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幫我解析一《寄劉尊師》韋應物 世間荏苒縈此身,長望碧山到無因。

2025-01-28 23:20:20 字數 4353 閱讀 9084

1樓:下彩蟾

我直接給你翻譯成白話吧。 我困於塵世的煩擾,常常遙望你隱居的深山,卻沒有機緣的拜訪。我看到有白鶴在山的上空徘徊不去,知道那裡有遠離俗世,潛心修道的隱者,就像清都的神仙一樣(指劉尊師) 補充下海有心境 :

作為應酬詩,作者無非表達了自己對隱者兼師友的「劉尊師」的尊敬,和未能拜訪的歉意。多少也有點對俗世紛繁的疲倦和嚮往隱居修道生活之意,但比較客套,若有若無。

寄諸弟·韋應物 賞析

2樓:司徒妍

詩的前兩句點明瞭時間、地點和人物,將讀者引入乙個碧草叢生、澗水奔流、鳥鳴深樹的清幽境界。詩以「獨憐」二字領起,詩人把自己置於西澗僻靜的環境中,去獨自觀賞山水美景,感受大自然的聲息。也使讀者似親眼見到這位卸任不久的地方官,正踽踽獨行於山水之間,充分領略自然美景,一洗胸襟。

因此,這「獨憐」二字實為賞析本詩的關鍵。「憐」是愛惜之意,詩人置身西澗上,他喜愛這裡的什麼東西呢?首先是他腳下澗邊的幽草。

草用幽來形容,不僅寫出了草的茵綠、繁茂、厚密等形態,而且寫出了草的深邃、靜謐、未經踐踏等意態,傳達出環境的幽僻氛圍。其次是他頭頂上林木深處傳來的黃鸝的啼鳴。澗邊之上是層層峰巒、樹高林密,黃鸝就在林木深處,那婉轉悅耳的歌聲傳到詩人的耳朵裡,深深地吸引了詩人的注意。

如果說「幽草」給詩人以靜的感受,那鳥鳴就帶來了動的樂趣。這裡用筆簡練,意境清幽,還成功地運用了古典詩歌中以聲襯靜的手法,使畫面生機盎然。這婉轉動聽、清脆悅耳的鳴聲,非但絲毫無損於西澗環境的清幽寧靜,相反倍顯其靜。

此兩句就詩人的感官而言,既有視覺活動,也有聽覺活動;就畫中的景物而言,既有上下高低之分,又有縱橫遠近之別。只寥寥十四個字,詩人便將茂密的綠樹、鳴囀的黃鸝、岸邊的幽草、奔流的澗水,這些分散的景物聚攏筆端,合成一幅佈局和諧、色彩鮮明的畫圖,給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參考資料。

3樓:夢的邊緣

首聯:點明時間,秋天,庭間生露,秋寒露重,不覺布衾單薄;

頷聯:睹物思人,念及兄弟,詩人想到:家中親人肯定很想自己吧(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頸聯:寫到目前自己現狀,生活恬愜,字外叫家人放心;

尾聯:寫我現在的個人心情,也是非常思念家人的,便在這秋黃之季,填寫這秋葉,聊記思緒。

韋應物簡介

4樓:王呈燕媽梅華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韋待價曾孫,出身京兆韋氏逍遙公房。

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

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本名韋應物。

別稱韋蘇州。

所處時代。唐代民族族群。

漢族出生地。

長安(今陝西西安)

韋應物 《觀田家》 賞析

5樓:是你

韋應物(737—789年?),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曾任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寫了大量山水、田園詩,富有生活氣息和真實感情。

建中二年(781年)他在滁州刺史任上寫了一首《觀田家)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詩中通過對農民終歲辛勞而不得溫飽的具體描述,深刻揭示了當時賦稅徭役妁繁重和社會制度的不合理。自驚蟄之日起,農民就沒有「幾日閒」,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於農活,結果卻家無隔夜糧,勞役沒個完。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里,心中深感慚愧。

身為封建官吏能夠這樣自責,確實是難得的。這種思想感情和前面杜甫等人是相同的,這是唐代田園詩中的乙個特點,也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乙個優良傳統。

6樓:網友

唐 - 韋應物 - 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觀田家》寫農民辛苦的勞動和繁重的徭役,並以自己不耕而食感到慚愧。這些詩證明他是乙個關心現實關心人民的詩人。

寫一首韋應物的詩

7樓:妖妖

寄李儋元錫。

韋應bai物。

去年花裡逢君別。

du,今日花開已zhi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dao料,春愁黯黯獨成版眠。權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感懷時事,思念友人的情懷。開頭意在說明花落花開,別來不覺又是一年。中間四句觸景生情,寫一年來的感受。

