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修為什麼那麼重要,為什麼聞思修對於佛弟子很重要

2022-10-25 04:41:18 字數 5848 閱讀 7559

1樓:匿名使用者

聞即是信受,不信不接受即是聞而未聞。聞必思,思必修。一而三,三而一。阿彌陀佛!

為什麼聞思修對於佛**很重要

2樓:aaa**王

不能完全如此說 應該說是大部分修行人 可以適用這個修行方法 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對於極少數的高層次的修行人 或將是佛菩薩再來的 就根本不用這個方法 可以直接說法 開始 弘法利生等等············

3樓:彌乃欣

個人觀點,聞是充耳不聞,思是關照思緒不生它心,修就是持戒。禪宗就是這麼修行

4樓:

淨空法師:我在那堂課就把聞思修簡單的意思告訴大家,什麼叫聞思修?聞是接觸。

一聽就覺悟了,這叫思。思不是你去研究,你研究就錯了,怎麼說研究錯?研究是落在第六識,你用什麼東西研究?

用識心研究,那就錯了,那哪是菩薩?所以一聞千悟,這古人說的話,聽了就開悟,一開悟不就不迷了嗎?迷惑就破了嗎?

那就叫修。它是一樁事情,這叫菩薩三慧。

菩薩,像這經上所說的,到十方諸佛剎土裡面去供佛、去聞法,那是增長三慧。他們的基礎,戒定慧深,所以叫聞慧、思慧、修慧,用這個名詞。而不是聽了之後回去研究,那就壞了。

------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四

在佛學會為他人提供聞思修便利的發心工作為什麼特別重要

5樓:贈豆縛豫

使人精進,是六度中的一度。。。

佈施,精進,忍辱,持戒,禪定,般若。。。

惡口兩舌主要講的是什麼

6樓:潛川如斯

1、惡口,十惡行之一,就是用惡毒的語言去說別人。分為「粗語,軟語,非時語,妄語,漏語,大語,高語,輕語,破語,不了語,散語,低語,仰語,錯語,惡語,畏語,吃語,諍語,調語,誑語,惱語,怯語,邪語,罪語,啞語,入語,燒語,地語,獄語,虛語,慢語,不愛語,說罪咎語,失語,別離語,利害語,兩舌語,無義語,無護語,喜語,狂語,殺語,害語,系語,閒語,縛語,打語,歌語,非法語,自贊嘆語,說他過語,說三寶語」等64種,都屬於惡口。

2、兩舌:十惡業之一,即搬弄是非,離間他人。如:背後說其他人壞話,導致其他人對被議論的人產生負面認識,厭惡被議論的人。背後毀壞他人形象,詆譭他人名譽。

7樓:金剛祕密主

略謂『時局日益緊急,生死自有命定,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大家毋庸惶懼憂慮,可安心在此,勇猛辦道。

三日,大眾急念觀音後,師開示雲:『敵人之不退,國難之不消,固由眾業所感,亦由吾人平日缺乏道德,臨事不夠誠心,大家須力行懺悔,具足誠心。』

五日,師開示雲:『佛菩薩豈要人念?只緣眾生障重,佛菩薩指示種種法門。

唸佛菩薩聖號,不過令眾生澄清妄念,徹見本來耳。所謂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妄心,妄心不得不淨。蓋人如果以一菩薩之聖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則當下自與佛菩薩無異。

在寂靜處修行或者自己精進聞思修與饒益眾生,哪一個更重要

8樓:8萬4千法門

淨空法師---唯有淨土法門,自己沒有度可以度人

問:您常講,要先度自己才可度人,只有真菩薩才可以度人;又說,念頭一轉,只要為眾生就是菩薩。這裡是否有一點矛盾?

淨空法師答:「先度自己而後度別人」,這是菩薩的事情;「自己沒有能度就去度別人」,也是菩薩事業;這兩種人都是菩薩,不過這裡頭有差別。自己沒有度,度別人未必靠得住;你認為是度別人,別人是不是真的得度了?

你把他度到**去了?所以必須自己得度,自己認識方向,是過來人,才不會誤導眾生。自己沒有得度,不是過來人,隨便指路,這是一樁危險的事情。

但在淨宗有一個方便,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決定正確。我自己沒有得度,勸人唸佛求生西方淨土,決定沒有錯,因為諸佛如來都是這樣教導眾生,還會錯嗎?其他八萬四千法門,你自己沒有得度,決定不能度人。

唯有淨土法門,自己沒有度可以度人,這是我們必須要辨別的。所以,把阿彌陀佛介紹給別人,勸別人唸佛求生淨土,這個人是菩薩。

菩薩自己能不能往生?不一定,菩薩不能往生的也很多。什麼菩薩?

名字菩薩,有名無實的菩薩,這不能往生。自己不能往生,但是他勸人,那個人要是真肯信就能往生。如果他勸的人很多,勸了幾十個人、幾百個人都往生了,他自己雖然沒有往生不要緊,到他臨命終時,那些往生的人一定會跟阿彌陀佛說:

「我們能到極樂世界,都是他勸我們的」,就拉著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可不可能?可能!

