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簡體字是抄襲中國的嗎

2021-03-05 11:10:53 字數 5005 閱讀 3062

1樓:超級世界沫

嚴格上說,日本使用的漢字的確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因為當時日本正在學習中國唐朝的先進文化,進而也把漢字移植到自己的文化中去了,而漢字在日本也進行了改良,從而形成了日文,但是這也說明中日的文化是有共同點的.

日本的漢字簡化跟中國式走的兩條道路。日本官方簡化漢字的時間比中國早。並且一直在持續。

有少數日本的漢字跟中國的簡體字寫法一樣是非常正常的,因為簡體字的**都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古字、草字、俗字」等。很多簡體字是很早以前的古代就已經流傳到了日本去了。

但是很多的現代詞彙,確實是從日本引入的。因為中國最早大規模接觸的資本主義國家就是日本,雖然是西洋人先敲開中國的大門,但是由於路途太遠,到西方留學的華僑的數量遠不如後來到日本的多。而且日本先於中國進行了開放,所以許多的西方近代詞彙都是先通過日文的翻譯之後又翻譯成中文的,因為相比直接翻譯洋文,日文更接近中文,相對更好翻譯。

所以許多的近現代的詞彙,確實是從日文中翻譯過來的。近現代,在對西方科技和文化學習的速度方面,日本比中國快。再加上中國以前的書面語都是文言文,因此很多中日兩國沒有、從歐美引進的生活用品或事物的叫法是日本首先把這些事物的英文名稱翻譯成漢字(實際上是日文),於是中國便從日文中借用、拿來了這些翻譯語。

像「發明、法庭、襯衣、共產主義、資本家」等等這些詞彙,都是日本先翻譯成日文漢字,然後又反哺給漢語的

2樓:一杯水的願望

不是的。日本簡化漢字開始的比大陸早,許多大陸簡化漢字借鑑日本,比如「國」字,「蟲」字,都是借鑑日本。但是並不是完全借鑑照抄日本簡化漢字,畢竟中日兩國簡化漢字是兩個體系,遵循的思路是不同的。

東南亞地區新馬簡體漢字基本上是照搬大陸簡體漢字,只有少數漢字不同。

3樓:百度使用者

日本文字 是「中國草書」的 演變, 草書 即 「繁體字」的 簡寫 方式。 日本古代並沒有自己的文字,由於地理條件的原因,漢字通過朝鮮傳人日本,並被接受作為記錄日語的文字。儘管後來日本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假名,有了屬於本民族的文字,但是漢字在日本文字中仍占主導地位。

進入明治時代前後,日本人有感於科學技術的落後,他們要急起直追。日本的一些文學家在研究了西方文字以後,認為日本文字有很多的缺點,特別是漢字難學難記有必要加以改革。從此,關於漢字問題的爭論,斷斷續續一直延續到現在,各種意見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即:

全廢漢字論,現限制漢字論,擁護漢字論。日本**便開始實行限制漢字的國語政策。但是奇怪的是日語中的漢字並沒有因此而逐漸衰退`消亡,相反還在逐漸地增加`復活。

首先,是縱剖面的研究,即從事歷史方面的探索。拒史籍接著記載的材料分析,日本古代沒有自己的基礎文字,日本是從交通方便的古代朝鮮和中國引進漢字的,並利用漢字作為記錄語言的方法,利用漢字創造了萬葉假名和假名,使漢字成了不同語言體系的日語的載體。 其次,是橫切面的研究,即理論學說方面的探索。

我們以漢語中的古音為標準,對現代日語漢字音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得出的結論是:一,日語漢字音主要吳音與漢音兩種,吳音的母胎音是隋唐時期的漢字音。二,形成吳音與漢音兩種體系的原因主要是,吳音是伴隨著佛教文化傳人日本的,是在佛教界人士的堅持下,得以儲存和堅持下來的。