世事渺茫難料,因而愁緒滿懷;從自身來講,既多病而思歸,又為沒有能做好父母官而自愧。最後兩句表示渴望和友人暢敘。全詩章法嚴密,對仗工整,用語婉轉,為七律中名篇。

8樓:網友

【寄全椒山中道士】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內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容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長安遇馮著】韋應物。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

問客何為來,採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

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滁州西澗】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9樓:小陳愛小晨

滁州西澗。

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10樓:網友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唐 韋應物)的賞析

11樓:是耶非耶

【詩文解釋】

我只喜愛那生長在澗邊的幽幽青草,在茂密的樹叢上黃鶯在頻頻鳴叫。夜晚春天的潮水向岸邊湧來,又趕上一場急促的春雨,在這郊野的渡口沒有乙個人影兒,只有那空空的渡船在水邊靜靜停泊。

詞語解釋】憐:愛憐,喜愛。

急:猛,快。

野渡:荒僻的渡口。

詩文賞析】中唐前期,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處於進仕退隱的矛盾之中。中唐時期政治腐敗,人民生活貧苦,他有志改良而無能為力,有意退隱而又不能,進退兩難,只好任其自然。

仕途猶如遨遊,無所作為,如同水急舟橫。這首詩流露出了作者恬淡憂傷的情懷。

春遊西澗,晚雨野渡,看似一幅沒有主人公的山水畫,但詩人的靈魂卻無處不在。全詩以情寫景,借景抒情。澗邊自甘寂寞的幽草、深樹、自得其樂的黃鸝、急水中的橫舟,沒有一處不寓有作者的寄託。

這與詩人的處境和心情是分不開的。

吳均,王維,李白,岑參,韋應物,劉長卿,趙師秀,趙翼,杜甫詩哪個朝代的。?

12樓:乙個殺馬特

吳均 南朝梁。

王維 唐。李白 唐。

岑參 唐。韋應物 唐。

劉長卿 唐。

趙師秀 南宋。

趙翼 清。杜甫 唐。

13樓:桀驁·魔之子

是初一的吧樓主,題外話一下。

吳均,南朝梁人。

王維,禮拜,岑參,韋應物,劉長卿,杜甫唐朝人趙師秀南宋。

趙翼清朝。

14樓:匿名使用者

吳均 南朝文學家。

王維李白。岑參 韋應物。

劉長卿杜甫 唐代詩人。

趙師秀 南宋詩人。

趙翼 清代詩人。

杜甫 唐代詩人。

15樓:z穎超

李白,岑參,韋應物,劉長卿,杜甫,王維:唐朝。

趙師秀: 南宋。

趙翼:清。

16樓:ぐ唯┊凖

吳均 南朝文學家。

王維 唐代詩人。

李白 唐代詩人。

岑參 唐代詩人。

韋應物 唐代詩人。

劉長卿 唐代詩人。

趙師秀 南宋詩人。

趙翼 清代詩人。

杜甫 唐代詩人。

17樓:mm傾城一笑

南朝梁 唐朝 唐朝 唐朝 唐朝 南宋 清朝 唐朝。

有關尊師重教的作文題目,幫我寫一篇關於「尊師重教」的作文,要題目,題目不能是尊師重教。是五年級的,不要太深奧。500字左右

得滿樹桃花開,他日桃李報恩來。一個人,他的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都不能忘記培育過他的老師。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知識帶給人類無窮無盡的財富,而老師則帶領我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老師的工作不像明星一樣轟轟烈烈,也不像演員一樣充滿樂趣,平凡而艱辛。只能辛苦地站在小小的講臺上,腳站酸了,嗓子也喊破...

誰能解析一下我名字的含義?我叫劉暢

形聲。從申,昜 y ng 聲。本義 暢通,無阻礙 登臺四望,三面皆暢。韓非子 說林版上 美在其中權,而暢於四支。易 坤 又如 通暢 執行無阻 順暢 順利通暢,沒有阻礙 舒暢 comfortable 舊國舊都,望之暢然。莊子 則陽 感條暢之氣。禮記 樂記 美聲暢於虞氏。文選 張衡 西京賦 又如 寬暢 ...

求一道數學題(有解析,誰具體選誰的)

六年級期末統考 一本全 有.25 25 110元 小明帶去的錢為110 6 6 5 60元解釋 小明比小麗多帶的錢在兩個人所有錢中的比重為 6 5 6 5 1 11 小明比小麗多用去的錢佔一共用去錢的比重為 7 5 7 5 1 6 因為小明和小麗剩下的錢一樣多,所以小明比小麗多花去的錢等於小明比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