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迪卡允
熱情好客是土族歷來的風尚,迎送客人三杯酒就是這種風尚最突出的表現。主人在客人到來之前就拿著酒壺、酒杯在大門口等待,待客人下馬或落車,先敬"下馬三杯酒";客人進門時又敬"進門三杯酒";待客人脫鞋上炕、盤腿坐下時再敬"吉祥如意三杯酒";當客人離去時還要喝"出門三杯酒"和"上馬三杯酒"。對每次敬酒總是三杯的緣由有不同的說法,但總而言之土族人認為三是個吉祥的數字,"三"代表佛、法、僧三寶,日、月、星三光,天、地、人三才……而敬三杯酒的含義是祝福客人吉祥如意。
土族婚俗別具一格,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土族歷來禁止同曾祖的兄弟姐妹之間結婚巨集埋培,就是相隔幾代也仍然禁止。土族的婚戀習俗大致要經過請媒、定親、送禮、聚親、送親、結婚議式、謝宴等程式。
如果男方家的父母看中了別人家的姑娘後(或男女青年自由戀蔽唯愛後),就請兩個媒人帶上哈達、兩瓶酒及錕鍋饃液襪和花捲饃各一副到女方家提親,女方父母若同意這門親事,就收下禮物,並熱情招待媒人。否則,將禮物讓媒人帶回。卓尼土族的習慣是若女方同意,就在酒瓶內裝入青稞或小麥,瓶口拴一撮白羊毛,讓媒人帶給男方。
徵得女方家的同意後,男方家再請媒人帶上哈達、酒等禮品去定親。定婚後,男方還要請媒人去女方家商定結婚吉日。土族婚禮幾乎一直在唱歌跳舞中進行,程式講究,熱烈隆重。
土族的習俗是什麼?
2樓:乾萊資訊諮詢
習俗。1、飲食習俗。
元代以前,土族主要從事畜牧業,食物結構相對單一,以肉類敏啟凳、乳品為主,還食用青稞炒麵。元明以後,土族逐漸轉向農旁侍業經濟,飲食則以青稞、小麥、薯類為主。
2、葬禮習俗。
葬禮方式主要是火葬,具體主要是在人身體硬化之前把屍體綁在用木頭做的轎子裡,然後火化之後放在祠堂供奉。
3、忌諱習俗。
忌吃圓蹄牲畜(馬、騾、驢)肉;忌在畜圈內大小便,認為這會影響牲畜的生長。
忌諱用有裂縫的碗給客人倒茶;不能問客人「吃飯沒有」或「吃不吃飯」等話;在客人面前吵架、打孩子是最大的失禮,會被認為是下逐客令。
土族的習俗
3樓:
摘要。土族的習俗。
一、飲食 一般土族家庭日常主食以青稞為主,小麥次之。
二、服飾 傳統的男子服裝,頭戴織錦鑲邊的氈帽,內穿繡花高領斜襟白短褂,胸前鑲一塊彩色刺繡圖案,外套黑、藍或紫色坎肩,。
三、禮儀 土族人民有重禮儀的傳統,尤其尊敬長者,如路遇相識的老人,要下馬問候。喝酒時,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對空彈三下即可免喝。
土族的習俗。
土族的習俗。
一、飲食 一般土族家庭日常主食以青稞為主,小麥次之。二、服飾 傳統的男子服裝,頭戴織錦鑲邊的氈帽,內穿繡花高領斜襟白短褂,胸前鑲一塊彩色刺繡圖案,外套黑、藍或紫色坎肩,。三、禮儀 土族人民有重禮儀的傳統,尤其尊敬長者,如路遇相識的老人,要下馬問候。
喝酒時,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對空彈三下即可免喝。
撕脫性骨折怎麼辦。
撕脫性骨折怎麼辦你好,發生撕脫性骨折以後一般都是由於關節附近暴力導致的,如果區域性骨塊沒有明顯的移位,一般可以採用石膏或者夾板兒進行外固定**,如果區域性骨塊兒因為比較明顯就應該及時的進行採用手術的方法進行**,一般**以後,要早期進行適當的功能鍛鍊。
土家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4樓:懂視生活
土家族是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佈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土家族自稱是「白虎之後」,以白虎為祖神,每家的神龕上常年供奉著乙隻木雕的白虎,時時處處不忘敬奉。土家族日常主食苞谷、稻公尺等,菜餚以酸辣為主。
在服飾方面,土家人尚儉樸,喜寬鬆,傳統衣料多為青藍色土布或麻布。土家族的傳統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磚瓦屋等。土家族的婚姻比較自由,男女雙方經過自由戀愛,徵得雙方父母同意,經土老師作證,即可結為夫妻。
喪葬方面土家族過去多行火葬。土家族的禁忌事項很多如成年男女忌坐一條板凳;不準用腳踏火坑和三角架,以免褻瀆神靈等。
土家族主要分佈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張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縣,常德市的石門等縣;
