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通假字,有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狹義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為長期工。如蘇東坡的《石鐘山記》中的「莫」,為「暮」之古字,被「借」為否定副詞「不」、「沒有誰」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異體字:同一個意思,不同的寫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說」與「悅」;如「蚤」與「早」;如「當」與「倘」。其特點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別字)。事實上,第一個寫通假字的人可以說是寫的白字,但是後人紛紛效仿,也就積非成是了。
通假字大量存在於古書之中,是造成中國古書難讀的禍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
通假字的成因
古人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哪個意思還在形成過程中,沒有一定規律,既可以使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個聲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個意思。時代越後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記錄時,一時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別字代替,清代的趙翼在《陔餘叢考》一書中指出:「字之音同而異義者,俗儒不知,輒誤寫用,世所謂別字也。」第一個人這樣寫固然是前面所說的寫了白字,但後人都這樣效仿以後,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古書幾乎都被燒光,到漢代,相當部分書籍都是憑一些讀書人的背誦、記憶重新寫出來,「著之竹帛」。由於當時背誦者只記住個讀音,未記住其字形,書寫者往往會因方言的差異或其文化程度的影響導致記錄時將同一個字記錄成不同的形體。
古人認為語言憑藉聲音而存在,強調既有此音,即表此義,聞者聽音則知義,因而古人在記錄時往往依據聲音來記錄。清代學者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在《經義述聞》就這樣說「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
2樓:匿名使用者
通假:通指通用,假指借用.通用的借用字叫通假.
個人認為通假產生的原因有:
1、作者寫錯的字。(這種可能情雖然有,一些太有名氣的人寫的錯別字,別人不好說,只當是借另一個字來寫這個意思吧。)
2、傳抄的時候寫錯的字。(古人沒有印刷機,書都是手抄的,錯的可能性非常大。以訛傳論,變成了通假.)
3、個別地方因為沒有這個字,可其實這個字已經產生了,但該地的人寫不出這個字,所以只能借用一個同音字來替代。)
4、本來就沒有這個字,但有這個意思,寫的時候用了一個同音字來替代。後來出現了這個字,原來替代的字變成了通假。
3樓:
有的是當時的錯別字,有的是因為當時通用或當時就沒有現在用的那個字。
4樓:暴風雨中的天使
有種觀點認為,本來緣起錯別字.但由於是名家所寫,所以後人有效仿的,明知道是錯別字,還那麼寫.所以漸漸成了一種通見的現象了.
通假字的含義,通假字是什麼意思
通假字的意思是用讀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 就是 通用 借代 的意思,即用讀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叫做 本字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 蚤 與 早 如 當 與 倘 其特點是 因音通假 因為古代...
燕脂中的燕是通假字嗎,木蘭詩中有哪些通假字
燕脂 y n zh 1.即胭脂,但不是通假。時珍曰 燕脂有四種 一種以紅藍花汁染胡粉而成,乃 蘇鶚演義 所謂燕脂葉似薊,花似蒲,出西方,中國謂之紅藍,以染粉為婦人面色者也。一種以山燕脂花汁染粉而成,乃 段公路北戶錄 所謂端州山間有花叢生,葉類藍,正月開花似蓼,土人採含苞者為燕脂粉,亦可染帛,如紅藍者...
是誰發明“通假字”這玩意
什麼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時候,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呢?有時候是有一定規律的 但是有一些字還在形成當中,沒有一定規律,可能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也可能使用一個同音字表示那個意思,這個同音字就是 通假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就叫做 本字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