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人文人間探索醬
名句一: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釋義:
君子心平坦蕩而等待上天的使命,一旦機會來了就會抓住機遇;而小人總把自己放在危險的境地,每一次矇混過關總是心存僥倖而看不見真正的機遇。)
名句二: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釋義:誠實,一心一意,是上天的原則;誠實,也是人所奉行的原則。
誠實的人,不用勉強和苦苦思考,他的行事與為人自然而然合理兆啟,他的舉止,不偏不倚,符合中庸之道。這種人就是我們所說的聖人,要實行這個誠,就必須選擇至善的道德,並且堅守不渝才行。)
名句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釋義:
學要廣博的學習,問要詳細的詢問,思考要謹慎的思考,辨別要明白的辨別,行動就要切實落地的行動。)
名句四: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釋義:福禍即將要來的時候,好的福氣的事情,是可以提前預知的,不好的事情,也可以提前預知的。所以到達真誠誠實境界是非常微妙的。
名句五: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釋義:
修養、胸襟、品德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才有能力承載萬物。有了一定的大智慧,才能夠光明覆蓋萬物。當你能悠遠長久的時芹譽候,才能夠成就萬物。
名句六: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釋義:
別人花一次就能做會的東西,我做一百次一定也可以,別人做十次能做好的事情,我花一千次也一定可以。)
名句七: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jia);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釋義:
凡是要提前做好計劃準備就會成功,無計劃無準備就會失敗;說話前做好準備,才能有理有據不至於站不住腳;做事前做好準備,不會容易陷入困境;出發行動前做好準備,不會走投無路無法挽回。)
名句八:誠身有道: 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名句九: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釋義:
君子學習和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嫌猜段樣要從山腳爬起。)
名句十:天命之謂性;率性之道也;修道之謂教。(釋義:
人與生俱來的自然稟賦叫做天性,引導和規範人的本性向著某一既定方向發展就是道,修行使自己的行為符合道為教。)
2樓:娛樂碎碎談
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乙個人學一次就學會了,我學一次學不會,就練習上百上千次。如果乙隻笨鳥想要先飛,就得懂得預先精進地練習,甚至常常是成百上千次的練習。
2、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喜歡徵詢別人的意見,就算是淺近的話,也弊友芹歡喜省察它的含意。告跡把別人的錯誤和不好的意見隱藏起來,同時又表揚別人正確的好意見,取其中道,施行於人民。
3、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君子為人之道,平淡而不令人厭惡,簡略而有文采,溫和而有條理,由近知遠,由風租畢知源,由微知顯,這樣,就可以進入道德的境界了。
3樓:殷琬
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賀乎公升聞,溫而理,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人,知恥近乎勇,這些都對我有很大的感悟,都是告訴自己修養自己怎樣提公升自己,以及君子不能修飾自己而修養禪老自己,這些對我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頃返。
4樓:曉丹學姐
比如說有乙個人學一次就學會了,但是你自己凳則穗學了一次學不會,那麼就應該練習上百次或者上棗卜萬次;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考慮別人的意見和感受,要學盯侍會表揚別人,教育的結果就是要明白事理之後要做到誠懇。
中庸之道的感悟與理解是什麼?
5樓:網友
首先,「不偏之謂中」,無論是人,還是天下萬物,還是整個宇宙,以前有地心說,有日心說,到最後還不是都推翻了,到現在都沒人找到宇宙的那個「中」;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論做任何事,必須先設定好兩邊的界線,才能找到中間,但你設定好兩邊界線的時候,就已經偏了。這句話其實是句空話,根本就做不到,不可能實現。
其次,「不易之謂庸」。不易,就是沒有變化;根本不可能的,都是似是而非的空話,聽起來不錯,但不過是文字遊戲而已,沒什麼實際用處。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理論:
第一層理論: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乙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第二層理論: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
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層理論: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乙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中庸的做人感悟有哪些?
