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的感遇四首的解析,要簡練,張九齡感遇四首之四釋義?

2022-05-16 02:36:32 字數 5280 閱讀 2381

1樓:

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賓,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江南丹橘的鬱鬱蔥蔥、四季常青的景象躍然紙上。一個「猶」字更顯丹橘的難能可貴之處,然而這種四季常青是不是因為「地氣暖」的原因呢?詩人立即指出原因「自有歲寒心」!

由此可觀之,這是由於丹橘本身的品質所決定的,而與地氣無關。前四句娓娓道來,指出了丹橘的高貴品質——臨寒不畏。如此高貴的丹橘本來打算「薦嘉賓」,怎奈何「阻重深」,不免讓人生出可惜之感。

面對這種無奈,詩人慨嘆其原因,每個事物的命運不同,因果迴圈的道理深奧難尋,無奈之中吐出一種悲涼感。但是詩人卻又有一種憤憤不平之感,「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為什麼只知道栽種桃李,丹橘就不能遮陰嗎?詩人以丹橘自喻,本想一展抱負,怎奈何因果迴圈撲朔迷離,讓人唏噓不已。

最後兩句似乎有挑戰命運之意,欲突破成規一展巨集圖。最後一問讓人張口結舌不知如何回答,丹橘怎會不能遮陰呢?茫然間,詩人也許會想起自己的詩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丹橘的高貴有怎能敵過別人的指責、神明的厭惡呢?

由此一想,可見詩人的憤懣何其之深,就算是「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的人生至理亦不能使詩人感到寧靜。一腔熱血,只待來年伴著塵土,化作自然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賓,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求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一詩譯和賞析

3樓:匿名使用者

感遇 ① 其一

孤鴻海上來,池潢②不敢顧。側見雙翠鳥③,巢在三珠樹④,矯矯珍木顛,得無金丸懼⑤?美服患人指⑥,高明逼神惡⑦,今我遊冥冥⑧,弋者何所慕⑨。

[註解]

①感遇:古詩題,用於寫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詩。詩人在貶官荊州期間作《感遇》詩12首,此處所選分別為第

四、第一、第二和第七首。②池潢(huang):積水池,護城河,代指朝廷。

③雙翠鳥:即翡翠鳥,雄為翡,雌為翠,毛色華麗多彩。④三珠樹:

神話傳說中的寶樹。本作三株樹。見《山海經:

海外南經》:「三株樹在厭火國北,生赤水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⑤「得無」句:

豈不懼怕有子彈打來?得無,表反問語氣、豈不、能不。金丸,彈弓的子彈。

⑥「美服」句:身著華美的服裝應擔心別人指責。⑦「高明」句:

官位顯要會遭到鬼神的厭惡。高明,指地位官職尊貴的人。西漢揚雄《解嘲》: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⑧冥冥:高遠的天空。

⑨「弋者」句:弋者,獵鳥的人。慕,想獵取鳥的慾望。

[賞析]

這首詩講述了一個寓言故事:一隻來自大海上的鴻雁,獨自飛臨一座城池邊。城中高高的神樹之上,兩隻翠鳥正得意洋洋地站在那兒。

鴻雁預料他們終將自取禍患,於是自己展翅高飛,離開了這險惡之地。

顯然,詩中暗寓的是作者自己的遭際與感受。孤鴻是自喻,而雙翠鳥則指在朝中竊據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全詩以孤鴻的口氣,寫出了詩人的政治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高逸的情懷。

全詩共十句,可分為兩層。前四句為第一層,借孤鴻所見,描寫雙翠鳥盛氣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態;前兩句很耐人尋味,經歷過大海上的驚濤駭浪的孤鴻,對對一條小小的護城河卻不敢顧,說明人世(特別是朝廷)的險惡遠遠超過了自然界的險惡。而在這孤鴻「不敢顧」的地方有一雙小小的翡翠鳥卻竟在珍貴的三珠樹上營巢,高高在上,氣勢熏天。

「側見」有兩重意義,一是說明翡翠鳥盛氣凌人,不可一世,令人側目而視;二是說縱然翡翠鳥悲氣焰囂張,但孤鴻對之卻不屑正視,由此,也就引發出第二層,即第五句以下的六句。前兩句從翡翠鳥驕橫情態,想到它們會招致的後果提出問題,這是一個反問。翡翠鳥站立在珍木之顛,竊據高位,飛揚跋扈,難道就不怕別人難以容忍嗎?

