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翻車在什麼時期翻車最早出現在什麼朝代

2021-03-05 15:41:33 字數 4991 閱讀 4728

1樓:虎踞江南

「翻車」的發明者是畢嵐。

畢嵐(?-189),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畢嵐創造的"翻車",據考證就是我國鄉村中一直至現代還使用的龍骨水車的前身(見王楨《農書》),基本原理與結構並無多大變化。

眾所周知,東漢的漢靈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在位時宦官繼續專權,**腐化成風,公開實官鬻爵,天下田畝增稅十錢,大建宮室等等。階級矛盾激化,終於引發了黃巾起義。因而畢嵐發明的翻車當時只能用於宮廷遊樂,根本不可能用於發展生產力。

到了曹操統一北方後,魏國的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要求當時的科學技術也能夠適應生產的需要而有所發展,這時「發明家馬鈞」便應運而生了。

馬鈞在前人創造用來吸水灑路的翻車的基礎上,設法加以改進,製造了既輕巧又便於操作的翻車。這種翻車,連小孩都能轉動,且能連續提水,可見有很大改進,所以很快流傳民間,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後來逐漸推廣使用,提高了抗旱能力,直到今天也還有一定的作用。

小結:東漢宦官畢嵐是我國歷史上「翻車」的創造者,而三國時的馬鈞,應是翻車技術的改進者。

2樓:彩霞滿天光

翻車

又名龍骨水車,舊時中國民間灌溉農田用的龍骨水車。為世界上出現最早、流傳最久遠的農用水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

曹魏時,經過改制的翻車用於灌溉。

《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臥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

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

如此連續迴圈,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即可灌溉,亦可排澇。中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翻車最早出現在什麼朝代?

3樓:難受君丶

翻車最早出現在東漢。翻車發明者是畢嵐(?—189),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

翻車又名龍骨水車,舊時中國民間灌溉農田用的龍骨水車。為世界上出現最早、流傳最久遠的農用水車。

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曹魏時,經過改制的翻車用於灌溉。

《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

4樓:匿名使用者

本題選d,翻車是在東漢改進的,真正出現是在三國時期,但是那時候的翻車不方便,所以真正意義上的翻車,是在東漢發明出來的

關於馬鈞製造翻車的事蹟,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記載很少,只是在《三國志·魏志》卷二九《杜夔傳》的後面,裴松之注云:「(魏明帝)時有扶風馬鈞,巧思絕世。」並附有三國魏末至晉初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的一篇《馬(鈞)先生傳》(後又被清嚴可均編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

因此,我們對馬鈞的生平才略知大概。

據《馬先生傳》記載,「居京都,城內有地,可以為園,患無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車,令童女兒轉之,而溉水自復,更入更出其巧百倍於常。」這大概也就是課本所依據的主要史料。

「其巧百倍於常」(它的功效比平常的翻車超出許多倍)說明在此以前即有舊式翻車,並非「創造」。所以這次教材修訂為「製造」不用「創造」字樣。那麼,翻車究竟是誰「創造」的呢?

據《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列傳·張讓》載,漢靈帝時,「讓、忠(趙忠)及……畢嵐……宋典十二人皆為中常侍」,「明年,遂使銘盾令朱典繕修南宮王堂。又使掖庭令畢嵐鑄銅人四列於倉龍、玄武闕。又鑄四鍾,皆受二千斛,縣(懸)於玉堂及臺殿前。

又鑄天祿蝦蟇,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這是我國「翻車」一詞見於史籍之始。

在此以前的任何書籍中均未見記載。畢嵐的「作翻車」才是「始作」(「創造」)。據唐李賢(章懷太子)注云:

「翻車,設機車以引水。渴烏,為曲簡,以氣引水水上也。」所謂「設機車」是說他所創造的翻車上已有輪槽板、齒輪等機械傳動裝置。

畢嵐創造的「翻車」,據考證就是我國鄉村中一直至現代還使用的龍骨水車的前身(見王楨《農書》),基本原理與結構並無多大變化。

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看出,畢嵐不僅負責鑄造了「銅人」、巨「鍾」,會「吐水」的「天祿」(神話傳說中的獸名)、「蝦墓」(即**),還負責製作了「設機車以引水」的「翻車」和「以氣引水」的「渴烏」。況且,東漢早有宦官監工製作器械的先例。所以,畢嵐創制翻車是完全可能的。

