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原來的乖孩子長大了就變得叛逆 愛頂嘴了?

2025-02-07 08:30:25 字數 3749 閱讀 7777

1樓:玖月

哪有什麼生來懂事,不過是日積月累的隱忍不發。棍棒之下的懂事是假象,孩子內心被種下的委屈和恐懼才是真。有一句話說得很好:

在孩子12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多麼的簡單粗暴,那麼在孩子14歲之後,就會收穫乙個多麼慘痛的青春期。一味的聽話並不是好事,讓孩子學會表達情感,做情緒的主人才是正道。

一、討好了大人,卻忽視了真實的自己

李玫瑾教授說過「人的問題是早年的問題」。孩子小時候一味地討好,忽視自己的真實情感,長久下去,會對孩子心理和性格造成不良的影響。小時候,孩子把父母的感受和心情放在首位,長大後就會把朋友、同事、愛人的感受放在首位。

一直被忽視的始終是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孩子情感長期被忽視,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缺乏自信心,甚至影響到孩子以後與人交往的能力。

二、孩子越乖,內心越壓抑

小時候的乖不是真正的乖,而是父母逼出來的,打出來的,孩子的內心越壓抑,反抗的聲音就越強烈。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到乙個心理學術語「陰影」:不能在陽光下呈現的心理,最後就會躲入陰影中,但它不會消失,而是會以我們不能控制的破壞性的方式出現。

不是不反抗,是還不到時候。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小時候孩子在力量上不及父母,也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方方面面都要依賴父母,一旦孩子有了反抗的能力,壓抑已久的情緒就會爆發,到時候父母再想讓孩子變成溫順的綿羊就很難了。

三、重視孩子的感受,釋放真實的自我

其實,孩子更需要有人去告訴他「你可以不乖」。孩子的不滿、任性、乖張,當他所有的缺點暴露在父母面前,我們就可以更清楚孩子的心理,彼此更瞭解,也能趁此機會糾正孩子,指引他走向正確的方向。被壓抑的情緒和感受不會消失,而是會日積月累,越積越多,與其有朝一日如海嘯般爆發,不可收拾,不如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在我們還能控制住的時候,讓孩子釋放出真實的情感。

孩子雖小,但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的情緒和想法,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指引並幫助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

2樓:二二百科

我覺得這種情況就是乙個成長的過程,每乙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逆反的心理。至於結果,就在於每乙個人所能接受的程度,所以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跟老師的引導了。

孩子這學期開始變的很叛逆,大人說什麼總是頂嘴,孩子叛逆怎麼引導?

3樓:花高聊汽車

初中的孩子,隨著孩子身心的發展,孩子的自主意識開始增強,獨立和叛逆開始出現,孩子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計劃和想法,經常與父母、老師意見相左,反對的成年人唱歌。這個時候,作為父母不必太著急,而應該對孩子這個成長階段持開放的態度,同時正確的關心和幫助孩子,引導孩子以積極、陽光的心態度過青春期。

1、尊重、理解孩子。家長要改變以前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不要簡單地代替孩子做決定,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多傾聽孩子的意見,在不違反道德和法律底線的前提下,在一些事情上,不妨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有試錯的機會。

2、不能缺少對孩子的愛和引導,尤其是當孩子遇到困惑、挫折時,不要只責備,而是要成為孩子堅強的精神支柱,為孩子的心靈提供溫暖的港灣,給予孩子一些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幫助孩子恢復勇氣,重新站起來向前走的信心。

3、接受孩子的缺點。父母應該對孩子多一些寬容,讓孩子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學會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幫助孩子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不當的父母教育自然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孩子的日常心理變化,家長也應該學習和改變,當發現孩子的行為有偏差時,家長不要強壓,不要打孩子,可以通過正向引導來糾正給孩子。

4、學會表揚孩子。有的父母對孩子挑剔,爭分奪秒,總認為別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其實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優點,家長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也很優秀,在孩子的成就或變化必須表揚孩子。這樣既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又能增進親子關係。

5、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和內容,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波動。你需要了解他情緒波動的原因,他拒絕的原因,他抗拒的原因,他欺騙的原因,他特殊偏好的原因。明白了這個道理後,採取溫和的溝通,緩坡的引導,讓孩子的認知在冷靜、客觀、接受的心態交流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6、家長要學會克服急躁,不要因為孩子一旦緊張而大發雷霆,也要以情緒來對待。這樣會激化孩子與父母的反抗,強化孩子的對抗,不利於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所以,我認為這是乙個過程,其中陪伴和溝通是最好的方式。

