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鯨魚
不會的。恆星不是這樣成長的。
現在我們認為木星內部有一固態核,而組成應為重元素物質。要知道,原子質量越大,其核聚變所需條件越苛刻。現在太陽也只是維持氫聚變反應,那我實在想不出以木星的質量怎麼才能讓其核心聚變。
有人會說它可以俘獲其衛星或是小行星帶天體以增加其質量。有科學家曾計算過,小行星帶天體總質量僅相當於地球質量的0.04%,這點質量實在是微不足道。
但即使其質量大到核心可以維持氫聚變反應,那原料呢?氫會老老實實地呆在核心讓你反應嗎。木星大部分是由氫組成的,但氫是不會呆在核心的,就像地球核心主要成分是鐵而不是地球大氣一樣。
如果讓木星核心聚變,我想他就是有太陽的質量了也沒有完全把握。
事實上太陽系的四顆氣體行星接收到太陽的熱量都小於其自身所放出的熱量(有興趣可以查一下),只不過木星放出的熱量大了一點而已,但也僅僅是大了那麼一點點。如果單獨說木星會變恆星,好像有點說不過去吧。
2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一些人認為30億年後,木星將取代太陽成為恆星,而太陽將逐漸熄滅,而不是1億年,理由是木星正在吸收太陽能壯大自己,另外,木星自身具有內部熱源,其表面溫度零下148度,而按推算,太陽只能使它的溫度達到零下168攝氏度,多出的熱量便是木星內部熱核反應的結果,另外澳大利亞**3月6**道,最近,瑞士日內瓦天文臺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迷你恆星。這顆恆星光亮如太陽,但是它卻只比木星大16%。所以這樣推算,木星還是有些希望的,但可能受到其他各種條件限制,因為太陽系外發現的巨行星比木星質量大幾十倍卻還是行星,木星要想成為恆星個人認為還很困難
3樓:匿名使用者
木星難道僅僅是行星嗎?為什麼不能把它看作是顆未來的恆星,看作是正在向恆星方向發展的天體呢?讀者也許會驚訝:
這樣提問題是否太荒唐了?本世紀80年代初,前蘇聯科學家蘇切科夫提出木星也許是顆正在發展中的恆星這種新見解之後,確實遭到了不少非議。但是,蘇切科夫的意見也並非「空中樓閣」,毫無依據。
他的主要觀點是:木星內部在進行熱核反應,它有自己的熱核能源,應該歸到「能自己發熱、發光」的恆星類天體裡去。
事情真是那樣子嗎?
木星離太陽比地球遠得多,它接受到的太陽輻射也少得多,表面溫度理所當然要低得多。根據計算得出的結果,木星表面溫度應該是零下168攝氏度。可是,地面觀測得出來的溫度是零下 139攝氏度,與計算值相差近30攝氏度,這無論如何不可能是由誤差造成的。
讓探測器在木星附近進行測量,準確程度理應更高些。「先驅者11號」於2023年12月飛掠木星時,測得的木星表面溫度為零下148攝氏度,仍比理論值高出不少,說明木星有自己的內部熱源。
對木星進行紅外線測量也反映出類似情況。如果木星內部沒有熱源,它吸收到的熱量和支出的應該達到平衡,地球和水星等類的行星的情況正是這樣。木星卻不然,它是支大於入,約大1.
