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維
釋義:起首的第一點為全字的定下範例,開篇的第一個字是全幅設定準則。
出處:初唐·孫過庭《書譜》
原段:《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況書之為妙,近取諸身。假令運用未周,尚虧工於祕奧;而波瀾之際,已浚發於靈臺。必能傍通點畫之情,博究始終之理,鎔鑄蟲篆,陶均草隸。
體五材之並用,儀形不極;象八音之迭起,感會無方。至若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遣不恆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無間心手,忘懷楷則;自可背羲獻而無失,違鍾張而尚工。譬夫絳樹青琴,殊姿共豔;隋珠和璧,異質同妍。何必刻鶴圖龍,竟慚真體;得魚獲兔,猶吝筌蹄。
譯文:《易經》上說:「**天文,可以察知自然變化;瞭解人類社會,可以用來治理天下。
」何況書法的妙處。假使筆法奧祕之處也未掌握,就須經過反覆實踐,以指使手中之筆。學書須懂得使點畫能體現情趣,全面研究起筆收鋒的原理,融合蟲書、隸書的韻致。
體會到用五材來製作器物;像用八音作曲,演奏起來感受也就興會無窮。
若把多個筆畫擺在一起,它們的形狀應各不相同;幾個點排列一塊,體態也應各有區別。起首的第一點為全字的定下範例,開篇的第一個字是全幅設定準則。筆畫各有伸展又不相互侵犯,結體彼此和諧又不完全一致;留筆不感到遲緩,走筆不流於滑速;燥筆中間有溼潤,濃墨中使出枯澀。
不依尺規能令方圓適度,棄用鉤繩而致曲直合宜;使鋒忽露而忽藏,運毫若行又若止,極盡字型形態變化於筆端,融合作者感受情調於紙上;心手相應,毫無拘束。這樣,自然可以背離羲之、獻之的法則而不失誤,違反鍾繇、張芝的規範仍得工妙。
一、賞析
初唐書論,最重要的還是孫過庭的《書譜》。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論,內容廣博巨集富,涉及中國書學各個重要方面,且見解精闢獨到,揭示出了書法藝術的本質及許多重要規律,從而成為我國古代書法理論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質的著述,標誌著中國書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輝煌的階段。
裡,著重介紹《書譜》對書法藝術"表情"本質的揭示與闡發。 書法藝術的根本追求何在?書法藝術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這是中國書學真正成熟與自覺的表現。而孫氏主要的理論貢獻,就在於他在《書譜》中一以貫之,對中國書法的"表情"本質做了科學而鮮明的揭櫫與反覆而深入的論述。
二、作者簡介
孫過庭(646~691),名虔禮,以字行。杭州富陽(今屬浙江)人,一作陳留(今河南開封)人。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
曾任右衛胄參軍、率府錄事參軍。胸懷大志,博雅好古。擅楷書、行書,尤長於草書,取法王羲之、王獻之,筆勢堅勁,直逼二王。
宋米芾以為唐草得二王法者,無出其右。
2樓:織鴛
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意思是說,寫書法起筆時的第一點就是整個字的規範,第一個字就是整幅作品的標準。這第一點的好壞,關係到整個字所有筆畫的好壞,那第一個字的成敗,也關係到整幅作品所有字的成敗。
」做工作恰如這一』,甘當表率才能做好工作。
一成之規什麼意思?
3樓:多元老人
據網上搜尋知:
唐•孫過庭《書譜》:「若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違而不犯,和而不同。」說的是:一點的起筆,成為整個字的規範;一字的神態,就是通篇文字的準則。
指書法的起筆決定字型,首字決定篇章。
可見本題的「一成之規」即「一點成一字之規」的縮寫。
4樓:
一成之規:一經形成,不再改變的規距、規定、規則。
5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一定之規這個成語
一定之規
一定之規,成語,作賓語,意思是一定的規律或規則。比喻已打定的主意。出自明·趙弼《繁邑古祠對》:"古今一定之規,孰敢毫釐之譖。"
6樓:鈿鐥嶨蓮
釋義:起首的第一點為全字的定下範例,開篇的第一個字是全幅設定準則。
出處:初唐·孫過庭《書譜》
原段:《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況書之為妙,近取諸身。假令運用未周,尚虧工於祕奧;而波瀾之際,已浚發於靈臺。必能傍通點畫之情,博究始終之理,鎔鑄蟲篆,陶均草隸。
體五材之並用,儀形不極;象八音之迭起,感會無方。至若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遣不恆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無間心手,忘懷楷則;自可背羲獻而無失,違鍾張而尚工。譬夫絳樹青琴,殊姿共豔;隋珠和璧,異質同妍。何必刻鶴圖龍,竟慚真體;得魚獲兔,猶吝筌蹄。
譯文:《易經》上說:「**天文,可以察知自然變化;瞭解人類社會,可以用來治理天下。
」何況書法的妙處。假使筆法奧祕之處也未掌握,就須經過反覆實踐,以指使手中之筆。學書須懂得使點畫能體現情趣,全面研究起筆收鋒的原理,融合蟲書、隸書的韻致。
體會到用五材來製作器物;像用八音作曲,演奏起來感受也就興會無窮。
若把多個筆畫擺在一起,它們的形狀應各不相同;幾個點排列一塊,體態也應各有區別。起首的第一點為全字的定下範例,開篇的第一個字是全幅設定準則。筆畫各有伸展又不相互侵犯,結體彼此和諧又不完全一致;留筆不感到遲緩,走筆不流於滑速;燥筆中間有溼潤,濃墨中使出枯澀。
7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作賓語,意思是一定的規律或規則。比喻已打定的主意。出自明·趙弼《繁邑古祠對》:「古今一定之規,孰敢毫釐之譖。」
8樓:匿名使用者
前人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願意改變
之師的之什麼意思,一字之師的之什麼意思
成語 一字bai之師 原意是du 改正一zhi 個字的老師。在這裡,dao之 專是 的 的意思。屬 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 一字師 或 一字之師 典 故 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江西宜春。他以文會友,經常和一些文人往來。當地有個叫齊已的和尚,對詩文很有興趣。他早就...
一邱之鶴,是什麼意思謝謝,一邱之鶴是什麼意思
一丘之貉 y 來 qi zh h 自 解釋 丘 土山 貉 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個土山裡的貉。比喻彼此同是醜類,沒有什麼差別。出自 漢書 楊惲傳 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寫錯了吧,一丘之貉是吧 一丘之貉 一個土山裡的貉。比喻彼此同是醜類,沒有什麼差...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是什麼意思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是漢語成語,意思是指有許多人說奉承的話,不如有一人講真話,直言不諱。同 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拼音 qi n r n zh nu nu b r y sh zh 釋義 指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用法 作賓語 定語 分句 用於處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