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眾拓前程似錦
關於三國的歷史,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劉備誠意很足,諸葛亮在隆中就向他講述了三分天下的大勢,並且告訴他該如何用兵,諸葛亮高臥隆中,就能算定天下大勢,然而在襄陽山野之中,還有另外乙個隱士高人,簡直比諸葛亮更牛,卻沒人能請得動他。
荊州屬於劉表的,劉表當初被朝廷封為荊州牧,但當時的荊州並不太平,他一人想要來接管這片區域,並不輕鬆,然而年輕時的劉表也非常人,他匹馬入荊州,周旋於個方勢力,最終成為荊州之主,劉表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娶了蔡家的女兒,跟當地豪門望族聯合。
當時荊州一共有五個大族家庭,分別是龐氏、蒯(kuai)氏、黃氏、習氏、蔡氏,這五個家族之間盤根錯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龐氏是以龐德公為代表,他的兒子龐山民娶了主公的二姐,而蒯氏中的蒯祺娶了諸葛亮的大姐,黃氏是以黃承彥為首,他又是諸葛亮的岳父,習氏是以習禎為代表,他的妹妹嫁給了龐統之弟,蔡氏代表人物是蔡諷,他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黃承彥和劉表。
這些關係看起來十分複雜,但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這五個家族之間都有親戚關係,劉表當初來到荊州,想要立足自然就娶了蔡氏中的女子,並且生下兒子劉琮,然而這五個家族中,最厲害的人物當屬龐德公,他是襄陽著名隱士,隱居在荊州,劉表想請他出山相助。
根據《襄陽記》中的記載:"荊州牧劉表,數延請,不能屈。乃自往候之,謂公曰:
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公笑曰:'鴻鵠巢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龜黿穴於深泉之下,夕而得所宿。
夫趨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但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也就是說,劉表去請了龐德公好幾次,都被拒絕了。
龐德公之所以不願意出山,是看不上劉表的才能,認為這人不配自己輔佐,後來的事實的確證明了,劉表屬於安逸之人,如果在和平年代,或許是個不錯的荊州牧,可惜恰逢三國亂世,劉表這種人註定是要被人欺負的,幸虧他死得早,不如曹操就要把它抓起來殺了。
龐德公雖然不願出山相助劉表,然而他還是教出了三個徒弟,即諸葛亮、龐統、司馬徽,可見龐德公才是三國真正的隱士高人,而他是真的隱士,不想諸葛亮一樣,高臥隆中是為了抬高身價,讓劉備來請,龐德公是真隱,不願意出山那種,從隱士的境界來說,他比諸葛亮更勝一籌了。
2樓:職場導師老吳
龐德公 是真正的隱士,它不像諸葛亮那邊,坐等劉備來請,而他卻是誰請也請不動,置身事外,無動於衷,這才是真正的隱士。
3樓:小鴨子愛扒八卦
水鏡先生」隱居於山林之間,從不問世事,從年齡與學識來看,此人應比諸葛亮更勝一籌,只是年齡擺在那裡,而且水鏡先生也不願意被用。
4樓:複雜世界認真看
司馬徽。司馬徽是諸葛亮的老師,他有很多學生都非常出色,但是他不進入朝廷,而是隱居在鄉野之間。
三國演義中的幾位隱士
5樓:十常使
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董允、費褘。
東吳四友: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
曹魏四友: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
魏國四聰:夏侯玄、諸葛誕、鄧颺、x疇。
四大棋家:馮翎、山子道、王九真、郭凱。
曹魏五君:阮籍、嵇康、劉伶、阮咸、向秀。
東吳五君:顧邵、諸葛瑾、步騭、嚴畯、張承。
魏五子:樂進、張遼、于禁、徐晃、張郃。
五荀:荀爽、荀淑、荀靖、荀彧、荀顗。
蜀漢五虎大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建安七子: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暘、劉楨江夏八俊:陳翔、範滂、孔昱、範康、檀敷、張儉、劉表、岑咥八及:陳翔、翟超、孔昱、苑康、檀敷、張儉、劉表、岑咥司馬八達:
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旭、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
西園八校尉:(上軍校尉)蹇碩、(典軍校尉)曹操、(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瓊。
十常侍: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段搖、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粟嵩。
