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向佛之心減了,執著法身了

2022-11-16 00:25:57 字數 5987 閱讀 5569

1樓:慧聞經典

《楞嚴經》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zhuàn),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法雨語譯:佛對阿難說:一切眾生,自無始久遠以來就有種種的迷惑顛倒(迷真心逐妄想,背覺合塵,迷已為物,無我計我,非法計法),自然形成業力習氣的種子,如同惡生而瘋長的樹叉聚集,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的正覺菩提,而是別成為聲聞、緣覺,甚至成為外道、諸天天人,魔王及魔子魔民,這都是因為不知道兩種根本,而錯亂修習、盲修瞎練,如同蒸煮砂石想使之成為美味的飯菜一樣,縱然經過微塵數的大劫,最終也不能成就。

是哪兩種根本呢?阿難!第一種是無始以來的生死根本,就是你現在與一切眾生把攀緣六塵境界的攀緣心,當成是自己的真心自性。

第二種是無始以來無染無著的菩提正覺之心、元本就不生不滅的涅槃清淨妙體,就是你現在精純妙明的識性本元(即真心),他能夠生起一切的能緣之心與所緣之境,但即非能緣之心又非所緣之境,為能緣之心所不能緣的那個心性本體,由於眾生認識不到這個元本妙明的心性本體,雖然終日應用卻不能自覺,以至於枉入諸趣而流浪生死!

2樓:普願講堂慧蓮

說得是不錯的!佛經是指月的手指,禪修是觀照身心,提高定力。但是前提是,我們真正的明白了月亮在哪!

可是我們如果真的以為月亮在哪,我能看到,卻又錯了!因為此月非彼月,此月不可見,方便說唯有智慧契入!我們以為我們見月了,當下的這個念就是偏差!

而禪修並非僅僅是打坐,打坐只是其中一種方式罷了。真正的禪修,是行住坐臥一切時中,時時觀照,安住本體。這個其實也是方便說,哪有一個本體可安住?

師兄目前的經歷只是一個過程,過去不曾有,未來不會永恆,它是生滅的產物,會隨著師兄的因緣一點點在變化。故此,師兄,只管去行去做,但是佛的智慧教導是不能離的,而且還要真正的運用到生活和修行中。等到師兄真的見月了,在下恭敬頂禮,隨喜讚歎!

3樓:匿名使用者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選擇一個法門,好好修行,不要盲修瞎練。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要物.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4樓:一心善正念現前

意思和「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差不多!

(我可以這麼類比,但是不能這麼說諸佛妙理)

想達到「無我」的境界,最簡單、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對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別、不執著!就是無心,「無心」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沒心沒肺」,而是念而不執。

《金剛經》中所說四相之義

把五蘊的假合執著為我是我相;

依同一相續生存的補特伽羅,依有漏的身蘊住於有漏世間是人相;

以業和煩惱轉生三界輪迴是眾生相;

同一時間中,異熟果相同,可以保持相續的壽命為壽者相。希求長壽或怕死也是一種粗大的執著,實相中壽命相是不存在之故,亦不應有壽者相。

實有執著是解脫中最大的障礙,如果有四相實執則不可能獲得真實的佛果.

所有相,包括佛相,都是虛妄的,見法身如來的條件就是"見諸相非相",也就是慧眼所見的空相,或者是法眼所見的"色即是空",它的意思就是"見一切相如同見空空寂寂的相".

佛的相是什麼呢?就是《金剛經》中所說的"不住相生念",

《金剛經》是肯定善法的,人是應當做善事的,菩薩亦如此,但前提是心不住相,這樣的行善就沒有善業了.惡業對菩薩來說是染汙,善業對菩薩來說也是染汙,所以菩薩應當行善而不要有善業."

佛祖在楞嚴經中說:「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

什麼是法身?

5樓:你的合夥人

法身梵語dharma-ka^ya,巴利語 dhamma-ka^ya。指佛所說之正法、佛所得之無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來藏。二身之一,三身之一。

又作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身、法性身、如如佛、實佛、第一身。

據大乘大義章捲上、佛地經論卷七等載,小乘諸部對佛所說之教法及其所詮之菩提分法、佛所得之無漏功德法等,皆稱為法身。大乘則除此之外,別以佛之自性真如淨法界,稱為法身,謂法身即無漏無為、無生無滅。

三身分別為法身、報身和化身。法身經常用明鏡、明月等來譬喻。如果不受貪嗔痴慢疑五毒的侵害,自性是清淨無暇的。這就是法身。

6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理解為法身就是靈魂。

這個靈魂跟一般人所認為的有點區別,就是1,這個靈魂只有一個,所有生命公用這一個;2,這個靈魂是無始無終自有而有的,永遠不生不滅;3,宇宙的所有事物都是憑藉著這個靈魂而生化出來的……這些書上有說過,就是講的比較複雜晦澀難懂,用大白話說出來大概就是這麼幾條。

