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城市地面大部分硬化,植被很少,空氣中水汽少,相對溼度小;郊區有大面積內的農容
田、森林、草地等,空氣中水汽多,溼度大。城市中降水比郊區多是因為城市氣溫高(熱島效應),空氣上升氣溫降低有利於水汽凝結。而郊區盛行下沉氣流,水汽不易凝結,降水較少。
城市降雪少是因為城市地面附近氣溫高,即使雲上氣溫低於0°c,雪在降落過程中部分會融化。
地形的起伏對氣候的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一、高大地形對氣溫的影響
1、地形的動力作用
(1)大地形對冷空氣的屏障效應
(2)氣流遇山繞流形成的冷暖平流
2、熱力作用如將青藏高原地面的氣溫與同高度的自由大氣相比,冬季高原氣溫偏低,是冷源,強度以12月和1月為最大;夏季青藏高原是個強大的熱源,以6、7月份強度最大。就全年平均而論,青藏高原地氣系統是一個熱源。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區偏於高原的西部。
夏季的暖區範圍很廣,整個對流層的溫度都是高原比四周高,再往高層暖區擴大,到了100p層上,溫度分佈出現高緯暖、低緯冷的現象。青藏高原巨大的冷熱源作用必然對高原本身及其鄰近地區甚至於全球的氣候產生深遠的影響。
3、山地氣候中的暖帶和冷湖冷湖和暖帶是垂直氣候帶中兩個因地形作用形成的局地氣候問題。就溫度的垂直分佈而言,由山麓向上,隨著高度的升高,通常存在一個溫度相對較高的地帶,即暖帶。所謂冷湖,是指冷空氣從山地較高處向下流洩,在地勢低窪彙集而成的冷空氣湖。
4、青藏高原的地面氣溫特點(具有大陸性氣候的特徵)
(1)地球的第三極地
(2)氣溫日、年較差大
(3)氣溫季節變化急,春溫高於秋溫
二、地形對氣流的影響
1、氣流過山的繞爬效應青藏高原季風青藏高原由於它與四周大氣的熱力差異,冬季在高原上形成冷高壓,盛行反氣旋環流,夏季形成熱低壓,盛行氣旋環流。這樣一來,高原地區的盛行風向在冬季和夏季幾乎相反,該現象稱為高原季風。高原季風的水平範圍低層大,高層小,其厚度夏季比冬季大。
風的季節變化,一般是高原北側開始最早,高原上次之,高原東側再次,高原南部最遲。
2、山谷風、焚風、峽谷風
三、地形對降水分佈的影響
綜上所述,高大地形不僅本身具有特別的氣候特徵,而且還影響鄰近地區的氣候。有些山脈可以阻礙或改變氣流的活動情況,使北來的寒流不易南下,南來的暖流滯緩北上,又可使溼潤氣團的水分在迎風坡形成大量降水,背風坡則變得異常乾燥。所以山脈兩側的氣候可以出現極大的差異,往往成為氣候區域的分界線。
四、冰雪覆蓋對氣候的影響
冰雪表面的致冷效應是由於下列因素造成的:
1、雪表面的輻射性質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甚大,一般新雪或緊密而乾的雪面反射率可達86%-95%;而有空隙、帶灰色的溼雪反射率可降至45%左右。大陸冰原的反射率與雪面相似。海冰表面反射率約在40%-65%作用。
由於地面有大範圍的冰雪覆蓋,導致地球上損失大量輻射能。
2、冰雪-大氣間的能量交換特性冰雪表面與大氣間的能量交換能力很微弱。冰雪對太陽輻射的透射率和導熱率都很小。當冰雪厚度達到50cm時,地表與大氣之間的熱量交換基本上被切斷。
北極海冰的厚度平均為3m,南極海冰的厚度為1m,大陸冰原的厚度更大,因此大氣就得不到地表的熱量輸送。特別是海冰的隔離效應,有效地削弱海洋向大氣的顯熱和潛熱輸送,這又是一個致冷因素。
五、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溫室氣體排放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大氣成分對氣候的影響
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
3、大氣中co2濃度增加對氣候的影響
(二)臭氧層耗竭
(三)人為硫汙染與酸雨
(四)人為氣溶膠變化及其氣候效應
六、下墊面的性質與局地氣候的形成
(一)改變下墊面性質的氣候效應
地表植被變化對氣候的影響
下墊面水分狀況的變化對局地氣候的影響
3、海洋石油汙染的氣候效應
人類活動形成的特殊氣候
1、防護林的氣候效應
(1)林帶結構:指林帶內樹木枝葉的密集程度和分佈狀況,即帶內透風孔隙的大小、數量和分佈狀況。其按透光孔隙的大小和分佈以及防風特性可分為緊密結構、疏透結構和透風結構
(2)小氣侯效應:
1防風效應:防護林最顯著的小氣侯效應是防風,使風速和亂流交換減弱,所以防護林也稱防風林。一般來說,在背風面較遠距離內,大約25倍樹高內,防風效果以疏透結構的林帶最好;在林帶背風面較近距離內,大約10倍樹高內,以緊密結構林帶防風效果為好;林帶的寬度一般取4-8行、大約6-12米寬時,有較好的防風效果;林帶防風距離與林帶高度成正比;林網的防風效果比單條林帶好;林帶與風向垂直時,防風效果最好。
2溫度效應:觀測結果表明:在冷空氣入侵時,林網有增溫效果,在暖空氣入侵時,林網有降溫作用
