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全部這是個地域差別問題,「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堪稱中國近代史上三次大的人類遷徙。
闖關東的人群中以山東人為多。山東和東北都緊鄰渤海灣。在地域上比較接近。
由於清朝的祖先發源地在東北,而在清朝初年,**的統治還不穩定。大部分的南方地區反抗也多。為了以防將來漢人可能攻回來時,朝廷能有個退路,就必須保住祖宗的龍興之地。
所以攝政王多爾袞下令,在山海關與內地山東的接壤處用夯土築高牆,然後再在高牆上種生長迅速的柳樹並長期派軍隊駐守。這就是所謂的「柳條邊」。以這種形式禁止內地的漢人百姓進入東北,這樣東北就會一直屬於滿人掌控。
這樣地結果是東北人口少,大片的土地沒人開墾,加上自然環境好,土質十分肥沃。而內地,尤其是與東北接壤的山東一帶(沿海一帶除外),地少人多。自然條件也不是很好,總鬧個饑荒什麼的。
便有一些人冒著被捉的危險去爬「柳條邊」。過去了就有很大的生存空間,當然多數時候都會被抓回來處以相應的刑罰(具體的不很清楚)。因為去關東一帶生活是要冒著生命危險的。
所以叫闖關東。到了清朝末期,**腐敗無能,飽受西方列強的屈辱。內地人民被連年的戰火和饑荒逼得沒辦法便冒著生命危險大舉的闖關東。
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至於上海,則是在清末時**無能被迫開放給西方列強的一個小漁村。它當時只是一個殖民文化濃厚的南方港口。那時的山東人怎會捨棄屬於中國人管理,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的東北,而去那個拿中國人不當人看的上海呢?
2樓:鐵帽子親王
關東有好多地可以種糧食,當時闖關東的基本上是沒有糧食吃的農民,所以要種地養活。當時只有關東有好多沒有開墾的土地,要是他們闖上海,是沒有糧食吃的。
3樓:百萬問先生
跟你講,上海1842開放之前50萬人,1949時600萬人.100年間人口增長了近600萬.這是與闖關東同期的,難道這600萬移民不叫」闖」嗎?當時的能人去上海做生意,農民才因為活不下去才闖關東的.所以闖上海的大有人在.不闖上海是因為沒能力.吳彥祖講<天堂口>時就說他講的是一個年輕人闖上海的故事.所以闖上海存在,只不過不歸納成一個詞,實際也是規模不小的移民潮
4樓:匿名使用者
現實殘酷,賺錢辛苦.
闖關東到底是從哪兒到哪兒的?以及闖關東到底是咋回事?為啥要闖關東?誰能給我普及一下.
5樓:老劉茶社
因為當時的山東由於天災,流民四起生活困難,恰好東北地區地廣人稀,適合逃難定居。
6樓:彩虹巧克力糖豆
因為在當地的生活過不下去了,所以才需要遷移到別的地方去開墾土地,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7樓:在雨季啊
所謂闖關東就是關內的人到關外也就是東北謀求財富,大概在20世紀初期。有部電視劇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編寫的,叫《闖關東》。
為什麼以前的人們要闖關東啊?!?!
當年,山東人為何要闖關東?
8樓:莫邪5亳
說到闖關東,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是清朝末期的一種社會現象。當時,中原地區的百姓前往東北地區討生活。其中山東人佔據了將近一半,為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那麼,山東人外出討生活,為何選擇前往江南,而不是富庶的江南呢?其實,江南雖然富裕,但也有很多的問題。與之相比,東北地區更適合中原百姓。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中原王朝一般都專心經驗中原和江南地區。至於東北地區,即使能進行控制,主要作用也是作為軍事要塞,抵禦北方的各個遊牧民族。這一模式始終沒有改變,在明朝時期,北方邊境分為九邊重鎮,其中就有遼東鎮。
在明朝末期,清朝的主要地盤就是東北地區。當時,清朝的首都是瀋陽。不過請注意,作為漁獵民族建立的政權,當時東北地區的人口並不多。
公元2023年,清朝入主中原,開始了長達200多年的統治。
當時,清朝把東北地區當做自己的龍興之地。而且清朝一直有返回東北地區的計劃,因此,清朝高層嚴禁中原地區的百姓進入東北,封關令長達百餘年。在這段時間裡,東北地區的人口很少。
截止鴉片戰爭爆發時,東北地區的總人口也只有300餘萬,還不到中原各個大省的零頭。在清朝的末期,天災人禍連線不斷。乾旱水澇連續出現,其他自然災害比比皆是。
但朝廷的賦稅越來越重,百姓的生活很難維持。
尤其是北方的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些地區均人口眾多,土地數量卻是有限的。久而久之,出現了大量的無地百姓。為了討生活,這些人開始外出尋找出路,其中大部分選擇了東北地區。
選擇東北地區的原因很多,首先,東北地區的人口少,到達東北之後可以獲得屬於自己的土地。第二,清朝在東北地區的管理機構比較鬆散,便於到達東北之後的生活。第三就是地理條件,山東地區的百姓前往東北十分方便。
當時,很多山東地區的百姓都是漂洋過海到達東北的。根據資料統計,2023年,山東地區只有300餘萬人口。到了2023年,也就是清朝末期,東北地區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800萬。
其實清朝也明白已經無力禁止百姓進入東北,在2023年,清朝解除了封關令。到了建國之初,東北地區的人口已經接近4000萬。其中,山東籍達到了1830多萬。
所以說,很多東北人的祖籍都是山東。
尤其是清朝解除封關令之後,幾乎每年都有幾十萬山東百姓進入東北。百姓們選擇背井離鄉,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那麼,為何沒有選擇進入江南呢?