7樓:匿名使用者

自心真性,則名法身,求之則遠,不求則近,

處處皆見,亦無所見,非生非滅,非增非減,

空間本體,心迷不見,若見本性,本來無生,

心如明鏡,如如不動,心淨法淨,法身大乘,

大乘修心,自證法身,小乘往生,學習見性。

8樓:煩惱即菩提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與化身。

法身就是性,是報身和化身的本源,不生不滅。

9樓:暴力豪

就是傳說中的神仙,昇仙後還遺留在人間的肉身

10樓:匿名使用者

很專業的詞彙,先學習學習佛法。

有沒有不是很普遍的佛語句子 5

11樓:如夢初醒

1、佛說: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2、佛說:心淨則國土淨,我們要時常保護心念,不要被貪瞋痴等毒害侵襲;更要積極救護世界,不要讓暴力充斥社會,讓災難破壞家園、汙染大地。

3、佛說: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萬物。

4、佛說:握緊拳頭,你的手裡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

5、佛說: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產生了痛苦!

由自我的觀點產生了過去、未來,產生了好、壞、順、逆,人一直活在企盼與慾望中。當小我消失變成無我時,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6、佛說: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7、佛說: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8、佛說:萬法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註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9、佛說:萬物皆無常,有生必有滅;不執著於生滅,心便能寂靜不起念,而得到永恆的喜樂。人因企求永遠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10、佛說: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佛教中,「破執,迴向」是什麼意思?

12樓:8萬4千法門

1 佛法裡面對於迴向非常重視,為什麼要回向?迴向是破執著,你就曉得這個很重要!

2 我們要把自己修學的功德、佈施的功德,一生當中所作大大小小的善業,都回向給「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3 「上報四重恩」是迴向給我們有恩德的人,「下濟三途苦」 是迴向給我們累劫的冤親債主。

4 常念三寶恩、常念眾生恩、常念父母恩、常念國家恩,這是我們迴向偈上天天唸的「上報四重恩」。

5 一個人能常常念恩,德行就會愈積愈厚,我們常講積功累德,這是累德。

6 這個「下濟三途苦」,是叫我們看現代的人,造了這個業因,但還沒有墮落下去的,我們可以幫他忙;已經墮下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去的,就沒法子了。

7 迴向偈我們天天都念,從**下手?要怎麼做法?上報四重恩就要從「孝親尊師」這裡做起,下濟三途苦就要從「慈心不殺」做起。

8 做的善事統統迴向,就是還無量劫來一切眾生的債。

9 把自己所修的一切福德、功德,都送給一切眾生,這叫回向。

10 不迴向,你所修的福報、功德是有範圍的、有限的。

11 一回向,你的福德、功德變成無限的。

12 做任何善事都回向,則功德無量。

13 一切善根悉皆迴向,供養功德才能圓滿。

14 我們修行,不是為自己修,而是為眾生修;只要有這個心,就是迴向。

15 我們以智慧善巧方便將佛法傳播,推薦給一切大眾;這樣去做,做了不求人間任何的福報,只有一個目標,求生西方淨土,這叫回向。

16 唸佛這個法門,經上還有說這個法門叫「不迴向法門」。

17 為什麼叫「不迴向法門」?因為念佛人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換句話說,他雖然不迴向,他念念都是迴向。

18 我們斷惡修善不是為自己,破迷開悟不是為自己,成佛也不是為自己,乃至於我們生活、吃飯、喝水也不是為自己;只要有這個心,就是迴向。

19 有恩的,我回向給你,這是報恩。

20 有怨的,我回向給你, 這是解除怨結。

21 冤業病,是冤親債主纏身。以誦經、唸佛的功德迴向,這是調解。他若接受,問題就解決;若不接受,就有麻煩。

22 佛教我們每天唸佛、聽經,都將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希望他們明瞭,我們成就了,就是報恩、還債;這樣,就可以減少冤親債主的障礙。

23 我們拜佛、誦經、唸佛,都希望迴向給歷劫冤親債主,更應當發願:將來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首先我來度你們。

24 超度不需要具備什麼儀式,真正功夫成就了,以自己的誠心誦經唸佛,把這個功德迴向給他,就超度了,他就得利益了。

25 迴向,就是不著相;不著相,心才清淨!

