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大氣層。大氣層又叫大氣圈。
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佔78.1%;氧氣佔20.9%;氫氣佔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氦氣、氖氣、氪氣、氙氣和水蒸氣。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公尺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
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
了。 對流層在大氣層的最低層,緊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約為10至20千公尺。對流層的大氣受地球影響較大,雲、霧、雨等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內,水蒸氣也幾乎都在這一層記憶體在。
這一層的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公升高1000公尺,溫度下降5~6℃。動、植物的生存,人類的絕大部分活動,賀拿擾也在這一層內。因為這一層的空氣對流很明顯,故稱對流層。
對流層以上是平流層,大約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公尺。平流層的空氣比較穩定,大氣是平穩流動的,故稱為平流層。在平流層內水蒸氣和塵埃很少,並且在30千公尺以下是同溫層,其溫度在-55℃左右。
平流層以上是中間層,大約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公尺,這裡的空氣已經很稀薄,突出的特徵是氣溫敏褲防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氣的垂直對流強烈。中間層以上是暖層,大約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公尺。暖層最突出的特徵是當太陽光照射時,太陽光中的紫外線。
被該層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溫度公升高,故稱暖層。散逸層在暖層之上,為帶電粒子所組成。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特殊的層,即臭氧層和電離層。
臭氧層距地面20至30千公尺,實際介於對流層和平流層之禪旦間。這一層主要是由於氧分子受太陽光的紫外線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變成了臭氧。電離層很厚,大約距地球表面80千公尺以上。
電離層是高空中的氣體,被太陽光的紫外線照射,電離成帶電荷的正離子和負離子及部分自由電子形成的。電離層對電磁波。
影響很大,我們可以利用電磁短波能被電離層反射回地面的特點,來實現電磁波的遠距離通訊。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什麼
2樓:網友
還包括什麼吖? a水圈,空氣圈和生物圈, b水圈,植物圈和動物圈, c水圈,選c,書上有的,可以仔細找找。 這是初中還是高中的。看不懂。
3樓:賴亮禽含桃
答案b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屬於地球的內部圈層。
地球的外部圈層有哪些
4樓:古川楝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3個圈層。
岩石圈、軟流圈和地球內圈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固體地球。對於地球外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
地球外部各圈層的特點。
1、大氣圈高度愈增大氣密度愈降。
2、水圈由液、固、氣三態組成,連續而不均勻分佈。
3、生物圈與地殼、大氣圈、水圈交叉分佈且相互滲透,是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命最活躍。
的圈層。大氣是地球的外層氣體包層,是地球與宇宙物質交換的前沿。根據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氣溫度變化,大氣通常分為五層:
對流層、平流層、中層、熱層(電離層)和耗散層。外層是太陽的上層大氣(相對於太陽)。太陽上層大氣是太陽活動爆發的區域。
水圈由來自地球海洋和陸地的液態水和固態水組成,通常以連續的方式覆蓋著地球表面。水圈的主體是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在太陽輻射熱的影響下,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繼續迴圈。
水迴圈不僅調節氣候、淨化空氣,而且推動著地理環境的發展和演變,幾乎伴隨著所有的自然地理過程。
生物圈是由地球上的生物及其活動範圍組成的乙個極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
地球的外部圈層有哪些
5樓:社會民生講一講
地球的外部圈層可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1、大氣圈。
大氣圈即地球外部的氣體包裹層,它是地球與宇宙物質相互交換的前沿。根據大氣圈在不同高度上的溫度變化,通常將其劃分為5層,自下而上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及逸散層。
逸散層再向外即為太陽上層大氣(相對太陽)。太陽上層大氣是太陽活動爆發的區域。太陽活動對地球空間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太陽上層大氣的電磁輻射和粒子輻射來實現的。
