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中一種負地形「波立谷」是什麼樣的?

2025-03-20 04:25:19 字數 3915 閱讀 7300

1樓:匿名使用者

一種底部平坦,有短暫河流的大型喀斯特封閉窪地。該詞由斯維奇(j. cvijic)於1894年取自南斯拉夫第納爾喀斯特區,塞爾維亞語「polje」意指「田野」,現已成國際通用術語。

克羅埃西亞列卡(lika)波立谷長逾80公里,茵穆特斯基(imotski)波立谷具有最大的平底,達385公里。中國所稱喀斯特盆地幾乎是大型波立谷的同義詞,如貴州安順、興義和雲南羅平、文山等都是大型波立谷。它在適宜構造下,如褶皺軸部、斷陷盆地以至碳酸鹽巖與非碳酸岩接觸帶上,經溶蝕與侵蝕形成。

其底部常覆蓋較厚的新生界碎屑沉積物,形成沖積扇和沖積平原,並有孤峰與殘丘。在其邊緣或底部常有泉出露,匯成河流,穿過沖積平原至最低點注入落水洞,轉為地下河。這種落水洞稱河流落水洞(ponors)。

故波立稿旦褲谷是喀斯特區的「綠洲」,為基本農田所在。在雨季往往落水洞洩水不及,氾濫成澇,是波立谷治理的主要問題。因河流侵蝕和鍵簡洞頂崩塌,有的河流至波立谷末端卻進入遲局峽谷或嶂谷,斯維奇稱之為開放波立谷。

於是有開放與封閉波立谷兩型別的劃分。

喀斯特地貌什麼意思

2樓:都是青春的傷

可溶性巖經受水流溶蝕、侵蝕以及巖體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過程,形成於地表和地下各種侵蝕和堆積物體形態的總稱。

什麼叫喀斯特地貌?

3樓:網友

原巖是石灰岩,經過水的侵蝕,造成了很多溶洞,柔皺和陡崖,形成了特有的地貌,稱為喀斯特地貌。

4樓:網友

桂林山水甲天下。知道吧!就是喀斯特地貌。是水對可溶性岩石所進行的作用。有空去欣賞一下!!

5樓:踏網無痕

「喀斯特」(kras)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裡有發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詞即為岩溶地貌的代稱。

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蝕作用和伴隨的機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種地貌,如石芽、石溝、石林、峰林、落水洞、漏斗、喀斯特窪地、溶洞、地下河等。在喀斯特地貌發育地區,地面往往奇峰林立,地表水系比較缺乏,但地下水系卻比較發達。中國的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廣泛分佈有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

6樓:匿名使用者

不過熔岩地貌罷了,呵呵。

什麼是喀斯特地貌

7樓:網友

答:喀斯特是南斯拉夫的乙個地名,中國也叫岩溶地貌。

通俗的說,它是石灰岩地區一種特有的地貌。它的形成與岩石的化學成分有關。石灰岩主要是由碳酸鈣和碳酸鎂組成,這種岩石遇到天然水中所含的酸會變成一種溶於水的物質,從而被水帶走,時間長了就會形成我們所看到的有許多空洞的高聳的峰林地形,我們叫他為岩溶地貌,或者說是喀斯特地貌。

你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做乙個試驗:拿一塊石灰岩,最好表面光滑的,上面滴上幾滴醋,一會就會冒出氣泡。放上半個小時,用水洗掉溶出的泥水,就可以觀察到表面被腐蝕了一層,表面變得不光滑了。

8樓:網友

簡單地說:

喀斯特地貌多形成與石灰岩地質且降雨豐富的地區。

石灰岩遇水易於溶解。

石灰岩地區的地面,被雨水沖刷後常形成的石芽、石林、峰林、溶溝、漏斗、天坑等奇特的地貌景觀。而在底下,由於降水多,地下豐富,由於地下水的沖刷、浸蝕,形成溶洞、地下河等等。

我國雲貴高原、廣西等地地質構造一石灰岩為主,所以這裡是我國、乃至於是世界上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區。

9樓:這個世界確實很有趣

指石灰岩地區的地表常見的石芽、石林、峰林、溶溝、漏斗、天坑、落水洞、溶蝕窪地、坡立谷、盲谷以及地下發育的溶洞、地下河等各種洞穴系統以及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瀑布等地貌形態。對於石灰岩地區上述獨特的地貌,國內外學術界均以南斯拉夫典型的石灰岩地貌區喀斯特地貌高原的地名來命名,即「喀斯特地貌」。過去中國亦曾用過「岩溶地貌」一詞。

