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行書是哪一幅字帖?

2025-04-18 00:10:21 字數 3654 閱讀 6222

1樓:殘燭老翁

天下第二行書是指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顏真弊虛卿追祭其侄子顏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

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物衫。

祭侄文稿》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

北宋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

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亦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且此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不顧筆墨之工租螞燃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故《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

2樓:壹瞬流年

1、「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即《九成宮醴泉銘碑》,明趙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正書」即「楷書」。

九成宮鍵衝醴泉銘是唐代碑刻,西元632年鐫立於麟遊(今陝西寶雞麟遊縣)。

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

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醴泉之事。

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

2、楷書並沒有天下第二之說法,有楷書四大家。他們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

他們分別指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正扒)、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fǔ)(趙體)。

3、「天下第一行書」是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

其文書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祭侄季明文稿》、《寒食帖》並稱三大行書書法帖。《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時的得意之作。

4、「天下第二行書」是《祭侄季明文稿》或《祭侄文稿》。

行書紙本,縱釐公尺,橫釐公尺,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書於西元758年(唐乾元元年)。

此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祭侄文稿》),取義成仁,英烈彪炳之事。

祭悼其侄顏季明更見疾痛慘怛,哀思鬱勃。本帖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里,常常寫至枯筆,更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烈氣,不僅見於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流露於字裡行間。

被元人鮮于舉亮昌樞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天下第一行書、第二行書、第三行書各是什麼?

3樓:掌舵者

天下第一行書、第二行書、第三行書是古代漢字楷書的三種風格。

天下第一行書:又稱「洛陽行書」,洛陽在古代是文隱雹化重鎮,洛陽行書是繼隸書後出現的第二種行書,代表著隸書的傳承與發展。洛陽行書筆畫粗壯,楷模精摯,蘊涵著厚重的哲學思想,是古代行書的代表作。

天下第二行書:又稱「草書」,是繼隸書和洛陽行書之後發展起來的行書,以提筆自然、筆畫自由為特點。草書雖然出現較晚,但它深深影響了後世的書法發展,成為中國書法史上重要的一種書體。

草書具有柔美、優美、流暢、自然的特點,是中國書法史上最為流行的一種行書。

天下第三行書:又稱「宋體」,是宋朝時期發展起來的行書。宋體行書由於宋朝是文化和經濟上的鼎盛時期,因此宋體行書的形態和內涵都非常豐富,包括書法、國畫、繪畫、雕刻圓耐等多種形式。

宋體行書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是古代行書中的珍品。

楷書、行書、草書都是古代漢字書寫的三種風格。它們三者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魅力,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各自的發展和演變。古代漢字書寫的三種風格灶腔帆,都為我們帶來了無限的美感和震撼,是我們永恆的藝術瑰寶。

4樓:心閒自樂天

天下第一行書兄孝山:《蘭亭集慎如序》,東晉,王羲之。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季明文稿》全稱(《羨中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唐,顏真卿。

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北宋,蘇軾。

5樓:阿達西愛籃球

三大行書是指《蘭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黃州寒食詩》

6樓:網友

王羲之的《蘭亭序》(唐摹本),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黃州寒食帖》

天下第二行書

7樓:

天下第二行書」是中國歷史上書法家王羲之的行書作品《蘭亭集序》中的一行。《蘭亭集序》是東晉時期王羲之於西元353年在蘭亭(位於今天的浙江省紹興市)舉行宴會時所寫的一篇書法和文章相結合的文集,其中包括好敏了行書、楷書等多種風格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王羲之以他獨特的筆墨和精湛的技巧,贏得了「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而「天下第二行書」則指的是他在《蘭亭集序》中寫下的「至人無已,神人無盡,功德圓滿,流光溢彩」的這一行。

這行字型雖然不像其他伍橘作品那樣華麗,但情感深沉,用筆流暢,成為王羲之書法藝術的代表之一友橘枝,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

天下第二行書的書法作品是什麼

8樓:娛樂拍攝者

天下第二行書」的書法作品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此稿於西元758年也就是安史之亂爆發後的第三年,顏真卿侄子顏季明死於安史之亂,此時的顏真卿49歲,真所謂白髮人送黑髮人。

傳世書法中,大家都知道《祭侄季明文稿》,一幅二百多字的書法,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這幅書法字跡潦草,又有多處塗抹,還備受世人追捧。

祭侄文稿》中「父、楊、兇、史、輕」等字運筆疾澀,體現了古人所謂「顏字入紙一寸」的說法,這是對「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的最好的領悟和展現。三是篆籀氣的運用使《祭侄文稿》不同於晉唐以來的方頭清瘦,迴歸了古樸淳厚之氣。

有天下第二行書,肯定就會有天下第一行書,而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序》又名《臨河序》、《蘭亭集序》、《禊帖》等。

天下第三行書是哪幅字帖呢?

9樓:ss聊休閒娛樂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的書法作品是《蘭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黃州寒食詩》。

1、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蘭亭序》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書在當時獨樹一幟,後人評道「右軍字型,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

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

2、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

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 「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原跡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3、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詩帖》

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敗絕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棚枯族少師, 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行書分類大致可歸納為三大系:鏈弊

1、二王行書:由王羲之、王獻之所創,後世文人書家無不直接或間接受到王派行書體系的影響,代表書家有公尺芾、趙孟頫。

2、顏體行書。顏真卿所創,他在傳統筆法中摻入篆籀筆意,結體變背勢為向勢,易方為圓,代表作有《祭侄稿》、《爭座位帖》等。顏體行書的出現改變了王書一統天下的局面,為後世的行書創作提供了更多的模式,從而推動行書體系風貌的變化和發展。

3、魏碑行書。清代書家將魏碑的體勢和用筆化入行書中形成的一種行書。代表書家有趙之謙、何紹基等。

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的是 A 王羲之《蘭亭序》B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C 顏真卿《祭侄稿》

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的是 c 顏真卿 祭侄稿 如圖所示 天下第二行書 顏真卿copy 祭侄稿 祭侄文稿 全稱 祭侄季明文稿 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做,麻紙墨跡本,高28.7釐米,長77釐米,23行,共計235字。又塗抹34字,合計269字。祭侄文稿 是一篇書札草稿,內容為追悼在安史之亂中犧牲的兄長顏杲卿...

為什麼說《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 在王書中雖不及其行草書札,但作為一種典雅 雙逸 瀟灑的時代風格是無人能超越或與之相伴的。那種疏朗有致的佈局,挺秀雙逸的風神,變化多端的筆法,縱橫自如的。取勢,使後世學書者感到面對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測的城樓,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單看其用筆的豐富,就有藏鋒 稱飾 掛筆回鋒,牽絲 映帶 由方轉圓...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的作品是哪部

被稱為 天下第三行書 的作品即蘇軾所寫的 寒食帖 元豐三年 1080 二月,蘇軾四十五歲,因宋朝最大的 烏臺詩案 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 今湖北黃岡 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鬱郁不得志,生活上窮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五年 公元1082年 作此兩首寒食詩,書寫此卷的時間大約在翌年,或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