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文人詩的文學史意義,漢代主要的文學形式

2025-04-09 10:05:35 字數 3653 閱讀 8704

1樓:網友

1、關注個體價值。與詩人現實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關的進退出處、友誼、愛情、生死、新故、物侯節氣等題材被寫入詩中,詩歌的境界發生了很大變化。

2、袒露從政心理。漢代末年,掘鬧社會黑暗,政治腐敗,仕途阻塞,傳統道德淪喪,憤激之下,剝下昔日的偽裝,對士人的從政心理進行了最真誠的袒露。對上流社會的世態炎涼表示了強烈的失望和不滿。

3、抒寫羈旅之苦。漢代養士、選士制度以及漢末社會的動盪不安,士人飽受羈旅行役之苦,加上仕途偃蹇、世情澆薄,使他們轉而渴求友誼、愛情、家庭的慶賣溫馨,以撫慰他們孤獨屈辱的靈魂。或寫遊子情懷,或寫思婦閨愁,寫盡相思懷人之苦,成為最有人情魅力的篇章。

4、流露厭世情緒。傳統判差罩信仰的危機,使文人轉而思考個體價值,但這種覺醒了的生命意識常常籠罩著悲觀厭世的色彩。更促使文人的思想偏離正統的軌道,這類詩篇,預示著魏晉風度的到來。

漢朝時期的著名文人和代表作?

2樓:耿於天

兩漢散文以歷史散文和政論散文最為突出。司馬遷的《史記》以人物為中心來反映歷史,創立了紀傳體史書的新樣式,也開闢了傳記文學的新紀元,是漢代最輝煌的成就。東漢班固的《漢書》與之齊名。

政**中名篇佳作疊現,其中包括:賈誼的《過秦論》、《論治安策》,晁錯的《論貴粟疏》,桓寬的《鹽鐵論》,王充的《論衡》,王符的《潛夫論》,仲長統的《昌言》等。從文化上看,漢代文學有著濃厚的因襲復古之風,此與整個漢代以五經為祖禰,以聖賢為準則,和重師法傳承、章句治經的學術風氣有關。

兩漢詩歌以樂府詩和五言詩成就最為顯著。兩漢樂府詩是繼《詩經》、「楚辭」之後的又一種新詩體。著名的《孔雀東南飛》是樂府詩中的敘事長篇,後人把它與北朝的《木蘭詩》和唐代韋莊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

古詩十九首》則代表了漢代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漢賦乃兩漢一代之文學,是一種新興的文體。它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韻散兼行,是詩的散文化,散文的詩化。它兼收幷蓄《詩經》、「楚辭」、先秦散文等諸種文體。

形成了一種容量巨集大且頗具表現力的綜合型文學樣式。賈誼的《吊屈原賦》是騷體賦,枚乘的《七發》是漢大賦正式形成的標誌,司馬相如的大賦是漢賦的頂峰。之後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兩京賦》都為漢大賦力作。

張衡的《歸田賦》還開啟了抒情小賦的先河。

3樓:煙雨飄香劍

1. 司馬相如。

代表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等。

2. 班固。

代表作品有《漢書》、《白虎通義》、《兩都賦》等。

3. 揚雄。

代表作品有《太玄》、《法言》、《方言》、《訓纂篇》等。

4.賈誼。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

5. 張衡。

代表作品有《靈憲》、《歸田賦》、《二京賦》、《張河間集》等。

漢代主要的文學形式

4樓:景田不是百歲山

漢賦漢代主要的文學形式漢賦。漢賦是在漢朝湧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從賦的形式上看,在於「鋪採摛文」;從賦的內容上說,側重「體物寫志」。

漢賦的內容可分為5類:

1、是渲染宮殿城市;

2、是描寫帝王遊獵;

3、是敘述旅行經歷;

4、是抒發不遇之情;

5、是雜談禽獸草木。

而以前二者為漢賦之代表。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在兩漢400年間,一般文人多致力於這種文體的寫作,因而盛極一時,後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漢代文學的代表。

5樓:網友

漢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漢賦。 漢賦是在漢代湧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

漢代文學創作中最流行的文體是詩詞

6樓:ll港島妹妹

漢代文學創作中最流行的文體是漢賦。

漢賦,是在漢朝湧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為漢朝儒客文人熱衷的文體,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從賦的形式上看,在於鋪採摛文;從賦的內容上說,側重體物寫志。

漢賦的內容可分為5類:一是渲染宮殿城市;二是描寫帝王遊獵;三是敘述旅行經歷;四是抒發不遇之情;五是雜談禽獸草木。而碧蔽以前二者為漢賦之代表。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

漢賦在結構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稱作亂或訊的結尾。漢賦在後期寫法上大多以豐辭縟藻、窮極聲貌來大肆鋪陳,為漢的強大或統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讚歌,只在結尾處偶爾略帶幾筆,微露諷諫之意。

