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嚐膽的勾踐,他的行為大家褒貶不一,對此你怎麼看?

2025-04-05 10:00:23 字數 1564 閱讀 7494

1樓:二郎聊影

勾踐是春秋時期吳越爭霸的最終贏家。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諸侯爭霸中,越王勾踐憑藉堅強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負重的耐力最終獲勝,留下了許多為後人稱道的典故,這其中最為人稱道的當是「臥薪嚐膽」的故事。

春秋時期,兵強馬壯的越國在與吳國餘信的戰爭中被吳軍打敗,越王勾踐被迫到吳國宮廷中服了3年的勞役,過著奴隸般的生活。勾踐回國之後,決心復興越國,報仇雪恥。為了不忘亡國的痛楚,激勵自己的鬥志。

越王這個人生性多疑,因此只可共患難不能同富貴。雖然越王晚年辦的這些事確實不太地道,但不能否認的是勾踐在忍辱負重這方面來講確實是絕無僅有的第一人。

越王勾踐原名其實是叫鳩淺,因為越國的方言音跟勾豎談輪踐二字發音很像,因此被後世稱作勾踐。勾踐是生於春秋時期的人,並且他還是夏朝開國君主夏禹的後人,因此越國其實是繼承了夏朝的封地建立起來的。

春秋時期,群雄四起,諸侯爭霸,到處都是硝煙不斷,戰火不滅。當時的國與國之間不存在任何發動戰爭的原因,就是單純侍鎮的要打你,你不服就打到你服為止,不過打仗到最後也並不是誰達到誰服氣,而是要把對方消滅了。

相比之下,春秋時期的戰爭是君子之戰,戰國時期就有些野蠻。春秋時的越國是戰敗的一方,他並沒有被滅國,勾踐之所以臥薪嚐膽也是為了有朝一日率領軍隊奪回曾經失去的一起。

勾踐之所以多年來能被當作是勵志的典範就是因為他身上那股執著吧,若非復國的信念一直支撐著他,他絕對不會忍辱負重到這般地步。

而勾踐之所以後期如此多疑,或許就是因為在吳國為質的期間,讓他見多了人間冷暖 、世態炎涼。因此他的內心不再相信會有人完完全全的衷於自己,或許在勾踐的潛意識裡能對自己始終忠誠的只有自己吧。

2樓:自己滴定

我覺得他這樣做是值得的,臥薪嚐膽很多年,最終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而且大丈夫本來就要能屈能伸。

勾踐為什麼要臥薪嚐膽呢?

3樓:網友

臥薪嚐膽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有恆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乙個有志者,一時的失敗並不等於永遠的失敗,只要心中有信念,堅持下去,終能苦盡甘來。

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是我們學習的目標,我們主要學習他的堅韌不拔之氣概。作為乙個君王,他能忍受別人忍受不了的痛苦,下定決心立志強國,實在是常人所做不到的。古人曾雲: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至於以後殺文種,確實有失大體,缺少乙個帝王的氣魄。

可是,自古以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已成定律。但是,這正好說明,勾踐缺少了帝王的氣魄,他只能達到霸主的高度,不可能成為一代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哪個不是有寬容之心,不是有海納百川的氣魄?

這才是帝王氣概。

臥薪嚐膽的勾踐是乙個怎樣的人?

4樓:網友

臥薪嚐膽的勾踐是乙個以苦明志、不忘初心的人。

5樓:天之使徒

堅韌不拔,心機深沉,表面為人大度,其實陰險狠毒。

勾踐臥薪嚐膽最同情誰

6樓:不叫小王

勾踐臥薪嚐膽最同情楚王。因液脊為勾踐為了洗雪恥辱,鬧孫滲臥薪嚐膽,這種精神很高貴,凱者所以勾踐臥薪嚐膽最同情楚王。

為何說臥薪嚐膽中的勾踐是個忘恩負義之人?

因為勾踐在奪得霸業之後處死了西施,也誅殺了文種,還要逼迫范蠡流落江湖。勾踐為什麼要臥薪嚐膽呢?臥薪嚐膽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有恆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乙個有志者,一時的失敗並不等於永遠的失敗,只要心中有信念,堅持下去,終能苦盡甘來。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是我們學習的目標,我們主要學習他的堅韌不拔之...

臥薪嚐膽的故事,臥薪嚐膽的故事

越王勾踐兵敗吳王夫差,被夫差俘虜,當做僕人,勾踐每天舔嘗苦膽不忘屈辱,終舉兵報仇,一雪前恥 發 音 w x n ch ng d n 釋 義 薪 是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蹟,後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出 處 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 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16年,當真有那麼好的保鮮技術嗎

你真是個書呆子啊。膽壞了就換啊。主要目的是能保證自己每天都可以嚐到膽汁。只要國家還沒有恢復,自己就持續嘗苦膽,用這種對舌頭的折磨來每天提醒自己勿忘國恥。越王勾踐臥薪嚐膽16年,那是肯定是沒有那麼好的保鮮技術,只能說換了很多次膽。那只是傳說,用來形容越王勾踐的苦心孤詣吧!臥薪嚐膽也沒說勾踐嘗的是同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