2、水圈。地球海洋和陸地上的液態水和固態水構成的乙個大體連續的覆蓋在地球表面的圈層,稱為水圈,包括江河湖水、海水、土壤水、淺層和深層地下水,以及南北極冰帽和大陸高山冰川中的冰,還包括大氣圈中的水蒸氣和水滴。水圈的主體為大洋,其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
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在太陽輻射熱的影響下,不斷進行著水迴圈。
3、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及其活動範圍所構成的乙個極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在地理環境中,生物圈並不單獨佔有任何空間,而是滲透於水圈、大氣圈的下層和岩石圈的表層。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交錯分佈,其間沒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
地球內部圈層。
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
1、地殼。指固體地球表層莫霍諾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介面)以上的一圈岩石,平均厚約16km。地殼的結構基本上有兩種型別,即陸殼和洋殼。
2、地幔。地幔介於地殼與地核之間,由地殼底部一直延伸到地核的外圍,即介於莫霍面與古登堡面之間,又稱中間層。其厚度約2880km,其體積佔地球總體積的83%,質量為4030×10g,佔地球質量,平均密度為,根據**波速度變化的情況,將地幔分為上下兩層,上部稱為上地幔,下部為下地幔。
3、地核。地核指從地下2898km古登堡面以下向內到地心,乙個半徑為3473km的地球核心部分。其體積為固體地球總體積的16%。
據推測,地核的密度為,質量佔地球總質量的,壓力為,溫度為2860~6000℃。
地球外部圈層有哪些
6樓:背後的抽屜
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1、大氣圈:大氣圈即地球外部的氣體包裹層,它是地球與宇宙物質相互交換的前沿。根據大氣圈在不同高度上的溫度變化,通常將其劃分為5層,自下而上為:
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及逸散層。
2、水圈:地球海洋和陸地上的液態水和固態水構成的乙個大體連續的覆蓋在地球表面的圈層,稱為水圈,包括江河湖水、海水、土壤水、淺層和深層地下水,以及南北極冰帽和大陸高山冰川中的冰,還包括大氣圈中的水蒸氣和水滴。水圈的主體為大洋,其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
3、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及其活動範圍所構成的乙個極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
地球的外層是什麼?
7樓:閆彩榮蹉凰
地球最外層是大氣圈。
大氣圈是環繞地球最外層的氣體圈層,它的密度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越向上空氣越稀薄,並逐漸轉化為宇宙空間。大氣上界的具體數字還難以確定,根據人造衛星所得的資料,在2000~3000千公尺的高空,還有稀薄的空氣痕跡;在16000千公尺高空仍存在更稀薄的氣體或基本粒子。
地球表面絕大部分是被什麼所覆蓋
8樓:不服又來
地球表面絕大部分是被海洋所覆蓋。 地球上有很多水,地球表面的70%都被水所覆蓋,它的絕大部分都儲存在海和洋這兩個大容器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把海和洋相提並論,其實它們不是一回事。
從面積上看,海的面積較小,洋的面積則很大。世界上最大的海——珊瑚海面積只有479萬平方千公尺,而最小的洋——北冰洋的面積也有1230萬平方千公尺。從深度上看,海的深度不超過1000公尺,而洋的深度則在1000公尺以上,即使是深度最小的北冰洋,它的平均深度也有1100公尺。
從含鹽分的量來看,海的鹽分隨環境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洋的鹽分則大都穩定在35‰左右。
從洋流潮汐看,海受潮汐影響顯著,較少受洋流的影響;洋則不受潮汐的影響,但受洋流的影響。
由於地球的自轉運動,使地球表面產生了
a選項其實是正確的,地孝乎雀球自轉導致晝夜更替。但是題目說的是地球表面。所以d更符合題意。由於地球自轉,而導致地球自轉偏向力的產生,南半球向頃臘左偏轉。所以d正確。b和c都是地球公轉與黃赤巧早交角而導致的。與自轉無關。所以選d 如果地球自轉與公轉的亮磨週期一樣,那地球就總是一面向著太陽 敬缺鬥無晝夜...
突然想問地球表面還有人類沒去過的地方嗎
有的,還有許多地方沒有留下過人類的足跡。比如一些沙漠和荒漠深處 森林和雨林深處 偏僻島嶼的一些角落 南極大陸的大多數地方 地下洞穴的深處等。人類去的最少的地方是大洋底。地球上有沒有人類沒去過的地方 地球上 有 很多人類沒去過的地方。地球是個球體,人類是一個在平面上活動的回 動物,我們可以答想一下,你...
在地球表面上的經線與緯線的交叉角是多少度?
經緯線的確定是非常有趣的。人們像切西褲閉瓜那樣將地球分成均勻的等份,其中每等份的切線都經過地軸與兩極,並把地球分成基本相等的兩個半圓。這樣,地球表面就出現了許多等大的大圓圈,這就是經線或經圈,也叫子午線或子午圈。經線呈南北走向,因此又稱 南北線 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國際子午線會議上規定,把通過英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