3溼度效應:林網內總蒸發量增加,而風速和亂流交換減弱,,水汽易保持在林網內,因此,近地面的絕對溼度和相對溼度通常比曠野高,此外,林帶能增加積雪厚度,減少地面徑流,降低地下水位。
2、城市氣候(城市五島效應)
(1)城市渾濁島效應
第一、城市大氣中的汙染物比郊區多。
第二、城市大氣中因凝結核多,低空的熱力湍流和機械湍流又比較強,因此其低雲量和陰天日數遠比郊區多。
第三、城市大氣中因汙染物和低雲量多,使日照時數減少,太陽直接輻射大大削弱,因而散射粒子多,其太陽散射輻射卻比干潔空氣強。
第四、城市渾濁島效應還表現在城區的能見度小於郊區。
(2)城市熱島效應城市氣溫經常比其四周郊區高。
(3)城市幹島和溼島效應相對溼度比郊區小,有明顯的幹島效應。但當水汽凝結成露時,因城區溫度高,凝露量小,故城區近地面水汽壓高於郊區,出現城市溼島,這多出現在暖季。
(4)城市雨島效應城市的降水量明顯高於郊區。城市雨島效應形成條件如下:
第一、在大氣環流較弱,有利於在城區產生降水的大尺度天氣條件下,由於城市熱島環流所產生的局地氣流的輻合上升,有利於對流雨的發展;
第二、城市下墊面粗糙度大,對移動較緩的降雨系統有阻障效應,使其移速更為緩慢,延長城區降水時間;
第三、城區空氣中凝結核多,其化學組分不同,粒徑大小不一,當有較多大核存在時,有促進暖雲降水作用。
(5)城市平均風速小、局地差異大、有熱島環流
(三)沙塵暴在氣象觀測中,通常將發生在大氣中由風吹起地面沙塵,使水平能見度降低的天氣現象劃分為:
1、浮塵:懇浮在大氣中的砂或土壤粒子,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km的天氣現象。
2、揚沙:又名高吹沙。能見度在1-10km內的天氣現象。
3、沙暴:強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變得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km的天氣現象。
為什麼郊區的氣溫比市區的氣溫低
3樓:倒薩迪
由於復城市建築群密集、柏制
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bai區的土壤、植被du具有更大的吸熱率和zhi更小的比熱dao容,使得城市地區升溫較快,並向四周和大氣中大量輻射,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於周圍的郊區氣溫,高溫的城區處於低溫的郊區包圍之
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島嶼,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城市熱島效應。
在近地面等溫線圖上,郊區氣溫相對較低,而市區則形成一個明顯的高溫區,如同出露水面的島嶼,被形象的稱之為「城市熱島」。城市熱島中心,氣溫一般比周圍郊區高1°C左右,最高可達6°C以上,大城市散發的熱量可以達到所接收的太陽能的2/5,從而使城市的溫度升高。在城市熱島作用下,近地面產生由郊區吹向城市的熱島環流。
城市熱島增強空氣對流,空氣中的煙塵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凝結核,故城市降水比郊區多。對歐美許多大城市研究發現,城市降水量一般比郊區多5%~10%。
4樓:半山樹
市區有熱島效應。
城市有大量的人口工業和交通工具,人們的生產生活和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廢熱,氣溫高
為什麼多雲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氣溫高
多雲的夜晚當然是天空多雲,大氣逆輻射大,地面散失的熱量被大氣層反射回來叫做大氣逆輻射,此時就有保溫作用。夜晚晴天時則相反 多雲的夜晚時候厚厚的雲層擋住了地面輻射,致使能量保留在地球沒有散發到宇宙,所以有云的晚上氣溫比較高了 雲會反射地球向太空大量的熱量,從而多雲的白天氣溫會比較高 1.夜晚沒有陽關照...
為什麼上海人聽不懂上海郊區的鄉下話?而鄉下人聽得懂上海話
上海郊區的上海話 是正宗的上海話 但是有地區方言的不同 市區裡的都有些不正宗了 上海話一般情況下指的是在上海浦西市區講的話,這種語言在上海地區成形最晚,是江浙移民融合的產物,其老底子與現今浦東話基本一致,再融合寧波話,蘇州話,蘇北話等等而形成,語音語調語法非常簡化了,在吳語區可謂最簡單的吳語了。所以...
溫室氣體 為什麼溫室氣體的增加會使氣溫上升???
這是因為 溫室氣體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 大氣本身相同氣體和雲所發射出的紅外輻射。如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它在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