漢音是伴隨著儒教文化傳入日本的,它得到日本朝廷的大力提倡,在社會上廣泛使用,因此得到迅速發展。由此形成了吳`漢兩音並存的獨特現象。三,吳音和漢音無論是在聲母系統還是韻母系統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日本在引進漢字音時,是根據日語音韻的特點,有所取捨,有所改造的。我們通過對日本國字這一現象的觀察,認為日本人的祖先不但接受了漢字作為本國的文字,而且為了能適應記錄日語的需要,創造了漢字型文字——日本國字,由於這些字的造字方法深受中國會意造字的影響,因此絕大多數的日本國字是會意,隨著時代的變遷,日本的國字有的消亡了,有的保留了下來。同時,日本還對漢字進行了整理和簡化,主要採用限制漢字數量的方法,以假名代替漢字,從而達到限制漢字數量的目的,是日本整理與規範漢字的最大特色。

第三,從實用範圍考察。日本從2023年開始實行限制漢字的政策,至今,漢字在日本現代社會中使用的狀況究竟如何?得出的結論是在明治與大正時期,用漢字記錄的新詞語約佔80%以上,佔壓倒多數,進入昭和時期,漢字記錄的新詞語約佔50%,用假名記錄的新詞語約佔40%,發生這種逆轉,是由於人為的因素造成的。

在專業用語方面,漢字的佔有率也是相當高的,其中漢字佔有率最高的是邏輯學佔88%,最低是化學佔48.2%,化學在23個學科中是唯一的漢字佔有率低於一半的學科。我們考察了日本文化的載體。

漢字是日本的人名`地名的餓主要的物質材料,用漢字書寫的人名`地名佔95%以上。依靠漢字,日本的人名`地名在日本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充當了運載`傳播的工具和角色,向後人傳遞著日本各個時代的文化資訊。通過日本人名的用字,我們還可以看到中日兩國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事實。

還有通過對日本的報紙`雜誌`公用文`書信使用漢字的現狀的考察,我們得出如報紙和公用文在限制漢字方面比較堅決,用字較規範,而雜誌和書信在用字方面卻比較靈活,個人色彩比較濃重。再如,在同樣的字數內,報紙的漢字佔有率比雜誌高,這是因為報紙的版面少,而漢字能反映較大的資訊量等第。 通過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分析和考察,我們得出結論是隻要日本的政治`經濟態勢不發生根本轉變,那麼漢字在日本就不會消失。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漢字在日本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是用漢字載錄的,廢棄漢字,等於切斷歷史,使日本人與他們的傳統文化隔絕。再說,漢字跟儒教有關,跟忠君愛國有關,廢了漢字可以動搖日本的國體。

二,日語中的同音詞太多,據統計,日語的同音詞約佔日語詞彙的36.4%,同樣的讀音,往往可以理解成為幾十個不同的意思。如果不用漢字書寫,就會混淆不清,就會發生誤會。

三,漢字市是具有音`形`義的表意文字,它在日語中作為表意文字使用起來,極為簡潔精密,有時只從字形或字義就可以瞭解它的意思,它是漢字文化的精華。四,漢字在創造新詞方面,有很強的優越性,幾乎每個漢字都可以作為日語詞彙的構詞成份,據統計,在現代日語中,漢語詞彙約佔47.5%,幾乎達到日語總詞彙的一半。

五,漢字一旦熟識以後,腦神經馬上會起閃電式的反射作用而得其意義,拼音文字因為不能形義結合,必須經大腦轉駁而生反應作用,才能知其意義。如日本交通部曾一度廢棄漢字而改用拼音地名,後來經常出錯,在不得已之下又恢復了漢字地名,這就是現實生活中證明漢字不可廢棄的例子。 在日本社會中,知道漢字,尤其是清楚古代`近代漢字的人, 日本漢字是從中國傳入的.