6樓:網友
劉備也不是隻會哭的 歷史上諸葛亮很多經典戰例都是劉備親自做的 當時拿到諸葛亮的最大好處。
就是得到了當時荊州大批人脈,,,他們可能也未必就比孔明差太多,只不過可能是沒孔明心氣高而已,後來的石廣元 孟公威全部去曹魏勢力下做了大官,顯然是不看好劉備。是金子放在那都會發光的,即時沒有諸葛亮,身為梟雄的劉備也肯定不會就此困頓一生,況且隆中對也不是就他乙個人會,吳國甘寧 魯肅 魏國毛階等人都做出過類似的高論。
龐德公 黃承彥都與劉表關係不錯 且他們在荊州都是大族,很難會舉族去投奔遠在徐州的劉備 劉備在徐州時,徐州各大家族中僅糜芳一家支援 很難得到其他幾家的共舉 而且陶謙的兒子都在 趙雲又是他借的同學的部下,連兵都是,實在難以掌握徐州。呂布就不一樣了,他是實實在在的打下的徐州,呂布也是很有野心的 很難能完美配合劉備 紀靈一人領軍劉備都無勝他的把握,在絕對的力量面前,計謀什麼的還真是很難說的。
當然樓主說的是假如 怎麼說呢 首先曹劉孫都是梟雄 都有人才 曹操在全天下有名望 發家最早 也最大 孫權在吳地有名望 也根深蒂固 劉備還是很背的 前期沒錢 沒聲望 沒人脈 等他混的差不多了 全天下的地盤也沒多少了。 農民的孩子就是晚當家呀。
7樓:千歲健康生活
胡昭(161-250),字孔明,潁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中國三國時期隱士、書法家。他比諸葛亮年長20歲,又比諸葛亮晚死16年,終年89歲。
胡昭長期隱居深山,終生不仕。有關他的活動情況記載很少,但僅從散見於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記載來看,胡昭的才華智慧絕不在諸葛亮之下。司馬懿是他的學生,胡昭是當時著名的隱士和儒者,還是著名的書法家。
司馬懿與胡昭也有很深的感情,司馬懿的兩個兒子長子名「師」,次子名「昭」是很不尋常的。
司馬徽,字德操,號水鏡,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隱士司馬徽(13張)住城東南20餘里洞林寺側(今曹徐村),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著稱於世。出仕曹操沒幾天就死了。不能算真正的隱士。
8樓:網友
諸葛亮在書中是最近接神的存在。高於諸葛亮的便是神的存在了。是神就不能在人世間演繹。
水鏡為標準吧,諸葛一齣山司馬徽就說 得其主而未得其時。三國演義是有仙人存在的。幾個老道戲曹操 孫策。
即便不算仙也是半仙了,跟修真**裡寫的差不多--這些人就差飛昇了。神已**了結果凡人無力改變。
9樓:邛洲
三國其實是世家和劉家爭利益。世家要的利益,在亂世中才能最大化。司馬徽和龐德公都是世家的一部分,所以司馬徽和龐德公是不會幫劉備的一統。也不想看到曹操一統的。
10樓:網友
被埋沒的還有很多,像曹操在郭嘉之前的謀士戲志才。像改進諸葛連弩的馬均。還有好幾個死的早的猛將,華雄如果不死估計也很強,高順不用多說了,文丑如果不是劉備有話在先讓他問來將是誰,真跟關二打起來不勝也會輸的很漂亮吧。
11樓:網友
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與徐元直都在魏國做官,這有史可查。諸葛亮是一名傑出的政治家,並非有**裡那麼全能,最少軍事指揮上就幫不上劉備什麼忙,在做丞相之前基本只是個謀士。劉備自己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是當時的名士,出身士族,在荊州很有影響力,學識淵博,品行端正。但不意味這在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上有什麼建樹。至於趙雲,可以說只是保鏢一類的人物。
三國時期的鬥爭主要依靠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還有對形勢良好的判斷。您有興趣的話看一下《三國志》。
12樓:網友
心恢意冷了,還出什麼士呢。
13樓:網友
這個你可以去寫一下啊!
14樓:網友
我覺得諸葛亮只是政治天賦比較高。真正會打仗的該還是劉備。
15樓:高邦故里
謀士再多、計謀再好又有什麼作用?俗話說:家有千口主事人。君不見冀州袁紹乎?
三國演義中的幾位隱士
16樓:哲哥聊歷史
三國演義中有4大隱士,分別是諸葛亮、司搭拍馬徽、管寧和龐統。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拿枝前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管寧,字幼安。北海郡朱虛縣人。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著名隱士,與華歆、邴原並稱為"一龍"。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消清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三國真正的隱士高人是誰?和諸葛亮相比誰厲害?
