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礦超基性岩體礦床例項,超基性岩類的成因

2025-03-20 22:45:23 字數 1351 閱讀 2209

礦床、礦體和圍巖

1樓:中地數媒

一)礦床。礦床是地質作用的產物,是自然界中分散存在的礦質富集到一定程度的產物,與一般岩石所不同的是,它具有經濟價值。礦床的概念隨經濟技術的發展而變化。

19世紀時,含銅高於5%的銅礦床才有開採價值,隨著科技進步和採礦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銅的銅礦床已被大量開採。確定為礦床的基本條件是:

1)有用元素或礦物的含量要達到最低可採品位。

2)礦石中的有用組分可提取,即礦石的工藝技術條件要具備。

3)礦體可採。採礦難易對成本影響很大,因而也對確定礦床的最低可採品位有重要影響。

4)礦石的儲藏量。礦床規模大,雖然礦山建設投資大,但經濟效益很高。

5)經濟上合理。獲得礦產品的全部費用,包括採礦、選礦、交通運輸、裝置、能源和水源**、勞動工資等的開支是否可產生經濟效益。

上述條件的綜合分析和評價決定著乙個礦床的經濟價值。

二)礦體。是礦床的基本組成單位,是達到工業要求的含礦地質體,又是開採的直亮搜閉接物件。它具有一定的大小、形狀和產狀。乙個礦床可以由乙個或數個礦體組成。

三)圍巖。是礦體周圍暫無經濟價值的岩石。

四)礦床工業型別。

是在礦床成因型別的基礎上,從工業利用的角度劃分的礦床型別,它們是某種礦產的主要來漏巨集源,在工敬裂業上起重要作用的礦床型別。如鐵礦的工業型別是沉積變質型、海相沉積型、岩漿型、接觸交代型和熱液型。

超基性岩類的成因

2樓:中地數媒

關於超基性岩的成因,觀點較多。近年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超基性岩是由於上地幔物質熔出玄武質岩漿。

後,殘留的難熔組分因構造擠壓作用而底闢上公升到地殼某一部位,從而形成這一型別的超基性岩體。這種侵入方式也被稱為「冷侵入」。因為這種侵入不是岩漿侵入,所以巖體邊部圍巖中無接觸變質現象。

現在還有人認為,分佈在褶皺斷裂帶中的這種超基性岩,是由俯衝到畢鳥夫帶下面塑變的超基性大洋殼物質擠入構造帶中形成的。關於某些層狀基性超基性-基性巖類的成因,爭論不大,公認是由原生玄武岩漿經分離結晶作用的結果,常見於穩定的構造環境中,重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早期結晶出富鎂鐵的礦物沉降在岩漿的底部堆積成富鐵鎂礦物的超基性岩,上部為基性以至中性的岩石。

通常具有較好的韻律層,垂直分帶明顯,底部多為各種橄欖岩和輝石巖,中部多為輝長岩,上部為淺色輝長岩和富鐵閃長巖。

關於金伯利。

巖的成因,也有較多的爭論。一種意見認為,金伯利岩是由某種地幔巖成分部分熔融形成金伯利岩漿後形成的;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是由複合岩漿經結晶分異作用生成的。呈包體產出的超基性岩主要是作為鹼性玄武岩和部分金伯利岩中的包體產出,岩石主要是二輝橄欖岩。

目前多數人認為,這種超基性岩是上地幔碎塊在玄武質岩漿噴發時帶到地表形成的。

含礦花崗岩和矽卡巖特徵

矽卡巖特徵 主要在中 酸 入體與碳酸鹽巖的接觸帶,在熱接觸變質作用的基礎上和高溫氣化熱液影響下,經交代作用所形成的一種變質岩石。礦物成分比較複雜,主要有石榴子石 透輝石 矽灰石 綠簾石等,有時出現黃銅礦 黃鐵礦 方鉛礦 閃鋅礦等礦物。具不等粒粒狀變晶結構,晶粒一般比較粗大,塊狀構造,顏色較深,常呈暗...

如圖是自然界碳迴圈簡圖,請回答 1 含碳單質礦物燃燒的化學

1 c o2 co2 條件為點燃 2 co2 h2o h2co3 3 6co2 6h2o c6h12o6 6o2 條件為光 葉綠體 4 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如有疑問請追問 格式都不對了 我把這份卷子傳給您吧 第十七題 2009?廈門 如圖是自然界碳迴圈簡圖,請回答 1 含碳單質礦物燃燒的化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