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國時期,我國歷史上還有哪幾次三足鼎立?

2024-12-14 13:05:05 字數 2337 閱讀 5551

1樓:困困影視剪輯

除了三國時期,我國歷史上的三足鼎立時期都有南北朝時期的三國對立,兩宋時期的三國對立,以及明末清初的三國對立三次。

2樓:娛樂先鋒隊員

還有南北朝時期,北方有齊國和周國,南方有陳國,還有宋金時期的三國鼎立。

3樓:網友

南北朝時期:東魏、西魏、梁朝(534-550年);北齊、西魏、梁朝(550-557年);北齊、北周、陳朝(557-577年);

兩宋時期:北宋、西夏、遼國(1038-1125年);北宋、西夏、金國(1125-1127年);南宋、西夏、金國(1127-1227年);南宋、金國、蒙古(1227-1234年)

明末清初:大順、南明、清朝(1644-1645年);大西、南明、清朝(1645-1649年);

三足鼎立是哪三國

4樓:雨令

三足鼎立是指東漢末年由曹丕建立的魏國,劉備建立的蜀國,孫權建立的吳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三足鼎立,漢語成語,拼音是sānzúdǐnglì,意思是像鼎的三隻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叄分天下,鼎足而居。」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例句:歐洲各國在西元一九九二年成立共同體後,將與美、日兩國呈三足鼎立之勢,主導世界時局。

為什麼三國時期是三足鼎立?

5樓:藏教

個人觀點:三足鼎立的根本旁鋒原因有兩點:赤壁之戰,隆中對。

赤壁之戰使得曹操實力大損,無法在短時間之內統一天下。而且還奠定了吳國的地位,給劉備爭取了時間。

而隆中對,確切的說是以諸葛亮為首的荊襄士子對劉備的支援,才使得劉備有三分天下的希望與資格。劉備漂泊半生,就是因運虛晌為一直得不到當地世族清流的支援。江東與荊襄的爭鬥從劉表孫堅就已經惡化,雖然不是死結,但是孫權或者曹操的利益集團已經成形,諸葛亮他們不管投靠誰,都不會受到重用,所以才推出劉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當時如果諸葛亮他們倒向曹操,那麼五年譽森之後,曹操必將再度大舉南侵,進而一統天下;如果諸葛亮他們倒向孫權,那麼五年之後,孫權必定已經安定荊州,打下益州,從而完成魯肅的榻上策,與曹操南北分立,隔江而望。

好比司馬代魏,其實天下大勢在那個時代是操控在那些世族大家手裡的。

三足鼎立是指哪三國?

6樓:萌新小主

指東漢後魏、蜀、吳三國。

一、魏國。魏國(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后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二、蜀國。蜀漢(221年5月15日[1]—263年),三國之一。西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

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

占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三、吳國。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西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三國鼎立形成於什麼時期?

7樓:承振凱

東漢後期「群雄並立,各據地盤,各擁大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起見,均向外擴充其勢力。這樣一來,並立的群雄,乃相互混戰。在長期混戰之中,大的吞併小的,強的吞併弱的。

出現了魏、蜀、吳三大割據勢力,它們的統治者在各自的區域內削平了較小的割據勢力,鞏固了內部的統一,並且都力圖打破均衡局面,實現全中國的統一。

<>赤壁之戰後,曹操逃回北方,不敢輕易南下。孫權和劉備的力量則壯大起來,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兒子曹丕廢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

第二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史稱蜀。222年,孫權也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承前啟後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歷史發展特點是 1社會大變革

選擇b。原因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少數民族政權林立的時期,因此有3。各民族之間的政治 經濟 文化的交流以及各國之間的戰爭衝突對促進民族融合有巨大作用,因此有4。因此選擇b。中國歷史的社會大變革時期一是春秋戰國時期,由奴隸經濟的封建制轉變為地主經濟的集權制,還有一個就是鴉片戰爭以後的變革了...

歷史上的袁紹是怎樣的,三國歷史上袁紹是怎麼死的

袁紹 202 字本初,東漢大將軍 鄴侯 太尉。汝南汝陽 今河南周口西南 人。東漢末年群雄之一,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官至大將軍,其弟袁術則稱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謂 五世三公一帝王 少折節下士,知名當世,文武雙全,英氣勃發。靈帝死,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

我國歷史上最早用銅鑄鬲始於哪個時期

早在新石器時代來晚期就有陶鬲源,用銅鑄鬲始見於早商但數量極少,商代鬲多深腹,身高大於腹徑,至西周變為腹徑大於身高的橫寬式,且口沿外移,器腹變淺並出現器蓋,西周還發現方鬲,在陝西扶風莊出土一件方鬲,下部成有門開啟的爐膛,四面有供出氣的小孔更有意義的是一扇門外鑄有一個斷足的人守門,這很可能是受過刖刑 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