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有什麼用途?製作於哪個朝代?有什麼特點?反映了當時什

2021-03-20 10:20:23 字數 3598 閱讀 1876

1樓:紫色戀戀

用途: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丁文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鼎,故為孝心。

朝代:商朝青銅器。

特點:形勢雄偉,氣勢巨集大,紋飾華麗,工藝高超,體現了莊嚴凝重的風格 司母戊鼎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800多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已發

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影響: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密切配合。象徵著商朝燦爛輝煌的文明。

我從初一歷史書上自己總結的,累啊~~~~~~

2樓:匿名使用者

1、用途: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處指商國王武丁的妻子。「司母戊」三個字的含義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製造的鼎。

2、製作於商朝

3、司母戊鼎於殷墟出土,因鼎的腹內鑄有「司母戊」三個字而得名。他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飾華麗,工藝高超,體現了莊嚴凝重的風格。司母戊鼎高1.

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800多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

3樓:匿名使用者

商代,祭器,巨大沉重,孝心

司母戊鼎這一文物出土反映了當時什麼社會狀況

4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的鑄造,充分說明商代後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巨集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緻,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與傑出的技術成就,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經光譜定性分析與化學分析的沉澱法所進行的定量分析,司母戊鼎含銅84.77%、錫11.

64%、鉛2.79%,與戰國時期成書的《考工記·築氏》所記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從中可見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內在傳承。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

5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飾華麗工藝高超,體現了莊嚴凝重的的青銅大鼎。象徵著那個時代燦爛輝煌的文明。(

司母戊鼎是哪個朝代的

6樓:阿沾

司母戊鼎是商朝的。

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其名稱是按照慣例依據銅鼎內壁上的銘文而定的。

司母戊鼎最初是在1939 年被河南安陽武官村的農民所發現,但為了避免文物落入日寇手中,村民們在將它掘出之後又重新埋入地下,直到2023年4 月,這座大鼎才再次被挖出。

後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見的青銅器貴重文物,它是迄今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寬78釐米,足高46釐米,壁厚6釐米,大得可以做馬槽,所以人們又叫它「馬槽鼎」。

後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一向為世人所欽羨。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饕餮是傳說中喜歡吃各種食物的神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

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

後母戊鼎是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和中國高超的鑄造水平。

7樓:聖城士兵之歌

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後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

8樓:對方考慮看過

司母戊鼎是商朝的。

後母戊鼎(一稱司母戊鼎),全稱為後母戊大方鼎。原器2023年3月在河

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後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壁厚6釐米,連耳高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

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後母戊鼎初為鄉人私掘,因體量過大,為防日軍搶走後無法辨認,砸去一隻鼎耳,將其重新掩埋。2023年6月重新出土,存於南京**博物院。2023年銅鼎從南京調往北京,存於新建成的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

經研究考證,鼎腹內壁銘文"後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的廟號。後母戊鼎是用陶範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後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經測定,鼎含銅84.77%、錫11.

64%、鉛2.79%,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

後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23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9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

10樓:

司母戊鼎改名為後母戊鼎,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

11樓:匿名使用者

商朝或周朝的司母戈鼎。

司母戊鼎是哪個朝代的?它內部的文字應是什麼文

12樓:威小人物

商代晚期 司母戊 甲骨文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2023年於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鼎腹內壁鑄有「司母戊」三字而一直被稱作「司母戊鼎」,2023年被正式改名為「後母戊鼎」。

該鼎造型莊嚴雄偉;長方形腹,每面四邊及足上部飾獸面紋;雙耳,外側飾雙虎噬人首紋。後母戊鼎是目前已發現的中國古代形體最大份量最重的青銅器,在世界上也是僅此一見。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郭沫若認為鼎文讀作「司母戊」三字,現在看來那是一個錯誤。後母戊鼎中的「後」字取「皇天后土」之意,表示最高的尊敬。

13樓:瘦骨侯

司母戊鼎全稱為後母戊大方鼎。原器2023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後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壁厚6釐米,連耳高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

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經研究考證,鼎腹內壁銘文「後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的廟號。後母戊鼎是用陶範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後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經測定,鼎含銅84.77%、錫11.

64%、鉛2.79%,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

後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一向為世人所欽羨。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饕餮是傳說中喜歡吃各種食物的神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

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

14樓:

商朝青銅器的巔峰之作,鼎佈滿饕餮紋。文字的話,應該是甲骨文之類的,因為秦朝才用了小篆。

司母戊鼎鑄造在什麼時期商朝初期還是商朝末期?

15樓:寂莫寒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2023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

司母戊鼎是什麼,司母戊鼎是做什麼用的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copy鑄品bai,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du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zhi1939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dao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832.84千克。高133釐米 口長110釐米 口寬79釐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司母戊鼎是中bai國商代後du期 約公元前16世紀zhi...

欣賞司母戊鼎這幅作品司母戊鼎特點美術方面欣賞,要300字左右

司母戊鼎特點 商代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中國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通高1.33米,口長1.10米,口寬0.79米,重達875公斤。鼎身呈長方形,深腹平底,口角有扉稜。口沿上有兩個立耳,腹下有4個圓柱足 上部中空 鼎身四周飾以雲雷紋為地紋的獸面紋及夔紋,中間為素面。耳側面飾雙虎食人頭紋。鼎足上部飾獸面...

司母戊鼎出土何處?現在成列何處司母戊鼎出土何處?現在成列何處?

出土於河南安陽市的一片農田。方鼎的出土始終是在極為祕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但是訊息還是洩露了出去。不久,駐安陽飛機場的日軍警備隊長黑田榮次前來 參觀 後北平古董商肖寅卿也來祕密造訪,並表示願出20萬銀元購買,但要求村民將鼎砸成四至十塊,以便分批裝箱運走。村民受20萬銀元 真的開始肢解方鼎,先是用鋼鋸條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