26 迴向的意義是「作而無作」,我所作的這個無心,就當作沒作一樣。

27 如果你做樁好事,常常唸到做了多少多少好事,那功德又沒有了,又迷了,愈迷愈深。

28 迴向是幫助你覺悟,所做的一切功德統統不要,統統把它忘掉。

29 福報、善行,是一切眾生的,不是「我」的;把「我」給忘掉,這叫做迴向。

30 人生很短!在這極短的時光當中,我們要能忍受,縱然有福,不能享盡!

31 我們要認真修福報,所修一切善根福德統統迴向求生淨土,這樣才能保住我們臨終時候清清楚楚。

32 福報享三成就夠了,其餘的佈施給一切眾生,迴向無上菩提,這才是求生淨土唯一正確的方法。

33 普賢十願,實在講只有七個誓願,從禮敬到請佛住世這七條,後面三條是屬於迴向。

34 迴向裡面第一個是「常隨佛學」,這一條就是迴向菩提;「恆順眾生」,這是迴向眾生;「普皆迴向」是迴向實際,實際就是法界,就是真如本性。

35 「常隨佛學」是迴向菩提;菩提是覺,菩提是智慧,菩提是大徹大悟。

36 學佛一定要找一個榜樣,最好的榜樣是佛。一切諸佛當中,阿彌陀佛是最殊勝的榜樣,本師釋迦牟尼佛對彌陀的讚歎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跟誰學?跟阿彌陀佛學。

37 我們學佛要以佛做標準,我們要跟佛學。佛不在世了,那我們依靠什麼?諸位要知道,就是依靠經典,經典就是佛的法身。

38 我們除了學佛之外,還要面對社會的現實。在現實社會裡,我們如何來處事待人接物,如何來過我們現前這一段生活,那你就要懂得「恆順眾生」,這個日子過下去才沒有障礙。

39 要順他,不能不順。順的裡面要有智慧,不是一昧感情的順,是要有理性的順,這樣才沒有錯。

40 「恆順眾生」,眾生無論作善作惡,你要能夠忍得過,你 要能夠在這個境界裡頭如如不動,這就是「恆順眾生」。

41 唯有恆順眾生,心裡才不起煩惱,心才會平靜。眾生惡,旁敲側擊誘導他,實在不能的,隨他去!幾時他回心轉意,幾時再來度他。

42 「普皆迴向」是總迴向,就是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眾生,同生淨土。

43 「普皆迴向」是迴向實際,實際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一法不立,清淨無為。

44 「普皆迴向」,是把心量拓開;心量拓開,就可恢復自性。

45 「普皆迴向」,心量拓開跟虛空法界一樣,這樣的功德才是圓滿功德。

46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將無量劫的恩人、冤親債主都包括在其中,這是最圓滿的迴向。

47 很多唸佛人雖然天天念迴向偈,「願生西方淨土」,那是口皮上的發心,心裡是實在不想去。他們發的是凡夫心,沒有發菩提心。

48 要真正發心願生西方,那才是無上的菩提心;這個心很難發,為什麼?真正發菩提心的人,貪嗔痴慢、是非人我統統舍掉了,他一心一意就想西方極樂世界。

向佛或則菩薩祈福,許願後如何還願,是不是一定要還願,怎麼樣還願,要還幾次,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嗎

玄若法師 所謂還願,並非佛教的說法,而是一些民間信仰,就好像有人覺著摸一摸寺院的香爐會帶來好運一樣,沒有經典依據,不足採信。但是,如果您通過虔誠的唸佛,自己的命運得以改變,願望得以實現後,覺著想要報答佛的恩典,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照著佛所說的去做,依教奉行,比方說,放生 印經 唸佛 打坐等等,這才...

我向女生表白,她問我是不是開玩笑,我說這是真的,大約過了4小時,跟我說了一句對不起,我怎

是不是還是唄喜歡她,如果是,大膽的去追,問我怎麼追?就幾個字,對她好,然後好幾天就開始不理她,一定要兩天左右,然後繼續對她好!說不定能成,如果沒緣分也不強求,謝謝 沒事,那就做朋友吧,有時候被拒絕也不是什麼壞事,你們可能真的不合適,而且她過了這麼久給你回,說明是經過考慮的 時機還不成熟,關心關心要加...

大仙給我看了說我有佛緣,是不是我和菩薩有姻緣呀

你太經典了 當然不是 不過如果你成佛了 就有了這就是佛緣的解釋啊 先成佛,再有緣 不是有姻緣,是有因緣 像您這種情況宜早日學佛,早得菩薩護佑。前幾天大仙看,說我有佛緣要供養,要不事事不順,觀音和彌勒佛,我想想這幾年是特別不好,所以就請了大 你應該接觸一下佛法 而不應該聽大仙怎麼說你就怎麼做。正因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