也有日本人自造的漢字,但為數甚少(如働「はたらく」、峠「とうげ」等)。自2023年以後,繁難漢字逐漸被淘汰。 中日兩國漢字字型,一向大致相同。

20世紀以後各自向簡體轉化,產生一些差異。但也有自然地採用相同簡體字的情況.例如:

字型相同的:"蟲" "號" "壯" "聲" "亂" "國" "回" "盡" "舊" "體"等等 字型不同的:《日本》単帰難鉄図桜

4樓:對方考慮看過

是的。日本在漢字

未傳入之前本無文字,此一觀點早為公元九世紀時的一部份日本學者所主張。雖然也有人主張「固有文字存在說」-即所謂「神代文字說」,如德川時代後期的國學者平田篤胤(1776-1843)從國粹主義立場著有「神字日文傳」一書,力陳日本早在神代便有文字。惟事實上,這是留傳於對馬阿比留家者,為朝鮮諺文的竄改,是故所謂固有文字說不足憑信,而日本古代,現在已為一般學者所承認。

不寧惟是,多數日本學者鹹主張日本之有文字是在漢人渡日之後。

從公元前後開始,漢字作為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冶金、紡織、農耕等文明,以強大的輻射力量傳播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由此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漢字文化區。據史志文獻以及日本的考古發現,公元前1世紀,漢字就經由遼東、朝鮮傳入日本的九州、福岡等地。漢字的小篆體和隸書體多以銘刻在銅鏡上的形式傳入日本,這些文字元號和銅鏡上的其他圖案一樣,被日本人視為莊嚴、神聖、吉祥的象徵符號。

此後日本在仿製銅鏡時,也開始仿製漢字銘文。在日本福岡志賀島出土的漢代蛇紐印章,上有隸書「漢委奴國王」字樣,當為漢光武帝所賜印章。據日本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等載,應神天皇十六年公元年,《論語》、《千字文》等漢文書籍傳入日本。

尤其是在公元世紀,有大批懂漢文的朝鮮人渡海到達日本,大大推動了漢字在日本的傳播。日本儲存至今的一些金石文獻,如公元世紀中期的紀伊隅田八蟠神社銅鏡銘文、船山古墳大刀銘文,以及武藏稻荷山古墳鐵劍銘文等,都是日本使用漢文的早期材料。漢字的輸人和傳播,是日本化史上劃時代的重要事件。

5樓:哭了

說不清算不算抄襲 但是很多日本人還是很尊重漢字的 甚至於像我們中國有英語考級一樣 日本也有漢文的考試

6樓:百度使用者

是的 唐朝日本就已經是我國的依附國了 經常進貢啥的 什麼都是我們國家引進給日本的 只是把字型拆開,分解,再加工..

7樓:百度使用者

二戰之前日本用的中文,可是二戰之後美國佔領了日本,把日本的文字改為了偏假字,但是部分沒有改。

8樓:牛牛最美價

最開始日本是沒有文字的,他們是根據咱中文改編的

什麼叫歷史?

9樓:小笑聊情感

歷史有三層含義: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

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10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是很難定義的兩個字,有很多不同分類方法,從相對的層面來講,有學術歷史與通俗歷史,有歷史哲學與歷史考據,有正史和野史。

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說文解字》

歷史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我們承續祖先遺志的載體。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馬克思主義提出唯物史觀,其學說認為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野史即所謂的與正史相對的民間編纂的歷史,其大部分是根據傳聞、神話等編寫,有的具有真實性,而有的則有待考察。

簡體字是怎麼由來的

簡化漢字由來已久,漢字從甲骨文 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 楷書。楷書在魏晉時開始出現,而楷書的已見於南北朝 4 6世紀 的碑刻,到隋唐時期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之為 俗體字 漢字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中,簡繁互補是中國文字的演變規律。今天我們知道的最古老的漢字是甲骨文,它的筆畫最為簡單,但總量過...

這個字的簡體字是什麼,這個繁體字對應的簡體字是什麼

尋覓的 覓 字。古文的一種寫法,屬於異體字。康熙字典 午集下 穴字部 韻經 莫敵切,音密。與覓同。這個繁體字對應的簡體字是什麼?轂 拼音 g g 本義 車輪中心的圓木,周圍與車輻的一端相接,中有圓孔,可以插軸 沒有對應的簡體字。或許你想確認的是 榖 榖 是簡體字是 谷 繁體字是指漢字簡化後被簡化字所...

簡體字是什麼時候開始用的

1956年簡體字開始使用。漢字簡化的原則是 述而不作 約定俗成,穩步前進 也就是說盡量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1964年 又公告了 簡化字總表 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使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簡化偏旁的簡化字,第三表是由第二表類推的175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