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秋月輪的詩句 關於輪的詩句

2025-04-15 00:00:23 字數 2095 閱讀 5995

峨眉月的詩句

1樓:匿名使用者

1)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簡評:你問我愛故鄉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這首膾炙人口的月亮詩,意境清朗優美,風致自然天成,是李白的神來之作。

2)滿庭芳·歸去來兮。

宋) 蘇 軾。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

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

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簡評:這首思念家鄉的詞,表達蘇軾在半世人生漂泊之後,渴望迴歸西蜀故里的情感。萬里之遠的家鄉眉山,已成為他心頭永遠溫暖的居所。

3)夏日。宋) 陸游。

秦不及期周過歷,始知養壽在中和。

簡評:傳說中的長壽隱士峨眉老會煉丹、懂養生,陸游借題發揮,指出養生之道的關鍵,在於中和。

4)重送文處厚,因寄蜀父老。

宋) 范成大。

灌口江源不斷流,峨眉山月幾番秋。

江山好處吾能記,為問江山記客否?

簡評:這是一首送別詩,也是一首哲理詩。范成大借流水與月亮的變化來表達時光的流逝與人生的漂泊。

最後,他提出乙個含義深刻的問題:客居者能記住漂泊的山水,而那山水會記得住漂泊者嗎?

2樓:網友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谿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蘭谿棹歌》戴叔倫。

3樓:焚蒂大人

峨眉山月半輪秋,引入平江羌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4樓:諸葛南凌

月初娥眉月即上蛾眉月。例:「一道殘陽落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詩中「九月初三」是寫詩的日子,「月似弓」是寫月初的娥眉月。上蛾眉月是指農曆初。

三、四的月相。

峨眉山月半輪秋的全詩

5樓:愛在盛開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漢飛將軍李廣後裔,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曾經在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後因得罪高力士而離開宮中。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

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後發現安祿山野心,登**臺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

峨眉山月半輪秋的全詩

6樓:小丁教育問答

峨眉山月半輪秋的全詩如下: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詩文賞析

此詩是作者李白於開元十三年出蜀途中所作。這首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全詩意境清朗優美,風致自然天成,為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遊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係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坦坦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於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讓信桐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坦友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表示永恆的詩句中秋月,關於中秋的詩句

1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 中秋月 2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 3 塵中見月心亦閒,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關於遊玩摩天輪的詩句,描述摩天輪的詞語

描述摩天輪的詞語 摩天輪,轉動起來bai.那裡是du離星星最近的地方。星星可以聽見人心zhi中的願望,然後幫助人dao們來實現。坐在摩天輪上。就等同於觸碰到了幸福。離希望最近的距離。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架幸福的摩天輪。它不停地旋轉著。將人們的情緒帶到高峰。不論是喜是悲,在笑在哭,那時都是幸福的。...

關於古詩句,關於詩詞的詩句

1.破陣子 中表明作者願望的詩句是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概括地再現緊張激烈的戰鬥場面的句子是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2.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收復失地,為國建功立的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中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句子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