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分子永不停息的運動現象是怎樣被發現的

2022-05-14 08:09:35 字數 4472 閱讀 4036

1樓:淺淺家總受

這是2023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1773-1858)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是發現的。後來把懸浮微粒的這種運動叫做布朗運動。不只是花粉和小炭粒,對於液體中各種不同的懸浮微粒,都可以觀察到布朗運動。

那麼,布朗運動是怎麼產生的呢?在顯微鏡下看起來連成一片的液體,實際上是由許許多多分子組成的。液體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不斷地抓高年級微粒。

懸浮的微粒足夠小時,受到的來自各個方向的液體分子的撞擊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瞬間,微粒在另一個方向受到的撞擊作用強,致使微粒又向其它方向運動。這樣,就引起了微粒的無規則的布朗運動。

2023年,蘇格蘭植物學家r。布朗發現水中的花粉及其它懸浮的微小顆粒不停地作不規則的曲線運動,稱為布朗運動。人們長期都不知道其中的原理。

50年後,j·德耳索提出這些微小顆粒是受到周圍分子的不平衡的碰撞而導致的運動。後來得到愛因斯坦的研究的證明。布朗運動也就成為分子運動論和統計力學發展的基礎。

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粒(線度~10-3mm)表現出的永不停止的無規則運動,如墨汁稀釋後碳粒在水中的無規則運動,藤黃顆粒在水中的無規則運動…….而且溫度越高,微粒的布朗運動越劇烈.布朗運動代表了一種隨機漲落現象,它不僅反映了周圍流體內部分子運動的無規則性,關於它的理論在其他許多領域也有重要應用,如對測量儀表測量精度限度的研究、對高倍放大的電訊電路中背景噪聲的研究等等. 19世紀中對布朗運動的研究 布朗的發現是一個新奇的現象,它的原因是什麼?人們是迷惑不解的。在布朗之後,這一問題一再被提出,為此有許多學者進行過長期的研究。

一些早期的研究者簡單地把它歸結為熱或電等外界因素引起的。最早隱約指向合理解釋的是維納(1826——1896),2023年他提出布朗運動起源於分子的振動,他還公佈了首次對微粒速度與粒度關係的觀察結果。不過他的分子模型還不是現代的模型,他看到的實際上是微粒的位移,並不是振動。

在維納之後,s·埃克斯納也測定了微粒的移動速度。他提出布朗運動是由於微觀範圍的流動造成的,他沒有說明這種流動的根源,但他看到在加熱和光照使液體粘度降低時,微粒的運動加劇了。就這樣,維納和s.

埃克斯納都把布朗運動歸結為物系自身的性質。這一時期還有康託尼,他試圖在熱力理論的基礎上解釋布朗運動,認為微粒可以看成是巨大分子,它們與液體介質處於熱平衡,它們與液體的相對運動起源於滲透作用和它們與周圍液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到了70——80年代,一些學者明確地把布朗運動歸結為液體分子撞擊微粒的結果,這些學者有卡蓬內爾、德爾索和梯瑞昂,還有耐格里。

植物學家耐格里(1879)從真菌、細菌等通過空氣傳播的現象,認為這些微粒即使在靜止的空氣中也可以不沉。聯絡到物理學中氣體分子以很高速度向各方向運動的結論,他推測在陽光下看到的飛舞的塵埃是氣體分子從各方向撞擊的結果。他說:

「這些微小塵埃就象彈性球一樣被擲來擲去,結果如同分子本身一樣能保持長久的懸浮。」不過耐格里又放棄了這一可能達到正確解釋的途徑,他計算了單個氣體分子和塵埃微粒發生彈性碰撞時微粒的速度,結果要比實際觀察到的小許多數量級,於是他認為由於氣體分子運動的無規則性,它們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使微粒達到觀察速度值,而在液體中則由於介質和微粒的摩擦阻力和分子間的粘附力,分子運動的設想不能成為合適的解釋。 1874——2023年間,卡蓬內爾、德耳索和梯瑞昂的工作解決了耐格里遇到的難題。

這裡的關鍵是他們認為由於分子運動的無規則性和分子速度有一分佈,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觀尺度上存在密度和壓力的漲落。這種漲落在巨集觀尺度上抵消掉了。但是如果壓方面足夠微小,這種不均勻性就不能抵消,液體中的相應的擾動就能表現出來。

