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耳機低頻不好bai 最大的影響就是導致du三頻失衡
低頻如zhi果缺失 會讓耳機的
dao聲音呈現一種輕飄浮躁的回感覺 不只是頭重腳答輕那麼簡單 整個聲音會像是沒有根基一樣失去平衡
每個人的聽音感都不一樣 但是基本上還是大同小異 人在聽聲音時(特別是音響裝置發的聲音) 會下意識的去尋找聲音平衡 如果低音不好 基本相同的舉動是調大音量(發燒界的老燒們會上裝置 其實也算是尋找平衡的一種 只是更科學一點 這裡不做過多說明) 音量大了 低音自然會多一點 但是與此同時 高頻和中頻也會更多 隨之而來的 就是刺耳 甚至損傷聽力了
不是大神 燒了幾年 一點小小心得 希望對你有幫助 請採納!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很簡單啊,**聽起來沒氣勢啊
耳機中的高、中、低頻是什麼意思啊詳解一下
3樓:匿名使用者
1、低頻
(1)從40hz-80hz這段頻率稱為低頻。這個頻段的樂器有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縮號、低音單簧管、土巴號、法國號等。
(2)這個頻段就是構成渾厚低頻基礎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會將這個頻段誤以為是極低頻,因為它聽起來實在已經很低了。
(3)如果這個頻段的量感太少,豐潤澎湃的感覺一定沒有;而且會導致中高頻、高頻的突出,使得聲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聽。
2、中頻
(1)從160hz-1280hz橫跨三個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間的頻率我稱為中頻。這個頻段幾乎把所有樂器、人聲都包含進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頻段。大家對樂器音域的最大誤解也發生在此處。
(2)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這個頻段,但一般人卻誤以為它很高;不要以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頻的上限而已。
3、高頻
(1)從2560hz-5120hz這段頻域稱之為高頻。這段頻域對於樂器演奏而言,已經是很少有機會涉入了。
(2)因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鋼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餘樂器大多不會出現在這個頻段中。從喇叭的分頻點中,可以發現到這段頻域全部都出現在高音單體中。
(3)當耳朵靠近高音單體時,所聽到的不是樂器的聲音,而是一片嘶嘶聲。從高音單體的表現中,可以再度證明高音單體幾乎很少發出樂器或人聲的基音,它只是發出基音的高倍泛音而已。
4樓:匿名使用者
並非樓上那麼說,高中低頻的分佈雖然說法很多,但是還是比較嚴謹的,
照美國tas與stereophile的分法很簡單,他們把高、中、低每段再細分三小段,也就是變成「較低的中頻、中頻、較高的中頻」分法。這種分法就像十二平均律一般,相當規律化。不過用在中國人身上就產生了一些翻譯上的小問題,如「較低的中頻」我們稱作「中低頻」還是「低中頻」?
那麼較高的低頻呢?「高低頻」嗎?對於中國人而言,老外這種分法恐怕行不通。
因此很早以前我便參考樂器的頻寬,以及管弦樂團對聲音的稱呼,將20hz-20khz的頻率分為極低頻、低頻、中低頻、中頻、中高頻、高頻、極高頻等七段。這七段的名詞符合一般中國人的習慣稱呼,而且易記,不會混淆。
1.極低頻
從20hz-40hz這個八度稱為極低頻。這個頻段內的樂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號、管風琴、鋼琴等樂器能夠達到那麼低的音域。由於這段極低頻並不是樂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們也很少將音符寫得那麼低。
除非是流行**以電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則極低頻對於音響迷而言實在用處不大。有些人誤認一件事情,說雖然樂器的基音沒有那麼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樂器的基音就是該音最低的音,音只會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會有往下的音。
這就像您將一根弦繃緊,弦的全長振動頻率就是基音,二分之
一、三分之
一、四分之
一、五分之一...等弦長的振動就是泛音。基音與泛音的相加就是樂器的音色。換句話說,小提琴與長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2.低頻
從40hz-80hz這段頻率稱為低頻。這個頻段有什麼樂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縮號、低音單簧管、土巴號、法國號等。
這個頻段就是構成渾厚低頻基礎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會將這個頻段誤以為是極低頻,因為它聽起來實在已經很低了。如果這個頻段的量感太少,豐潤澎湃的感覺一定沒有;而且會導致中高頻、高頻的突出,使得聲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聽。
3.中低頻
從80hz-160hz之間,我稱為中低頻。這個頻段是臺灣音響迷最頭痛的一段,因為它是造成耳朵轟轟然的元凶。為什麼這個頻段特別容易有峰值呢?