只要他那時見到阿彌陀佛,真的想去,他就去了;如果見到阿彌陀佛還不想去,就沒有辦法。

大慈菩薩講得好,勸兩個人唸佛就比自己精進;勸十幾個人,福報就很大;能勸幾百人、幾千人,你就是真菩薩;能勸一萬人,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這是勉勵我們把淨宗法門普遍介紹給大眾。這些事理搞清楚了,你的疑惑就解除了。

證悟空性依靠信心,那麼其他額聞思修行就不重要了嗎

9樓:來自天鵝洞尊敬的薔薇

肯定不是這樣的,聞思修其實是一個次第的關係,不經過聽聞佛法,根本不能升起正確的見解,怎麼可能有正確的思考呢?不經過思考達到確定不疑,對修法的目標沒有確定的定解,也根本不能修的起來,不經過修行,也根本不能證悟空性。

佛教中最重要的經典是什麼

10樓:中心忠初中數學

補充他人的好回答。最重要的經典?可以說最基本的經典麼。

那是《阿含經》(我本人現今主要學《解深密經》),《阿含經》詳細解說了"四聖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是有漏果,集是有漏因,滅是無漏果,道是無漏因,知苦斷集,證滅修道。

"四聖諦"是佛教任何宗都要修學的,都要修學的,所以個人認為詳細解說了"四聖諦",還有詳解了"因果","十二緣起論",等等的《阿含經》是最基本經典。

僅說四聖諦,裡的苦諦,說了人生有多種苦,大苦,不信佛人的心不夠細緻常以苦為樂,我們大多數福報不夠大的人,生活裡的快樂是剛有了就沒了,苦惱遠多於樂。即便那福報驚人的極少數人,也要面對與親人生死別離,老衰死亡之苦。可見,知苦是學佛其本。

11樓:陳再雨露姬

《金剛經》,據說唐僧師徒從西天取回的一部重要的經叫《百花經》,念通了人就不死。在回來路上被水浸溼,就折開一頁頁放在石頭上晒,那知一陣大風吹來,毛手毛腳的孫悟空胡弄亂收,把經頁搞亂了,江南人叫「抖亂百花經」,從而,這部教人不死的經就念不通了。

12樓:海印放光

佛教沒有評選過」最重要「經典。不過,佛教修行人唸的最多的佛經是《心經》和《阿彌陀經》,這兩部經,寺院僧人每天都會背誦。

其次就是《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地藏經》、《華嚴經》等等。

13樓:aaa**王

淨土五經分別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淨土五經通常與《往生論》並稱五經一論,為淨土宗之核心經典,《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由淨土宗泰斗印光大師增編合為五經。其中《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三經專談淨土緣起事理。其餘諸大乘經,亦與淨土密切相關。

《無量壽經》的內容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緣起。世界怎麼來的,說明它的緣起、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意思、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概況,使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各個都有相當的瞭解,等於說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概論,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也是解說西方極樂世界最完備的一部書。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非常非常重要,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在因地行菩薩道,建造西方極樂世界的構想、藍圖。

四十八願不是一次發的,是在五劫修行當中累積起來的大願。所以我們對西方淨土的信心,可以說就是以四十八願作依據,決定不會錯,不至於迷失了方向。 具體內容是:

佛宣講無量壽經,說出阿彌陀佛最初的因地:棄國王位,出家修行,發四十八大願普度眾生。經過長時間的依願修行,終於福慧圓滿,得證佛果。

所感得的極樂世界,莊嚴無量,妙莫能名,十方諸佛鹹共讚歎。十方世界的菩薩、回小向大的聲聞緣覺、以及具足惑業的凡夫,只要肯往生,鹹得往生

14樓:匿名使用者

佛經又被稱作契經,就是與眾生修行契機

的經典。就是說在佛經中,哪部與眾生最契機,那部經典就是最重要的。比如喜歡唸佛的修行人,那麼淨土經典就是最重要經典;喜歡修禪的,禪宗經典是最重要經典。

佛陀說法,應機度化,沒有佛教中最重要的經典之類的東西。

當感到心煩意亂、焦躁不安的時候怎麼辦?