因此懸浮在液體中的微粒只要足夠小,就會不停地振盪下去。卡蓬內爾明確地指出唯一影響此效應的因素是微粒的大小,不過他把這種運動主要看成振盪,而德耳索根據克勞修斯把分子運動歸結為平動和轉動的觀點,認為微粒的運動是無規則位移,這是德耳索的主要貢獻。 此後,古伊在1888——2023年期間對布朗運動進行過大量的實驗觀察。

古伊對分子行為的描述並不比卡蓬內爾等人高明,他也沒有弄清漲落的見解。不過他的特別之處是他強調的不是對布朗運動的物理解釋,而是把布朗運動作為**分子運動性質的一個工具。他說:

「布朗運動表明,並不是分子的運動,而是從分子運動匯出的一些結果能向我們提供直接的和可見的證據,說明對熱本質假設的正確性。按照這樣的觀點,這一現象的研究承擔了對分子物理學的重要作用。」古伊的文獻產生過重要的影響,所以後來貝蘭把布朗運動正確解釋的**歸功於古伊。

到了2023年,f·埃克斯納完成了布朗運動前期研究的最後工作。他用了許多懸濁液進行了和他的父親s·埃克斯納30年前作過的同類研究。他測定了微粒在1min內的位移,與前人一樣,證實了微粒的速度隨粒度增大而降低,隨溫度升高而增加。

他清楚地認識到微粒作為巨大分子加入了液體分子的熱運動,指出從這一觀點出發「就可以得出微粒的動能和溫度之間的關係。」他說:「這種可見的運動及其測定值對我們清楚瞭解液體內部的運動會有進一步的價值」。

以上是2023年前對布朗運動研究的基本情況。自然,這些研究與分子運動論的建立是密切相關的。由麥克斯威和玻爾茲曼在60——70年代建立的氣體分子運動論在概念上的一個重大發展是拋棄了對單個分子進行詳細跟蹤的方法,而代之以對大量分子的統計處理,這為弄清布朗運動的根源打下了基礎。

與布朗運動的研究有密切關係的還有在60年代由格雷哈姆建立的膠體科學。所謂膠體是由粒度介於巨集觀粒子和微觀分子之間的微粒形成的分散體系,布朗運動正是膠體粒子在液體介質中表現的運動。 對於布朗運動的研究,2023年是個重要的分界線。

至此,布朗運動的適當的物理模型已經顯明,剩下的問題是需要作出定量的理論描述了。 愛因斯坦的布朗運動理論 2023年,愛因斯坦依據分子運動論的原理提出了布朗運動的理論。就在差不多同時,斯莫盧霍夫斯基也作出了同樣的成果。

他們的理論圓滿地回答了布朗運動的本質問題。 應該指出,愛因斯坦從事這一工作的歷史背景是那時科學界關於分子真實性的爭論。這種爭論由來已久,從原子分子理論產生以來就一直存在。

本世紀初,以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馬赫和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為代表的一些人再次提出對原子分子理論的非難,他們從實證論或唯能論的觀點出發,懷疑原子和分子的真實性,使得這一爭論成為科學前沿中的一箇中心問題。要回答這一問題,除開哲學上的分岐之外,就科學本身來說,就需要提出更有力的證據,證明原子、分子的真實存在。比如以往測定的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只是質量的相對比較值,如果它們是真實存在的,就能夠而且也必須測得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的絕對值,這類問題需要人們回答。

由於上述情況,象愛因斯坦在**中指出的那樣,他的目的是「要找到能證實確實存在有一定大小的原子的最有說服力的事實。」他說:「按照熱的分子運動論,由於熱的分子運動,大小可以用顯微鏡看見的物體懸浮在液體中,必定會發生其大小可以用顯微鏡容易觀測到的運動。

可能這裡所討論的運動就是所謂『布朗分子運動』」。他認為只要能實際觀測到這種運動和預期的規律性,「精確測定原子的實際大小就成為可能了」。「反之,要是關於這種運動的預言證明是不正確的,那麼就提供了一個有份量的證據來反對熱的分子運動觀」。

愛因斯坦的成果大體上可分兩方面。一是根據分子熱運動原理推導 是在t時間裡,微粒在某一方向上位移的統計平均值,即方均根值,d是微粒的擴散係數。這一公式是看來毫無規則的布朗運動服從分子熱運動規律的必然結果。

愛因斯坦成果的第二個方面是對於球形微粒,推匯出了可以求算阿 式中的η是介質粘度,a是微粒半徑,r是氣體常數,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按此公式,只要實際測得準確的擴散係數d或布朗運動均方位 得到原子和分子的絕對質量。愛因斯坦曾用前人測定的糖在水中的擴散係數,估算的na值為3.

