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古代漢語的聲調是,現在是。那麼那是怎麼發聲

2021-03-03 22:06:21 字數 5229 閱讀 4030

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入聲,江浙一帶的方言中有這個發音的,發音短促,好像一個音剛發出就收住了。你可以聽聽日語裡的促音,很類似於古漢語的入聲。

2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也不帶 輕聲...就單獨一個字母出現...上面沒有東西

3樓:匿名使用者

5聲調的是中古的漢語

那個聲調只是在官話區普遍消失了

但是在江淮官話還是有的

叫入聲除了西南官話是入聲全部轉為陽平以外其他沒入聲的官話將入聲派入其餘各聲調

4樓:秋水

現在入聲已經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了

5樓:禰騰元思柔

四個聲調和舌頭沒關係,和聲帶有關。舌頭決定韻母聲母

古代漢語的 「四聲」指什麼?解詳細點,拜託~!

6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聲調有四聲,是齊、樑時期文人的發現。梁武帝曾經問朱異:「你們這

幫文人整天在談四聲,那是什麼意思?」朱乘機拍了一下馬屁:「就是『天子萬

福』的意思。」天是平聲,子是上聲,萬是去聲,福是入聲,平上去入就構成中

古漢語的四聲,上去入又合起來叫仄聲。

這四聲中,最成問題的是入聲。梁武帝接著又問:「為什麼『天子壽考』不

是四聲?」天、子、壽是平、上、去,考卻不是入聲,可見當時一般的人也搞不

清楚什麼是入聲。

那麼什麼是入聲呢?就是發音短促,喉嚨給阻塞了一下。一類是以塞音t,

p,k收尾,另一類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閩南語和粵語中,還完整地保留著這

四種入聲,在吳語中則都退化成了較不明顯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

聲,並不真地發出t,p,k音。塞音在發音時要先把喉嚨阻塞一下,然後再送

氣爆破出聲。在入聲中,只有阻塞,沒有送氣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

的stop,美式英語在發這個詞時,並不真地發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

了,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說是一種入聲。

在普通話中,入聲已經消失了。原來發音不同、分屬不同韻部的入聲字,有

的在今天讀起來就完全一樣。比如「乙、億、邑」,在平水韻中分屬入聲四質、

十三職、十四緝不同韻,在普通話讀來毫無差別(用閩南語來讀,則分得清清楚

楚,分別讀做ik,it,ip)。

入聲的消失也導致了古、今音聲調的不同。一部分古入聲字變成了現在的上、

去聲字,還屬於仄聲,我們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聲字在普通話中卻變成

了平聲字(陰平或陽平),這就值得我們注意了。前面「天子萬福」的「福」字

就是這種情況。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四聲是指平、上、去、入四聲。

平聲,現在分化為陰平和陽平,即1、2聲。

上聲,即現在的3聲。

去聲即現在的4聲。

入聲,這個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現代漢語中已經沒有了入聲字,分散到全部四個聲調中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四聲是指平、上、去、入四聲。

口訣如下:

平聲平調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作為四聲呢,現代漢語中已經沒有了入聲字,因為它分別歸為陰平聲,就是我們所說的一聲和陽平聲,就是我們所說的二聲。

古人作詩詞是很講究平仄的,所說的平就是現在漢語的一聲和二聲;所說的仄就是現代漢語的三聲和四聲。

9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的漢語也有4聲,ā á ǎ à,ā叫陰平,á叫陽平,ǎ叫上(念shǎng)聲,à叫入聲 一)中古聲調和上古聲調 中古漢語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這就是所謂的四聲。 漢魏以後,由於反切的應用,學者們漸漸意識到漢語的語音構成中有聲調這一因素不過把中古漢語聲調正確地歸為四類,是到了齊、粱的時候才完成的。當時由於四聲初發現,瞭解的人還很少。

梁武帝(蕭衍)是一個有文化的人,還問周()什麼是四聲,就是一個證明。直到陸法言《切韻》一書出來,把比較重要的漢字的聲調全部確定之後,四聲的知識才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掌握。 中古漢語有四個聲調,因為史有明文,而《切韻》一書又為我們提供了完整而確切的資料,所以是十分可靠的。

至於上古漢語有沒有聲調,如果有的話,有幾個聲調,由於文獻不足,比較難以確定。自清初以來幾百年間學者們有種種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上古聲調不太固定;有人認為上古聲調的類別比中古的要少,比如有平、上、入而無去,或有平、上、去而無入,等等;有人認為上古聲調和中古聲調基本相同,只是在個別字上有差別。

在這些意見中,我們覺得最後一種意見根據比較充分,因為它和上古韻文的押韻情況基本相符。 從《詩經》和《楚辭》的押韻情況看,在中古屬於某一聲調的字老是在一塊兒押韻,而不攙雜中古其它聲調字。這在那些用韻較多的長詩章裡,猶為明顯。

比如有連押七字乃至十字而不改調的: 《詩經.公劉.

