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類馴服了小麥,還是小麥馴服了人類人類簡史

2025-02-13 21:55:16 字數 3153 閱讀 9427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萬年前智人開始放棄狩獵和採集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來培育小麥。小麥照顧起來,處處麻煩。

第一,小麥不喜歡大小石頭,所以要把田地裡的石頭撿乾淨搬出去,搞得腰痠背痛。

第二,小麥不喜歡與其他植物分享空間、水和養分,所以要在烈日下整天除草。

第三,小麥會得病,所以要幫忙驅蟲防病。

第四,小麥完全無力抵抗蝗蟲或者兔子,所以農民又不得不守衛保護。

最後,小麥會渴會餓。所以要大老遠把水引來,為它止渴;收集動物糞便,用來滋養土地。

但是智人適應的活動是爬爬果樹、追追瞪羚,而不是彎腰清石塊、努力挑水桶。於是,人類的脊推、膝蓋、脖子和腳底就得付出代價。人類進到農業時代後出現了大量疾病,例如腰間盤突出、關節炎和疝氣。

新的農業活動需要大把時間,所以,人類就只能被迫永久定居在麥田旁邊。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因此不是我們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我們。

慢慢地,人類發展出進階的社會結構,如城市、王國、國家。不過,這樣龐大而有效的政治結構可是足足花了數千年,才終於建立起來,暴力才得到控制。我們不過是被自然打磨的無數個物種之一。

2樓:走聿的腦細胞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是人類馴化了小麥,還是小麥馴化了人類

3樓:舒適還明淨的海鷗

看到《人類簡史icon》第二章,又出現一些讓人咋舌的新觀點。比如:是人類馴化了小麥,還是小麥馴化了人類?

小麥遍佈全世界各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衡量某種物種演化成功與否,是用其dna螺旋的拷貝數的多寡,數量越多,說明物種演化成功,欣欣向榮。如果世界沒有某物種的dna拷貝,說明該物種已絕種。

可見小麥的演化是成功的。以北美大平原icon為例,1萬年前還沒有小麥,小麥還是東非可憐兮兮的一株野草,但現在卻有大片麥田波浪起伏,幾百公里內完全沒有其他植物。小麥在全球的種植面積達到了225萬平方公里,是英國面積的10倍。

從無足輕重到無處不在,這種野草是怎麼做到的?它的秘密**就是操縱智人,為其所用。

比如,小麥喜歡鬆軟的土壤,智人就得彎腰把土地上的石塊清理乾淨,累得腰痠背痛;小麥不喜歡與其他植物分享水分和養分,智人們就得整天在田地裡忙著鋤草;

小麥還會生病,智人還要忙著為它驅蟲防病;小麥會渴,智人還得大老遠為它引(挑)水灌溉;小麥會餓,智人還得撿拾糞便滋養土地;小麥會被蝗蟲、野兔掃蕩偷吃,智人還得給小麥當好防護。

智人的身體受不了整天挑水澆地、彎腰鋤草,慢慢帶來了關節炎、腰椎病等大量疾病。農活耗費了大把的時間,人類還被迫永久定居在麥田旁邊。

有人說,與其這樣,還不如回到最初快樂的採集生活?人類每一步演化都經過漫長的歷史,時光倒轉根本做不到,增加的人口也沒法通過採集獲得食物的滿足。

所以奢侈品史有這樣的情況,我們慢慢會習慣奢侈品,認為是天經地義,然後就形成一種依賴。就比如本來以為能為生活帶來輕鬆的洗衣機、手機、電子郵件等,省了不少麻煩和時間,但生活也未見得輕鬆多少。

所以,儘管種植小麥很辛苦,我們生活中已離不開小麥,其實不是我們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我們。

到底是人類馴服了小麥,還是小麥馴服了人類

4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這個很難說,主要嫌疑人就是極少數的植物物種,其中包括小麥、稻公尺和馬鈴薯。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智改森人。以小麥為例:

一萬年前,小麥不過是一種出現在中東地區的野草。然而,可以說它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在北美大平原,一萬年前完全沒有小麥的身影,但現在卻有大片麥田波浪起伏。

小麥在全球總共佔據大約225萬平方公里的地表面積,約有英國的10倍大小。

就飲食來說,小麥並不是更好的選擇。人類原本就是種雜食的猿類,吃的是各式各樣的食物。農業革命之前,穀物不過是人類飲食的一小部分罷了。

況且,以穀物為主的食物不僅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低、難以消化,還對牙齒和牙齦大大有害。

就民生經濟而言,小麥也並未帶來經濟安全。狩獵採集者,有幾十種不同的食物能夠維生,就算沒有存糧,遇到荒年也不用擔指指心餓死。只要其他物種多采一點、多獵一些,就能補足所需的量。

