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某一春節地方習俗,民間故事,地方民歌 5

2025-02-18 01:50:12 字數 2485 閱讀 7620

蒐集某一春節地方習俗,民間故事,地方民歌

1樓:活寶權威

北京〕 北京市初五開市時,掌櫃的要帶領所有夥計們祭神,祭拜後將神禡、紙錢請到門口,放在芝麻秸,松木枝架上一焚,稱為「送神」。夥計們還要去租借各種敲擊樂器,外頭一放起鞭炮,裡頭就開始敲鑼打鼓、搖算盤,熱熱鬧鬧的開張,說是「響響噹噹,大吉大利」。正月初八稱為「順星」。

據說每人每年的運道如何,完全操在他個人值年星宿的手裡,而每年正月初八正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在這天到廟裡燒香祭星,可以獲得星宿的垂佑。若在家中「順星」,是在初八晚上等星星出齊後,在庭院裡擺上香案,供上「星神禡」,以元宵為供品,再以五色燈花紙,捻成一百零八個燈花兒,用油泡在粗磁做的小燈盞裡,燃起來散放於庭院各處,就可以去災了。

介紹一種春節民俗,詳細

2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守歲是中國的一種春節民俗。

守歲是中國民間在除夕的習俗,又稱照虛耗、點歲火、熬年、熬夜等。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守歲謂之「燃燈照歲」,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守歲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

在北方,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

大年擺供,蘋果一**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

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收集本地有關春節的習俗並作簡要介紹

3樓:網友

本地春節習俗:

寫春聯春聯在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

掃塵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貼春聯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餘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

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通常春聯為兩幅直聯,每聯的末字均有平仄聲韻之別。正確的貼法為:

平聲貼在左邊,仄聲貼在右邊。

貼窗花窗花、剪紙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4樓:網友

祭灶神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本命年,不論大人小孩都要買紅腰帶繫上,俗稱「扎紅」,小孩還要穿紅背心、紅褲衩,認為這樣才能趨吉避凶、消災免禍。

5樓:嘟婷斯眩

春節習俗都有哪些呢?

關於春節的傳說,故事,風俗民情

6樓:小

守歲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乙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萬年建立曆法說。

怎麼寫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寫一個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400字左右

吃餃子囉,吃餃子囉!每年的正月初一,我們都要圍坐在一起,吃奶奶親手包的餃子。聽奶奶說,過年吃餃子是俺山東老家的老規矩,在明清就很盛行。爺爺呢,一吃餃子,就要說說那我都能倒背如流的典故 吃餃子取 更歲交子 之意,子 為 子時 交 與 餃 諧音,有 喜慶團圓 和 吉祥如意 的意思。難怪每年的餃子宴是我家...

全國各地春節時的習俗一樣嗎?都有哪些習俗呢

山東地區大部分人會在元旦吃餛飩,稱為 填倉 黃縣 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麵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臺上。小孩子起床後,要攀著門拴打三個鞦韆。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

某一地方的彩禮能作為這個地方的GDP嗎?

某一地方的彩禮不能作為這個地方的gdp。因為有的很貧窮的地方要的彩禮卻很多,而有的經濟發展很快很發達的地方,要的彩禮並不一定多。彩禮的話肯定是不可以作為這個地方的gdp只是反映出當地人對風俗習慣的不一樣而已。不能的。彩禮作為私人性質的財產轉移,是無法算到國民生產總值裡面的。某一地區這個彩禮的話,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