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密思頭豬
這個真的可以,在河流入海的地方有,那裡接近淡水。
紅樹林能在淡水溼地種植嗎?答案是肯定的,
2樓:抹不淨的痛
紅樹當然不能直接種在淡水裡啊,你看看你這幾棵。
沒多長時間已經出現葉片發黃的狀態了。
如果長此以往都是這樣的話,肯定會導致整棵樹枯萎。
紅樹可以種在淡水嗎?
3樓:皆有可能
1.生長良好的紅樹林一般高3-4公尺,最 高的超過10公尺,四季常綠,靠著樹幹基部縱橫 交錯 而發達的支術根(板狀根)、呼吸根和氣生根,紮根海灘,抗擊狂風巨浪,並滿足自身對空氣的需要;又厚又硬的葉子能減少水分蒸發,葉片上還有許多排鹽腺,以排除海水中的鹽分。紅樹林的繁殖也很獨特,當果實成熟,種子就在果內發芽長出幼苗,一起落在海灘淤泥中,幾小時後便可生根。
若被海浪衝走,便隨波逐流地在水上漂泊,一遇到海灘就紮根生長。這種繁殖方式,在植物中是很不見的,人們稱它是"胎生樹"。紅樹林還是動物的樂園,這裡有海鷗、水鴨、白鷺等多種鳥類。
林下有各種魚、蝦、蟹、貝等水生動物。鳥、魚、林、果形成乙個灘塗生態系統。
紅樹林這些特性,引起人們極大關注。它們象是海上的一道屏障,擋風固堤的英雄,保衛著沿海的農田和村舍,被譽為"海岸衛士";同時,它們的根能積沙淤泥,開拓新的灘塗,又被稱為"造陸先鋒"。
2.到過海邊的人都知道,海水有漲潮和落潮現象。漲潮時,海水**,波浪滾滾,景色十分壯觀;退潮時,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灘。
我國古書上說:「大海之水,朝生為潮,夕生為汐。」那麼,潮汐是怎樣產生的?
古時候,很多賢哲都**過這個問題,提出過一些假想。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地球和人一樣,也要呼吸,潮汐就是地球的呼吸。他猜想這是由於地下巖穴中的振動造成的,就像人的心臟跳動一樣。
隨著人們對潮汐現象的不斷觀察,對潮汐現象的真正原因逐漸有了認識。我國古代餘道安在《海潮圖序》一書中說:「潮之漲落,海非增減,蓋月之所臨,則之往從之。
漢代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寫到:「濤之起也,隨月盛衰。」他們都指出了潮汐與月球有關係。
到了17世紀80年代,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以後,提出了潮汐是由於月球和太陽對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設,從而科學地解釋了潮汐產生的原因。 原來,海水隨著地球自轉也在旋轉,而旋轉的物體都受到離心力的作用,使它們有離開旋轉中心的傾向,這就好象旋轉張開的雨傘,雨傘上水珠將要被甩出去一樣。同時海水還受到月球、太陽和其它天體的吸引力,因為月球離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較大。
這樣海水在這兩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由於地球、月球在不斷運動,地球、月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在發生週期性變化,因此引潮力也在週期性變化,這就使潮汐現象週期性地發生。
4樓:匿名使用者
紅樹林有淡水紅樹林,是由林科院培育的,可以在淡水區域種植的淡水紅樹林新品種。
5樓:蠶她爸
紅樹是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塗淺灘,受週期性潮水浸淹,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絕大部分的紅樹林只能生長在海水中,紅樹林是一種喜鹽植物,但其「喜鹽」程度也是有一定屬性的。
現在廣西南寧,在汙染物與大量養分密集的城市內河與小區池塘中有種植到淡水中的紅樹,以改善河道的汙染程度。
汙染物與養分密集,使得城市內河與小區池塘的淡水已經極具營養化,鹽度約,能滿足紅樹林最低的鹽分需求。因營養豐富,在這樣的地方種植紅樹林,其生長速度甚至甚至快過在海邊的同類。
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生境特徵
6樓:辣椒
1.地質地貌 紅樹林主要分佈於隱蔽海岸,該海岸多因風浪較微弱、水體運動緩慢而多淤泥沉積。因此,它與珊瑚礁一樣都是「陸地建造者」。自然發育的灘面,平坦而廣闊,常可沿河口海灣、三角洲地區或沿河口延伸至內陸數公里。
紅樹林大部分分佈於潮間帶,而以中潮灘為最繁茂區。 紅樹林生長與地質條件也有關係,因為地質條件可能影響灘塗底質。如果河口海岸是花崗岩或玄武岩,其風化產物比較細粘,河口淤泥沉積,適於紅樹林生長。
如果是砂岩或石灰岩的地層,在河流出口的地方就形成沙灘,大多數地區就沒有紅樹林生長。
2.底質 紅樹林適合生長在細質的沖積土上。在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地帶,土壤(沖積層)由粉粒(silt)和粘粒(clay)組成,且含有大量的有機質,適合於紅樹林生長。一般紅樹林土壤是初生的土壤,含鹽量0.2%~2.5%,ph 4—8,少有ph 3以下或ph 8以上。
3.溫度 紅樹林分佈中心地區海水溫度的年平均值為24~27℃,氣溫則在20—30℃範圍內。我國海南島海口的海水溫度年平均在25℃左右,而廈門港年平均水溫為21,7℃,平均氣溫為20.9℃。後者紅樹林種類僅5種,比前者紅樹植物種類25種少得多。
4.海水和潮汐 含鹽分的水對紅樹植物是十分重要的,紅樹植物具有耐鹽特性,在一定鹽度海水下才成為優勢種。雖然有些種類如桐花樹、白骨壤既可以在海水中生長,也可以在淡水中生長,但在海水中生長較好。另乙個重要條件是潮汐,沒有潮間帶的每日有間隔的漲潮退潮的變化,紅樹植物是生長不好的。
長期淹水,紅樹很快死亡;長期乾旱,紅樹將生長不良。
紅樹植物對高鹽的潮間帶環境具有特殊的什麼?