5~2.0倍,這超支的能量從**來呢?很明顯,只能由它自己內部的熱源予以補貼。
木星是一顆以氫為主要成分的天體,這與我們的地球有很大的差異,而與太陽相似。木星與太陽這兩個天體的大氣,都包含約90%的氫和約10%的氦,以及很少量的其他氣體。關於木星的內部結構,現在建立的模型認為它的表面並非固體狀,整個行星處於流體狀態。
木星的中心部分大概是個固體核,主要由鐵和矽組成,那裡的溫度至少可以有30000度。核的外面是兩層氫,先是一層處於液態金屬氫狀態的氫,接著是一層處於液態分子氫狀態的氫;這兩層合稱為木星幔。再往上,氫以氣體狀態成為大氣的主要成分。
具有如此結構的天體,其中心能否發生熱核反應而產生出所需的能量來呢?許多人認為是可疑的,甚至不可能的。況且木星的質量並沒有達到太陽質量的0.07。
比起太陽來,木星確實有點「小巫見大巫」。稱「霸」其他行星的木星,體積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質量只及太陽的1/1047,即約0.001個太陽質量,而中心溫度也只有太陽的五百分之一。
有人認為,這並不妨礙木星內部存在熱源,因為它是在木星形成過程中產生並積累起來的。
前蘇聯學者蘇切科夫等的意見是頗為新穎的,他認為木星內部正進行著熱核反應,核心的溫度高得驚人,至少有28萬度,而且還將變得越來越熱,釋放更多的能量。釋放的速度也將進一步加快。換句話說,木星在逐漸變熱,最終會變成一顆名副其實的恆星。
我國學者劉金沂對行星亮度的研究,從一個側面提供了證據。他發現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水星、金星、火星和土星的亮度都有減小的趨勢,唯獨木星的亮度在增大。如果前述四行星的亮度減小與所謂的太陽正在收縮、亮度在減弱有關,那麼,木星亮度增大的原因一定是在木星本身。
劉金沂得出的結論是:在最近2023年中,木星的亮度每千年增大約0.003等。
這無異對蘇切科夫等的觀點作了註釋。
此外,太陽不僅每時每刻向外輻射出巨大的能量,同時也以太陽風等形式持續不斷地向外拋射各種物質微粒。它們在行星際空間前進時,木星自然會俘獲其中相當一部分。這樣的話,一方面木星的質量日積月累不斷增加,逐漸接近和達到成為一個恆星所必需的最低條件;另一方面,在截獲來自太陽的各種粒子時,木星當然也就獲得了它們所攜帶的能量。
換言之,太陽以自己的日漸衰弱來促使木星日漸壯大,最後達到兩者幾乎並駕齊驅的程度,使木星成為恆星。
這樣的過程據說大致需要30億年的時間。那時,現在的太陽系將成為以太陽和木星為兩主體的雙星系統;也有可能木星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把一些小天體俘獲過來,建立以自己為中心天體的另一個「太陽系」,與仍以現在太陽為中心天體的太陽系,平起平坐。不管是哪種形式的變化,目前太陽系的全部天體,包括大小行星乃至彗星等,都將有較大幅度的變動。
這種大變遷會帶來什麼後果呢?特別是地球和地球上的人類該怎麼辦呢?一種觀點認為,事物發生變化那是必然的,至於是否像前面提到的那樣,木星變成恆星那樣的天體,這只是一家之見,何況還有30億年的漫長歲月呢!
像木星內部結構之類的問題,本來就是一個假說不少、爭論頗多的領域,蘇切科夫等人的觀點只不過使得爭論更加熱烈而已。在目前的觀測水平和理論水平不完善的情況下,像「木星是否正在向恆星方向演變」之類的重大自然科學之謎,不僅現在無法解答,即使是在可以預見到的將來,恐怕也未必能理出個頭緒。它無疑將會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一直成為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的課題。
4樓:第0387號上帝
以現在木星的質量和體積來看,就有可能接替太陽位置的就是它了。
而且最近有研究指出木星內部有微弱的核反應。
5樓:陳怡新
如果會,晚上你還睡得著嗎?
只要它的質量增加到10個現在木星質量就可以成為太陽系中又一顆恆星
6樓:殤千君
只要它的質量增加到10個現在木星質量就可以成為太陽系中又一顆恆星
7樓:衝向宇宙
肯定不可能
不符合 恆星的 標準
8樓:
質量太小,元素氫太少,時間也太短
9樓:偶而的溫暖
不會,它的質量不夠大,沒有那麼大的引力。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定要看本身星球的性質.
11樓:匿名使用者
想和太陽搶老大的位置,是不是活得不耐煩了!
