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飾是哪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喜歡戴銀飾的民族有哪些

2021-03-04 00:32:45 字數 5216 閱讀 1546

1樓:匿名使用者

有很多民族女子都要銀飾的,苗,土家,白等等大多是雲貴那邊的少數民族

2樓:匿名使用者

雲貴地區很多民族都有最突出的是苗族:苗族婦女的銀飾最為豐富多彩,幾乎所有的銀飾在苗族中都能找到,而且各地花樣不同,尤其重視頭上的銀飾,最突出的是銀簪、銀梳、銀角、銀帽和銀冠,以銀冠最是富麗堂皇。布依族:

通常是「椎髻長簪,銀環貫耳,項掛銀圈,以多為貴」,有的則「脛戴銀圈」,或「多戴銀質手鐲,項圈重至五六兩不等」。侗族:侗族婦女的銀飾較多,有頭花、銀簪、耳環、項圈、項鍊、胸兜墜、銀衣片、銀泡、手鐲、戒指等,男性青年也帶項圈、手鐲,並喜配銀煙盒和銀冠。

仫佬族:「挽髻如角狀,貫以長銀簪,耳垂大銀環,項戴銀圈」水族:水族姑娘的銀飾,最注重項圈,其造型有菱形實心圈和圓筒串連圈,還有一種半圓形壓領下綴銀片和銀鈴,另有項鍊兩三條,外加耳環和手鐲。

彝族:裝飾品以銀質為主,男女都戴耳環、手鐲、戒指,尤重耳環,男子耳環只穿左耳,婦女耳環則穿雙耳,婦女常佩帶領花,並在服裝上鑲小銀泡。瑤族:

瑤族姑娘常在髮髻上插著五根扁狀彎曲的銀簪,項帶實心銀圈兩三隻,胸兜衣上綴有3排銀花片,戴手鐲和大耳環。 你可以看一下這個,很詳細的http://****

銀飾是哪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3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民族都有戴銀飾的習俗

苗族的苗銀最出名

藏族也有自己的銀飾

4樓:匿名使用者

源於南詔時期的大理。但是,大理這邊做旅遊的多,只有一心通才有老匠人做,純度也不假。

5樓:誰學誰不會啊

****在中國就是富貴的象徵,**更有辟邪化毒的功效,****在古時不但是做為貨幣流通,而且上層社會達官貴人的日常餐飲用具、佩帶首飾以及一切能象徵權力富貴的物品,均是以****為主的材料打造的,穿金戴銀這句話想必也是人人盡知的。

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少數民主以苗族和藏族較為突出。

苗銀進入苗族社會的銀飾決不單純表現為某個民族專有的藝術形態,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混合體。苗族銀飾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都是由苗族銀匠精心做成,據說已有千年歷史。

藏銀是一種合金,在藏族人那裡說來,藏銀其實就是白銅。藏銀是白銅(銅鎳合金)的雅稱,藏銀傳統上的藏銀為百分之三十銀加上百分之七十的銅。

除去我國的少數民族外還有

泰銀就是925純銀,只是一種特殊工藝的特殊稱呼。泰銀其實現在走的是國際路線,在國外非常流行,質地也是925的。之所以稱呼為「泰銀」,主要是因為來自於聰明的泰國人的傑作。

6樓:祁梅花赧妝

有很多民族女子都要銀飾的,苗,土家,白等等大多是雲貴那邊的少數民族

7樓:呂傅香華姬

雲南的苗族

藏族雲南銀礦產是中國最豐富的一個省

而且雲南有個名族的人叫僰(bo)人

至古就有用銀粉療戰傷的習慣

僰人中現在又以位寸發標大師

是打製銀器的高手

很多名人都珍藏有他打製的銀器

比如克林頓

喜歡戴銀飾的民族有哪些

8樓:睿智小寧

1、苗族:苗族銀飾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從頭到腳,無處不飾。除頭飾、胸頸飾、手飾、衣飾、背飾、腰墜飾外,個別地方還有腳飾。

2、侗族:侗族婦女在盛大節日或慶典活動中,喜歡佩戴各種銀飾。在髮髻上,插著各種銀簪、銀釵,簪上綴有彩色花卉,頸項穿戴護胸銀板,板上套戴四五個由小到大銀項釧,還有吊胸兜和圍裙的銀鏈。