很簡單,江南地區雖然富庶,但是經濟模式已經成型。進入江南之後,很難得到屬於自己的耕地。生活壓力非常大,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清朝對江南地區的管理十分嚴格,想進入江南地區很不容易。
9樓:湯正清
去關東還需要闖嗎?這就和清朝**頒佈的禁關令有關了。
當年山東人為什麼要闖關東?是不是抗日戰爭後東北人太少了? 10
10樓:小乾酪
抗日戰爭最重要的是川軍,最可憐的也是川軍
11樓:嘖小餅乾
就是山東人沒飯吃了,都要餓死了,就組團來東北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噢,是黨的決策,去開北大荒。當時東北地多。
山東人為何要闖關東?
13樓:湯正清
去關東還需要闖嗎?這就和清朝**頒佈的禁關令有關了。
山東闖關東期間,為什麼東北關東,而不是南方的地方?
14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來說,
第一,天災。當時乾旱嚴重,不僅山東地區。南方很多地方也是如此。農民收成大大減產。大部分人餓死街頭。
第二,人禍。人口過多,農民無地可耕。南方人口雖然不比山東等地那樣人滿為患,但是歷來是富庶之地,人口眾多。
當然不適合大量人口遷徙。往南方移民,是會收到當地官府的阻止的。加上南方雖然物產豐富,但是官吏剝削嚴重,那裡的人民只能勉強過活。
而相對於南方
關東氣候寒冷,人煙稀少,大多數地方還是無人區。並且物產豐富,很多地方能挖到人蔘,採到東珠,獲得豐收固然能發財致富。
並且關東地區並未建立完善的行政機構。所謂,天高皇帝遠。人民的生活相對收到的壓迫要小得多。當然,這也是關東地區土匪橫行的原因。
並且,闖關東,闖關東。一個「闖」字也是關鍵。南方地區已經沒有什麼好去闖的。既是僥倖逃過官府的阻止,來到南方。那裡人生地不熟,而且官吏的壓迫嚴重,發展空間不大。
相比之下,當然要去關東闖了。起碼有個可以發家致富的機會。不像南方,偷著過去也只能混個溫飽。
第三個原因,交通。東北和關東有水路相連線,可以乘船過海。路程上花的時間相對少很多。
當時很多人都吃不飽了,路上準備的乾糧也不會太多。去南方的話可能路上就餓死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1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東北比南方富很多
電視劇《闖關東》評價如何?為什麼這麼多人愛看?
