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九合諸侯標誌者什麼?其中周天子派代表參加的是哪一次會盟?

2025-04-16 21:15:18 字數 3840 閱讀 5955

1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答案您還滿意據《左傳》、《史記》等史書記載,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西元前651年曾兩次在葵丘與魯、宋、衛、鄭、許、曹等國相會結盟。規定不可裡壅塞水源;不能阻礙各地糧食流通;不可改換嫡子;不可隨便殺死大夫;要尊賢育才;不讓士世襲官職;同盟國都要言歸於好等。 葵丘會盟主旨在於和平修好,讓各國人民休養生息發展經濟,而不同於通常的戰爭之盟,因此在歷史上是比較著名的大事件。

葵丘臺遺址在民權縣城東17.5公里的黃河故道北岸,面積300平方公尺,高2公尺。這裡三面環水,林木蔥鬱,景色十分秀麗。「盟臺夕照」曾為古代著名景點,歷代文人大官吏多到此憑弔。

如今,這裡新建了葵丘會盟臺旅遊區。一座古樸端莊的四合院佔地20多畝,依河而建,風景優美。大門內立有三座石碑。

中間石碑上刻著「葵丘會盟臺遺址」幾個大字。兩旁石碑上刻著歷代文人遊葵丘留下的詩文。內裡有會盟殿和兩座配房。

大殿坐北向南,佔地335平方公尺。殿內有齊桓公邀集八國諸侯的彩雕。西元前655年,周王室內訌,齊桓公聯合諸侯保住太子鄭的地位。

不久,又擁立太子鄭為王,即周襄王。

西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會盟,周天子派代表參加,對齊桓公極力表彰。這是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標誌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齊桓公在位期間多次召集諸侯會盟,先後滅掉30多個小國。

2樓:匿名使用者

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說明承認周天子的權威性,這樣才使自己的九合諸侯具有合理性與合法性,這樣一來,名正言順地成為春秋首霸。其中葵丘會盟時,周襄王還派宰孔參加。

桓公九合諸侯 最重要的是那一次

3樓:匿名使用者

齊桓公五年(前681年),會宋、秦、蔡、邾於北杏(齊地,今山東東阿縣境)。

桓公六年(前680年),會周卿單伯、宋、衛、鄭於鄄(今山東鄄城)。

桓公七年(前679年)會宋、秦、衛、鄭於鄄。

桓公八年(前678年),會宋、陳、衛、鄭、滑、檔謹滕於幽(今北京通縣方興一帶)。

桓公十九年(前667年),會宋、魯、陳、鄭於幽。

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會宋、魯、鄭、曹、邾於檉(今河南淮陰縣西北)。

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會宋、江、黃於貫(今山東曹縣南)。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會宋、江、黃於陽穀(今陽穀)。

桓公三十閉差年(前656年)會宋、陳、衛、鄭、許、曹、魯於召陵,與楚盟於召陵,史稱「召陵之會」。

桓公三十一年(前655年),會魯、宋、陳、轎蠢皮衛、鄭、許、曹於首止(今河南睢縣東)。

桓公三十三年(前653年),會魯、宋、陳、鄭於寧母(魯地,今山東金鄉一帶)。

桓公三十四年(前652年),會魯、宋、衛、許、曹、鄭於洮(在今山東鄄城西)。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會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使者於葵丘(今河南省民權縣附近)。

桓公三十九年(前647年),會魯、宋、陳、衛、鄭、許、曹於鹹(今河南省濮縣境)。

桓公四十年(前646年),會魯、宋、陳、衛、鄭、許、曹於牡丘(或說聊城東北七十里有牡丘,齊地)。

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會魯、宋、陳、衛、鄭、許、邢、曹、於淮(今安徽南陵縣)。

其中最重要的是前651年的葵丘會盟】

這次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的會盟,標誌著其霸業達到春秋時代極盛的頂峰。其時,齊桓公作為春秋首霸,在周王權失控、戰亂不斷動盪的形勢下,尊王室信諸侯,安四境,對保護中華文明和促進經濟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樓:網友

桓公九合諸侯最重要的是哪一次 這一次會盟奠定了桓公的什麼地位。

5樓:

西元前651年的葵丘會盟!

