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體制頻頻改革,到底意義何在

2021-03-05 09:21:37 字數 5078 閱讀 9105

1樓:匿名使用者

英盛觀察中國教育近幾年的頻頻改革,一切都緣起於2023年9月《***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頒發。

- 為什麼要頒發《意見》?

- 答: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考試招生制度不斷改進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考試招生體系,為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平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對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國民素質、促進社會縱向流動、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一制度總體上符合國情,權威性、公平性社會認可,但也存在一些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主要是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區域、城鄉入學機會存在差距,中小學擇校現象較為突出,加分造假、違規招生現象時有發生。

。隨著《意見》的頒發,中國教育便走上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路,細數近年中國的改革歷程,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改計劃

- 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

- 明顯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

- 完善隨遷子女升學考試政策

- 破解義務教育學校擇校難題

二、改考試

- 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

- 引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 分類考試成高職招生主渠道

- 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卷省份

三、改錄取

- 大幅減少加分專案

- 全面規範自主招生

- 完善招生選拔機制

- 淡化錄取批次,推行平行志願

- 註冊入學,寬進嚴出,彈性學制,學分轉換

四、改監管

- 加大資訊公開力度

- 提升考試安全水平

五、綜改試點

- 2023年滬、浙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

- 探索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當然,對於教育制度改革,始終是考驗世界智慧的教育難題之一。而我國《意見》的制定思路除了結合我國國情以及人口基數外,還主要參照了德國、韓國以及印度等國的教育改革經驗;以下是幾個國家的改革經驗介紹:

印度:改革始於公平

義務教育堅持就近入學

對****而言,其主要職責是制定國家課程框架,制定和執行教師教育培訓標準,提供技術和相應的經費支援。邦及市、縣一級**要承擔主要職責,向每一個兒童提供免費義務教育直到14歲;保證每一個適齡兒童義務就學、出勤和完成8年義務教育;保證臨近學校的可得性;確保弱勢兒童不受歧視,能夠接受和完成義務教育;提供校舍和教學裝置等基礎設施;保證學校按規定足額配備合格教師和校長,5年內所有教師須達到最低任職資格標準,確保各校合理的生師比,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減少擇校現象。此外,邦及市、縣一級**要監測每個兒童的就學、出勤和完成義務教育的情況,並確保有符合辦學設定標準的具有良好質量的義務教育。

職業教育設定多重入口和出口

2023年,印度出臺新的職業教育改革計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服務增長、就業和競爭力的提升,全面實施國家技能資格框架,中等職業教育從義務教育後的九年級開始,保證職業教育與8年義務教育相銜接,每年擴大招收20萬名職教學生。為此,印度建立了與學歷教育相對應的國家技能資格框架。資格框架設有10個等級,國家能力證書等級的劃分基本是一個學年設定一個資格等級,這符合正規學校教育按學年制組織教學的規律和特點,一個學年的學習量為1000個學習小時,包括實踐技能培訓和文化理論課學習。

等級越高,實踐技能培訓比重就越大。例如,二級能力證書(相當於高中階段教育)實踐課與文化理論課時間分別為250小時和750小時,而七級能力證書(碩士層次)為700小時和300小時,說明在較高資格等級的學習更加註重技能培訓,為學生順利進入就業奠定基礎。

高等教育為弱勢生源保留學位

目前,印度沒有全國統一高考,部屬院校實行單獨或聯合考試。著名的印度理工學院共有17所,實行聯合入學考試,在全國各地設有7個考區和419個考點。每年的印度理工學院入學考試競爭異常激烈。

為保證弱勢人群生源的入學機會,不同類別考生劃有不同錄取分數線。2023年普通類考生為229分,其他落後階層考生為207分,表列種姓考生為119分,表列部落考生為115分。在錄取的9287名學生中,普通類生源佔55.

5%,其他落後階層生源佔22.5%,表列種姓生源佔14.9%,表列部落生源佔6.

1%,身體殘疾生源佔1%。可以看出,弱勢人群生源錄取比例比較接近法律規定的配額比例。

韓國:動態調整中尋最佳方案

為克服教育公平問題帶來的負面社會影響,韓國各級**和教育部門採取了多種措施,保障高校招生的教育機會平等。而且,幾十年來,韓國高校招生入學考試製度先後有過多次調整。

大學自主化招生得以不斷強化

從2010學年開始,韓國**對大學入學考試進行了徹底改革,包括一年舉行2次高考,並分2天考試的方案,允許大學自主招生。第一階段,讓大學根據自身設定的學科專業特性進行入學考核,另外結合考查學生的學生學籍檔案和學習能力錄取新生;第二階段,通過減少高考現有考試科目以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能力考試科目中基本課程和**課程科目中分別選擇2至3門,或總共選擇4至6門課程作為自己入學考試科目;第三階段,大學的自選能力逐步完善,完成大學新生選拔的充分自主化。

美國高校「入學司正官」被引入韓國

為了真正意義上能夠擴大大學的學生選拔自主許可權,保證小學、中學階段教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目標,強化大學錄取招生的自主化和特性化,打破成績分數為主的整齊劃一選拔人才的方式,源於美國高校自主招生的「入學司正官/查定官」(admissions officer) 被引入到了韓國高校的招生和人才選拔環節。因為各個大學對於人才的定義和素質要求多種多樣,因家庭、受教育環境和個人身體智力等內外部條件多種多樣,申請入學的高中畢業生的性格、能力、素質和潛能都不盡相同,所以「入學司正官」的具體工作職責和扮演的角色也就千差萬別。按照大學的招生錄取考試方法和人才選拔的考查側重點,「入學司正官」要對申請入學的高中畢業生能否入學進行判斷和最終決定,負責對自主招生計劃範圍內的學生資格進行審查,必要時,也會參與到其他型別的招生環節。

