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一路一帶戰略一路一帶背景和意義

2021-05-14 13:38:58 字數 5366 閱讀 3279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內「一帶一路」貫

容穿歐亞大陸,東邊連線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應對危機、加快調整,許多沿線國家同我國有著共同利益。

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我國同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獲得了廣泛認同。

什麼是一路一帶戰略 一路一帶背景和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不會與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等既有合作機制產生重疊或競爭,還會為這些機制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

___更多參考:

「共建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和深遠意義是什麼?

3樓:歷史通

第一,當今世界經濟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格局和多邊投資**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迫切需要秉持開放的精神,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推動區域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第二,互聯互通、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最強音。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中國同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路,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專案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鑑,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第三,中國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當今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要實現中國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提升沿海開放水平,深化內陸和沿邊開放,實施向西開放,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的發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的潮流,有利於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全球自由**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符合中國和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其一,從國內段而言,這是一個引領未來中國西部大開發、實施向西開放戰略的升級版。西部地區擁有中國72%的國土面積、27%的人口,與13個國家接壤,陸路邊境線長達1.85萬公里,但對外**的總量只佔中國的6%,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所佔的比重不足10%。

因此,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最大的潛力在西部,拓放型經濟廣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西部大開發已實行了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未來的西部大開發,需要建立在對內對外開放的基礎上,通過擴大向西開放,使中國西部地區與中亞、南亞、西亞的**往來和經濟合作得以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實現東西部均衡協調發展的關鍵一環。

其二,從國際段的中國緊鄰區域而言,這一構想符合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新方向。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內正式成員的中亞國家、俄羅斯等都面臨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安全與合作是推動組織發展的兩個「輪子」,而區域經濟合作已成為該組織元首峰會和總理會議的重要議題。此外,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共同體存在一定的互補性。

特別是歐亞經濟共同體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地跨歐亞、南亞、西亞,有一定重合,大都處於絲綢之路經濟帶之間,通過加強上海合作組織同歐亞經濟共同體的合作,有關國家都可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其三,從整個國際段而言,這一構想展現了中國發展區域共贏合作的新理念、新藍圖、新途徑和新模式。構想提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描繪出一幅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中亞到印度洋和波斯灣的交通運輸經濟大走廊,其東西貫穿歐亞大陸,南北與中巴經濟走廊、中印孟緬經濟走廊相連線的新藍圖。構想通過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等新途徑,以戰略協調、政策溝通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和強制性的制度安排,與現有的區域合作機制如上合組織、歐亞經濟共同體、亞太經合組織、東盟、海合組織和歐盟等合作協調發展,可謂講求實際、高度靈活、富有彈性。

中國將以帶狀經濟、走廊經濟、**便利化、技術援助、經濟援助、經濟一體化等各種可供選擇的方式與沿線國家共同推進歐亞區域經貿發展,這種創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絡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總之,中國**倡議並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利於推動中國自身發展,而且惠及亞洲、歐洲、非洲乃至世界,對提升世界經濟發展繁榮與和平進步具有深遠意義。可以預見,這一造福於世界各國人民的巨集偉藍圖必將在各國互信合作中得以實現。

一帶一路戰爭的背景和意義

4樓:一定手留餘香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

背景:古代背景

絲綢之路是兩漢時期中國古人開創的以洛陽、長安為起點,連線東西方文明的陸上**和文化交流通道,同時也是亞歐大陸經濟整合戰略。

西漢時期,張騫(約公元前164年―前114年)於(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26年)從長安(今陝西西安)出發,聯絡大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首次開拓絲綢之路,被稱為「鑿空之旅」。

羅馬人征服敘利亞的塞琉西帝國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後,通過安息帝國、貴霜帝國和阿克蘇姆帝國取得從絲綢之路上傳來的中國絲綢,西漢末年,絲綢之路一度斷絕。

東漢時期,班超從洛陽出發,再次出使西域,他到達了西域,他的隨從到達了羅馬。這是東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對話。也是在東漢,印度僧人沿著絲綢之路到達洛陽,將佛教傳入中國,從另一個角度拓展了絲綢之路。

唐代,洛陽人 玄奘沿著絲綢之路歷時19年到印度求取真經,促進了中華文明與印度文明的交流。寫下了《大唐西域記》。

絲綢之路是起始於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路線。從運輸方式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最初的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

時代背景

當今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格局和多邊投資**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路,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專案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鑑,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背景 1、產能過剩、外匯資產過剩; 2、中國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對國外的依存度高;3、中國的工業和基礎設施集中於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擊,容易失去核心設施。4、中國邊境地區整體狀況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鄰國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意願普遍上升。

意義:「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它是共商專案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比馬歇爾計劃內涵豐富得多,肩負著三大使命:

1、探尋經濟增長之道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2、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後,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闢,由美國發揚光大,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農村從屬於城市,陸地從屬於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

「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3、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相容幷包的精神。

一帶一路的歷史背景一帶一路戰略的歷史背景

絲綢之路是張騫於西漢出使亞洲中 西部地區開闢的以長安為起點,經關中平原 河西走廊 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 大伊朗,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絲綢之路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 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 路線。從運輸方式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一條東方與西方...

一帶一路戰略有什麼重要意義,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1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2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3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4 一帶一路 戰略構想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轉變。5 一帶一路 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6 一帶一路 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7 一帶一路 戰略構想順應了國際經貿合作與經貿機...

如何理解一帶一路戰略如何理解一帶一路的戰略內涵是什麼

一帶一路 是 絲綢之路經濟帶 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 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 經濟融合 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 命運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