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註釋】1)故園,指作者在長安的家。慢慢,漫長,遙遠。2)雙袖龍鍾,雙袖上淚水淋漓。
3)憑,拜託。【解說】天保寶年,(749年),西安節度使高仙芝向唐玄宗請求岑參到他幕僚中掌書記,(幫助長官處理軍務和掌管文書),岑參在赴邊疆的途中,想念和惦記家裡,乎絕他對家裡不放心,也怕家裡對他不放心,以致老是回頭東望,傷心流淚,正在這時碰上回長安的辦事人,想託他帶回一封信去,可是沒有紙筆,就託他帶個口信兒報告平安。【原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歲漏姿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搜枯平安。
《逢入京使》原文註釋與賞析
2樓:成大文化
逢入京使。故園東望段豎山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①。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②。
註釋。故園:指長安。龍鍾:溼漉漉的樣子。②憑:託。
賞析。這首詩是岑參調任安西途中所作。詩中前兩句,寫東望故園,淚流不止,抒思鄉之情。
後兩句寫詩人路上巧遇熟人去往長安,偏握中偏手邊沒帶紙筆,彼此行色匆匆,只能相托捎個口信回家報平安。這只是日常纖搜生活中的小事,但作者提煉出了特定環境下的典型的情節,以自然質樸的話語,說出了人類共同的真實情感,所以讓人久久回味,不能忘懷。
逢入京使原文翻譯及賞析 關於逢入京使原文翻譯及賞析
3樓:學海語言教育
1、原文: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2、譯文: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納公升核途遙遠迷漫;滿面龍鍾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幹。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唯有託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3、賞析:詩寫遊客邂逅京使,託他捎帶口信回家的情境。詩笑正來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寫去,不事雕琢,親切不味,真摯感人。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洞掘是生活中常見之事,一經藝術提煉概括,多麼典雅感人,富有生氣!
《逢入京使》原文翻譯賞析,逢入京使的古詩賞析
4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逢入京使》唐·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之淚沾溼雙袖難擦乾。
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和筆,只有託你捎個口信,給家人報平安。
賞析
詩的首句塑造了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點明主題。次句運用了頌腔誇張的手法,極其樸素、真切地再現了乙個普通人想家想到衝櫻圓極點的情態。
詩的後兩句寫得十分傳神,「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但是二人的方向卻是相反,只能託故人帶個口信。詩的最後一句收束得很乾淨利落,散塌但簡淨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於淡薄,頗有韻味。
岑參逢入京使的寫作背景,主要內容
寫作背景是根據劉開揚 岑參詩集編年箋註 岑參年譜 此詩作於公元749年詩人赴安西上任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岑參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
江南逢李龜年和逢入京使這兩首詩的異同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專 落花時節又逢君。屬 譯文 歧王府第裡經常看見您,也在崔九的家裡多次聽到您的唱歌。現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時候,在這暮春季節再次遇見了你。都是在異地思念家鄉與親人的事,表達詩人對家鄉的渴望 都是在異地思念家鄉與親人的事,四樓親友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