在我國,喀斯特地貌分佈面積約達130萬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如廣西的桂林山水、雲南的路南石林等,廣東則有英德英西峰林,懷集橋頭鎮燕子巖、肇慶七星巖等。(文/梁以墀)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水對可溶性岩石(碳酸鹽巖、石膏、岩鹽)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而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的利亞半島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19世紀末,南斯拉夫學者司威傑(首先對該地區進行研究,並借用喀斯特一詞作為石灰岩地區一系列作用過程的現象的總稱,到1966年我國第二次喀特學術會建議將「喀斯特」一詞改為「岩溶」。所以,喀斯特地貌亦稱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嘔不平,岩石嶙峋,奇蜂林立,地表常見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溝、漏斗、落水洞、溶蝕窪地等形態;而地下則發育著地下河、溶洞。溶洞內有多姿多彩的石筍、鐘乳石、石柱,美不勝收。

我國岩溶地貌分佈十分廣泛,主要集中於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區,如廣西桂林的山美、石美,水美、洞美,雲南的路南石林等聞名於世。

10樓:網友

石林、峰林。

就是一堆石頭、一堆山在一片區域。

11樓:網友

石灰岩,溶洞,石林——雲貴高原。

為什麼現在我國一律稱岩溶地貌為喀斯特地貌?

12樓:愛晴子

岩溶地貌 ——在可溶性巖類(主要指石灰岩)分佈地區,由於喀斯特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各種地貌形態總稱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裡發育了各種奇特的石灰岩溶蝕地貌。

其實我國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1586—1641)在廣西、貴州和雲南一帶的石灰岩地區考察了100多個巖洞,對喀斯特地貌的特點、成因進行分類描述。他的不朽著作《徐霞客遊記》,被人們稱為喀斯特方面的經典著作。只是由於國外當時不是很認可中國的學者,所以叫作了喀斯特地貌。

13樓:網友

現在為了和國際結軌,外國的喀斯特也就是中國稱的岩溶地貌,所以就了換了這個名稱。

14樓:網友

那是源於喀斯特一詞其實是南斯拉夫的乙個高原,而且由於該高原是非常典型的岩溶地貌,所以就把這種地貌叫做喀斯特地貌,還成為了世界通用的學術名詞,中國也就引用了這個說法。

15樓:網友

喀斯特一詞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石灰岩高原名稱,在那裡發育著由石灰岩溶侵蝕而成的各種奇特地貌。使九世紀末,南斯拉夫學者司威次(首先對該地貌進行了研究,並用喀斯特一詞來稱呼這一特殊的地貌和水文現象。以後,「喀斯特」一詞便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術語,對凡是發生在可溶性岩石地區的地貌,都統稱為喀斯特地貌。

我國曾經使用過「岩溶」地貌一辭。

喀斯特地貌是什麼意思

16樓:阿梅達

喀斯特地貌:岩溶的地形地貌,因在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喀斯特高原最為典型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的特徵是什麼?

17樓:一時玩笑

喀斯特地貌是由於外力作用中侵蝕作用中的流水侵蝕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形成我們所熟知的溶洞、石筍、石鐘乳、石柱、林峰等。

為什麼我國稱岩溶地貌為喀斯特地貌

18樓:喜歡地理問題

喀斯特地貌和岩溶地貌是完全可以劃等號的。

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現屬克羅埃西亞)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裡是岩溶地貌最典型的地區。所以才稱岩溶地貌為喀斯特地貌。不僅是我國,在世界很多地區都是這麼稱呼的,如果你覺得喀斯特這個詞很繞舌難懂,那麼完全可以只說岩溶地貌。

19樓:無心遠洋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現屬克羅埃西亞)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裡有發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詞即為岩溶地貌的代稱。

喀斯特其實就是岩溶地貌英語的音譯。

20樓:岸鯊

卡斯特是後來音譯的~

本來是叫熔岩。

「喀斯特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是怎麼形成的?有哪些種類?喀斯特地貌是怎樣形成的?喀斯特 一詞源於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地名.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蝕作用和伴隨的機械作用形成各種地貌。地表附近有節理髮育的緻密石灰岩 2 中等到較大的降雨量 3 地下水迴圈通暢。石灰岩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發生溶解,而這種水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

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到底怎麼定義和區分

一 定義 1 丹霞地貌 以陸相為主 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 的紅層 不限制紅層年代 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該定義被大多數學者們接受,也可表述為 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 2 雅丹地貌 是新疆羅布泊地區的一種特殊的地貌形態,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貌。3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英語 karst lan...

流水侵蝕形成的漏斗是地下喀斯特地貌還是地面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caco3 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 ca hco3 2 碳酸鈣 二氧化碳 水 碳酸氫鈣 caco3 co2 h2o ca hco3 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有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