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補充,尼采同學最後瘋了,是因為年輕時參加戰爭頭部受傷(似乎是鑽進去了個碎片),之後又窩在小檯燈下面想著想那最終勞累過度引得舊傷**導致那啥的。和他研究哲學沒有任何直接禪空關係。
2.搞哲學的思想不正常?那只是他們首先思考了一般人不願思考甚至不敢思考的東西,其次他們敢於把自己的思想表露出來。關於這點柏拉圖的「洞中人」的比喻做了很好的詮釋~
3.咳咳。你學弟的表現算不上「不正常」,頂多有點衫槐中二。
而你呢。是那種典型的。怎麼說。
大眾的一分子」..車禍現場的圍觀群眾。返鄉潮裡的一員。
典型的「普通人」..能問出「男的還有不喜歡女人的」這點就足以說明你的「普通人屬性」已經超出的「普通值」~.不過這樣一來。
再加上後面那句「賀塌瞎我聞聞女人身上的味就陶醉了」..omg...我甚至已經沒有自信將你定義在「普通」之中了!
這簡直是「普通人的典範」!一把螺栓裡面最標準的那個!這「普通」儼然已經超越了「普通」而成為特別了!
2樓:網友
羅素算乙個吧,,,畢達哥拉斯學派很多奇奇怪怪的規矩我覺得也蠻「幽默」,西塞羅,勸世派哲學家,說理的時候偶棚含爾有很幽默的話,,,甚謹和肢至康德會在著作的前沿祥世批判別人的觀點的時候會用很嚴肅而又幽默的話(殺人不見血),甚至有時候一些哲學論題本身就很幽默,比如中世紀有「上帝能讓大象穿過針眼嗎?」你想啊,所有哲學家集合起來論證如此荒唐的問題,你不想去看他們怎麼辯論的嗎。
休謨:乙個純粹的哲學家常常是不受世人歡迎的
3樓:戶如樂
因為乙個純粹的哲學家,他幾乎都知道,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所謂的「有意義」和所謂的「沒有意義」。
但是你不能把它,都捅清派破了,捅破了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不捅破,就是在理性,德性和日常生活之間保持著,一種生而為人而生活在世上的感覺。
難怪,保持著中庸的度,在中國有著戚正中那麼長的時間裡存在「價值」,並且已經形成了其龐大的共識體系。
休謨自己在建立懷疑體系時,就是選擇了「中庸」生活。
目前最有趣的哲學家
4樓:網友
1、l. 維根斯坦:《哲學研究》
2、m. 海德格爾: 《存在與時間》
3、j . 羅爾斯: 《正義論》
4、l. 維根斯坦:《邏輯哲學論》
5、b. 羅素和a. n. 懷特海:《數學原理》
6、w. 蒯因:《詞和物件》
7、s. 克里普克: 《命名和必然性》
8、t. 庫恩: 《科學革命的結構》
9、薩特: 《存在與虛無》
10、a. n. 懷特海:《過程與實在》
11、a. j . 艾耶爾: 《語言、真理和邏輯》
12、j . 杜威: 《經驗與自然》
13、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
14、g. e. 摩爾: 《倫理學原理、w. 詹姆斯: 《實用主義》
16、a. 麥金太爾:《尋求德性》、
17、e. 胡塞爾《邏輯研究》、
18、e. 胡塞爾: 《大觀念》
19、西蒙娜·德·波芙娃:《第二性》、
20、h.哈特:《法的概念》
21、g.賴爾:《心的概念》
22、n.古德曼:《事實、虛構和**》
23、h. g.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
24、d.帕費特:《理性和位格》(reasons and persons)
25、b.羅素:《哲學問題》
26、w.蒯因:《從邏輯的觀點看》
27、k.波普:《科學發現的邏輯》
哲學家有什麼怪癖?
5樓:一知齋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人不吃豆子, 不許踐踏豆子地 不許吃動物的心臟 。據說畢達哥拉斯在被仇人追殺的時候,因為不願踏過豆子地而被抓住殺害了。
康德每天準時出去散步,以至於鄰居都用他出來散步的時間來對錶。據說有一天他沒有散步,後來通過打聽才知道,頭天晚上他看盧梭的書看了一夜,這是他一生唯一一次沒有準時散步。康德散步的那條路現在被稱為「哲學之路」,成為。
6樓:網友
個人學習哲學之後的一點兒感悟是:普通人面對乙個問題的時候,喜歡就事論事,解決了事。但是哲學家面對乙個問題,尤其是比較有名的哲學家們,他們解決問題之前會先去追問:
這個問題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現在會發展成這樣?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前面還需要找出多少個假設,並且一一去解釋清楚?