15樓:高臨辛一嘉

有幾種方法可以試試:

1.深呼吸

讓自己放鬆;

2.轉移

注意力,儘可能不讓自己處在一個孤獨的環境中,可以給自己的親人打**聊天;

3.找自己的親人(父母、丈夫、妻子、好友、同學、知心愛人等信賴的人)訴說,或大哭一場,將

心中的焦躁發洩出來;

4.還可以大喊大叫,也可以

一個人痛哭,不用再意任何人;

5.可以外出旅遊、玩耍、打遊戲等;

6.做平時自己想做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

16樓:瘋子盟蒲

常聽有些青年朋友說我很煩。前幾年,市場上曾出現過一種文化衫,上面寫著別理我,煩著呢。有些人雖然嘴上沒有講出來,但相信,生活中大家都有過心煩意亂的體驗,在這種煩躁的心態下,不知所從,令人苦惱

煩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如果用心理學的名詞術語,比較接近的是焦慮。人的焦慮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氣質性的,是由於個人氣質所致,個性比較內向抑鬱,一貫比較容易焦慮;另一種是反應性的,是由於某些事件,如如婚戀失敗、升學挫折、工作失意、意外事件等誘發。當然,也可能有的同志一下子找不到原因,亦即認為自己是在莫名其妙地心煩,那麼這種情況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第一種是軀體因素,由於過度疲勞、月經前期、更年期等原因均可引起這種心境;第二種可能是缺乏目標或目標不明,如果一個人成天無所事事,時間一長,就會莫名其妙地心煩意亂:我究竟是在幹什麼?這樣活著有什麼意思?

第三種可能是缺乏導向目標的行動。也許你有目標,但由於種種原因和困難,缺乏行動去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我為什麼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一種無能感、負疚感就可能會困擾你,令你心煩意亂。第四種可能的原因是早期經歷。童年的不幸、痛苦被壓抑進了潛意識,但對於你現在的行為卻起著負面的影響,於是,你就會經常地心煩意亂,卻又莫名其妙。

一、研究情況、弄清原因 。煩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如果用心理學的名詞術語,比較接近的是焦慮。人的焦慮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氣質性的,是由於個人氣質所致,個性比較內向抑鬱,一貫比較容易焦慮;另一種是反應性的,是由於某些事件,如如婚戀失敗、升學挫折、工作失意、意外事件等誘發。

當然,也可能有的同志一下子找不到原因,亦即認為自己是在莫名其妙地心煩,那麼這種情況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第一種是軀體因素,由於過度疲勞、月經前期、更年期等原因均可引起這種心境;第二種可能是缺乏目標或目標不明,如果一個人成天無所事事,時間一長,就會莫名其妙地心煩意亂:我究竟是在幹什麼?這樣活著有什麼意思?

第三種可能是缺乏導向目標的行動。也許你有目標,但由於種種原因和困難,缺乏行動去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我為什麼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一種無能感、負疚感就可能會困擾你,令你心煩意亂。第四種可能的原因是早期經歷。童年的不幸、痛苦被壓抑進了潛意識,但對於你現在的行為卻起著負面的影響,於是,你就會經常地心煩意亂,卻又莫名其妙。

二、根據實際、對症下藥。 這就是說制定具體措施。在弄清原因的基礎上不難得到解決的辦法。

屬於身體疲勞應立即休息,調整自己的體力和精力。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煩意亂,應當用適當表現、合理疏導的方法進行解脫。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需要適當的表現,強度上不能過分,時間上不能過長,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反應,這樣才能解脫,把情緒疏導到合適的狀態。

比如親人故去時,就應當哭個痛快,用淚水解除悲傷,但不能無休止地哭。從這個意義上說,哭也是情緒的調節方式。再如由失意或委屈導致心煩意亂,不妨向親朋訴說,也可以發洩內心深處的感激,從而平衡自己的心態,讓心緒平靜下來。

總之,不論哪種原因造成的心煩,都需要用自我意識來調節,正確認識,積極控制。當然,到心理門診請醫生幫助,用心理**辦法更好。

什麼是聞思修行系統的聞思修行對於修行人來說有什麼必要性

聞思修行是佛教的 修習佛法的法門,佛教徒在修習佛法的過程當中,一般要從多聞進入。在多聞的基礎之上要多思考,通過日常的打坐禪悟等修行活動,來將其融入到自己的身心當中。佛法修行一講多聽,二講善思 多聽增加了解的廣度,善思增加了解的深度。其中,聞就是聽聞佛法,就是 聞慧 思就是思考佛法,就是 思慧 擴充套...

思修考試會不會掛科,為什麼大學思修最容易掛科

一般不會,這個並不麻煩,就算你沒看過書也能回答個大概。你也得看看書吧,一天就夠了 如果你要裸考,至少10分鐘能拿出來吧 嘻嘻 為什麼大學思修最容易掛科?看老師人品。假如老師人品有問題,例如以抓學生掛科為樂,不給任何複習資料,出卷故意出得難,改卷改得很嚴,與學生有過節等等。看你的複習情況。臨時發力複習...

為什麼能聞到別人聞不到的味兒,為什麼我能聞到別人聞不到的氣味?

鼻子內分佈著嗅覺感受器。嗅覺感受器分佈在人的鼻腔內頂部的黏膜回上,在這上面分佈著一些特殊答的細胞,他們有許多細細的纖毛,大約在2.5平方釐米的小空間裡,聚集著至少50億根向外伸出的絲狀纖毛,這些纖毛都是由嗅細胞伸出的。所以比起味覺來,你的嗅覺更加的敏感,要比味覺敏感1萬倍。可能是你的嗅覺比別人好,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