不怕從背後打來的致命的金彈嗎?接著平靜地指出了一條耐人尋味的生活哲理:「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物極必反,地位與權勢在官場中愈顯赫,也就愈易成為別人獵取的目標,覆滅的日子也就愈近。正因如此,詩中這隻孤獨的鴻雁,並不豔慕翠鳥一時的榮耀,也不怨恨自己的一時失意,這就引發了最後兩句,孤鴻自己決心高舉蒼冥,翱翔雲中,讓那些「弋者」的慾望無法得逞。這裡所暗寓的是詩人不羨慕榮貴,澹泊名利和決意隱退的情懷,同時也進一步襯托出了翠鳥多代表的小人們狹隘、淺薄的品行。

第二層寫出了孤鴻的感受。

在描寫中,作者始終注意從對比的角度去表現孤鴻與翠鳥的境況。孤雁之於翠鳥,一獨一雙,一大一小,一質樸一華豔,一方來自浩瀚大海,一方守者小小池潢。然而,小巧的翠鳥卻是高高在上,統領要地。

「三珠樹」,是神仙世界的珍木,它們「巢居」於上,可謂顯貴之至。與此相反,碩大的鴻雁對雙翠鳥只能「側見」,甚至「不敢顧」那暗指朝廷的「池潢」,可知其處境的低微與險惡,更反襯出了翠鳥們不可一世的氣焰。真可謂黃鐘譭棄,瓦釜雷鳴。

此詩本是借自然界的禽鳥寄寓作者的境遇與感慨,但由於作品巧妙地選用了鴻雁與翠鳥的形象、成功地寫出了它們的特點,使得作品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寓意本身,反映了一種普遍性的社會現象和生活哲理.活

張九齡《感遇四首》(之四)中本文采用了什麼寫法,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樓:夏陽追夢

張九齡: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借歌頌橘樹的品質和性格,以表示自己的高潔有如橘樹,同時抒發了他懷才不遇的心情。

這種手法叫「託物言志」,最典型的有屈原的《橘頌》,不單在手法上類似,在吟詠的物件上都一致。

5樓:匿名使用者

借歌頌橘樹的品質和性格,以表示自己的高潔有如橘樹,同時抒發了他懷才不遇的心情。

這種手法叫「託物言志」,最典型的有屈原的《橘頌》,不單在手法上類似,在吟詠的物件上都一致。

唐朝詩人張九齡的感遇四首(之四)

6樓:

借歌頌橘樹的品質和性格,以表示自己的高潔有如橘樹,同時抒發了他懷才不遇的心情。

這種手法叫「託物言志」,最典型的有屈原的《橘頌》,不單在手法上類似,在吟詠的物件上都一致。

感遇四首之四解釋

7樓:古之小月

這首詩開始四句敘事,第五句「矯矯珍木巔」句中的「矯矯」兩字,上承「翠鳥」,下啟「美服」;「珍木巔」三字,上承「三珠樹」,下啟「高明」。可見詩人行文的縝密,非常好。後六句都是孤鴻的獨白,其中四句對翠鳥說,二句專說鴻雁自己。

「今我遊冥冥」句,用「冥冥」兩字來對襯上文的「矯矯」兩字,迭字的對比呼應,又一次顯出了詩人的細針密縷。這首詩勁煉質樸,寄託遙深。

8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開始四句敘事,簡潔乾淨,第五句「矯矯珍木巔」句中的「矯矯」兩字,上承「翠鳥」,下啟「美服」;「珍木巔」三字,上承「三珠樹」,下啟「高明」。可見詩人行文的縝密。後六句都是孤鴻的獨白,其中四句對翠鳥說,二句專說鴻雁自己。

「今我遊冥冥」句,用「冥冥」兩字來對襯上文的「矯矯」兩字,迭字的對比呼應,又一次顯出了詩人的細針密縷。這首詩勁煉質樸,寄託遙深。它借物喻人,而處處意存雙關,分不出物和人來,而且語含說理和勸誡,頗得詩人敦厚之旨。

