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是如何排列的?24氣節氣順序

2025-04-05 17:50:13 字數 3729 閱讀 7365

1樓:大愚若智

24節氣排列如下: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櫻念、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

大暑、立秋、處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節氣,是干支歷。

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廿四個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緩尺、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廿四節氣。與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聯絡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在歷史發展中廿四節氣被列入農曆,成為農曆的乙個重要部分。

廿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

的產物,它在我國傳統農耕社會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執行,認知一歲中時候、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

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脊哪困。

八、廿三。

2樓:卑微式迷戀

排序依次為:立春、立秋、處暑、寒露、霜降。

立春,是二十四迅裂節氣中第乙個節氣,又名正月節、立春節、歲首、歲旦等。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的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節點。

現行的「定氣法」劃分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節點。立春,意味著新的乙個輪迴已開啟,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

立,畝巨集閉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干支紀元,以立春為歲絕蘆首,立春既是春季的開始亦是歲之首。古人重視歲首,敬天法祖,立春要拜祭春神、太歲、土地神等,由此衍生了辭舊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動。

24氣節氣順序

3樓:乾萊資訊諮詢

一年24個節氣順序是:1、立春;2、雨水;3、驚蟄;4、春分;5、清明;6、穀雨;7、立夏;8、小滿;9、芒種;10、夏至;11、小暑;12、大暑;13、立秋;14、處暑;15、白露;16、秋分;17、寒露;18、霜降;19、立冬;20、小雪;21、大雪;22、冬至;23、小寒;24、大寒。

1、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公曆2月3-5日交節。

2、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公曆2月18-20日交節。

3、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指春雷乍動,驚醒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公曆3月05-07日交節。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公曆3月20-22日交節。

5、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公曆4月04-06日交節。

6、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公曆4月19-21日交節。

7、立夏:夏季的開始。公曆5月05-07日交節。

8、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公曆5月20-27日交節。

9、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公曆6月05-07日交節。

10、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公曆6月21-22日交節。

11、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公曆7月06-08日交節。

12、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公曆7月22-24日交節。

13、立秋:秋季的開始。公曆8月07-09日交節。

14、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公曆8月22-24日交節。

15、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公曆9月07-09日交節。

16、秋分:晝夜平分。公曆9月22-24日交節。

17、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公曆10月08-09日交節。

18、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公曆10月23-24日交節。

19、立冬:冬季的開始。公曆11月7-8日交節。

20、小雪:意味開始下雪。公曆11月22-23日交節。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公曆12月6-8日交節。

22、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公曆12月21-23日交節。

23、小寒:氣候開始寒冷。公曆1月5-7日交節。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曆1月20-21日交節。

24節氣順序

4樓:心泉明智

24節氣分別為,順序排列如下: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詞語釋義:節氣可作兩個意思理解:

一、二十四節氣中的一類。從小寒起,太陽黃經每增加15°為另乙個節氣。計有小寒、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二十四節氣。稱十二節氣。

二、二十四節氣的泛稱。節氣一般是按農曆算出來的。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精確〕,圍繞太陽公轉一週,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度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度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

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

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5樓:和斯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 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忙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忙種 夏至,小暑,大暑。

24節氣是如何排序的?

6樓:網友

24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租山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戚廳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高型隱。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24節氣每個節氣的意義

立春 是春季開始的節氣,表示嚴冬已經過去,氣溫開始回升。雨水 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冰消雪化,氣溫回升,溼度增大,雨水漸多。驚蟄 蟄,藏的意思。動物入土冬眠叫入蟄,至第二年春雨後爬出,古時以為是被雷聲震動,故叫驚蟄。春分 春分恰是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晝夜各半的一天。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晝夜幾乎都是一樣...

24節氣的順序

一年四季共有24節氣,依次稱為 立春 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雨水 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溼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驚蟄 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春分 每年的3...

24節氣每個節氣有幾天請請問?

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有十五天。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 十二月建 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廿四節氣準確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