4樓:網友

1.首先,要有有效的溝通。 父母要放下長輩的氣,耐心地跟孩子說話,因為不得不說,父母和孩子之間或多或少會有代溝。

父母不懂孩子的想法,孩子不懂大人的做法,很容易惹上麻煩。2. 學會傾聽。

如果你的孩子和你說話,你必須耐心地聽,不要急於反駁。 這可能聽不到他們內心真實的聲音,也可能加深你們之間的衝突。 耐心地聽,他可能會說一些抱怨你的話,你需要解釋並告訴他你的一些行為的原因,你也需要告訴他你愛他。

5樓:踏敵

需要家長來進教育,而且要讓家長選擇正確的方向來進行教育,這樣才能夠引導孩子。

有沒有人覺得,小時候越聽話的孩子,長大之後就越叛逆?

6樓:舍是幸福

有這種現象,小時候因為膽小或者出於對家長的依賴和信任,非常聽話,長大後發現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於是走自己的路,矯枉過正,有的嚴重叛逆。

7樓:無錫心理諮詢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為什麼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業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卻是那些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因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自主性越差。

8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叫叛逆,說一直沒有自己的想法,一味像小孩子一樣走你安排的路才叫不叛逆?你走不進他的世界,卻給他冠上叛逆的罪名,多可笑。

孩子小時候很乖長大卻很叛逆 孩子小時候很乖長大卻很叛逆怎麼辦

9樓:紅孩兒

1、控制自己的情緒。當我們的孩子開始進入叛逆期,一定會觸及到父母最底線的部分,這時候孩子必定會暴跳如雷,但這種應激反應是錯誤的。孩子只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疏離父母。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自己變成管理情緒的高手,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越是生氣越要控制不發作。儘可能理智地處理孩子的問題,確保每次解決孩子的問題,都是對人不對事。並做到平和的與之交流,慢慢引導。

事實上,當父母這樣做時,既有助於孩子情緒良好的影響,又能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

2、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就是不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人做比較;尊重孩子看到孩子的優點,並及時地鼓勵;尊重孩子就是不干涉孩子的自由,不偷看他的日記;尊重孩子就是允許他有自己的想法。

3、與孩子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想問題,處理問題,在教育中能夠有助我們事半功倍。如果我們也能引導孩子,讓父母與孩子相互換位思考。

那在處理孩子之間的關係時,一定會讓交流障礙變得簡單。

4、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青春期的孩子基本上已經到了獨立自主的階段,如果這時家長們仍然緊緊束縛著孩子,必然會引起他們的強烈抗爭,很多孩子面對家長的管束,幾乎都表現為一種張力。所以,與其爭鋒相對,不如用疏導的方式,給孩子們以自由,只要大方向沒有問題,不涉及原則、底線問題,家長可以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若是雙方有著良好的溝通渠道,當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孩子自然會求助於家長。

5、請對孩子有影響力的人幫忙。每乙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偶像和嚮往的人。而這些人如果能夠利用得上,那就請他們幫忙和諧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不失一種好方法。

在暴力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很堅強

堅強的孩子壓力承受能力偏大,比別的孩子更能克服困難。在暴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暴力對他們的影響程度是很深的,在心靈上會留下陰影,甚至會引發心靈的扭曲。可以讓孩子堅強的辦法不是暴力而是在生活中教育孩子要端正對待困難的態度。不應該說是堅強.應該是叛逆缺少愛,想努力早點擺脫生活現狀.在暴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

大部分的孩子長大後,為何都開始嫌棄父母了

有的時候這種思想上的差距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有過的,可能父母的一些個行為習慣或者我們的一切的行為習慣對於他們來說有點不太適應,其實這也是一種很正常的。在行為上和思想上並不是說嫌棄父母,只不過是跟他們覺得有點兒代溝了,在一個就是隨著父母年齡大了,他們可能還是擁有了原來的一些個思想。大部分的孩子長大...

那些比較老實的孩子,長大就沒有出息嗎?

那些長得比較老實的孩子,長大並不是沒有出息,那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養成,只要孩子願意認真學習,那麼一定會有出息的。人的性格是會隨著環境跟身邊的朋友改變的,雖然說三歲看老,但是有些小孩子小時候內向,長大卻很開朗,所以不需要擔心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些比較老實的孩子,雖然可能在學習中沒有那麼出色,但他們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