一章》押:康疆倉糧囊光張揚行 《詩經.七月.

五章》押:股羽野宇戶下鼠戶子處 《楚辭.九辨》押:

帶介慨邁穢敗昧 《詩經.(bì)宮.九章》押:

柏度尺(xì)碩奕作若 第一例全押中古平聲,第二例全押中古上聲,第三例全押中古去聲,第四例全押中古入聲。上古聲調如果不是和中古的相同,似乎不可能出現這類押韻現象。另外,《詩經》裡有些詩每章一韻,而一韻一個聲調。

比如《召南.(biào)有梅》: 一章押:

七吉(入聲) 二章押:三今(平聲) 三章押:(jì)謂(去聲) 這也清楚地表明上古有和中古相同的四個調類。

至於每個聲調裡的字上古和中古有個別的不同,也可以從《詩經》的押韻裡得到證明。比如「慶」字中古在去聲一類,可是在《詩經》押韻裡它出現七次全部和平聲字相押,說明在上古屬於平聲一類;「享」字中古在上聲一類,可是在《詩經》押韻裡它出現六次,全都和平聲字相押,說明它在上古也屬於平聲一類;等等。 可見從上古韻文的押韻情況來看,說上古和中古一樣,也有四個聲調,只是在個別字的歸類上與中古有所不同,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二)從中古的四聲到現代漢語的四聲 平分陰陽 中古的平聲調,現代漢語分化成兩個調,即陰平和陽平。這種分化以聲母的清濁為條件。凡中古的清聲母平聲字,現代多讀陰平,即第一聲,比如「公」中古聲母是g,現代讀gōng,「多」中古聲母是d,現代讀duō,凡中古次濁聲母(指m,n,ng,l等聲母)和全濁聲母平聲字,現代讀陽平,即第二聲,比如「明」中古聲母是m,現代讀míng,「駝」中古聲聲母是d,現代讀tuó。

平聲分化成陰陽兩調在現代方言裡非常普遍,說明這一音變的發生一定不會太晚。日本和尚安然在他所著的《悉(tán)藏》(公元880年)一書裡曾經提到日本所借的漢字音平聲讀起來「有輕有重」,顯然那時平聲已有分化為陰陽兩調的方言。和安然差不多同時的段安節(公元894-898)在他的《樂府雜錄》一書裡有「平聲羽,上聲角,去聲宮,入聲商,上平聲調為zǐ」的說法。

段安節把平聲分為「平聲」和「上平聲調」,又拿它們分配於不同的樂調,也說明當時他的話裡平聲已經分化為兩調。

10樓:匿名使用者

四聲,指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平、上、去、入。南北朝時,梁武帝曾經問周舍什麼是「四聲」,周舍回答那就是「天子聖哲」;這四字正好代表「平上去入」四個不同的聲調。

(1 )平聲。這個聲調到後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

(2 )上聲。這個聲調到後代有一部分變為去聲。

(3 )去聲。這個聲調到後代仍是去聲。

(4 )入聲。這個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

古代漢語的四聲怎樣用漢語拼音表示呀?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漢語不應該只有四聲,所謂四聲是現代語言學家的臆測

12樓:眫眫尒蕏謌

四聲,這裡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積聲調. 我們要知道四聲,必須先知道聲調是怎樣構成的。所以這裡先從聲調談起。

聲調,這是漢語(以及某些其它語言)的特點。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話的聲調來說,共月四個聲調:

陰平聲是一個高平調(不升不降叫平);陽平聲是一箇中升調(不高不低叫中);上聲是一個低升調(有時是低平調);去聲是一個高降調。 古代漢語也有四個聲調,但是和今天普通話的聲調種類不完全一樣。古代的四聲是:

(1 )平聲。這個聲調到後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

(2 )上聲。這個聲調到後代有一部分變為去聲。

(3 )去聲。這個聲調到後代仍是去聲。

(4 )入聲。這個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現代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處都還儲存著入聲。

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蒙古)儲存著入聲。湖南的入聲不是短促的了,但也儲存著入聲這一個調類。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語裡,入聲已經消失了。

北方的入聲字,有的變為陰平,有的變為陽平,有的變為上聲,有的變為去聲。就普通話來說,入聲字變為去聲的最多。其次是陽平;變為上聲的最少。

西南方言(從湖北到雲南)的入聲字一律變成了陽平。 古代的四聲高低升降的形狀是怎樣的。現在不能詳細知道了。

依照傳統的說法。平聲應該是一箇中平調,上聲應該是一個升調,去聲 應該是一個降調,入聲應該是一個短調. 《康熙字典》前面載有一首歌訣,名為《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這種敘述是不夠科學的,但是它也這我們知道了古代四聲的大概。

四聲和韻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在韻書中。不同聲調的字不能算是同韻。在詩詞中。不同聲調的字一般不能押韻。

甚麼字歸甚麼聲調,在韻書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還儲存著入聲的漢語方言裡. 某字屬某聲也還相當清楚。

我們特別應該注意的是一字兩讀的情況. 有時候,一個字有兩種意義(往往詞性也不同),同 時也有兩種讀音。例如"為"字,用作動詞的時候解作"做",就讀平聲(陽平);用作介詞的時候解作"因為","為了",就讀去聲。

在古代漢語裡. 這種情況比現代漢語多得多。現在試舉一些例子:

騎,平聲,動詞,騎馬;去聲,名詞,騎兵。

思,平聲,動詞,思念;去聲,名詞,思想,情懷。

譽,平聲,動詞,稱讚;去聲,名詞,名譽. 汙,平聲,形容詞,汙穢;去聲,動詞,弄髒. 數,上聲,動詞,計算;去聲,名詞,數目,命運;入聲(讀如朔),形容詞,頻繁。

教,去聲。名詞,教化,教育;平聲,動詞,使,讓。

令,去聲,名詞,命令;平聲,動詞,使,讓。

禁,去聲,名詞,禁令,宮禁;平聲,動詞,堪,經得起。

殺,入聲,及物動詞,殺戮;去聲(讀如晒),不及物動詞,衰 落。

有些字,本來是讀平聲的,後來變為去聲,但是意義詞性都不變。"望"、"嘆","看"都屬於這一類。"望"和"嘆"在唐詩中已經有讀去聲的了,"看"字直到近代律詩中,往往也還讀平聲(讀如刊)。

在現代漢語裡,除"看守"的看讀平聲以外,"看"字總是讀去聲了。也有比較複雜的情況:如"過"字用作動詞時有平去兩讀,至於用作名詞,解作過失時,就只有去聲一讀了。

古代漢語中,屬有恰逢的意思嗎古代漢語中適是什麼意思

屬 有兩個讀音,zh 這個讀音中有 恰逢 的意思。例如 屬京師亂。翻譯 恰逢京師混亂。屬 的釋義 一 屬 屬 sh 1 同一家族的 親 眷 烈 2 類別 金 吾 3 有管轄關係的,歸類 於。下。地。歸 直 附 隸 4 生物群分類系統上,科 下有 屬 屬 下有 種 5 系,是 實。純 謠言。6 用十二...

請問,判斷平仄是根據古代漢語的平上去入還是根據現代漢語的四聲

判別平copy仄總要有物件和目的.如果是賞析別人的詩詞,那麼古代人寫的就按 古代的聲調為準。詳細的請參閱王力的音韻學。平上去入 中的 入聲 字現在是什麼聲調?看這對對兒是什麼意思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橫批 平上去入 是一組對仗,如果單看這個對子的話那所表達的就是詩 詞 對的音節平仄對仗關...

古代歷來說的南陽現在是那裡古代歷來說的南陽是指那裡

古代歷來說的南陽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秦設南陽郡治宛城,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東漢時期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 帝鄉之稱。曾孕育出科聖張衡 醫聖張仲景 商聖范蠡 智聖諸葛亮 謀聖姜子牙等歷史名人。三國時期,南陽是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