然而,一直到最近為止,農業社會絕大多數飲食靠的還是少數幾種農業作物,例如小麥、馬鈴薯或稻公尺。所以,如果缺水、來了蝗災又或是爆發真菌感染,死亡人數甚至有可能達到百萬。

就人類暴力而言,小麥也沒辦法提供人身安全。如果農民被附近的人搶了土地,就可能從溫飽的天堂掉進飢餓的地獄,所以在土地這件事上幾乎沒有妥協的餘地。而過去的採集者的部落遇到比較強的對手,只要撤退搬家就能解決。

雖然說有些困難和危險,但至少是個可行的選項。但農民遇到了強敵,撤退就代表看得放棄田地、房屋和存糧。很多時候這幾乎就註定了餓死一途。

因此,農民常常得死守田地,雙方拼個你死我活。

那麼,唯殲配這種野草是怎麼從無足輕重變成無所不在?小麥的秘訣就在於操縱智人、為其所用。

大麥為什麼會成為人類最早馴化的農作物之一

5樓:欲貓人

考古發現,大麥和小麥最早種植的地方是兩河流域北部的山谷地帶,這裡豐富的野生禾穀類植物為這裡的先民進行野生植物馴化和作物培育提供了條件。但是,人們開始種植最多的作物是大麥,而不是小麥。這樣看來,也許大麥是人類歷史上最早馴化的作物。

首先選擇野生大麥進行馴化,與中國北方選擇野黍馴化的原因幾乎完全相同:籽粒大、生育期短、抗性強。

籽粒大是人類選擇作物時不能抗拒的優點。籽粒大的作物便於採收、便於加工,也便於播種和管理。野生大麥的籽粒特別大,比小麥的祖先野生一粒小麥要大上三分之一或更多。

野生大麥中野生二稜大麥的籽粒是最大的。很多研究者認為,現在種植的大麥是由野生二稜大麥馴化而來。漢語中有大麥這一名稱,可能就是因為早期的大麥品種籽粒都比小麥大。

在農耕生產剛開始時,地廣人稀,耕地不是問題,因此,人們更注重的不是單位面積產量高低,而是收穫是否更穩定。在沒有灌溉條件時,作物生育期長短十分重要。生育期短,可以避開自然災害,獲得穩定產量,而大麥剛好具有這樣的特點。

大麥的抗旱性也比較強,還有耐瘠、耐鹽鹼等優點。所有這些,註定了西亞先民選擇它作為主要糧食作物。

大麥很可能是在4000多年前與小。

麥一起來到東亞的,但有人認為中國也有乙個大麥的獨立起源中心,那就是青藏高原。

這樣的觀點開始於上世紀。

二、三十年代。1926年,前蘇聯農學家瓦維洛夫根據大麥野生種群及栽培品種分佈,認為大麥有三個起源中心,其中乙個是在中國;1938年,瑞典人艾伯格在西康道孚縣,即現在的四川甘孜州道孚縣,發現了野生六稜大麥,認為青藏高原是大麥起源中心。

客觀說,貓真的被人類馴服了嗎

是被馴服了,貓科動物一般都是具有攻擊性的食肉類動物,就是你不惹它,它也會攻擊你。既然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了,應該算是被馴服了。為什麼說貓是最完美的生物 貓很聰明,很尖,還有九條命,就像有人說貓是監臣,狗是忠臣一樣,只是迷信而已,不過貓確實是一種很有靈性,神奇的動物 貓是碳基生物還是羰基生物?碳基,就是以...

在奶塊中馴服羊需要多少捆小麥求方法

奶塊羊馴服攻略 奶塊中馴服羊需要餵養食物 黑麥草 一 筐馬鈴薯 一捆回胡蘿蔔 一捆小麥。答 食物獲取途徑 黑麥草 5乳酪購買 一筐馬鈴薯 馬鈴薯40個合成 一捆胡蘿蔔 胡蘿蔔40個合成 一捆小麥 小麥40個合成 具體捕捉方法 1 拿上方所列出的坐騎喜好的餵養食物長按野外動物。2 當動物頭頂愛心 2個...

小麥是灌溉類作物還是雨養類作物

與雨養農田區域比較,灌溉農田區域年平均氣溫更低 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更小 年降水總量更大 降水季節變化更小。一 雨養農業 無人工灌溉,僅靠自然降水作為水分 的農業生產。單純依靠天然降水為水源的農業生產。現代 雨養農業 的內涵有所發展,也包括人工彙集雨水,實行補償灌溉的農業生產型別。它不僅出現在半乾旱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