17樓:取個名都好難
三國中真正的隱士高人當然是諸葛亮的師傅,他師傅很早以前就能夠看出劉備不具有恢復漢朝江山的能力,在這一點上諸葛亮是不如他,諸葛亮到最後也沒能輔助劉備恢復漢朝榮耀。
18樓:茅廬論古今
三國時期真正的隱士高人非水鏡先生司馬徽莫屬,他早就預言過臥龍雖得其主,未得其時,自然比諸葛亮更高一籌。
19樓:孤獨的yu呀
隱士高人是司馬鏡,因為他給別人推薦了諸葛亮龐統一類人,替曹操分析了天下大事,但是他的實力跟比這些人要強,比諸葛亮要強。
三國時期讓諸葛亮都要甘拜下風的隱士高人是誰?
20樓:菁華浮夢品八卦
在三國時期,謀士名將層出不窮,但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星,便是諸葛亮。然而眾人只知道諸葛亮,卻不知還有一位隱士高人,曾經一眼看破諸葛亮的八陣圖,諸葛亮見到此人,都要甘拜下風。
此人便是當時的襄陽名士黃承彥,此人不僅文學出眾,而且黃承彥的人脈頗豐,與當時的社會精英徐庶、龐德、龐統、司馬徽等人都關係匪淺。
最讓人感到驚訝的是,諸葛亮還是黃承彥的女婿。據三國志記載:黃承彥初見諸葛亮的時候,黃承彥就將自己的女兒黃氏許配給了諸葛亮,然而諸葛亮也欣然應允。
黃氏**黝黑、頭髮如枯草一般,長相實在不敢讓人恭維,然而黃氏卻極其有才,可以說是得到了黃承彥的九分真傳。諸葛亮之所以欣然應允,可能就是因為能夠學到黃承彥的本事以及得到他的人脈。
當年劉備夷陵之戰戰敗,被陸遜率領大軍緊追不捨。陸遜追擊到夔關附近的時候,只覺得前方殺氣騰騰,讓陸遜感到心神不寧,於是陸遜下令駐紮,並派出士兵查探情況。
然而據探子所報,前方只是有一堆碎石,毫無章法的擺放在那裡,並無蜀軍的兵馬。直到此時,陸遜心神才寧靜下來,並且帶領部隊緩慢進入石堆範圍。
可誰料,陸遜剛帶人進入石堆,就天色大變,周圍漸漸模糊不清,並且飛沙走石,士兵頓時死傷不少。陸遜頓時感嘆今日就要命喪於此了,然而此時在陣中,卻突然走出一名白髮老人,將陸遜平安帶出。
原來這位老人,正是黃承彥,而此陣也正是諸葛亮所擺下來的八陣圖,以阻擊陸遜,黃承彥正是守陣之人。
原來黃承彥正是得到諸葛亮的囑託,看守這八陣圖,而黃承彥見到陸遜被困陣中,士兵死傷無數,黃承彥心中不忍,不願大造殺孽,才將陸遜救出。
「功蓋分三國,名成八陣圖」,其實八陣圖不一定是諸葛亮所創,也極有可能是學與黃承彥。然而很可惜,黃承彥雖然謀略兵法皆為上乘,卻一直歸隱山林,至死都沒有出山。
廉江在三國時期是什麼地方,廣東在三國時期屬於哪個國家??
廉江在三國時期屬交趾部合浦縣。春秋戰國時期,廉江一帶均屬 百越之地 中的 南越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取百越之地 建立 象郡 漢元鼎六年 前111年 廉江縣屬交趾部合浦縣。三國時期建制沒有變更。晉屬高涼郡高涼縣地。南朝宋 齊,屬高涼郡羅州縣地。南朝梁 陳,為羅州高興郡石龍縣地。廉江在三國時期是東吳的領土...
為什麼在三國中,三國前期的武將武藝比三國後期的更強?
這是因為在三國前期,非常的混亂,所以出現了很多非常厲害的人物,但是到了後期,每個國家都偏向於發展,所以人們的實力都比較弱。唉 因為前期群魔亂舞,亂世出英雄,幾次招賢令,不問人品不問出身只要有才就有出頭之地,後期魏蜀吳三國政治相對穩定,世家大族把持政權,有才你也出不了頭,除了幾個別,比如鄧艾,出頭之時...
三國演義中長胳膊大耳朵的是誰,在三國裡究竟是誰的手臂最長
劉備的胳膊到底有多長?人體比例 學有種 頭身 的說法,即頭長與身體長度比例是有規律的,一般亞洲 頭身比例大致在六至八頭身之間。也就是說,身高除以六或八就是頭長,我們取中間值七,以七頭身換算劉備的頭長 三國志 說劉備 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 漢一尺長度為23.1cm,七尺五寸的劉備身高173.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