的頭號對手。這次會面是秦國主動要求和解,應該是有誠意的。
另外藺相如跟隨趙王前往,而廉頗則派兵駐紮在國境線上嚴陣以待。只要出現變局,趙軍也可以第一時間前往救援。如果一旦達成和解,雙方都能擴張。這是對於秦國和趙國都是有利的事情。
事實證明這次會晤是正確的,這也讓秦國和趙國兩大軍事大國暫時拋棄前嫌,在此後幾年兩個國家都相安無事,都利用這段時間積極的對外擴張,進一步明確了雙方在軍事上的優勢地位。公元前270年,在此次會晤10年後,秦國和趙國也反目成仇。
2樓:河工大校草
因為當時的人們是很信守諾言的,況且當時的趙王也有後手的防備,早就安排廉頗在後方駐守,所以秦國也不敢亂動。
3樓:
在澠池之會上,秦王有意讓趙王難堪,但是藺相如挺身而出,反而讓趙王處處佔上風,讓秦王下不了臺。同時,廉頗陳兵於邊境線上,秦國也不敢用對付楚懷王的方法來對付趙惠文王。
4樓:
因為秦國有意與趙國結盟,而且趙惠文王做了充足的準備而來的,兩國約定從不同方位,進行對外擴張,這是他們的結盟目的,趙惠文王安全而退。
5樓:逆心阿者
首先:秦國有意與趙國結盟,這是最重要的原因,其次,對於澠池之會,趙國是做了充分的評估與準備的。
6樓:丸子閒談文化
因為趙國有擴張的需求。此時趙國實力強勁,領土擴張的渴望十分強烈。與秦國罷兵和解,秦與趙可以各自擴張,這是雙贏的選擇。
7樓:匿名使用者
秦王放過趙惠文王一是還不到時機,二是還沒做好準備。再者,趙惠文王本身也有實力,輕易不敢招惹。
8樓:窮加布
因為趙國對於這次的澠池之會做了充分的評估和準備,而且秦國是有意和趙國結盟共同擴張。
9樓:匿名使用者
之所以能夠全身而退,主要是當時秦國有意與趙國結盟,在加上秦國有意與趙國結盟,所以才能夠最後成功。
10樓:活在瓜裡的籽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與秦國的戰略有關。當時秦國有意與趙國結盟,而且此時的趙國正處於國力最強盛的時期。
11樓:橘瓜
因為藺相如一直在幫他,而且即使秦王刻意刁難,但是其實心底是想要和趙王他們聯合的,因此也不會將趙王趕盡殺絕。
澠池之會的主要內容
12樓:佳爺說歷史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國,為免除後顧之憂,主動與趙國交好,約趙惠文王會於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
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談。趙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藺相如陪同趙王前往澠池。在趙王被迫鼓瑟的情況下,他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據理力爭,使秦王不得不擊缶。
後來,秦向趙要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他寸步不讓,說用秦國國都咸陽為趙王祝壽,使秦王毫無所得。藺相如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
擴充套件資料
《澠池之會》主人公之一介紹: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
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早年在燕國做人質。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與其弟公子芾、公子壯爭位,遂立。
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的、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發生的。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當權。
外戚魏冉為宰相,史稱「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推薦白起為將軍,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13樓:一米八的脖子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國 ,為免除後顧之憂,主動與趙國交好,約趙惠文王會於澠池。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談。趙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
藺相如陪同趙王前往澠池。
在趙王被迫鼓瑟的情況下,他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據理力爭,使秦王不得不擊缶。後來,秦向趙要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他寸步不讓,說用秦國國都咸陽為趙王祝壽,使秦王毫無所得。藺相如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史稱「澠池之會」。
14樓:夫子孔丘
在「澠池之會」時,秦王要趙王奏瑟,趙王不知是計,彈完後,秦御史馬上作下記錄:某年某月某**,秦王命趙王鼓瑟。藺相如見勢,馬上以性命威脅秦王為趙王擊缶(盛酒漿的瓦器),並且讓趙國的御史也迅速地記錄下來。
直到酒宴結束,秦王始終未能佔趙國的上風。
澠池之會的意思和**
15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秦始皇約趙王到澠池會見,想侮辱趙王,藺相如機智應對,與秦始皇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16樓:匿名使用者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
「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這是原文,原意是秦趙會談,引申意為不懼強權
17樓:匿名使用者
完璧歸趙:強大的秦國藉口用十五座城池換趙國的和氏璧(一塊玉),趙國足智多謀的藺相如出使秦國,在秦國朝堂上與秦王對質,巧妙從秦王手中索回玉,並要求秦王齋戒後趙國才會奉上和氏璧,然後藺相如暗下里把和氏璧安全運回趙國,秦王雖然生氣,但自知即使殺了藺相如也不能得到和氏璧,於是大禮送相如歸趙國。
18樓:匿名使用者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澠池之會的意思
19樓:匿名使用者
"澠池之會"不是成語,只有"澠池之功"
成 語 澠池之功
發 音 miǎn chí zhī gōng釋 義 澠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澠池縣南。本指戰國時趙國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秦王,為趙國立下功勳。後泛指為國立下巨大功勳。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澠池之會文言文的意思
《澠池之會》的故事
澠池之會故事簡介
20樓:
倒數第五行。是秦國,不是泰國。
21樓:碎風
下面的太短了,我的長。
22樓:小心
這麼好吃呢!這麼好吃呢!這麼好吃呢!
這麼好吃呢!這麼好吃呢!這麼好吃呢!
這麼好吃呢!這麼樣我是個頭大堆了很多事情要好嗎、一定程度是一樣的感覺,我的人生觀是因為我們不可能在於別人在意自己
在完壁歸趙和澠池之會之前藺相如是什麼身份
澠池會?應該是完璧歸趙的故事中吧 藺相如對秦王說,為了顯示大國之間的相互敬重以及對寶物的珍惜,趙王來之前齋戒了五日,因此也請秦王齋戒五日,設九賓如廷,方符合大國風範.這其實是一個託詞,一是為了獲得時間以設計將和氏璧送回趙國,二是大庭廣眾之下,以一番說辭點到秦王無真心以城換璧的心機,使其顧及大國身份及...
公子華是秦惠文王最倚重的公子,為什麼不封他為太子
雖然公子華是秦惠文王最倚重的公子,但是因為他的孃親是魏國人,魏國人對公子華有所倚重,所以秦惠文王對公子華有所顧慮,因此遲遲不封他為太子。秦惠文王 公元前356年 公元前311年 又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年 公元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
人難過的時候,為什麼會自我嘲諷,為什麼能自我嘲諷,卻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
感慨事事不順,而又無能為力,只好屈服的無奈,如果你具備積極向上的意志,那就都不是事!那是本身個人不夠強大,如果本身很強大的話就不會自我嘲諷了。人難過的時候,為什麼會自我嘲諷,不是他自己要自我嘲諷,是他看見身邊的人,甚至所有看他的人好像都在嘲笑他,諷刺他,所以他才有自我嘲諷自己的想法。難過的時候 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