3、彝族:彝族婦女包繡花頭帕,喜戴耳墜、手鐲、戒指、領排花等金銀飾物。

4、白族:白族服飾會在右衽結鈕處掛「三須」、「五須」銀飾。

5、畲族:畲族的特色服裝鳳凰裝全身佩有銀飾,銀飾碰撞叮噹作響,象徵著鳳鳴。

擴充套件資料

少數民族戴銀飾原因如下:

少數民族在古代多災多難,要麼和其他民族打仗,要麼會有內亂。老百姓經常居無定所,戰戰兢兢,需要不斷遷徙逃亡,人們的安全感普遍比較低。為了把最值錢的銀子隨時帶走,人們就把銀打造成飾品,方便逃難避難。

銀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古人在很早之前就知道,銀可以讓傷口癒合得更快,還可以防止感染,淨化水質。古代少數民族地區都是深山叢林,配飾銀子可以去除部分汙穢,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古代,銀子是硬通貨,是財富的象徵,佩戴銀飾被認為是社會地位的體現,同時銀飾有健康富貴的寓意。所以,人們都喜歡銀飾。據說在少數民族地區,即使家庭條件再差,家長也會給女兒準備一套銀飾服飾。

9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壯族、瑤族、哈尼族、藏族、傣族等都喜歡戴銀飾。

少數民族戴銀飾原因如下:

少數民族在古代多災多難,要麼和其他民族打仗,要麼會有內亂。老百姓經常居無定所,戰戰兢兢,需要不斷遷徙逃亡,人們的安全感普遍比較低。為了把最值錢的銀子隨時帶走,人們就把銀打造成飾品,方便逃難避難。

銀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古人在很早之前就知道,銀可以讓傷口癒合得更快,還可以防止感染,淨化水質。古代少數民族地區都是深山叢林,配飾銀子可以去除部分汙穢,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古代,銀子是硬通貨,是財富的象徵,佩戴銀飾被認為是社會地位的體現,同時銀飾有健康富貴的寓意。所以,人們都喜歡銀飾。據說在少數民族地區,即使家庭條件再差,家長也會給女兒準備一套銀飾服飾。

10樓:那麼反

苗族。苗族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在這一載體中,融合有來自南方少數民族的"耳檔",起源於北方少數民族的「跳脫」,以及從古代飾物中沿襲而來的 「步搖」、「五兵佩」和中國傳統的龍、鳳、鱗紋樣等等。

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銀角幾乎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證。苗族的圖騰崇拜,是銀飾的重要造型。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

苗族銀飾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據需要,銀匠先把熔鍊過的**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寥、刻、鏤等工藝,製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

11樓:匿名使用者

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

之一。在這一載體中,融合有來自南方少數民族的"耳檔",起源於北方少數民族的「跳脫」,以及從古代飾物中沿襲而來的 「步搖」、「五兵佩」和中國傳統的龍、鳳、鱗紋樣等等。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銀角幾乎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證。

苗族的圖騰崇拜,是銀飾的重要造型。苗族圖騰即與苗族有血緣關係的幾種影象。在苗族古歌中,傳唱是楓木生出了蝴蝶媽媽(即妹榜妹略),蝴蝶媽媽生下了十二個蛋,由鵲宇鳥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十二兄弟。

苗族銀飾以大為美的藝術特徵是不言而喻的,

銀飾的頭飾是什麼名族?

12樓:

談到銀飾,我結婚的時候,我家人會給我佩戴一身的銀飾,該有的一定會有,項圈、手鐲、百花銀帽、純手工嫁衣等,我說的是實話,可不是炫耀,是苗族人的驕傲,她說:「你家一定很有錢吧?像那種項圈都是很大很重的」我沒理會她前一句,只對後一句解釋了:

「苗族人可以沒有錢,但不能沒有銀飾!出嫁的女孩更能體面的嫁人」

有哪些少數民族戴銀飾

13樓:篍葉靜美

雲南少數民族的銀飾種類極多,飾物佩戴的特點往往是「頭重腳輕」,越往下越少。漢、回、水、怒、獨龍、普米、納西、布依、基諾等民族佩戴銀飾的風格是以少勝多,小小一兩件銀飾,或在手腕,或在耳邊,所產生的裝飾效果往往妙不可言。 瑤、壯、哈尼、景頗、德昂、佤、藏等民族佩戴銀飾則喜歡多多益善。

