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子計算機這個稱呼體現了計算器的什麼思想

2021-03-03 20:27:51 字數 4874 閱讀 9981

1樓:天使v微笑

加號鍵減號鍵

乘號鍵除號鍵

計算器介紹:

計算器是現代人發明的可回以進行數字運算的電子答機器。

現代的電子計算器能進行數**算的手持電子機器,擁有積體電路晶片,但結構比電腦簡單得多,可以說是第一代的電子計算機(電腦),且功能也較弱,但較為方便與廉價,可廣泛運用於商業交易中,是必備的辦公用品之一。除顯示計算結果外,還常有溢位指示、錯誤指示等。

計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2樓:匿名使用者

計算機(***puter)的原bai來意義是「計算du器」zhi,也就是說,人dao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回目的是幫助答處理複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位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

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臺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2023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2023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佔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

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3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2月15日,中文名叫" 埃妮亞克 "(eniac)

當前計算機的最基本原理採用的是什麼?

4樓:手機使用者

計算機的全名應該叫「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general-purpose electronic digital ***puter)。這個名稱說明了計算機的許多性質。

「通用」說明計算機不是一種專用裝置,我們可以把它與**做一個比較。**只能作為一種通訊工具,別無他用。而計算機不僅可以作為計算根據,只要有合適的軟體,它也可以作為通訊工具使用,還能有無窮無盡的其他用途。

「電子」是計算機硬體實現的物理基礎,計算機是非常複雜的電子裝置,計算機的執行最終都是通過電子電路中的電流、電位等實現的。

「數字」化是計算機一切處理工作的資訊表示基礎。在計算機裡,一切資訊都是採用數字化的形式表示的,無論它原本是什麼。無論是數值、文字,還是圖形、聲音等等,在計算機裡都統一到二進位制的數字化表示上。

數字化是計算機的一種基本特徵,也是計算機通用性的一個重要基礎。

「計算機」意味著這是一種能夠做計算的機器。計算機能夠完成的基本動作不過就是數的加減乘除一類非常簡單的計算動作。但是,當它在程式的指揮下,以電子的速度,在一瞬間完成了數以萬億計的基本動作時,就可能完成了某種很重大的事情。

我們在計算機的外部看到的是這些動作的綜合效果。從這個意義上看,計算機本身並沒有多少了不起的東西,唯一了不起的就是它能按照指揮行事,做得快。實際上,更了不起的東西是程式、是軟體,每個程式或軟體都是特殊的,針對面臨的問題專門設計實現的東西。

目前對計算機的另一種流行稱呼是「電腦」,這是從香港臺灣轉播開來的一個譯名,目前使用很廣泛。實際上這個名稱並不合適,很容易把人的理解引到錯誤的方向(或許這正是一些人有意或無意的目標)。我們從來不把原始人用於打樹上果子的木棍稱為「木手」,也不把火車稱為「鐵腳」。

因為無論是木棍還是火車,雖然各有其專門用途方面的力量,各有其「長處」,但它們都只能在人手腳功能中很窄的一個方面有用,與手腳功能的普適性是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的。同樣,計算機能幫助人完成的也僅僅是那些能夠轉化為計算問題的事項,與人腦的作用範圍和能力相比,計算機的應用範圍也是小巫見大巫了。

計算機的核心處理部件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處理器)。目前各類計算機的cpu都是採用半導體積體電路技術製造的,它雖然不大,但其內部結構卻極端複雜。cpu的基礎材料是一塊不到指甲蓋大小的矽片,通過複雜的工藝,人們在這樣的矽片上製造了數以百萬、千萬計的微小半導體元件。

從功能看,cpu能夠執行一組操作,例如取得一個資料,由一個或幾個資料計算出另一個結果(如做加減乘除等),送出一個資料等。與每個動作相對應的是一條指令,cpu接收到一條指令就去做對應的動作。一系列的指令就形成了一個程式,可能使cpu完成一系列動作,從而完成一件複雜的工作。