齊桓公能取代周天子號令天下的原因

6樓:承吉凌

china10k/trad/history/1/15/15z/15z06/15z0604 平王東遷後,天子大權旁落,不受尊重,天下權力之重心下移至諸侯。由於王命不行,各諸侯國外則相互兼併,內則篡弒時生,小國封土多為大國併吞,歲旁封建、宗法制度漸趨崩潰。再加上戎狄、蠻夷交相入侵,使中原地區更形紊亂。

在內憂外患交迫之下,東周天子無力控制大局,所以勢力強大的諸侯便乎者橡起而爭嫌搜當霸主,代表天子領導其他諸侯,維持封建秩序與中原安寧。霸主即勢力最強、居於首領地位的諸侯,他以「尊王攘夷」為名,通過「會盟」形式與其他諸侯簽訂盟約,以盟主之身分主持盟會和共同的征伐,接受小國的貢獻。霸主可「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莫敢不聽」。

因此,東周前半期即春秋時代大國爭霸之事迭起。這種政治局面稱之為「霸政」。 china10k/trad/history/1/15/15b/15b25/15b2501 春秋時代齊桓公稱霸事蹟夾雜著一則「管鮑之交」的友誼佳話。

管仲對齊桓公霸業貢獻良多,孔子尤其對他提出的「尊王攘夷」稱讚不已:「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子,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

不過原來管仲與齊桓公系誓不兩立之政敵。管仲與鮑叔牙本是摯友,但在齊國的奪權鬥爭中,鮑輔助未登位的桓公即公子小白,管輔助公子糾,管仲曾欲殺小白而未遂。及桓公即位,以叔牙為宰,他卻堅辭而力薦管仲,桓公便任管仲為上卿,尊稱「仲父」。

這種作法樹立了乙個極好的先例:在政治鬥爭或戰爭中,對於原來因「各為其主」而損害自己者不應過分追究,甚至可不念舊惡地予以信任和重用。可惜後來許多統治者一旦實現改朝換代,便大肆反對者,甚至濫殺無辜、草菅人命。

因為齊桓公任用了管仲,管仲是乙個能幹的人,所以齊國的實力逐漸強大,後來就取代了周天子號令天下。

桓公九合諸侯是歷史上的什麼事件

7樓:釗惠夾谷以晴

1、九合諸侯:指春秋時期齊桓公會盟諸侯,成為霸主的盟會。《論語》說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穀梁傳》稱衣裳之會十一次,兵車之會四次。齊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國、陳國、蔡國、邾國四國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乙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乙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根據《春秋經》齊桓公在位時大的諸侯盟會有:

前681年春,齊宋陳蔡邾:北杏之會。

前680年冬,齊宋衛鄭單:鄄之會。

前679年春,齊宋陳衛鄭:鄄之會。

前678年十二月,齊魯宋陳衛鄭許滑滕:幽之會。

前667年六月,齊魯宋陳鄭:幽之會。

前659年八月,齊魯宋鄭曹邾:檉之會。

前658年九月,齊宋江黃:貫之會。

前657年秋,齊宋江黃:陽穀之會。

前656年夏,齊楚魯宋陳衛鄭許曹:召陵之會。

前655年夏,周齊魯宋陳衛鄭許曹:首止之會。

前653年七月,齊魯宋陳鄭:寧母之會。

前652年正月,周齊魯宋衛許曹陳鄭:洮之會(兵車之會)

前651年夏,周齊魯宋衛鄭許曹:葵丘之會。

前647年夏,齊魯宋陳衛鄭許曹:鹽之會(兵車之會)

前645年三月,齊魯宋陳衛鄭許曹:牡丘之會(兵車之會)

前644年十二月,齊魯宋陳衛鄭許邢曹:淮之會(兵車之會)

2、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西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的第三個也是最小的兒子,其母為衛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

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西元前681年,齊桓公在齊國北杏(今山東聊城東)召集宋、陳、蔡、邾等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乙個代替周天子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乙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齊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

齊桓公爭霸中的故事,齊桓公小故事

最早稱霸的是齊桓公。齊是太公呂尚的封國,其歷代君主致力於整頓政治,發揮濱海魚鹽的優勢,提倡家庭紡織業,發展商業和手工業,使其國力逐漸發展起來。齊桓公 前685 前643在位 繼位後,以管仲為相,整頓國政,廢除公田制,按土地的肥瘠,確定賦稅,設鹽 鐵官和鑄錢,增加財政收入,寓兵於農,將基層行政組織和軍...

齊桓公稱霸一楚什麼改革,齊桓公稱霸的故事簡約概括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 一 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在齊國北杏 今山東聊城東 召集宋 陳 蔡 邾等諸侯會盟 5 是歷史上第一個代替周天子充當盟主的諸侯。任用管仲為相 實行軍政合 一 兵民合一的制度望採納 齊桓公稱霸的故事簡約概括 齊桓公稱霸講的是齊桓公在位...

齊桓公拙地見母

你搞錯了吧,是鄭莊公掘地見母。鄭莊公出生時母親難產,他的母親姜氏於是厭惡他,而愛他的弟弟共叔段。姜氏討厭鄭伯,與共叔段祕密謀劃,自己做他的內應。鄭伯在鄢地打敗了共叔段,對姜氏說 不到黃泉,不相見 但後來又後悔了。潁考叔勸諫莊公掘地見泉,母子於地道相見,和好如初。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哪些歷史事件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