如果實在解釋不了,怎麼樣儘可能少的設定懸置的條件,保證問題可以解決?……
所以,常人看來,這些哲學家都是腦袋有病,但是他們只是想在問題之前搞清楚問題的**,不過事實通常會演化成:他們用了一輩子去追問問題的**,最後徹底成為乙個哲學家……
至於不同哲學家的不同怪癖,只是每個人追問的方式不一樣罷了……
7樓:
每個哲學家有每個哲學家的特點。不能說怪癖,只是學習的深入哲學之後,頭腦昇華,看問題想事情處理的手段也跟平常人有一些差異,所以顯得有些另類。有些哲學家陷入自我的領地無法自拔,比如尼采的超人哲學,自詡為超人最終瘋了。
但是雖然哲學家們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怪癖,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也不小。
8樓:網友
哲學家的怪癖?每個哲學家都是個體,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性格,那也有其自身的怪癖。你想知道的應該是哲學家的共同點吧,而且比較另類的共同點。
我認為吧,好像沒有幾個哲學家有比較幸福美滿的婚姻,很多都是單身,如康德一類的;或婚姻失敗,如蘇格拉底一類的。還有就是,他們的思維方式確實和我們不一樣。
9樓:快樂科學大師
喜歡用另類的眼光看世界、看問題、喜歡獨處、喜歡散步、不喜歡結婚生子。
10樓:匿名使用者
看到一些小事就會開始用哲理分析。
把簡單的事說的很複雜。
各種哲學家是怎麼評上的
11樓:網友
社會改革時!最需要的是思想的改革!而思想改革最需要的是從沉積千年的思想中篩選出來滿足改革者利益的思想!而這個思想的提出者就堂而皇之的成為了哲學家!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種是世俗評價,一種是哲學圈內評價,說白了就是一堆人說你是哲學家,並在**中引用你的文字,你就是了。沒什麼標準。
驚訝,尤其是哲學家的一種情緒。除此之外沒,哲學沒有別的開端。如何認識這個觀點
13樓:網友
這是柏拉圖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正確的地方在於肯定了哲學的 產生和思考、追問驚訝的主觀情緒的關係。沒有人主動地去思考去追問這個世界的產生髮展。
就沒有哲學的產生。這也進一步肯定了。人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
但是這句話要辯證的理解。他沒有正確只出哲學起源於生活,產生於實踐。我們追問我們思考驚訝。也是對生活對世界對實踐中的種種困惑。
所以哲學不是起源於驚訝這樣的主觀情緒,只是離不開驚訝。哲學起源於實踐。
14樓:東野孤鴻
這句話可以聯絡到 哲學始於好奇。的確是這樣,有一顆童心或童心不死的人更適合研究哲學。因為他們看到的世界是新的。
這樣他們才有去探索的興趣和動機。就像牛頓發現萬有引力 是因為好奇蘋果落地是朝向地面而不是飛向太空。如果是第一次看到物體落地 每個人都會對這種現象好奇的 就像假如我們看到蘋果撒手之後飛向天空那樣。
哲學家保留了這顆好奇心,他們想**之所以這樣的原因(背後的原理)。—順便說一句,大科學家往往是大哲學家 至少某種角度是(比如**問題時候)。
愛因斯坦第一次對科學好奇是他很小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乙個指南針。這指南針一直指向南方的原因使得愛因斯坦產生了弄清楚其原理的興趣玉動力。後來愛因斯坦半開玩笑講:
對於時空 很多人很早就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我比較笨 所以一直研究了下去 很晚才搞清楚……
15樓:夢魘有夢
哲學始於好奇,哲學家可以用道家的赤子之心。
請幫我例舉一下,外國的哲學家吧,代表作最好也能有。
16樓:網友
康德。。。康德的三批判 笛卡爾 第一哲學沉思。
17樓:森田大師俄語
看看海德格爾吧,《思之經驗》,他是存在主義大師中的大師了。著名的「人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就是他說的。很有思想的。
18樓:秋葉
黑格爾,德國,邏輯學。
求助哲學家那些偉大的哲學家最後瘋了!!!
不敢自稱哲學家,談談想法和您交流。1 證明自己 不是活在夢中的一個非哲學方法就回 是 掐自己一下,如答果感到疼,那就是說明你不在夢中。這個方法簡單易行,廣泛使用。2 下面試著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一下。夢也是人的意識的一種存在狀態,馬克思主義認為,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如果但從這一點來看,單純的意識無法分...
哲學家為什麼要思考哲學的問題,哲學家為什麼要研究哲學
你的這個問題就像是我們問老師為什么思考教學的問題,醫生為什麼要思考醫學上的問題,科學家為什麼要思考科研上的問題。哲學家為什麼要思考哲學的問題?當然是因為哲學是他們的本職業務啊。就如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讀書的時候總不可能每天機械的聽老師講課。然後機械的完成作業,完全不用大腦思考學習方面的問題吧。...
國外有哪些哲學家,西方著名的哲學家有哪些?
一 古希臘 泰勒斯 畢達哥拉斯 赫拉克利特,德拉克利特 伊壁鳩魯 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等等 二 古羅馬 西塞羅 盧克萊修 斐洛 愛比克泰德 德爾圖良 第歐根尼 普羅提諾等等 三 中世紀 奧古斯丁 德爾圖良 阿爾伯特等等四 近現代 弗蘭西斯 培根 笛卡爾 斯賓諾莎 洛克 萊布尼茨 康德 邊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