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福州禪武
武術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載體。
一、套路形式,它是中國傳統文化重「道」的思想的一個具體體現。中國傳統哲學十分重視「道」,強調凡事都要合乎道,合乎規律,講究規矩,中國的詩詞歌賦、舞蹈戲劇、書法繪畫、園林建築都講究一定的程式,武術套路也如此。
二、中國傳統哲學講究「天人合一」,具體到技術上即「內外兼修」,不僅武術,書法、戲曲等民族藝術形式都講究「內外兼修」,武術不僅強調外練,更注重內練,「內練一口氣,「重智輕力」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特點,這種思想有其消極的一面,即形成了「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但是單純對武術而言,卻使武術形成了「重巧輕力」的技擊特色,從先秦時期的莊子「以巧鬥力多奇巧」、「後發先至」的理論,到明清時期太極拳「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的技法,無不體現了中國武術「尚巧」的特色。比試中以巧取勝往往得到人們的稱讚,而靠力取勝往往為人所不齒。
三、中華武術提倡武德。通過三個層次表現出來 :
第1個層次為個人和武德修養 它要求所有習武者都要「尊師重道」,做到「孝悌仁義」,「技道並重、德藝雙修」,「切戒逞血氣之私,好勇鬥很之舉」;
第2個層次表現為集體的道德觀念。它要求所有習武者和武術團體應「扶危濟貧,除暴安良」,做到「公定」、「安民」、「匡扶正義」、「見義勇為」和「以武會友」;
第3個層次表現為愛國主義的精神。它要求所有習武者和武術團體必須「精忠報國」,練武的目的在於「強種禦侮」和「愛國、修身、正義、助人」
四、中國武術對中華民族相容精神的塑造。中國武術發展過程中,它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和獨特表現形式,一方面與中國的釋家玄儒、政治倫理、兵農醫藝等相互聯絡,互相作用,共同組成絢麗多姿的中國文化整體,另一方面則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整個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徵。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其中融匯了中國的哲學、醫學、兵法、技藝、教育、美育等等,表現出博大的相容精神一綜上所述,中國武術在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影響下形成的武術精神,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
2樓:匿名使用者
有相當大的影響,可以說很多拳種從命名到理論,到實際的實踐,鍛鍊方法,技擊戰術等,都滲透著傳統文化的東西。準確點,應該說中國傳統文化和武術(包括八段錦等養身術)是融合在一塊的,互有補益的,很多大思想家也都是身體鍛鍊術方面的能者(比如老子、列子、朱熹等等),從體悟中總結理論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嘛。
3樓:匿名使用者
讓武術變得和玄術很接近,阻礙發展。
4樓:匿名使用者
點到為止 禮儀到位了
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的影響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有歷史可考始於2023年前的伏羲時代,伏羲畫先天八卦,傳下來周公擴為六十四卦,然後到2023年前的諸子百家,佛學也在這個時候傳入中國國,對中國起決定性影響的就是儒釋道三家了。
中國的文化可就厲害了,那是全世界最厲害的文化,儒家的「學以至仁」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渡人渡己」,都圍繞「修德歸道」
今天我們的文化方方面面都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而且這個影響是正面的,那些負面的影響其實是現代人對老祖宗的教誨理解不多,胡亂望文生義造成的。五四以來我們打到孔家店,全面西化,在物質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到達21世紀,人們開始發現危機重重,災難一個比一個大,大家都在找辦法,傳統文化這個時候就被重視了,所以現在中華大地重新興起傳統文化熱。這是很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情。
其實道理很簡單,小孩子遇到問題了就找父母,我們重拾傳統文化,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道理不適合精神文明發展的規律。今天所有的文化知識古人都曉得了,都有講過了,今人只不過抓住一片樹用白話文找例子證明而已。
中國傳統文化,或稱東方文化,是內斂包容的文化,符合自然大道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向外擴張的文化,發展到極致就會讓地球毀滅。
南懷瑾先生給儒釋道三家下定義:儒家開的是糧食店,離開她會餓死;道家開的是藥店,社會遇到問題必需進藥店;佛家開的是百貨商店,什麼都有,看看走走可買可不買總有收穫。
6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現代化,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
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又具有時代特徵。在歷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也是我們從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的歷史遺產。
它不僅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發生、演化的歷史,而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滲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制約著今日之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國傳統文化並不簡單地等同於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中華民族各種思想文化的總和,包括了各種觀念形態和物質形態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絡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係;二是相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儘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相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徵是促進自然、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
7樓:霖霖鈴
各種節日和祭祖都可以寫啊,古書什麼的……%
中華武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及地位
8樓:草原殺破狼
中國傳統文化,蘊含了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體現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伴隨著中華文明走過幾千年風雨歷程的中華武術,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斷粘附和涵攝,逐漸形成了以儒、道、墨等家思想以及中國傳統哲學、美學、醫學、兵法學、宗教學等文化內容為核心的,以高、難、精、美等形態特徵為外沿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性體育專案。
「武術屬於體育,但高於體育」,其主要原因還在於它具有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可以這樣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武術最穩固、最持久、最紮實的根基,也是武術保持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運動特點的關鍵所在。如若割裂了中國傳統文化,武術就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武術,更不可能高於一般體育。
因而,武術的繼承與弘揚,首先必須是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同樣,在對外開放的今天,武術走向世界的過程,同時也必然是中國文化對外推廣的過程。作為武術運動管理機構的決策層和武術工作者,對此都應有充分的認識。