多飾給人的印象更強烈。有的銀飾以線型的鏈、鈴、墜為主,佩飾人行動之時,整組銀飾有種流動而茂密的美,更有撞擊之聲象山澗小溪的低吟淺唱。真正的放聲高歌,要數藏、佤和景頗族,一切銀飾都碩大飽滿,滿溢著山地民族的豪放之情。

在傣、白、彝等民族中,則同時存在著簡飾與多飾兩種風格。

少數民族為什麼穿戴銀飾品

14樓:紫涵小仙

銀飾文化已經成為一些少數民族,如苗族的特殊文化。

以苗族為例。苗族尚銀,傳統的認知體系認為銀飾可以避邪,還能去毒,防止瘟疫,銀飾特有的遇毒(如砒霜)變色的特性,使得其成為一種具有保護性的存在;另一方面,苗族常年遷徙,漂泊不定,所以他們喜歡把所有的財富隨身戴在身上,人走則家隨;以錢為飾保值財產,銀飾是一種財富的象徵。

在女子出嫁這樣人生的重大禮儀中,受到族群崇尚的銀飾理應作為儀式的一個象徵品,它是美麗的修飾品而又代表著財富力量,同時也具備保護將要離家的女兒的作用。

15樓:零食物語

一為實用,二為裝飾,三為銀多。

生活在山區的少數民族多佩戴銀飾。

①因為山上蟲屍、毒草腐爛形成的瘴氣、溼毒較多,少數民族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容易將毒素吸積在身體內,而佩戴銀飾/使用銀製品則有利於體內毒素的排除。

②有的地方因為生長了毒花毒草如曼陀羅,河流中也含有毒素,但人用肉眼是分辨不出來的,這時候就需要用銀製品來測試一下河水中是否有毒,然後才可以放心飲用。同理,銀現在也可以用來檢驗蔬菜裡面的殘留毒素、化妝品裡的鉛汞等等。

③另外,銀也可以用來**風溼關節炎、腳氣等等。

長此以往銀飾/銀製品已經成為少數民族的生活必需品,隨即也被賦予了一定的文化意義,如女孩子出嫁要有一套銀飾等等。作裝飾用吧,少數民族的工藝非常精緻,做出來的東西也非常好看。

16樓:可愛燕純

民族銀飾整個的藝術發展

歷程,是一個經歷了演繹、變異、整合的漫長過程,民族的審美定勢就是在這一個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任何細微的變化都必須要服從於此,不得跨越。

銀飾的紋樣和造型,最開始的時候是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是很大的,持續的時間也很長,有的銀飾品幾乎是原樣照搬。一些經歷幾輩人傳下來的苗族銀飾,這些銀飾品幾乎就是漢族銀飾的翻版,圖案為六寶、八卦、福祿壽喜等,還有的在背面印有諸如"福興號"字樣,這樣我們就可以顯然的看出,銀飾品是出自漢族銀匠之手。也是因為這樣,所以在銀飾民族化的過程中,就會不可避免的置入了一個對外來文化不斷加深認識和理解的過程。

那麼,我們該怎麼站在民族文化立場上,保留和保護那些可以融入民族社會生活的東西,摒棄那些同民族社會生活毫無相關的表象元素,這也是民族銀飾進入民族文化社會的必經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的創新而始終持續著。

17樓:一腳澳門

其一是少數名族大多處在山深水多的大澤之地,那裡毒蟲、瘴氣之類的古來皆有!而銀器自古就有辟邪,測毒的傳說。

民族的風俗習慣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1 阿昌族 分佈在雲南,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於打製長刀而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採茶 2 白族 分佈在雲南 貴族 四川等地,人口159萬餘人,關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 分佈在雲南 青海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

我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我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中國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在我國少數民族中,從事農業生產的佔大多數,他們雖然都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但飲食習慣不盡相同。北方的朝鮮族 回族,新疆的維吾爾族和南方大部分民族主要食用粳米,而傣 侗和水族等嗜食糯米。居住在高原 山區以及北方平原地區的民族主食品種繁多,五穀雜糧俱食。在食品做法上,各民族之間也不完全...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少數民族節日風俗習慣

朝鮮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按照傳統習慣,近親 同宗 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內 是一種普遍習俗。父子關係是一切人倫關係的基礎。講求父慈子孝,長子贍養父母。社會上老人受到尊重,人們非常鄙棄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多數地區居民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則實行火葬。朝鮮族比較喜愛素白服裝。婦女服裝為短衣長裙,叫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