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隗萌位子平
翻譯: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
文言文《父母唯其疾之憂》選自論語,其古詩原文如下:
原文】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譯文】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註釋】1)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名彘。武是他的諡號。
2)父母唯其疾之憂:其,代詞,指父母。疾,玻。
賞析】本章是孔子對孟懿子之子問孝的答案。對於這裡孔子所說的父母唯其疾之憂,歷來有三種解釋:1、父母愛自己的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謹慎小心,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時擔憂,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擔憂了,表明父母的親子之情。3、子女只要為父母的病疾而擔憂,其他方面不必過多地擔憂。
本文采用第三種說法。
2樓:虛空濟
為政第二⑥。有德行、有能力的人,父母只會擔心他們的身體是否健康。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之憂譯文
3樓:惟妙惟肖且斯文的小布丁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的翻譯是「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出自《為政》。
父母唯其疾之憂」是指做父母的一心為兒女的疾病擔憂。《為政》的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述。
孟武問孝子日父母唯其疾之憂說明什麼道理?
4樓:小溪趣談電子數碼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
父母唯其疾之憂:楊伯峻先生說:其,代詞,相當於「他的」、「他們的」。
但是這裡的「其」代指的是父母呢,還是兒女呢?便有兩說。王充《論衡 問孔篇》說:
武伯善憂父母,故曰,唯其疾之憂。」
淮南子 說林》說:「憂父之疾者有子,治之者醫。」高誘《注》雲:
父母唯其疾之憂,故曰憂之者子。」可見王充、高誘都以為「其」字是指代父母而言。馬融卻說:
言孝子不妄為非,唯疾病然後使父母憂。」把其字代指孝子。兩說都可通。
父母愛子,無所不至,因此常憂其子之或病。子女能體此心,於日常生活加意謹慎,是即孝。或說,子女學以謹慎恃身,使父母唯以其疾病為憂,言他無可憂。
子女誠心孝其父母,或用心過甚,轉而使父母不安,故為子女者,唯當以父母之疾病為憂,其他不宜過分操心。孟子言父子之間不現善,亦當此義。錢先生認為三說皆合理。
古文字的解讀的確有客觀的困難存在,經常會出現各種說法都似乎成理的現象。但是究竟實,原文的意思只能是乙個,不可能是多個。但是這個本義、原義恐怕已經很難搞清楚了。
此病故爾,疾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翻譯
5樓:
此病故爾,疾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翻譯。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6樓:我的驕傲
武伯,懿子之子,名彘。言父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為憂也。人子體此,而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於不謹矣,豈不可以為孝乎?
舊說,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於不義為憂,而獨以其疾為憂,乃可謂孝。亦通。
集註裡給出了兩種解釋,一是父母愛子之心,惟恐其有疾病,子女將心比心,便可知孝道。
另一種解釋是不讓父母擔憂其它之事,只擔心其身體,這也是孝。
筆者傾向於第一種解釋。儒家強調人內心的情感,子女孝的原因在於父母是如此的擔心操勞。正如後面講守喪三年的原因在於三年免於父母之懷的邏輯一樣。
孟懿子問孝文言文注音,孟懿子問孝全文翻譯
孟懿子問孝全文翻譯 孟懿子問孝全文翻譯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 孝就是不要違背禮。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 孔子說 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 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 祭祀他們。該句出自先秦的 論語 為政 原文 孟懿子問孝,子曰 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 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