在計算機誕生之時,指揮cpu完成工作的程式還放在計算機之外,通常表現為一疊打了孔的卡片。計算機在工作中自動地一張張讀卡片,讀一張就去完成一個動作。實際讀卡片的事由一臺讀卡機完成(有趣的是,ibm就是製造讀卡機起家的)。

採用這種方式,計算機的工作速度必然要受到機械式讀卡機的限制,不可能很快。

美國數學家馮·諾依曼最早看到問題的癥結,據此提出了著名的「儲存程式控制原理」,從而導致現代意義下的計算機誕生了。

計算機的中心部件,除了cpu之外,最主要是一個內部儲存器。在計算機誕生之時,這個儲存器只是為了儲存正在被處理的資料,cpu在執行指令時到儲存器裡把有關的資料提取出來,再把計算得到的結果存回到儲存器去。馮·諾依曼提出的新方案是:

應該把程式也儲存在儲存器裡,讓cpu自己負責從儲存器裡提取指令,執行指令,迴圈式地執行這兩個動作。這樣,計算機在執行程式的過程中,就可以完全擺脫外界的拖累,以自己可能的速度(電子的速度)自動地執行。這種基本思想就是「儲存程式控制原理」,按照這種原理構造出來的計算機就是「儲存程式控制計算機」,也被稱做「馮·諾依曼計算機」。

到目前為止,所有主流計算機都是這種計算機,這裡討論的都是這種計算機。(隨著對計算過程和計算機研究的深化,人們也認識到馮·諾依曼計算機的一些缺點,開展了許多目的在於探索其他計算機模式的研究工作。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些工作的成果還遠未達到製造出在效能、**、通用性、自然易用等方面能夠與馮·諾依曼計算機匹敵的資訊處理裝置的程度。

這裡我們就不打算進一步介紹這些方面的情況了。)

從cpu抽象動作的層次看,計算機的執行過程非常簡單,是一個兩步動作的簡單迴圈(圖1.5),稱為cpu基本執行迴圈。cpu每次從儲存器取出要求它執行的下一條指令,然後就按照這條指令,完成對應動作,迴圈往復,直到程式執行完畢(遇到一條要求cpu停止工作的指令),或者永無休止地工作下去。

cpu是一個絕對聽話、服從指揮的服務生,它每時每刻都絕對按照命令列事,程式叫它做什麼,它就做什麼。cpu能完成的基本動作並不多,通常一個cpu能夠執行的指令大約有幾十種到一二百種。另一方面,實際社會各個領域裡,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需要應用計算機情況則是千差萬別、錯綜複雜。

這樣簡單的計算機如何能應付如此繽紛繁雜的社會需求呢?答案實際上很簡單:程式。

通過不同指令的各種適當排列,人可以寫出的程式數目是沒有窮盡的。這就像英文字母只有26個,而用英文寫的書信、文章、詩歌、劇作、**卻可以無窮地多一樣。計算機從原理上看並不複雜,正是五彩繽紛的程式使計算機能夠滿足社會的無窮無盡的需求。

計算機的這種工作原理帶來兩方面的效果。一方面,計算機具有通用性,一種(或者不多的幾種)計算機就能夠滿足整個社會的需求,這使得人們可以採用大工業生產的方式進行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增強計算機效能,降低成本。這使得計算機變得越來越便宜,與此同時效能卻越來越強。

另一方面,通過執行不同的程式,不同的計算機,或者同一臺計算機在不同的時刻可以表現為不同的專用資訊處理機器,例如計算器、文書處理器、記事本、資料資訊瀏覽檢索機器、帳本處理機器、設計圖版、遊戲機等等。甚至同一臺計算機在一個時刻同時表現為多種不同的資訊處理機器(只要在這臺計算機中同時執行著多個不同的程式)。正是這種通用性和專用性的完美統一,使得計算機成為人類走向資訊時代過程中最銳利的一件**。