6樓:生活類答題小能手
中庸的做人感悟有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第一章》
點評陸薯:上天所賦予的人的智慧德能,就是人的「自性」;能夠順應自性去做人做事,就是「道」;能夠使人去遵循道的規律,就是「教」。
2、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第二章》
點評:君子做人做事,能夠符合中庸之道,適可而止,不偏不倚,恰到好處;而小人做人往往不符合中庸之道,不是偏於這邊,就是偏於那邊。
3、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中庸。第十四章》
點評:君子能夠知足常樂,安守本分,只做他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會產生任何非分之想。
4、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中庸。第十四章》
點評:君子安守本分,堅守正道,能夠坦然面對一切遭遇,耐心等待上天的安排;小人不肯安分守己,為了滿足個人慾望,往往抱著僥倖的心理,鋌而走險,為非作歹。
5、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中庸。第十七章》
點評:《易經》上講:「君子以厚德載物」,像舜這樣,真正有德行的人,一定會有乙個很好的位置,一定會有很大的福報,一定會有很好的名聲,並且還會長壽。
6、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第十九章》
點評:雖然父母去世了,但對待他們還和生前一樣;雖然父母人不在了,但還跟他們在世時一樣。也就是說,無論父母在世去世,鋒悉尺子女都能同等的恭敬孝養父母,這才是最至誠的孝。
7、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銀高近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點評;只要愛好學習,就已經很接近智慧了;只要盡心盡力行善,就已經接近仁道了;只要還有恥辱心,就已經接近勇敢了。
8、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庸。第二十章》
點評:不管做什麼事情,如果能夠提前做好合理的計劃和充足的準備,成功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如果什麼計劃和準備都沒有,就是靠碰大運,那失敗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為人處世,講究中庸之道,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7樓:熱熱說情感
中庸之道,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的為人處世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但是又有幾個真真正正瞭解中庸之道呢?宋代程頤那樣表述「中庸」:
不偏之謂中,不容易之謂庸。」之後朱熹又說:「中者,不疾不徐,沒有不到之名。
這幾句話在名儒看來是沒什麼問題的,但問題是並非所有人都有程朱那麼高的思想覺悟,這種話非常容易被大家庸俗化。
正是因為有程朱那樣說不清道不明的表述,很多人都把「中庸之道」誤會了,覺得「中庸之道」便是濫好人、息事寧人、是是非非不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故步自封。也有一種客觀性的錯誤觀點,覺得中庸便是找尋正中間線路——一切追求完美中道,防止偏執。在解決萬事萬物的過程中都需要明確一箇中間點,左偏一點則不到,右偏一點則過。
如何選擇那一箇中間點呢,難道說你要了大半天選的那乙個點也不偏嗎?那還並不是被告方依據自己的主觀性瞭解選擇自己覺得最好的點,那樣就把自己限定和拘束在乙個點上,失去隨意和靈便度,再加上自身的侷限性和私心你挑選的那一箇中間點怎麼可能不騙。
考慮的全過程充滿了私心與慾念,最後的結果只有乙個,那便是自己的客觀意向和私心,會慢慢滲入分辨流程中去,使分辨愈來愈不客觀性不當然,最終反倒做出很偏執的分辨。譏諷地說,本來順著中庸之道走過來的是乙個心理不求回報的坦坦蕩蕩的謙謙君子,最後卻踏入庸俗化的凡俗小路,變為乙個首鼠兩端,小肚雞腸的奸險小人。
實際上中庸之道並不是拘束和限定,反而是依據事情的本性和變化趨勢,做出最符合當然的挑選,做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8樓:星了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為人處事的時候一定要把控正確的方向,不要太過高調,也不要完全的壓抑,學會與他人相處,而且要採用正確的方式方法,能夠讓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暢。
9樓:愛仕達各色
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為人處事的時候也需要有一定的方法,而且也需要理解別人,要把事情做得剛剛好,達到一定的道德境界,才能夠有好的人脈。
10樓:春季的風啊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為人處世中,要公平公正地對待事情和每個人,不偏不倚,不偏寵某乙個人或者某一件事。
11樓:帊聓愾度甓
這句話的意義是為人處世中,要偏頗公允地對待事務和每個人,中庸之道,不偏寵某乙個人或者某一件事。
為人處事之道是什麼
人應該中庸,因為中庸是秉持為善的出發點去對待人與事,而圓滑是狡詐的以厚黑為出發點的 教你們做人處事的方法 安祥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為什麼要學佛?學佛是讓你們救 度眾生,不是隻為自己,只有救 度眾生你的果位才能上去,你的境界才能提高。果位越高,救 度眾生...
孔子的中庸之道,在我們現代社會為人處事還適用麼?幫助大麼
運用得當就很適用,中庸之道是法天地之道,運用好了能使人行走與社會遊刃有餘。中庸之道同時也是中國古文化中重要的一筆,對中國人的影響非常深遠,其思想足以使你在社會為人處世中立足。孔子思想在現在社會的作用 德治 是指以禮樂教化來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質,將遵守社會等級秩序及其行為規範變為一種自覺,從而達到國泰民...
以前的為人處事,太幼稚了,以前的為人處事,太幼稚了!
這基本都是成長問題,越長大越成熟穩重自然以前好多做事的方法會感到幼稚。你現在看待問題視乎又走入另一個極端了,利益至上的想法太重了,最後幾句更是如此,不要看輕任何一個人。以前的為人處事,太幼稚所明你是太小了,沒分清親屬遠近,光想對你好,就會永遠對你好,但你參加工作了,戀愛了,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你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