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兩代人口密度與經濟發展有什麼關係?

2025-04-22 02:36:21 字數 2913 閱讀 1467

1樓:偉岸晴空

唐宋兩代人口密度與經濟搏告發展的關係是:唐宋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在人口方面,繼東漢末至南北朝人口流動遷移高峰後,出現人口發育增長期。但是由於各種歷史因素,即使社會安定時期,也有人口轉移的問題核銀枯。

這期間,經歷很多zhan爭、自然災害,成為人口流動遷移的因果。無論是人口正常發育增長、還是人口流動改洞、轉移,淮河流域處於全國交通要衝,屬於政治經濟的中心地區,人口的變遷都很大。

宋代都城人口發展的意義?

2樓:摯愛齊達內

由此看來,兩宋時期的都市化程序具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部分城市的都市化程序與該城之政治地位呈正相關關係。城市地位無論上公升還是下降都會對之發生強烈影響。

12世紀初凳冊宋室南遷之後汴京開封的蕭條和衰落就是乙個極好的例證。二是新興商業城市,特別是炸河沿線的真、揚、楚、泅等州的興衰,又受到運河興衰的強烈制約。兩宋之交運河因政治地圖的變動而斷為兩截,淮水以北的汁渠在數十年間大部埋廢,泅州、宿州等沿岸城市亦隨之衰落。

圖6三是在空間分佈上,都市化程序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和西川成都府路表現得比較明顯,其中尤以太湖流域和福建沿海地區最為典型,其餘地區自然經濟的統治地位仍鉛簡舊十分牢固。因此從總體上看,我們不能對兩宋都槐粗褲市化的程度估計過高。宋神宗對張方平說,』多數農戶所納免役錢,「率三分其費而二分出於薪粒」,至於「窮鄉荒野下戶佃民,冬至節臘,荷薪當入城市,往來數十里,得五七十錢,買蔥茹鹽醢,老稚以為甘美,平日何嘗識一錢」!

就是在經濟發達的西川地區。

宋朝人口密度多少?

3樓:生活對對碰

宋朝國土面積是280萬km²。

宋朝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北宋時期,國土面積最大約有280萬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約有億;南宋時期,國土面積最大約有200萬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約有8000萬。

由此可算出,每個朝代「此高一平方公里」的人口數:漢朝為10人,隋朝為11人,唐朝為7人,明朝為12人,清朝為30人,北宋為46人,南宋為40人。

簡介

宋朝的人口是最繁榮的。在古代,人口就是生產力,因此歷朝歷代都會鼓勵生育。人口之所以有瓶頸,除了戰爭、饑荒等彎睜因素外,糧食的產量也是乙個主要原因。

宋朝時期,儒學復興,出現程朱理學,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埋扒歲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980年的3710萬增至1124年的12600萬。

宋代都城人口發展的意義

4樓:

比心]您好,在漫長的中國封建時代,宋代是經濟發展迅猛的時期,虛戚無論在農業、手工業、商業差並陵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成就。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農業,由於人口蔽談的增長,耕田面積的擴大,鐵製工具製作進步,耕作技術的提高,產量倍增,以及經濟作物的擴大,多種經營的,從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發展,為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封建時代的生產以及個體勞動為基礎,因而人口的增長和減少,對社會生產具有直接影響。

宋代人口就其總趨勢看,一直是增長著的。

唐宋南方人口增加的原因?

5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中心出現了南移的趨勢。隋朝。

修建百了大運河。

溝通南北經濟;唐代政治度穩定,經濟更是迅猛發展;而唐中後期的藩鎮割據時期,北方的戰亂又使大批的民眾遷移。兩宋時期,中原軍民英勇抗擊契丹。

女真問等少數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區長期處於相對和答平的環境,南方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北宋時期,國家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來自淮河內以南地區。

還有,南方人口增長,增加了勞動力,特別是北方農民因戰猜腔亂兆兆祥等原因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族搏;**注意農業容生產,重視興修水利。

北宋時期人口增長情況?

6樓:匿名使用者

⑴數量:①北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有戶2088萬,口約11275萬(《宋史·地理志》)。

北宋時期,中國人口鼎盛時全境大致共計14000萬人口。

遷移:北宋末年,黃河流域又一次出現大規模的人口南遷。

分佈: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北方有戶530萬,南方有戶1100萬,反映了從唐代後期至北宋中後期,地位:①北宋時期中國人口首次突破1億大關。

北宋時期南方人口的絕對數字開始超過了北方,是中國人口南北分佈變化的轉折時期。

漢唐宋明四朝代面積人口對比,從中你能看出啥

7樓:網友

宋朝國土面積不大,但人口卻不少,這再一次驗證了古代人口和經濟的關係。宋朝是古代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北宋鹹平三年(1000年)的gdp總量為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人均gdp為450美元,頂峰時期甚至達到600美元,均超過當時西歐人均的400美元。宋朝經濟實力強大,能夠養活足夠多的人口,但卻沒有與經濟能力相匹配的強大軍事實力,使得其實際控制版圖非常的小。

西漢領土面積在609萬平方公里左右,千萬不要小瞧這個數字,要知道強大的秦朝統一六國時面積才僅僅360萬平方公里(人口2000萬),而西漢在強秦所有土地的基礎上又擴大了200多萬平方公里。

西漢人口達到6000萬(西元2年),佔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說明西漢無論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達到了乙個相當的高度。而對於經濟、軍事上的巔峰朝代,那就要非唐朝和明朝莫屬了。唐朝在巔峰時期的國土面積達到了1237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在8000萬左右。

而明朝實際控制面積約為997萬平方公里(永樂年間),人口數量接近兩億。從這也能看出,古代王朝的領土面積和軍事實力關係很大,唐朝甚至在滅掉高句麗,擊敗日本後,設立安東都護府,直接將朝鮮半島北部納入版圖。而明朝的實際版圖卻和實際軍事能力並不相符,以其軍事實力其實還可以控制更多的土地,所以從這又能看出,古代王朝領土面積的大小,除了和軍事實力有關,還與其是否有進攻型政策關係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