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答張五弟》翻譯,急!!
1樓:養氣安神讀書
翻譯:我有那簡陋而自然的茅屋,在那巍峨深邃、蒼翠欲滴的終南山,而那讓我親切的茅屋啊,開門就能見到終南山美麗的景色。終年無客來,門雖設而長關,幾分寂寞幾分悠閒。
還是希望二三摯友來此,一起或山間飲宴或山澗垂釣,享受散淡、安閒的山中時光;張湮老弟您如果能撥冗來玩,最好能夠來我山中小聚,相互往來遊玩一番。
答張五弟》年代】盛唐。
作者】王維。
體裁】古體詩。
作品原文。答張五弟。
終南有茅屋,前對終南山。
終年無客長閉關,終日無心長自閒。
不妨飲酒復垂釣,君但能來相往還。
作品鑑賞。這是詩人中年以後隱居終南山期間寫的一首贈答友人的小詩。張五弟,即張湮,唐代書畫家,官至刑部員外郎,與王維友好。
因排行第五,故稱張五弟。此時,詩人仍在朝延任職,但由於對李林甫把持下的黑暗政治不滿,不願同流合汙,又不能與他們決裂,因而採取了半官半隱的方式,時常住在終南山中,在清寂的林泉中尋求精神寄託。這首小詩表現了詩人在隱居中寂靜安閒的生活情趣,又表達了對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真熱感情。
詩的主旨是要引起友人的興致,招致他來相聚共樂。詩人首先描寫他的隱居之所的清幽。雖是幾間茅屋草舍,但面對著巍峨深邃、蒼翠欲滴的終南山,開門即可觀賞山色。
頭兩句娓娓道來,不加絲毫藻飾,意在引起友人的聯想。三、四句進而寫自己的隱居生活情趣。從早到晚,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無人打擾,更無機心雜念,煞是悠閒。
為了吸引友人到來,又有意寫自己終年無客,門雖設而長關,流露出幾份寂寞。思念友人前來相伴之意不言而喻。最後兩句,又以飲酒、垂釣等賞心樂事相招,直率地表達希望友人能經常來聚會的心願。
全篇以詩代書,寫得樸實、自然、親切。為使友人從字裡行間就能體會出自己孤寂而清幽的心境,詩中有意採用重複的字眼和相同的句式。首二句連用兩個「終南」,使友人加深印象;突出出門面山的優勢。
三四句又巧妙地把終南山的「終」字移用來創造給人以悠長、緩慢之感的時間意象。乙個「終年」再疊加乙個「終日」,兩個同一結構的詩句重複、排比,用以烘托寂寞、清閒的心態,使人感到詩人在山中就這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靜靜生活下去,對世事不聞不問,甚至不管歲月的流逝,惟一遺憾的是不能與張湮朝夕相處。四個「終字」,兩個「長」字的疊用,詩句節奏顯得非常緩慢。
只有心地十分散淡、安閒的人,才能寫出如此散淡、安閒的詩。
答張五弟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2樓:野半下獨
作者] 王維 [朝代] 唐代。
終南有茅屋,前對終南山。終年無客常閉關,終日無心長自閒。不妨飲酒復垂釣,君但能來相往還。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扒仿,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慎此羨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禪宗影響很大,精通佛學,精通詩、書、畫、**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山居秋暝。使至塞上。
山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寬拍。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