湖北省主要分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來鳳、鶴峰、咸豐、宣恩、建始、巴東、恩施、利川等縣市,宜昌市的長陽、五峰兩縣;重慶市主要分佈在渝東南的黔江、酉陽、石柱、秀山、彭水等區縣;貴州省主要分佈在黔東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縣。
土家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5樓:懂視生活
飲食風俗習慣。
土家族日常主食苞谷、稻公尺,輔以紅薯、馬鈴薯等。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尤喜將黃豆磨細,漿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葉煮熟,製成合渣。其它較有特點的食物還有粑粑、臘肉、油茶、合菜、團饊等。
土家族喜歡飲酒,其中常見的是用糯公尺、高粱釀製的甜酒和咂酒。咂酒,一般把薛曲和雜糧置於壇中密封,少則半年,多則。
二、三年,久之成酒。待客人到來時,取置堂案正中,以細竹通節為竿,插壇底,堂中置案,兩旁分放雞、鴨、魚、肉等,各置筷子一雙,而不設坐,由主婦開壇,主人請客人上前依次輪流咂酒,後舉筷而食,彼此不以為嫌,邊吸邊食,邊唱邊跳,載歌載舞。
服飾風俗習慣。
在服飾方面,土家人尚儉樸,喜寬鬆。傳統衣料多為自織自紡的青藍色土布或麻布,史書上稱為「溪布」、「峒布」。**上衣矮領右衽,領上鑲嵌三條花邊(俗稱「三股筋」),襟邊及袖口貼三條小花邊欄杆;下穿「八幅羅裙」,裙褶多而直,後改為褲腳上鑲三條彩色花邊的大筒褲;姑娘素裝是外套黑布單褂,春秋季節多穿白衣,外套黑褂,色似鴉鵲,稱之為「鴉鵲衣」。
頭髮挽髻,戴帽或者用布纏頭,喜戴耳、項、手、足圈等銀飾物。
男式上衣為「琵琶襟」,後來逐漸穿對襟短衫和無領滿襟短衣;纏腰布帶;褲子肥大,褲腳大而短,皆為青、藍布色,多打綁腿;頭包青絲帕或五六尺長的白布,呈「人」字形;腳穿偏耳草鞋、滿耳草鞋、布鞋或釘鞋。
建築風俗習慣。
土家族的傳統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磚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腳樓四種型別,除此之外還有石板屋和巖洞。民居結構分為正屋、廂房和司簷:正屋大多為三間,中間一間為堂屋,前面有「吞口」;在正屋兩頭前面並與正屋垂直的兩間為廂房;正屋後面的為司簷,也稱拖簷。
家庭富裕的建成四合屋,四合屋的前面稱門樓子,中間為天井。
禮節風俗習慣。
土家族人十分注重禮儀。過去婦女懷孕後,要請土老師行法事「安胎」、驅邪。分娩,一般要請「接生婆」,要敬祭生育女神巴山婆婆。
嬰兒降生後,父親懷抱「報喜雞」去岳母家報喜,男孩用公雞,女孩用母雞。三天後,岳母家以及親友們挑著禮品前來賀喜,即「打三朝」。滿月那天,岳母家要送來衣物,給嬰兒「放腳」,正式穿上衣褲,稱作「滿月酒」或「祝公尺酒」。
在當代,實際上很多地方的土家族都把「打三朝」與「滿月酒」(祝公尺酒)合二為一,統稱「打三朝」。
彝族人的習俗,彝族人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1 婚俗 彝族婚姻的特點是同族內婚 家支外婚 等級內婚 姑舅表優先婚和姨表禁婚。新中國成立後,同族內婚和等級內婚的限制已被打破,彝族青年男女以感情為基礎自由戀愛,但結婚必須得到父母同意,出現了跨族別婚 跨等級婚 跨國界婚。2 節慶 清晨,同姓家族聚於長者家祭祀祖宗,晚上共同在平坦的地方燃起篝火歡歌歡...
感情專一的男人日常都有哪些表現,感情專一的男人的特徵是什麼?
感情專一的男人,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這三種缺點 變得優柔寡斷 很容易被傷害 佔有慾會特別強。不談戀愛的時候,男人總是會信誓旦旦的說自己不會為愛所困,笑話那些為愛痴狂的人是傻子。但無一例外的,男人在墜入愛河後,都會有為感情失去理智的時候,愛情能夠讓一個男人變得無比強大,因為在他愛一個女人時,會想要把最...
藏族的生活習俗是什麼,藏族人都有些什麼生活習俗習慣
人人都信仰藏教,有些藏族人將自己家最好的藏獒送給寺廟作為守護獸並引以為榮 信奉神湖,聖山 手抓餈粑 對外來人十分熱情,民風淳樸。哦。食品有 奶餅子 由固體酸奶玖成的麻花狀 酥油 犛牛的油 犛牛肉 酥油茶。節日 雪頓節。通常吃的菜裡都要淋一些酥油。早上喝酥油茶。1 獻哈達 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