我們說cpu並不複雜,這是從原理上講的。而今天最先進的cpu又是極端複雜的東西,甚至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製造出的最複雜產品。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這裡列舉其中最重要的兩個:

第一,人們對cpu效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因為需要由計算機完成的工作越來越複雜(現實社會總是不斷提出新問題,要求用計算機解決。一個複雜問題解決了,人們就看到了另一個更復雜的問題解決的希望,因而會去努力),完成一項工作需要執行的指令數越來越多。一個永遠也不能克服的困難是,計算機執行指令需要時間(請讀者記住計算機的這個本質性的缺點,這對於理解計算機是極端重要的)。

雖然目前計算機執行指令的速度已經快得驚人(每秒鐘可以執行數以億計的指令),對於人希望用計算機解決的最複雜任務而言,cpu的速度將永遠是太慢了。為提高cpu在實際計算中的速度,人們開發了許多巧妙技術,而實現這些技術就大大地增加cpu本身的複雜性。

第二,需要用計算機處理的資料的情況越來越多。早期的計算機主要是處理數值性資料,例如整數、實數(在計算機裡用一種稱為「浮點數」的方式表示),cpu也就只需要圍繞與這些資料型別有關的計算過程,提供一批指令。隨著計算機的發展,新的應用需求層出不窮。

例如,當計算機被廣泛用於圖形影象聲音訊號的處理時,雖然從理論上說cpu可以不改變(原有指令足以完成工作,只要寫出相應的程式),但人們也發現,增加一些新的特殊指令,對這些特殊資料形式的處理就能更有效。新指令的增加能大大提高cpu處理特殊資料形式的效率(有時是必須的,例如為了實時地處理高清晰度的三維動畫),由此帶來的一個***是使cpu變得更加複雜了。

過去人們常說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電子管、電晶體、積體電路和大規模積體電路四個階段,也把以這些方式構造起來的計算機分別稱為第

一、二、

三、四代計算機。今天回頭再看,這種說法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製造計算機的器件變化並不是根本性的(雖然其意義不可低估,例如在降低成本、減小體積方面),這個變化過程不過是人們尋求合適方式製造計算機的一個短暫的摸索階段,在大約二十年的時間裡就已經完成了。

從那以後,計算機的基本製造工藝再沒有大的變化。而在另一方面,計算機發展史中其他的事件則更重要得多。例如:

計算機的小型化和個人計算機的出現,計算機網路的出現和發展,計算機使用形式和出現形式的變化等等(這些都是在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範圍中完成的)。

今天,人們還一直在研究真正新型的計算機,作為與普通計算機具有根本性差異的另類資訊處理工具,它們能夠發明出來嗎?將在什麼時候出現?能夠具有今天計算機這樣的效能**比、這樣的通用性與專用性的完美統一嗎?

能夠取代目前流行的這類電子數字計算機嗎?我們正拭目以待.

電子計算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電子計算機最主要的工作原理是?

計算機在執行時,先從記憶體中取出第一條指令,通過控制器的譯碼,按指令的要求,從儲存器中取出資料進行指定的運算和邏輯操作等加工,然後再按地址把結果送到記憶體中去。接下來,再取出第二條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揮下完成規定操作。依此進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程式與資料一樣存貯,按程式編排的順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

人類對第五代電子計算機有什麼設想

一些人按照前四代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規律推斷,認為第五代電子計算機將是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即由整合度超過萬個門或超過10萬個元件的積體電路組裝的電子計算機。也有人認為第五代電子計算機將在結構形式的元器件上有一個較大的飛躍,即光計算機。所謂光計算機是用光學元器件取代部分電子元件做成的計算機。目前磁光記...

電腦科學與技術這個專業好嗎,電腦科學與技術這專業怎麼樣?難學嗎?

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 較好地掌握電腦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 軟體與應用的基本理論 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部門 教育單位 企業 事業 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 科學研究和應用的電腦科學與技術學科的高階專門科學技術人才。業務培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