9樓:松果視點

唐詩誦讀與釋義:張九齡《感遇》其四

感遇四首(之四)

10樓:匿名使用者

感遇四首之四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讀著張九齡這首歌頌丹橘的詩,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頌》。屈原生於南國,橘樹也生於南國,他的那篇《橘頌》一開頭就說:「后皇嘉樹,橘徠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其託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見。張九齡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謫居地荊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國的郢都),本來是著名的產橘區。

他的這首詩一開頭就說:「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其託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屈原的名句告訴我們: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可見即使在南國,一到深秋,一般樹木也難免搖落,又哪能經得住嚴冬的摧殘?而丹橘呢,卻「經冬猶綠林」。

一個「猶」字,充滿了讚頌之意。

丹橘經冬猶綠,究竟是由於獨得地利呢?還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讚頌。

所以詩人發問道:難道是由於「地氣暖」的緣故嗎?先以反詰語一「縱」,又以肯定語「自有歲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瀾。

「歲寒心」,一般是講松柏的。《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張九齡特地要讚美丹橘和松柏一樣具有耐寒的節操,是含有深意的。

漢代《古詩》有一篇《橘柚垂華實》,詩中說橘柚「委身玉盤中,歷年冀見食」,表達了作者不為世用的憤懣。張九齡所說的「可以薦嘉客」,也就是「冀見食」的意思。「經冬猶綠林」,不以歲寒而變節,已值得讚頌;結出累累碩果,只求貢獻於人,更顯出品德的高尚。

按說,這樣的嘉樹佳果是應該薦之於嘉賓的,然而卻為重山深水所阻隔,為之奈何!讀「奈何阻重深」一句,如聞慨嘆之聲。

丹橘的命運、遭遇,在心中久久縈迴,詩人思緒難平,終於想到了命運問題:「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看來運命的好壞,是由於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復始的自然之理一樣,是無法追究的。

這兩句詩感情很複雜,看似無可奈何的自遣之詞,又似有難言的隱衷,委婉深沉。最後詩人以反詰語氣收束全詩:「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人家只忙於栽培那些桃樹和李樹,硬是不要橘樹,難道橘樹不能遮陰,沒有用處嗎?在前面,已寫了它有「經冬猶綠林」的美蔭,又有「可以薦嘉客」的佳實,而「所遇」如此,這到底為什麼?《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裡講了一個寓言故事:

陽虎對趙簡主說,他曾親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難時,他們都不幫助他。

因而感嘆道:「虎不善樹人。」趙簡主道:「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只樹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這樣的「君子」,總不能說「慎所樹」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僕射相國張公九齡》一詩中稱讚張九齡「詩罷地有餘,篇終語清省。」後一句,是說他的詩語言清新而簡練;前一句,是說他的詩意餘象外,給讀者留有馳騁想象和聯想的餘地。讀這首詩我們不就很自然地聯想到當時朝政的昏暗和詩人坎坷的身世嗎!

這首詩平淡而渾成,短短的篇章中,時時用發問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勢,而詩的語氣卻是溫雅醇厚,憤怒也罷,哀傷也罷,總不著痕跡,不露圭角,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感遇十二首的全部解釋(張九齡)

十二首都有的難找,一般常見的只有以下四首的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感遇 其一 孤鴻海上來,池潢 不敢顧。側見雙翠鳥 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顛,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 高明逼神惡 今我遊冥冥 弋者何所慕 註解 感遇 古詩題,用於寫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詩。詩人在貶官荊州期間作 感遇 詩12首,此處所選分別...

張九齡望月懷遠的賞析,望月懷遠 賞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詩歌一開始就用 海上 天涯 給人以無限廣闊的空間聯想,加上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更渲染了寧靜 空靈的氣氛,營造了一種闊大 靜謐的境界,漾溢著濃濃的抒情氛圍。望月 往往伴隨。懷遠 之意,南朝宋人謝莊 隔千里兮共...

馬戴的思鄉名句,張九齡思鄉詩句

灞上秋居 年代 唐 作者 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張九齡思鄉詩句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張九齡 西江夜行 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張九齡 西江夜行 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張九齡 西江夜行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張九齡西江夜行 關於思鄉詩題目作者名句 馬戴的哪句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