**中國武術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係
9樓:匿名使用者
武術萌生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其發展與演變過程帶著顯著的傳統文化烙印。它既具備體育活動強身健體的共同特徵,又具有自己獨特的內涵和民族文化特徵。因此從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中研究、分析、提升武術的本質特徵,完整體現其精神實質,對我們順應傳統文化的根脈,繼承、發展武術事業,正確把握武術運動的發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華傳統文化與武術的關係
10樓:張巨集林
我認為練武和功夫的,語文知識和哲學學得好的,如果練武有恆心,就能達到武術的最高境界,因為文化知識高的人,理解能力強,悟性高,修為和功夫增長的也快,比如,李小龍,是大學哲學系,所以,他的截拳道練的達到了爐火純青,哲學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武術的修為。
傳統武術與傳統文化的關係1500字
11樓:迷宮號地塊
武術,又稱國術和武藝,是中國
傳統體育專案,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之一。中國武術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理論基礎,以內外兼修、術道並重為鮮明特點的運動。在源遠流長的發展過程中,武術浸透著中國傳統哲學、美學、中醫學、軍事學、倫理學、宗教學、文藝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多種學術理論的影響。
武術運動之所以能在中華體育史中放射出華光異彩,不僅是由武術運動本身的特點及其美學價值所決定,而且從運動中充分反映出它的思想內涵的豐富性,文化核心的系統性、連貫性、複雜性、經典性。中華武術在其發生、發展和日臻完美的過程中,有其極為深厚的文化淵源。武術運動的產生、發展和變革的過程都是與文化的產生、發展和變革相聯絡的。
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明史,中國人民絢麗多彩的文化史就是中華武術的源與流。 武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武藝運動中的集中反映。武術文化是「偃閉武術,闡揚文令」,後多指「強身、自衛等技擊之術」的文化體系。
它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沉積的反映。武術文化的理論和行為方式均受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制約。它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下,又有其獨有的理論涵蓋和行為特徵。
如太極拳就是道教文化的產物。 中華武術文化其涵蓋面很廣,包括武術行為的指導思想、哲學意識、理學原理、行為美感、意念體系、套路徑略、服裝器械、武藝門派等等,把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思想反映得既集中又深刻、既本質又表象,不僅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共性的反映,又具有武術本身獨特的個性內涵。所以說,武術文化的涵義就是以攻防格鬥的人體動作為核心的人體文化。
武術動作區別於其他人類活動動作,就在於這些動作(或符號)有自己的特殊定向和性質,也就是說,武術動作是發揮自我體力和技術優勢的戰鬥動作,是攻擊和防衛的統一體。由此可見,武術文化是人體動作的文化,在千變萬化的人體動作中,反映出人的思想、道德、意念、方式、手段、美感與文明程度,是人體動作的寶庫,是人體動作的高度完善、潛能發揮的最優方式,功能滲透到人體的諸多方面,可以說是人體文化之最。 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的思想對於武術文化有著極大的影響。
從「武術」概念入手看,「武術」一詞最早見於南朝,樑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中,有《皇太子釋奠合作詩一首》,詩中說:「國尚師立,家崇儒門,稟道毓德,講藝立言……偃閉武術,闡揚文令。」此乃偃武修文之意。
這裡的武術是泛指軍事。現代意義上的武術是指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攻防格鬥動作為素材,按照攻守進退動作疾徐、剛柔虛實等矛盾的互相變化規律進行格鬥,或徒手或器械的各種套路進行演練的民族形式體育專案。從武術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出:
最初「武」字是指軍事、技擊和強力之事。漢代許慎著《說文》引楚莊王釋武:「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
」從武術的功能方面,闡發了「武」的含義,當然有武而無術,亦不能稱之為武術。所謂「武術」的定義,當指以強力制止爭鬥的技能技藝。後來「武術」一詞,逐步演化為自衛強身的通用詞。
中華武術內容,流派林立,僅以《中國武術大典》收錄的流傳於全國各族人民中間的武術拳術就有320多個,拳術套路750多種,長短、軟硬、單雙兵械樣樣俱全,各種器械套路720多個。由史前至清初,中華武術一直存在著軍旅武術和民間武術兩大並行體系,它們既互相區別,又互相滲透,二者依存消長構成了中華武術的主要格局。所以說,中華武術文化與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意識如出一轍。
比如「太極」是中國哲學中的術語,指派生萬物的本源,「太極拳」是以太極之理立論的一種拳術,再如「八卦掌」就是以八卦的8個方位和人體各部比諸八卦以立名,借易理來說明拳理的……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武術中的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後發制人、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等戰略原理和虛實開合、進退守攻等一系列技法,無不體現深刻的哲學思想。正如太極拳名家楊澄甫所說:
「中國之拳術,雖派別繁多,要知皆寓有哲學之技術。」至於兩儀說,陰陽說,剛柔說,三才說,四象說,五行說,自然說,形神說,天人合一說等,在武術文化中可以說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劉峻驤《中國武術文化與藝術》一書中說:
「中國武術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理論基礎,以內外兼修,術道並重為鮮明特點的運動。」
中國傳統文化對西方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對西方的影響
漢唐以後,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思想以及文字 繪畫 建築 雕刻等等,傳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在日本的傳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學 陽明學 唐鑑真東渡,中國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傳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備真備 高僧空海 阿倍仲馬呂等到中國研習中國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 建築深受中國文化的...
中國傳統文化禮的理解,談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個人之禮 克己守禮修身,作為個人修養涵養,謂 禮貌 如 子曰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要做到這 四勿 就必須 克己 克服不良習性和私心,這也是如今我們常說的 戰勝自我 人際之禮 與人交以 禮 為重,卑己尊人。禮是講自我謙卑,卑己尊人 主張與人交往要低調 放下身段,把對方放在尊敬的地位...
中國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有什麼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有何影響
現在的大學生只盲目追求時尚忘卻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現在的學校應該重視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思想意識 價值觀念 行為模式都能產生積極影響。1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 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整合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 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