這與小房間的長、寬、高尺寸有關。大部份的人為了去除這段惱人的峰值,費盡心力吸收這個頻段,使耳朵不致於轟轟然。可惜,當您耳朵聽起來不致轟轟然時,下邊的低頻與上邊的中頻恐怕都已隨著中低頻的吸收而呈凹陷狀態,而使得聲音變瘦,缺乏豐潤感。
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認為這種情形是對的。這就是許多人家裡聲音不夠豐潤的原因之一。這個頻段中的樂器包括了剛才低頻段中所提及的樂器。
對了,定音鼓與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4.中頻
從160hz-1280hz橫跨三個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間的頻率我稱為中頻。這個頻段幾乎把所有樂器、人聲都包含進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頻段。讀者們對樂器音域的最大誤解也發生在此處。
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這個頻段,但一般人卻誤以為它很高;不要以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頻的上限而已。
從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瞭解這段中頻在音響上是多麼重要了。只要這段頻率凹陷,聲音的表現馬上變瘦了。有時,這種瘦很容易被解釋為「假的凝聚」。
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響迷都處於中頻凹陷的情況而不自知。這個頻段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從二音路喇叭的分頻點來分析。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頻點大多在2500hz或3000hz左右,也就是說,2500hz以上由高音單體負責,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單體負責。
這2500hz約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說,為了怕中低音單體在中頻極限處生太大的分頻點失真,設計師們統統把分頻點提高到中頻上限的二倍處,如此一來,最完美的中頻就可以由中低音單體發出。
如果這種說法無誤,高音單體做什麼用呢?如果您曾經將耳朵貼近高音單體,您就聽到一片「嘶嘶」的聲,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如果沒有高音單體發出嘶嘶的音,單用一箇中低音單體來唱**,那必然是晦暗不堪的。
當然,如果是三音路設計的喇叭,這段中頻絕大部份會被包含在中音單體中。
5.中高頻
從1280hz-2560hz稱為中高頻。這個頻段有什麼樂器呢?小提琴約有四分之一的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長笛、單簧管、雙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較低音域、鈸、三角鐵等。
請注意,小喇叭並不在此頻段域中。其實中高頻很容易辨認,只要絃樂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頻。這個頻段很多人都會誤以為是高頻,因此請您特別留意。
6.高頻
從2560hz-5120hz這段頻域稱之為高頻。這段頻域對於樂器演奏而言,已經是很少有機會涉入了。因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鋼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餘樂器大多不會出現在這個頻段中。
從喇叭的分頻點中,我們可以發現到這段頻域全部都出現在高音單體中。如我前面所言,當您將耳朵靠近高音單體時,您所聽到的不是樂器的聲音,而是一片嘶嘶聲。從高音單體的表現中,可以再度證明高音單體幾乎很少發出樂器或人聲的基音,它只是發出基音的高倍泛音而已。
7.極高頻
從5120hz-20000hz這麼寬的頻段,我稱之為極高頻。各位可以從高頻就已經很少有樂器出現的事實中,瞭解到極高頻所容納的盡是樂器與人聲的泛音。一般樂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處能量愈小,換句話說,高音單體要製造得很敏銳,能夠清楚的再生非常細微的音。
從這裡,發生了一件困擾喇叭單體制造的事情,那就是要如何兩全其美?什麼是「兩全」?您有沒有想過,假若一個高音單體為了清楚再生所有細微的泛音,不顧一切的設計成很小的電流就能推動振膜,那麼同樣由這個高音單體所負責的大能量高頻與中頻極可能就會時常處於失真的狀態,因為這二個頻段的能量要比極高頻大太多了。
這也是目前市面上許多喇叭極高頻很清楚,卻容易流於刺耳的原因之一。
5樓:搜神愛
通常把人聲的部分稱為中頻,比這高的就叫高頻,低的就叫低頻,這只是一個不嚴格的概念,下面的表講了各個頻段聲音的特點
16k-20k
這段頻率可能很多人都聽不到,因此,聽不到此段頻率並不意味著器材無法回放,當然也不代表您的聽力不夠好,只有很少人可以聽到20khz。這段頻率可以影響高頻的亮度,以及整體的空間感,這段頻率過少會讓人覺得有點悶,太多則會產生飄忽感,容易產生聽覺疲勞。
電子合聲、古箏鋼琴等樂器的泛音。
12k-16k