16樓:清心
這部電視劇具有真實的效果,也具有吸引觀眾眼球的價值,這可能就是這部電視劇能夠被大家喜歡的地方。真實,是許多電視劇缺乏的一點,而《闖關東》則是很好的結合了真實事件,最終在熒幕中展現出來。
918事件爆發之前,山東人背井離鄉闖關東是真實的存在,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在闖關東的過程當中不僅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甚至是妻離子散,所以說這部電視劇有一定的真實性的意義。
劇中的很多故事、場景、理念,那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也是很多人能夠見到的。在當初的那個時代,有很多人是真的經歷了這些,和電視劇中有很多的相似性,所以說能夠引發觀眾的同感。
17樓:李洪夥
《闖關東》2023年一經播出便風靡全國,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經典劇作,現在提起來還是口口稱讚。劇中講述了20世紀初一群山東人因家鄉受災,舉家搬遷到東北博以生存的故事。劇中的價值觀,人物形象的塑造,歷史事實的還原,演員的演繹都是觀眾們喜愛的重要原因。
一、彰顯了中國民眾的樸實價值觀
劇中講述普通百姓為了生計,舉家遷移求取生存之道的故事,52集的長篇故事中,不乏有著種種淳樸百姓為了生存艱苦拼搏的故事。劇中的人物闖關東之路並不順利,卻仍克服困難,突破種種艱難險阻,在關東大地上頑強的生存了下來。劇中雖然只主要講述了朱開山一家的闖關東故事,卻是20世紀初3000多萬闖關東人的奮鬥縮影,代表著中國百姓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弘揚了中國百姓身上不怕苦累,勇於突破的樸實價值觀。
二、人物塑造典型而鮮活
劇中一個個典型而鮮活人物形象也是這部劇的一大亮點。劇中的主角朱開山一家,是眾多闖關東家庭的真實寫照。善良樸實堅守仁義的當家人朱開山,敦厚老實的大兒子,亂世無奈當兵的二兒子,從底層開始艱苦創業的三兒子等,都是闖關東時期的典型形象,各有鮮活的性格特性。
他們頑強存活的經歷不僅感動一眾觀眾,更是引起老一輩闖關東後代的共鳴。
三、高度還原歷史事實
20世紀初期,黃河下游山東地區連年遭受災害,百姓流離失所,**率大大增加。正值山海關開禁,3000萬山東人紛紛踏上了前往有著肥沃土地關東地區的道路。劇中的朱開山一家作為闖關東人群的成功代表被搬演到熒屏上,劇情真實還原這一類人群艱苦創業謀求生路的全過程,並向觀眾展示了老一輩的勤勞與艱辛。
四、演員演技一流,人物塑造真實
影片邀請了李幼斌、薩日娜,朱亞文,宋佳等一系列演技派演員進行人物的演繹,他們沒有當今很多演員的「架子」,專注於人物角色的塑造,一言一行,一個個動作,都有著人物身上樸實而又堅定的氣質,賦予角色獨特味道。他們的表演極其入戲,肢體動作與表情富有張力,有著到位的情感表達和專業的臺詞功底,將劇中的每個人物都塑造的鮮活而又頗具特色。
這部劇雖然播出於2023年,但即使是在現在來看,仍然有著歷史的沉積之感和對觀眾的教育意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正是因為其中蘊涵的樸實價值觀、典型而鮮活的人物形象,對歷史的高度還原,演員的出色演繹等多方面原因,才使得這部劇呈現出如此高的質量。也期待著未來的電視作品可以吸取經典影視劇中的長處,創造出更多的優秀作品。
18樓:麻辣娛妹
《闖關東》這部電視劇是由李幼斌、薩日娜、宋佳等人出演,十年前播出的一部老劇,到現在為止還是大家眼中的經典,這並不是簡單的一個說法,而是因為這部電視劇具有真實的效果,也具有吸引觀眾眼球的價值,這可能就是這部電視劇能夠被大家喜歡的地方。
真實,是許多電視劇缺乏的一點,而《闖關東》則是很好的結合了真實事件,最終在熒幕中展現出來。
918事件爆發之前,山東人背井離鄉闖關東是真實的存在,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在闖關東的過程當中不僅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甚至是妻離子散,所以說這部電視劇有一定的真實性的意義。
劇中的很多故事、場景、理念,那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也是很多人能夠見到的。
在當初的那個時代,有很多人是真的經歷了這些,和電視劇中有很多的相似性,所以說能夠引發觀眾的同感。
為什麼闖關東中,朱家兒子都不敵朱開山
因為朱開山,在家裡是頂樑柱,有擔當,講誠信。對孩兒他娘很好,不仗著自己是一家之主壓著孩子他娘。對孩子,他是一直教育他們要講誠信,讓老二娶秀兒而不讓他和鮮兒成親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說到底還是他講誠信放在第一位。但是朱開山的三個兒子或多或少的都有不少的缺點,老大貪勸愛財,幾度插手山河煤礦。老二倔而愛國,他...
上海為什麼叫做上海灘為什麼上海以前要叫上海灘
因為上海的外灘是位於黃浦區東部,東濱黃浦江。原泛指十六鋪 中山東二路 外馬路交會處至蘇州河之間沿黃浦江西岸的狹長地帶,現南端約起自新開河。這裡原是黃浦江灘地,上海開埠後,殖民主義者在此築路,西人稱之為the bund,中文寫作外灘或黃浦灘,南段稱法蘭西外灘。築路後,銀行 洋行集中,著名的有匯豐銀行大...
為什麼魯迅說中醫是害人的,魯迅為何不遺餘力抨擊「中醫」是騙子?
魯迅1922年和1926年寫的 吶喊 自序 父親的病 中對中醫進行嚴厲的批評版批評,用辛辣 的筆墨嘲權諷了中醫存在的弊病 故作神祕和玄虛 拼命撈錢 草菅人命的惡劣職業道德。併發誓 決不看中醫 因為那時中藥的藥引子沒什麼現實意義,甚至有些迷信,他老爸栽在藥引上了。三個bai原因 1 魯迅幼年時其父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