誠然,身為宦官的畢嵐是不可能親自去製造翻車的。然而他負責製造的翻車,且能大量引水,開我國水車歷史之先河,這在距今一千八百年前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的偉大發明。畢嵐所創造的翻車,雖未直接運用於農業生產,但「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故對於國計民生也是有一定貢獻的。

我們知道,漢靈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在位時宦官繼續專權,**腐化成風,公開實官鬻爵,天下田畝增稅十錢,大建宮室等等。階級矛盾激化,終於爆發了黃巾起義。因而畢嵐的發明創造就只能用於宮廷遊樂,根本不可能用於發展生產力。

到了曹操統一北方後,魏國的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要求當時的科學技術也能夠適應生產的需要而有所發展,這時「發明家馬鈞」便應運而生了。

馬鈞在前人創造用來吸水灑路的翻車的基礎上,設法加以改進,製造了既輕巧又便於操作的翻車。這種翻車,連小孩都能轉動,且能連續提水,可見有很大改進,所以很快流傳民間,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後來逐漸推廣使用,提高了抗旱能力」,在今天也還有一定的作用。

馬鈞雖「巧思絕世」,但出身貧苦,加之封建統治者對科學技術創造發明的極端不重視,他的革新與創造,往往遭到只會說空話的達官貴人的譏笑和非難,故多不見經傳;畢嵐雖見諸史冊,但卻是宦者,加之東漢的宦官多數橫行不法,故也被世人所不齒。

畢嵐是我國歷史上「翻車」的「創造」者,而三國時的馬鈞,應是翻車技術的「改進」者。

5樓:青少年的紅星

東漢末年馬鈞發明翻車。

6樓:匿名使用者

d翻車最早出現在東漢,由三國時期馬均發明,後代又稱它為龍骨車。

翻車和筒車的年代及其區別?

7樓:旭日雲香

翻車漢代,出現了一種新式的提水工具——翻車。據《後漢書》記載,東漢時畢嵐發明了翻車,「翻車設機車以引水」。翻車的工作原理是:

其上、下鏈輪,一主動,一從動,繞在輪上的翻板就是傳動鏈,這個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一面帶動翻車轉動,一面把水提上來。長期以來,翻車成為我國農村中應用最廣、最為重要的一種提水機械。馬鈞對翻車進行了改進,製造了新式翻車,結構精巧,能連續不斷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

這種新式翻車也較省力,兒童都能轉動。以後,這種翻車發展為龍骨水車,對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筒車 亦稱「水轉筒車」,是唐代出現的一種提水工具。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其原理為:

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兩個硬樁,制一大輪,將大輪的軸擱在樁叉上。大輪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裡,可自由轉動。大輪輪輻外受水板上斜繫有一個個竹筒,岸旁湊近輪上水筒的位置,設有水槽。

當大輪受水板受急流衝激,輪子轉動,水筒中灌滿水,轉過輪頂時,筒口向下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並沿水槽流向田間。此種筒車日夜不停車水澆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高,約產生於隋唐時代。唐詩人劉禹錫有《機汲記》加以描述。

直至今日,雲、桂、川、甘、陝、粵等地仍使用之。此外,尚有「畜力筒車」,依靠齒輪傳動帶動筒車;「高轉筒車」,通過兩大輪,將低處之水帶向高處,結構均巧妙合理,為我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唐陳廷章《水輪賦》:

「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

雖破浪於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於波面,終夜有聲。」宋梅堯臣《水輪詠》:「孤輪運寒水,無乃農自營。

隨流**速,居高還復傾。」《宋史.太祖紀三》:

「六月庚子,步至晉王邸,命作機輪,挽金水河注邸中為池。」宋李處權《土貴要予賦水輪》詩:「江南水輪不假人,智者創物真大巧。

一輪十筒挹且注,迴圈下上無時了。」明王臨亨《粵劍編》卷三:「水車,每輻用水筒一枚,前仰後俯,轉輪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為輪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

」筒車與三國時翻車比較,翻車轉動需人力帶動,而筒車則是隨水流自行轉動,可見優於前者。

筒車和翻車分別是哪個朝代的?