12樓:葉宇泰
不太可能,因為它不是一種當恆星的材料
13樓:付冠銘
有可能,但不是百分之百。
很多億年之後,木星會成為第二個太陽嗎
14樓:匿名使用者
在理論計算中,當太陽在紅巨星階段將外層物質丟擲地球軌道之外時,木星的引力是很有可能吸收太陽外層未進行氫-氦聚變反應的氫元素,以及太陽系晚期的星際氣體及塵埃,從而變成一顆質量越來越大的「次生恆星」。
一旦木星通過吸收太陽殘餘物質使自身質量達到目前太陽質量的7%以上,它就會產生恆星級別的氫-氦聚變熱核反應,轉而成為一顆小型恆星。這樣的過程預計會發生在約30億年後,太陽進入紅巨星階段伊始,等到太陽經歷完紅巨星階段並逐漸變為白矮星時,木星將會真正成為一顆小型恆星,那時太陽系的動力學結構也會發生巨大變化,太陽系將會演化為由一顆小型恆星與白矮星組成的密近雙星系統。
而此引力系統的命運與歸宿將取決於這兩個天體的引力影響,如果白矮星質量足夠大,產生的引力場可以使這顆新恆星發生引力形變,那麼由木星變成的新恆星極有可能是一顆短壽的恆星。
15樓:再見時間長去
木星是成不了恆星的,無論是用火柴點燃還是用氫彈引爆,都無法成為一個燃燒的恆星,這是有其本身的質量所決定。氫彈引爆儘管可以短暫的實現核聚變,但由於其核心溫度不夠,氫彈**的後的熱量迅速散失,之後則再也無法構成聚變的溫度條件,因此這條路就被毒死了,那麼就只有質量增加一條路了!
儘管木星是太陽系裡行星之首,但其與太陽相比,還是差得太遠了!即使與最低的恆星門檻,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褐矮星:最低要求13個木星質量以上
紅矮星:最低要求約80個木星質量以上
木星距離褐矮星還有12個自身的質量,那麼將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資源統統都給木星可以嗎?似乎也不行,因為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以上,換句話說就是其他行星都丟到木星裡也增加不了一個木星的質量....
那麼木星還有其他質量成長的機會嗎?當然有,第一次是太陽系形成的時候,儘管太陽風將大量的塵埃物質帶到木星軌道附近,木星也確實長成了行星中的巨無霸,但很可惜,太陽系的恆星原料用完了,太陽拿走了99.86%,其他不是構成了行星就是距離太遠,木星無法獲取到這些原料!
第二次是太陽死亡時,未來的紅巨星之後,太陽會將其尚未完全燃燒完的氫元素外殼拋灑的太陽系裡,不是因為超新星**,而是其紅巨星時代的氦元素燃燒造成了膨脹,後期碳氧核心坍縮,導致外殼脫離飄散到宇宙空間,這個根據太陽自轉的離心力估計,應該絕大部分會以太陽為中心的黃道平面飄散,因此木星的機會還是挺大的,因為脫離太陽的這個氣態外殼大約有50-60%的太陽質量,如果木星吸收其10%後成為可以紅矮星還是有機會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不會,木星不會成為第二個太陽。很多億年後也不會。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但木星已經沒有機會變成恆星了。
按照目前的恆星形成理論與實際觀測,能夠進行熱核反應的最小質量(即恆星的最小質量)為7%太陽質量。3%-6%太陽質量的星球,只能發出微弱的紅外線,即所謂褐矮星或「失敗的恆星」。
科學家說,木星需要增加至少75倍的質量,才有可能使氫穩定聚變,成為一顆恆星,但也只是最小的紅矮星。
如果是在太陽系形成早期,太陽系中還有許多剩餘物質可供木星吸積的話,木星可能還有機會成為恆星。但現在的太陽系已經非常成熟了,已經沒有更多質量供木星吸積了。所以木星已經沒有機會變成第二個太陽了。
一億年後還有人類嗎
一億年後,人類還能叫 人類 嗎?一億年對於地球來說是一個小數字,地球的環境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的。只要地球上的人不作死,那會有人類是大概率事件。一億bai年後還有 人類嗎?1 現在的 du人是沒辦法預zhi言準確 dao2 只要沒有版災難性的大滅絕 人權類是有條件延續億年。3 可以斷言 地球貯藏的能源 ...
地球一億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生活的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在地球誕生至今的漫長歲月裡,地球氣候一直處於冷暖交替的變遷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也經歷了5次大滅絕。億萬年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又會是哪些生物生活在這個星球上呢?美國 探索頻道 組織國際權威的氣象學家 地質學家 生物學家 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對這個問題作出了相當驚人...
一億年後,太陽熄滅了,宇宙也毀滅了,人類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到時候人類就去別的地球生存了,人類的存在有很大的意義,會發明更多的科學產物的東西。人類的存在在於建造美麗的家園吧,一切付出和努力都是為了家園。為了更加好的一種生活吧,所以才會這樣的。人類的存在沒啥意義了,到時候說不定人類早就滅亡了。地球終會毀滅 人類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一個解構人類存在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