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為什麼叫元宵節?誰給我答案??

2025-02-04 04:40:30 字數 5320 閱讀 1088

1樓:網友

元宵節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也稱「元夕節」。按照中國古代的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故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乙個月圓之夜的意思。

根據考證,元宵節的來歷,有說與祭祀「泰一神」有關。泰一神亦稱「太乙神」,主宰人間的風雨、饑饉和瘟疫。據說,漢朝武帝曾久病不愈,求助太乙神後竟奇蹟**,乃於元鼎5年(西元前122年)開始建太乙祠壇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達旦以盛大的燈火祭祀,從此便形成元宵節張燈結綵的習俗了。

元宵節為什麼叫元宵節?

2樓:乾萊資訊諮詢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所以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元宵節,就是指新一年的第乙個月圓之夜。

又叫上元節、元夕、燈夕、正月十五,既是乙個獨立的節日,也是中國年的組成部分。

元宵節,有著觀燈綵、猜燈謎、放煙花、鬧社火、吃元宵、走百病、拜紫姑、碾蝗蟲、祭蠶神、聽香、送燈、偷菜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習俗活動。

其中,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後「燃燈」成為民間盛大的節日,在唐代更發展成盛況空前的燈市。

當晚,皇帝從深宮中走出,與民同樂。中唐以後,元宵節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青年男女以此作為尋覓伴侶的良機。

3樓:小魚真會飛

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

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乙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春節的起源和傳說解析春節的起源和傳說)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為什麼被稱為元宵節?

4樓:長時間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5樓:678-小四月

「因為正月又稱元月,「夜」同「宵」,所以,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後來,司馬遷建立《太初曆》,便將元宵節列為我國的重大節日。」

6樓:小蘋果

據記載,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們普遍在元宵節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遍佈民間,故從唐代起,元宵節張燈成為法定之事。

元宵節」這一天,因為民間有掛燈籠、打燈籠、賞花燈等習俗,故也稱做「燈節」。

元宵節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傳統民俗活動。

7樓:丨淼優丶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就令士族庶民都掛燈。往後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節日。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為什麼呢?

8樓:教育知識的解答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

由來: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和拉兔子燈等。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以及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為什麼有元宵節?元宵節是什麼?為什麼叫元宵節?

9樓:xxp閃電的力量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起源: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來。

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日大張燈火。

10樓:戀人的蜜語吹過

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即陰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乙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

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

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等風俗。我國古代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係,每月十五,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第乙個月滿之夜,這一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漢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後來古人把正月十五稱「上元」,七月十五稱「中元」,十月十五稱「下元」。最遲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舉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視。

到後來,中元、下元的慶典逐漸廢除,而上元經久不衰。)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1樓:

什麼叫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

為什麼叫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乙個重要節日。

元宵節又被稱為什麼節??

12樓:網友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元宵節或元宵節,是中國農曆正月初十五。這是中國春節的最後乙個重要節日。元宵節是中國文化圈,漢字和華僑的傳統節日之一。

農曆的第乙個月是農曆的第乙個月。古人稱「夜晚」為「小」,因此一年中第乙個滿月的第15天稱為月的第乙個夜晚。

西漢第乙個月的第15天是很有價值的。農曆三月初一漢武帝在漢朝皇帝在幹泉宮對太乙的崇拜被認為是後人。在第乙個月的十五日,祭祀天神。

但是,第乙個月的第十五次元宵節實際上是漢魏以後的民間節日。

自古以來,元宵節的習俗一直以**喜慶的喜慶燈籠為主。傳統習俗出去看月亮,點燃火焰,猜燈籠謎語,一起吃元宵節,並拉兔子燈,還增加了傳統的民間表演,如打龍燈,打獅子,踩高蹺,划船,扭秧歌和打太平鼓。

2008年6月,元宵節被選為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13樓:我的家鄉我說了算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乙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14樓:秋涵佴煊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

15樓:網友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元宵節又被稱為什麼?

16樓:小小魚魚愛旅遊

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

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元宵節被稱為上元節的含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五斗公尺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

三元日和三官主三元日的說法最早見於東晉末劉宋初的古靈寶經《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經》。以「三官」與時日節候相配,定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合稱「三元」。這樣,正月十五就被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的詩詞,描寫元宵節的古詩有哪些 元宵節古詩詞精選

1 正月十五夜 唐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2 青玉案 元夕 南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 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提起寫元宵節的詩詞,這兩首是最具代表性的。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始自...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節為什麼吃元宵,元宵節吃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 湯糰 或 圓子 糰子 南方人還稱為 水圓 浮圓子 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另外,湯圓的名稱與 團圓 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的來由,元宵節的來由

傳說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 太一 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還有說法認為,漢武帝時聽從謬忌之說,對於太一神十分虔誠,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無論是伐南越 得天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