8樓:匿名使用者

翻車 漢代,出現了一種新式的提水工具——翻車。據《後漢書》記載,東漢時畢嵐發明了翻車,「翻車設機車以引水」。翻車的工作原理是:

其上、下鏈輪,一主動,一從動,繞在輪上的翻板就是傳動鏈,這個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一面帶動翻車轉動,一面把水提上來。長期以來,翻車成為我國農村中應用最廣、最為重要的一種提水機械。馬鈞對翻車進行了改進,製造了新式翻車,結構精巧,能連續不斷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

這種新式翻車也較省力,兒童都能轉動。以後,這種翻車發展為龍骨水車,對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筒車 亦稱「水轉筒車」,是唐代出現的一種提水工具。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其原理為:

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兩個硬樁,制一大輪,將大輪的軸擱在樁叉上。大輪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裡,可自由轉動。大輪輪輻外受水板上斜繫有一個個竹筒,岸旁湊近輪上水筒的位置,設有水槽。

當大輪受水板受急流衝激,輪子轉動,水筒中灌滿水,轉過輪頂時,筒口向下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並沿水槽流向田間。此種筒車日夜不停車水澆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高,約產生於隋唐時代。唐詩人劉禹錫有《機汲記》加以描述。

直至今日,雲、桂、川、甘、陝、粵等地仍使用之。此外,尚有「畜力筒車」,依靠齒輪傳動帶動筒車;「高轉筒車」,通過兩大輪,將低處之水帶向高處,結構均巧妙合理,為我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唐陳廷章《水輪賦》:

「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

雖破浪於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於波面,終夜有聲。」宋梅堯臣《水輪詠》:「孤輪運寒水,無乃農自營。

隨流**速,居高還復傾。」《宋史.太祖紀三》:

「六月庚子,步至晉王邸,命作機輪,挽金水河注邸中為池。」宋李處權《土貴要予賦水輪》詩:「江南水輪不假人,智者創物真大巧。

一輪十筒挹且注,迴圈下上無時了。」明王臨亨《粵劍編》卷三:「水車,每輻用水筒一枚,前仰後俯,轉輪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為輪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

宋詞最早出現在哪個時期古詩詞最早出自那個朝代?

宋詞從唐 五代 北宋初年的誕生期,到北宋中葉到南渡的發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榮期,直至南宋後期的衰微期 一 唐 五代 北宋初年 宋詞的誕生期 詞最初在唐代就開始出現了,在晚唐五代以後才被人們簡稱為 曲子詞 例如 唐代詩人李白的 菩薩蠻 以及白居易和劉禹錫的 憶江南 都屬於最早的文人詞作,它們也是詞體...

我國古代出現銅器是在什麼時候,最早出現銅器是什麼時候

姜寨遺址出bai土的黃銅片和du黃銅環就是冶煉而成zhi,距今6700年。我國最早dao 的冶煉青銅專器為甘屬肅馬家窯遺址出土的青銅刀,距今也有5000年。銅器,青銅器的簡稱,也泛稱各種銅器。銅器是指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製成的器皿 用器等。青銅,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 錫 鎳 鉛 磷等...

雞首壺最早出現於西晉時期,市場價值如何

雞首壺,真品有價值的 不過今年的 持續低迷,真品最好是不要出手!有誰知道這把雞首壺是什麼時期的嗎?雞首壺的介紹 雞首壺最早出現於西晉時期 公元265 316年 由浙江地區的越窯首先創制。到東晉時,雞首部分的作用逐漸由裝飾性變為實用性,雞首與壺腹相通,成為可以出水的流部。至唐代 公元618 90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