漢賦分為騷體賦、大賦、小賦。騷體賦代表作為賈誼的《吊屈原賦》《鵩鳥賦》,它直接受屈原《九章》和《天問》的影響,保留著加兮的傳統,其語言是四言和散句的結合,表現手法為抒情言志漢初六十年是騷體賦的時期。大賦又叫散體大賦,規模巨大,結構恢巨集,氣勢磅礴。

漢賦的地襪桐位和影響:

賦是繼《詩經》、《楚辭》之後,在中國文壇上興起的一種新的文體。在漢末文人五言詩出現之前,它是兩漢四百年間文人創作的主要文學樣式。漢賦,特別是那些大賦,儘管有著如上所述的缺點,在文學史上仍然有其一定的地位。

其次,漢大賦雖然炫博耀奇,堆垛詞藻,以至好用生詞僻字,但在豐富文學作品的詞彙、鍛鍊語言辭句、描寫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安以後的很多詩文,往往在語言、辭藻和敘事狀物的手法方面,從漢賦得到不少啟發。

最後,從文學發展史上看,兩漢辭賦的繁興,對中國文學觀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中國的韻文從《詩經》、《楚辭》開始,中經西漢以來辭賦的發展,到東漢開始初步把文學與一悔好州般學術區分開來。

漢代文學的風格特徵對中國古代文學有影響意義嗎

7樓:

摘要。漢代在學術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上也同樣以儒為正統,受儒學影響,後來發展了公羊學,代表人物如董仲舒等,同樣文學上多以仁為中心,多歌頌禮,文化上講孝、仁、禮、忠等等。

政治上也同樣以儒為正統,受儒學影響,後來發展了公羊學,代表人物如董仲舒等,同樣文學上多以仁為中心,多歌頌禮,文化緩模上講孝、仁、禮、忠等等。

是風格特徵哦。

漢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咐培晶,是有著鮮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們的方塊字中潛藏著豐富的審美和詩意,有著深厚的頌簡棚文化野則意蘊,有著獨特的文化魅力。

文學的風格特徵,不是其他的漢字啥的。

1.獨創性。這是說作家的風格是不能與他人相同的,必須是出於與眾不同的或獨特的創造。一種文學風格成改團熟的首要標誌,正是它的獨創性。

每一種成熟的風格都有它的與眾不同的特殊核心,這就決定了它的獨創性。如果沒有獨創性,就不可能有殲殲扮風格。《詩經》的質樸醇厚與《離騷》的奇情壯採是各不相同的,「詩仙」李白與「詩史」杜甫和「詩佛」王維也各有千秋。

2.穩定性。這是說作家的風格在其整個創作中決不是一種僅僅出現「唯一」一次的現象,而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也就是說,一種風格在乙個作家的創作中是一種可能出現多次而彼此之間具有相同或一致特點、並在乙個時期內保持大體不變的現象。

魯迅的**創作從《吶喊》到《故事新編》經歷了一些變化,但「白描」風格是其中相對穩定的特色。3.多樣性。這是說風格在型別上具有豐富多樣的特點。

這是由作家的創作個性的差異、表現題材的豐富性和讀者的不同需要等因氏灶素決定的。風格的多樣性有兩層意思:一是指不同作家的風格是彼此不同的,如李白與杜甫、韓愈與柳宗元、蘇軾與秦觀等彼此風格不同;二是指同一作家的風格也是可能前後變化或發展演變的,如庾信(512-580)在梁朝時是追逐「綺豔」風格的「宮體詩」的代表,而後來流寓北方時的詩作卻一變而為剛健雄奇,從而博得杜甫的「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的美譽。

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現實意義,中國現代文學史

如果是問 學習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現實意義 恐怕書的概論裡都有了 要是問 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現實意義 那麼都已經是歷史了何談現實意義?學中文的問個問題還表達不清楚,你還是轉學科吧 中國現代文學史 jpkc.hrbu.edu.8080 jpkcjs zgxddwx word 我的一點愚見 1917到1927...

文學史分類除了章編文學史,相對應的還有什麼

古代文學中 文章分 史體文 諸子文 駢文 古文 小品文戲曲分 諸宮調 北曲雜劇 散曲 南曲戲文 傳奇 分 志怪 志人 傳奇 筆記 變文 話本 擬話本 章回 現當代文學主要分以下四大類 一 根據篇幅的長短,分為長篇 短篇和中篇.按照內容的不同,可分為言情 歷史 科幻 武俠 譴責 心理 等.按照體例格式...

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史的階段劃分。

一 填空題 每空2分共6分 用這人道主義為本,對於人生諸問題,加以記錄研究的文字,便謂之人的文學。這是文學革命時期 周作人 在著名的 人的文學 一文中提出的主張。他還最早從英國文學中引入 人道主義 的概念,以此提倡富於藝術性的敘事 抒情的散文。二 選擇題 下列各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請把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