7樓:生活暢談者
適應性。紅樹植物對高鹽的潮間帶有著調節氣候、防止海岸侵蝕等重要作用,同時紅樹植物還會在海邊形成一片獨特的海上林地。
紅樹植物在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迴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磷是河口環境基本且重要的元素,是核酸、膜脂質和能量代謝的一種重要成分,對於生長在潮間帶的紅樹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至關重要。
紅樹能不能全放水裡?
8樓:玩樂星
雖然紅樹生長的環境不缺水,但是由於水是鹽度高達35‰的海水,而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是不含鹽分的淡水,同時,土壤由於長期被海水浸泡也有了很多鹽分,這極大的限制了紅樹植物對淡水的吸收。對比一下,一般的陸生植物在鹽度達到2‰的水中就會奄奄一息。 那麼,為什麼紅樹植物生存在環境這樣惡劣的地方,卻仍能頑強生長呢?
本期不懂實驗室,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陳鷺真教授帶你瞭解紅樹林。
與海水相愛相殺的故事——稍微瞭解生物的朋友都知道,植物的生長最為關鍵的幾個因子,重中之重。
就是水分和空氣。關於水分,前面說到,紅樹林生長區域的水分**主要是海水,而一般植物是不能夠利用鹽度很高的水的,這會使得植物被燒傷。
以及產生單鹽毒害。 那麼紅樹植物又是怎樣利用海水的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紅樹植物的生存策略是:在最大程度地吸收水分的同時,還要節約用水。
.紅樹植物怎樣利用海水為了增強從海水中吸收淡水的能力,紅樹植物需要通過積累大量滲透調節物質(即na+、cl-、k+等)的方式來實現葉片的低水勢,增強吸收水分的能力,在滿足滲透調節的前提下,儘量減少鹽分的吸收是所有紅樹植物的共同特徵。
簡而言之, 紅樹植物是需要吸收利用海水中的鹽分的,但為了自己更好的生長,它本身會有機制來儘量減少對鹽分的吸收 :①聚鹽:也稱稀鹽,紅樹植物會將鹽分聚集在於葉肉細胞的液泡。
中,通過大量吸水,細胞體積擴大,細胞液鹽濃度降低,讓細胞進行正常生理過程,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紅樹植物的葉片會很厚;②拒鹽:一些紅樹植物的根系在吸收水分時,就利用根系的過濾系統,把海水中的大部分鹽分「過濾」掉,拒絕其進入體內,這樣吸收到植物體內的就是鹽度大大降低的淡水,例如秋茄、木欖、海蓮;③泌鹽:對於進入體內的多餘鹽分,一些紅樹植物能利用葉片表面的鹽腺,將其排出體外,太陽曝曬或風乾後成為鹽粒,在海水沖刷下離開紅樹,回到海水中,例如白骨壤、桐花樹、老鼠簕。
小龍蝦能否在鹹淡水中進行養殖,小龍蝦能在自然水域養殖嗎?
小龍蝦是在淡水生活的,河裡就能養,生命力很強的。小龍蝦 學名 procambarus clarkii 也稱克氏原螯蝦 紅螯蝦和淡水小龍蝦。形似蝦而甲殼堅硬。成體長約5.6 11.9釐米,暗紅色,甲殼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條紋。幼蝦體為均勻的灰色,有時具黑色波紋。螯狹長。甲殼中部不被網眼狀空隙分...
淡水魚能在海里生存嗎,淡水魚能在海水裡生活嗎
大多數淡水魚是不能在海里生存的鹽度 溶解於水中的各種鹽類,主要通過水的滲透壓影響魚類的生活,這關係到魚類的分佈 洄游 生長 發育和繁殖等很多方面。按照生活於不同鹽度的水域對魚類的劃分,從純淡水直到鹽度為47 的海水,都有魚類的分佈。按生活水域的鹽度,可將魚類劃分成四類 海水魚類 它們適應於鹽度較高的...
黃鱔能在水中待多久
黃鱔棲息於河道 湖泊 溝渠等淺水水域或水稻田裡,白天潛居洞穴中,晚上出來覓食。當水溫降到10 左右時即潛入泥中越冬,春季水溫上升到10 以上時,開始活動覓食。15 28 為攝食和生長的適溫,23 28 時攝食量最大,生長也最快。28 以上時食量減少,36 為臨界溫度。黃鱔以肉食為主,性貪食,主要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