這段頻率能夠影響整體的色彩感,所謂小提琴的「松香味」就是由此段頻率決定的,這段頻率過於黯淡會導致樂器失去個性,過多則會產生毛刺感,在後期處理的時候,往往會通過激勵器來美化這段頻率
鑔、鈴、鈴鼓、沙錘、銅刷、三角鐵等打擊樂器的高頻泛音
8k-12k
8~12khz是**的高音區,對音響的高頻表現感覺最為敏感。適當突出(5db以下)對音響的的層次和色彩有較大幫助,也會讓人感到高音豐富。但是,太多的話會增加背景噪聲,例如:
系統(音效卡、音源)的噪聲會被明顯地表現出來,同時也會讓人感到聲音發尖、發毛。如果這段缺乏的話,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長笛、雙簧管、小號、短笛等高音管樂器
4k-8k
這段頻率最影響語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這頻率成分缺少,音色則變得平平淡淡;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多,音色則變得尖銳,人身可能出現齒音。這段頻率通常通過壓限器來美化。
部分女聲、以及大部分吹奏類樂器。
2k-4k
這個頻率的穿透力很強。人耳耳腔的諧振頻率是1∽4khz所以人耳對這個頻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虛頻率成分過少,聽覺能力會變差,語音顯得模糊不清了。
如果這個頻率成分過強了,則會產生咳聲的感覺。2~4khz對聲音的亮度影響很大,這段聲音一般不宜衰減。這段對**的層次影響較大,有適當的提升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時不能有過多的突出,否則女聲的齒音會過重。
部分女聲、以及大部分吹奏類樂器。
1.2k
1.2khz可以適當多一點,但是不宜超過3db,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但是,過多會使聲音發硬
1k1 khz是音響器材測試的標準參考頻率,通常在音響器材中給出的引數是在1 khz下測試。這是人耳最為敏感的頻率。
800這個頻率幅度影響音色的力度。如果這個頻率豐滿,音色會顯得強勁有力;如果這個頻率不足,音色將會顯得鬆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現突出了,低頻成分就明顯;而如果這個頻率過多了,則會產生喉音感。如果喉音過多了,則會失掉語音的個性,適當的喉音則可以增加**,因此,音響師把這個頻率稱為" 危險頻率",要謹慎使用。
人聲、部分打擊樂器
300-500
在300-500hz頻段的聲音主要是表現人聲的(唱歌、朗誦),這個頻段上可以表現人聲的厚度和力度,好則人宣告亮、清晰,否則單薄、混濁。
人聲150-300
這段頻率影響聲音的力度,尤其是男聲聲音的力度。這段頻率是男聲聲音的低頻基音訊率,同時也是樂音中和絃的根音訊率。在80-160hz頻段的聲音主要表現**的厚實感,音響在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話,會感到**厚實、有底氣。
這部分表現得好的話,在80hz以下缺乏時,甚至不會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現不好,**會有沉悶感,甚至是有氣無力。是許多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具此可判斷您的低音炮音箱頻率上限。
男聲60-100
這段頻率影響聲音的混厚感,是低音的基音區。如果這段頻率很豐滿,音色會顯得厚實、混厚感強。如果這段頻率不足,音色會變得無力;而如果這段頻率過強,音色會出現低頻共振聲,有轟鳴聲的感覺。
大鼓、定音鼓,還有鋼琴、大提琴、大號等少數存在極低頻率的樂器
20-60
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空間感,這是因為樂音的基音大多在這段頻率以上。這段頻率是房間或廳堂的諧振頻率。這段頻率很難表現,在一些hifi音響中,不惜切掉這段頻率來保證音色的一致性和可聽性。
耳機中的低頻中頻高頻怎麼聽出,耳機所謂的 低頻 中頻 高頻 怎麼聽?求詳細解釋
耳機中的低頻,中頻,高頻的音感區分 高頻和高頻低段 8k 10k s音 6k 8k 明亮度 透明度,提升齒音重 降落 聲音黯淡 5k 6k 語言的清晰度,提升聲音鋒利 易疲勞 中頻上段 4k 5k 樂器表面響度,提升樂器距離近 降落 樂器距離遠 4k 穿透力,提升 咳音 2k 3k 對明亮度最敏感,...
藍芽耳機的音質好不好,藍芽耳機聽歌好不好?
藍芽耳機裡面也有音質好的,像頭戴式大耳機音質都非常不錯,大耳所帶的音質比入耳式要好很多,像森海塞爾木饅頭大耳和拜亞動力阿帆圖的解析力就非常明顯的強勁,所傳遞的聲音給人感覺清新靈動,有一種寬鬆的感覺,聲底也非常純淨,整體線條感很強,細節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而鐵三角ath dsr7bt的人聲表現很出色,...
測試耳機音質時什麼是高頻中頻和低頻及怎麼測定
高頻 抄從2560hz 5120hz這段頻域,稱之為高頻 中頻 bai du從160hz 1280hz橫跨三個zhi八度 320hz 640hz 1280hz 之間的頻率稱為中頻 dao低頻 從40hz 80hz這段頻率稱為低頻。高頻 中頻和低頻的測定方式如下 耳機的低頻中頻高頻該怎麼分辨?什麼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