需要轉變思路全社會積極參與

不斷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是韓國高校的顯著特點。當高校增多,學生增多,各高校單獨考試招生的辦法無法正常進行時,引入全國統一預考和各校再單獨組織考試相結合的改革辦法;當發現學生的負擔太重而不利於人才的培養時,則引入「大學入學學力考試」和參考高中成績相結合的改革;當發現高校在選拔新生的自主權得不到保證時,則引入「大學修學能力考試」和各校再考查相結合的改革方法;當發現高考制「一卷定終身」的不合理性、不公平性等弊端時,則引入高考成績不計算總分及提高高中生活記錄簿的比重等改革措施。

德國:高考不分文理、平時成績更重要

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各州自主負責本州的文教政策。德國文教部部長聯席會議(kmk)雖然制定了「全國統一的高中畢業考試要求」(epa),但是各州的落實情況並不完全一致。以巴登—符騰堡州(以下簡稱「巴符州」)為例,能夠看到德國「高考」如何通過不分文理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將統一考試和平時考試成績結合在一起。

巴符州高中畢業考試包括全州統一考試和平時考試兩個組成部分,最終的畢業成績也由這兩部分考試成績組成。其中,統一考試成績佔最終成績的比重為1/3,而平時考試成績所佔的比重為2/3。由此可見德國「高考」對平時成績的重視。

目前,在德國16個聯邦州中,除了萊茵蘭—普法爾茨州之外,其他州均已引入全州統一考試。巴符州的統一考試包括5個科目。其中,前3個為數學、德語、外語,屬於必考科目,而且要求考試形式是筆試。

外語科目由學生自己選擇,但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學習這門外語的時間不能少於4年。如果所選擇的外語是現代語言(即不是拉丁語),那麼外語考試中還包含一個交流測試,用來測驗學生的聽、說和文化理解能力。

其餘2個科目(也稱特色科目或興趣科目)也由學生自由選擇。不過,為了避免出現偏科問題,最終選擇的5個科目必須覆蓋教學大綱所確定的以下3個學習領域:語言—文學—藝術,社會科學,以及數學—自然科學—技術。

體育被單獨列為一個學習領域,屬於必修課,學生也可以將體育選為統一考試的科目。在後兩個科目中,學生要選出一門進行筆試,而另一門進行口試。口試時間是20分鐘,先由學生做一個10分鐘的報告,之後是答辯環節,考官會就學生的報告提出問題,也會問及相關的專業問題以及其他在課堂中所學的內容。

學生在和任課教師協商後提出4個口試題目的建議。考試委員會主席負責從中選出一個來,並負責通知學生。學生有大約一週的時間做準備。

學生的最終成績最高是900分,包括統一考試的最高得分300分和平時考試成績的最高得分600分。要及格,必須要滿足4個前提條件:(1)學生在兩個部分都必須達到最低要求的分數(第一部分為200分,第二部分為100分)。

有一個部分的成績不及格,就不能獲得畢業證書。(2)不能有任何一門必修課的成績是0分。(3)20%的計入總成績的課程得分可以是低分(得分少於5分)。

(4)在5門統一考試科目中,至少要在3門考試中得分高於5分。在畢業證書中,學生的得分會被轉化成德國常用的6分制。

對比一下以上國家的教育制度的設計,不難發現我國所頒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的系列改革目標也主要借鑑了這些國家的改革經驗。(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多去了解了解這些國家更多的關於教育的改革體制) 未來,中國教育將繼續遵循《意見》進行改革,相信隨著改革的推進,我們的教育體系會越來越健全、越來越公平。

。附:未來教育改革時間表

2023年

出臺檔案

- 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 規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 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

綜合改革

- 滬、浙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2023年

分類考試

- 通過分類考試錄取學生佔高職招生總數的一半左右

統一命題試卷

- 2023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

考試加分

- 2023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專案

自主招生

- 2023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後進行

錄取批次

- 2023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招生問責

- 2023年起由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書,對錄取結果負責

學分互認

- 2023年研究出臺學分互認和轉換的意見

2023年

錄取率-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縮至4個百分點以內

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人數

- 貧困地區農村學生進入重點高校人數明顯增加,形成長效機制

分類考試

- 成為高職院校招生主渠道

2023年

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

考試招生模式

- 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

體制機制

- 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

終身學習「立交橋」

- 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

- 認可多種學習成果

中國大學體制的優缺點有哪些,中國教育體制有什麼優缺點

中國大學體制優點暫時還沒怎麼發現,弊端倒是不少。不知道管理比較鬆算不算。不過總體來說對現在中國的大環境來說,上大學也是個很明智很不錯的選擇。我國的大學教育基本上是基礎教育,專業性不是很強。很多人都說上大學根本學不到什麼知識,其實這只是一個表象。看看你身邊,上過大學和沒上過大學的不同不是有錢沒錢的問題...

如何改變中國教育現狀,中國教育到底怎麼改變

永遠改不了這種為錢是圖的破教育 中國教育到底怎麼改變 中國應試教育本身就有很強的功利性!所以中國的科技也是這樣,基礎科技跟不上去,國民也是如此,教育的根決定的人民的價值取向。說的很好,並且很多教育者在平時上課中也很希望教育好自己學生,但您知道為什麼實現不了嗎?因為人數多,一個班那麼多人,您想培養好每...

中國教育現今存在那些根本問題,中國教育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今天中國的教育制度是問題多多,困難重重,許多的利益群體牽扯到裡面去,若牽一髮那可真是動全身啊。對於中國的教育制度討論最多的幾點是 一 關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教育制度可謂是十人評價九人搖頭啊,我們天天要求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們的高中教育,無不是隻重視升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