3×1023,一年後(1906)又修改為6.56×1023。 愛因斯坦的理論成果為證實分子的真實性找到了一種方法,同時也圓滿地闡明瞭布朗運動的根源及其規律性。

下面的工作就是要用充足的實驗來檢驗這一理論的可靠性。愛因斯坦說:「我不想在這裡把可供我使用的那些稀少的實驗資料去同這理論的結果進行比較,而把它讓給實驗方面掌握這一問題的那些人去做」。

「但願有一位研究者能夠立即成功地解決這裡所提出的、對熱理論關係重大的這個問題!」愛因斯坦提出的這一任務不久之後就由貝蘭(1870——1942)和斯維德伯格分別出色的完成了。這裡還應該提到本世紀初在研究布朗運動方面一個重大的實驗進展是2023年齊格蒙第(1865——1929)發明了超顯微鏡,用它可直接看到和測定膠體粒子的布朗運動,這也就是證實了膠體粒子的真實性,為此,齊格蒙第曾獲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

斯維德伯格測定布朗運動就是用超顯微鏡進行的。

2樓:里昂大叔

花香四溢、酒香不怕巷子深、汽油揮發、溼衣服晾乾、蔗糖溶於水、水蒸發、乾冰昇華、把煤堆在牆角,過一段時間牆角變黑生活中物質的變化,好奇心驅使人們研究出

請問物質的分子為什麼會作不規則的運動並且永不停息?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因為,任何粒子,都對周圍的粒子存在有萬有引力作用,許多粒子的引力相互作用在某一時間如果合力不為零,比如會導致受力的分子運動,這個分子運動後,就改變了和其他粒子的距離,起相對的勢能就減弱,當兩個分子碰上的時候,勢能最若(相對於他們倆),動能最大(相對於他們倆),而當這個受力的分子運動後,比如導致其他跟其他粒子的間距發生變化,也就必然導致他對其他分子的運動的影響,自然其他分子也會在某一時刻發生運動,另外,還有還熱的因素,分子運動的快慢取決於周圍溫度,從微觀上看,熱能就是分子自身的機械能,周圍溫度高了以後,多餘出來的熱能在微觀上就轉換為分子的動能,其他分子都動的快了,自然會碰撞或者是影響到周圍的分子,在一個複雜的環境中,不可能存在單一或者多個分子一直保持不動的情況,我覺得就是這樣。

科學說分子是不停運動的,那所有物質的事實上也是不停顫動的

不是不是 不是顫動 運動的也不能說是分子。運動的是離子 原子 夸克等這些 東西 我也不知道是啥東西啊 分子是一種結構的排列 它本身對比起來是不運動的,只有 分解 之類的說法 比如火藥啊 硫酸這些是 分子結構不穩定的物質 而不是 分子不穩定的物質 這之中有大區別。注意注意。但分子結構與分子結構之間受到...

氣味是由物質的大分子還是小分子組成

沒有叫 物質 的大分子 物質的小分子 一般所說的物質都是由一種分子 或原子 專,注意分子構成原子屬,它們兩個不一樣 組成,也就是說,一般所說的物質都是指純淨物。不過有叫 小分子物質 大分子物質 區分就是組成物質的分子的分子量的大小,例如h2o就是小分子物質,而脫氧核糖核酸 dna 就是大分子物質。另...

下列現象中,能說明分子在不停運動的是A做飯時,香氣

答案 a。分析 a 做飯時,香氣撲鼻,是芳香分子在空氣中運動的結果,是擴內散現象 容故a符合題意。b 下雪時,雪花飄飄,是雪花在運動,屬於機械運動 故b不符合題意。c 塵土滿天飛舞是灰塵在運動,屬於機械運動 故c不符合題意。d 燒水時,白氣升騰,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故d不符合題意。問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