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如果二戰沒了羅馬尼亞幫忙德國人甚至連仗都打不了呢?

2025-04-11 07:25:34 字數 3599 閱讀 4676

1樓:東林華

羅馬尼亞是二戰德國主要的石油**地,這裡每年生產大約1000萬噸石油,基本餵飽了德國的戰爭機器,而德國沿海省份的石油產量只有每年50萬噸,該國煤制油的最高產能也就是每年500萬噸的樣子,而它消耗石油最多的1943年需要大約1200萬噸石油**,很明顯沒有羅馬尼亞是絕對不行的。虧灶滑。

看過德國電影《我們的父輩》的軍迷肯定對影片裡庫爾斯克會戰的部分印象最深,奮戰在別爾哥羅德廢墟里得威爾漢姆中尉被自己的營長告知,因缺乏航空燃料空軍將不能支援地面做戰……,可見,在1943年最關鍵的時刻,由於德軍沒能奪取高加索油田而陷入油荒,這一年也是駐紮在非洲的盟軍轟炸機,開始大規模空襲羅馬尼亞的一年,正是羅馬尼亞的石油減產讓德軍陷入絕境。

1942年軸心國奮戰整個下半年,不但沒能奪取高加索,還損失了150多萬軍隊和大量技術兵器,這都註定了它要失敗,而且損失的部隊以羅馬尼亞人為主。根據統計顯示:到1943年奮戰在蘇德戰場的羅馬尼亞兵力突破了70萬人大關,這幾乎相當於曼師坦因指揮哈爾科夫反擊戰時手裡的兵力總和,因此說:

羅馬尼亞不辯枝僅為機械化戰爭提供了必備的石油,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軸心國的兵力不足問題,它的作用絕對在義大利之上,當真無愧的軸心國脊樑啊!

羅馬尼亞和德軍的士兵,注意頭盔差別)

但是,二戰時期的羅馬尼亞工業基礎有限,這就導致它的部隊裝備不是太好,當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之時,全部部署在蘇羅邊境的19個羅馬尼亞師只裝備捷克生產的zb-24步槍,輕機槍五花八門包括捷克的zb-26\30\53和奧地利生產的施瓦茨羅德輕機槍,基本沒有攻堅**。由於裝備不足,羅馬尼亞部隊還使用繳獲的莫辛-納甘步槍、ppd-40\41衝鋒槍和託卡列夫手槍,尤其是蘇聯火炮最受歡迎銷臘,不僅羅馬尼亞軍隊就連德軍也很喜歡蘇聯火炮,只可惜一直受到彈藥奇缺的困擾。羅馬尼亞軍隊的裝備總體尚屬可觀,至少它有裝備可用,但缺乏反坦克炮和交通工具是個致命傷!

2樓:哈哈六道

因為,羅馬尼亞是二戰時納粹德國最猜彎主要的石油**地,羅馬尼亞的石油產量每年大約在1000萬噸扮配左右,基本餵飽了德國的戰爭機器,而德國自己的石油產量每年只有50萬噸,即便通過化學工業從煤炭提煉加工成石油製品,最高產能也就是每年500萬穗缺悶噸,而德國消耗石油最多的1943年,一年就消耗了大約1200萬噸石油,很明顯沒有羅馬尼亞,或者確切說,沒有羅馬尼亞的石油,是絕對不行的。

3樓:惠華小知識

因為羅馬尼亞幫助德國建立了工業體系,讓德國從貧困的環境中走出來。

4樓:培培美好心願

羅馬尼亞是二戰德國主要的石油**地,而德國消耗石油多,所以需要羅馬尼亞。

請問二戰時期羅馬尼亞軍隊為什麼能得到德國信任?

5樓:痴迷護膚的老蕎

因為戰略和戰術上羅馬軍隊能獲得信任。

分兩個層面。

在戰略層面,小鬍子非常對羅馬尼亞的安東內斯庫將軍非常欣賞,認為他們將能夠有效威脅蘇聯的南翼,而且羅馬尼亞可謂傾巢出動,為此給羅馬尼亞軍隊以重任,希望他們能開啟局面。

但在戰術層面德國人認為羅馬尼亞軍隊不適應現代戰爭,他們獨立進行的敖德薩戰役進展緩慢,配屬曼施坦因的羅馬尼亞第三軍團在塞瓦斯托波爾屢屢出醜。

在史達林格勒戰線更是一潰千里。

所以說,在戰術層面,羅馬尼亞軍隊並不受德國將領看好。

到了二戰後期,看看雅西會戰吧,羅馬軍隊一槍未放就大肆逃跑,讓他們自己的指揮官都為之汗顏,德國人更是因此而一敗塗地,讓烏克蘭第二和第三方面軍一戰成名,馬林科夫和托爾布欣也為此得到了元帥星。

所以說,德國人對羅馬尼亞的信任更多是對安東內斯庫的信任,對羅馬尼亞軍官團並不信任,小鬍子在墨索里尼被逮捕後也專門告誡安東內斯庫將軍:要小心國王的反戈一擊。可惜這位沒聽,重蹈覆轍。

為何有人說,若二戰無羅馬尼亞幫忙,德國人連仗都打不了?

6樓:richard鄧

因為羅馬尼亞的石油**啊,要知道當時的德國雖然在軍事和科技方面領先於世界,但是它本身的國家面積小,這帶來的問題就是,它的資源也不會很多。要知道,戰爭便是一場看誰「資源」更豐富的戰鬥,德國的石油資源,並不足以支援它長時間的作戰,因此當時的德國的作戰策略是「以戰養戰」。<

而當時的羅馬尼亞擁有歐洲最大的石油儲備地普羅耶什蒂,這裡彙集了歐洲多個著名的石油公司。這在當時的歐洲中國,這裡的石油化工廠規模也是最大的。因此如果聯合羅馬尼亞,控制該國的石油命脈,就可以為德軍的坦克軍團和飛機**輸送」黑色血液「。

在二戰中,這些」黑色血液「對於德國的重要性,一旦石油缺乏的話,德軍的坦克便會瞬間成為破銅爛鐵毫無作用。要知道德國的閃電作戰,便是依靠機械化部隊的高超配合,如果石油缺乏的話,德國的戰鬥力至少下降一半。因此德國便想要攻克蘇聯,為自己補充石油資源,但是也正是在面對蘇聯,德國人遭到了蘇聯人的頑強抵抗。

而且此時的德國人低估了蘇聯國內糟糕的自然環境和基礎設施,在經歷初期的勢如破竹態勢後,德國人的攻勢日益疲軟,最終被蘇聯人拖入了長期的消耗戰中,戰爭陷入了僵持的局面。這時德國面臨的」石油危機「也慢慢展現出來了,由於德國的石油資源**不上,前線的機械化部隊作戰效能大大下降,後方的工業生產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也因為油料嚴重缺乏,導致機械化部隊無法有效的作戰,最後以失敗告終。

7樓:寧寧天下

因為德國人他是沒有海軍的,而羅馬尼亞他擁有自己的海軍力量,就是因為羅馬尼亞的幫忙使得德國能夠在海上有軍隊橫行。

8樓:大白兔奶糖的店

因為在二戰時期,由於德國的軍隊數量較少,所以會去國外招那些僱傭兵,而德國的大部分軍隊都來自於羅馬尼亞。

一戰中追隨英法協約國的羅馬尼亞,為什麼會在二戰中投靠德國?

9樓:復仇威龍二世

一開始是站在法國這邊的,但是德國吞併奧地利,索取蘇臺德,吞併捷克後法國和英國都沒管,人心就都散了再加上哪些國家有都在蘇聯和德國夾縫中生存,英國法國不管,當然去報德國大腿了。

10樓:網友

因為在二戰的時候羅馬尼亞發展的趨勢不同了。然後其他國家威脅到了羅馬尼亞這個國家。所以在二戰的時候羅馬尼亞選擇投靠德國。

德軍在佔領羅馬尼亞後,為何要在當地大量駐軍?

11樓:北京創典文化

由於羅馬尼亞是德國所需石油的主要**叢碼國,也是其糧食和人力資源的重要**,還是通往巴爾幹的屏障滲伏哪。因此,儘管德國兵力不夠用,卻仍在羅馬尼亞保留著強大的軍隊集團,計47個師和5個旅,其中包括3個坦克師和1個摩托化師。第1航空隊的部分兵力和羅馬尼亞的航空兵軍負責支援該集團的行動。

德軍的基本兵力,即德國第6集團軍的74個師在基什尼奧夫突出部擔任防守。為了做好抗擊蘇軍進攻的準廳清備,敵人構築了工事完備。縱深梯次的防禦體系。

但敵人的防禦同時也還存在諸多嚴重弱點。例如,其戰役預備隊沒有多少坦克兵力;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都集中配置在基什尼奧夫突出部,而突出部的根部則由戰鬥力不強的羅馬尼亞軍隊擔任防守;戰役縱深的預設防禦地區也沒有任何部隊防守。

德軍如何開進羅馬尼亞的?

12樓:北京創典文化

希臘軍隊在全國人民和英國遠征軍的支援下士氣高鉛老昂,把意軍驅逐出希臘,意希兩國處於相持狀態衫橋。

這時候,希特拉利用槐塌公升顛覆別國內政的特別組織「第五縱隊」在羅馬尼亞製造騷亂,支援法西斯頭目安東尼斯庫發動政變,組織了傀儡**。德軍開進羅馬尼亞以後,又與保加利亞簽訂了允許德軍過境的協議。

日本二戰為何沒有攻列印度,二戰日本為啥沒列印度?

確切的說是打了,結果沒打動撤退了,之後就再也沒機會打了。一個謝爾曼畢竟能單挑30輛小豆坦克。打了不過是慘敗,攻入印度一點點地方,然後被抵抗的英軍消滅了 日本攻打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是為了搶奪其戰略資源如橡膠,印度陸地上戰略資源不豐富,所以日本沒攻打它。打了一次英帕爾,不過沒打過 二戰日本為啥沒列印...

二戰德軍帽子問題為何二戰很多德軍都是歪著戴帽子?

國防軍和武裝黨衛軍穿的都差不多,如果不能識別 的版型,就看徽章國防軍的鋼盔上,右邊是魏瑪三色旗,左邊是國防鷹黨衛軍的鋼盔上,右邊是納粹黨旗,左邊是ss閃電,其他少數盔徽不做介紹不戴鋼盔很正常,你這個問題不明確,即使是帽子有m35船帽,m38船帽,m40船帽,m36大簷帽,軟大簷帽,山地帽,貝雷帽,m...

如果二戰是蘇聯與德國成了同盟,二戰結果會如何

蘇聯和德國結盟的話,我感覺會很難打。然後世界會更加悽慘,每個國家損失的會更加多。如果德三與蘇聯真的結盟的話,那就基本上大結局了,陸戰是沒有對手的,歐亞非絕對會被橫掃,英國或許孤島撐一撐,但是以蘇德的海軍實力橫渡白令海峽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一旦將戰場擺到北美大陸乃至美國本土,進行以陸空為主的戰爭時,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