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為什麼都戴帽子?那個帽子有什麼講究嗎

2021-03-06 10:10:20 字數 5078 閱讀 5158

1樓:飛翔的紅膏熗蟹

瓜皮帽實際上起源於明朝,正式的名字叫"六合一統帽"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為了恢復中華衣冠制度,重新設計並制定了一系列華夏衣冠的樣式。這種帽子是帶有美好寓意的,它代表著國家統一

2樓:心願荷花開

這個屬於風俗,就是戴高帽的意思。

3樓:赧朋申屠微婉

克萊在跟著李他們逃走的時候把帽子弄丟了,那女的是克萊她媽,認出了這頂帽子所以撿走了

4樓:儔僥由儐

(一)皇帝

1.袞冕

明朝在洪武十六年(公元2023年)始定袞冕制度,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2023年)、永樂三年(公元2023年)時又分別做過補充修改。 袞冕的形制基本承襲古制,在圓柱形帽捲上端覆蓋廣一尺二寸、長二尺四寸,用桐板做成的綖,綖板前圓後方,用皁紗裱裹。綖板前後各有12旒,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根穿五彩玉珠12顆,每顆間距一寸。

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紗,裡裱硃色紗做成。帽卷兩側有紐孔(戴時用玉簪穿過紐孔把冕固定在頭頂的髮髻上),下端有武(即帽圈),紐孔和武都用金片鑲成。綖板左右懸紅絲繩為纓,纓上掛黃玉,垂於兩耳之旁,叫作〓纊充耳。

此外,綖板上還懸有一根朱紘。 與此配套的袞服,據《明史·輿服志》記載,由玄衣、黃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配成。據永樂三年的定製,玄衣肩部織日、月、龍紋,背部織星辰、山紋,袖部織火、華蟲、宗彝紋,領、褾(袖端)、襈(衣襟側邊)、裾(衣襟底邊)都是本色。

纁裳織藻、粉米、黼、黻紋各二,前三幅、後四幅,腰部有襞積(褶襉),綼(裳的側邊),褐(裳的底邊)都是本色,腰以下前後不縫合。中單以素紗製作,青色領、褾、裾,領上織黻紋13,蔽膝與裳同色,織藻、粉米、黼、黻各2,本色邊。另有黃、白、赤、玄、縹、綠六彩大綬和小綬,玉鉤、玉佩,金鉤、玉環及赤色襪、舄,但《三才圖會》的附圖與此略有不同。

2.通天冠

洪武元年定製(公元2023年),加金博山附蟬,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玉簪導。與絳紗袍、皁色領、褾、裾的白紗中單、絳紗蔽膝、白色假帶、方心曲領、白襪、赤舄配套,為皇帝郊廟、省牲、皇太子冠婚、醮戒時所穿。

(二)文武**

1.文武官朝服

洪武二十六年定製,凡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頒詔、開讀、進表、傳制都用樑冠、赤羅衣,青領緣白紗中單,青緣赤羅裳,赤羅蔽膝,赤白二色絹大帶,革帶,佩綬,白襪黑履。以樑冠上的樑數區別品位高低。公冠八樑,侯、伯七樑,都加籠巾貂蟬(貂原來掛貂尾,後以雉尾代替,蟬是金飾)。

駙馬七樑不用雉尾。

2.文武官公服

洪武三年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其帶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銀花,四品素金,五品銀鈒花,

六、七品素銀,

八、九品烏角。

3.文武官常服

凡常朝視事穿常服。明初常服與公服都是烏紗帽、團領衫、束帶。洪武六年規定

一、二品用雜色文綺、綾羅、彩繡,帽珠用玉;三至五品用雜色文綺、綾羅,帽頂用金,帽珠除玉外隨所用。六至九品用雜色文綺、綾羅,帽頂用銀,帽珠瑪瑙、水晶、香木。一至六品穿四爪龍(蟒),許用金繡。

(三)明代的巾帽

明代一般人常用的巾幅名目較多,有些是唐、宋傳留下來的,有些是遼、金、元遊牧民族流傳到中原、保留到明代的,還有一些是明代新創的。例如儒巾、軟巾、諸葛巾、東坡巾、山谷巾,都是傳統的巾式。方巾是古代角巾,明郎瑛《七修類稿》說,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召見浙江山陰著名詩人楊維禎,楊戴著方頂大巾去謁見,太祖問他戴的是什麼巾,他答道叫四方平定巾,明太祖聽了大喜,就讓眾戴之。

明初有一種用黑色細繩、馬尾鬃絲或頭髮編結的網巾,網口上下用帛包邊,長有二玉或金屬小圈,二邊各系小繩交穿於二小圈內,上面束於頂發,下面可用總繩拴緊,故又名「一統山河」或「一統天和」。網巾的用處是可以保持頭髮不亂。《七修類稿》說明太祖到神樂觀,見有道士於燈下結網巾,問之,答是網巾。

第二天明太祖就命此道士為道官,並取網巾頒告天下,使人無貴賤皆帶之。明朝官服戴紗帽籠巾,下面多先戴網巾起約發作用。天啟時,削去網帶,止束下網,名為「懶收網」。

另外有四周巾,用二尺多的幅帛裹頭,餘幅後垂,為燕居之飾。純陽巾,頂部用帛疊成一寸寬的硬褶,疊好後像一排竹簡垂之於後,以八仙中的呂洞賓號純陽名之。這種巾子也可按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的名,稱之為樂天巾。

老人巾,是明初始興的巾樣,明太祖用手將頂部按之使之前仰後俯,就依樣改制之,惟老年人所戴,故稱老年巾。將巾、結巾,都是用尺帛裹頭,又綴片帛於後,其末端下垂,俗稱扎巾。此外還有兩儀巾,後垂飛葉兩片。

萬字巾,上闊下狹形如萬字。鑿子巾,即唐巾去掉帶子。凌雲巾,因形狀詭異被禁用。

明朝民間最流行的是瓜皮帽,當時稱六合一統帽或小帽,是用六塊羅帛縫拼,六瓣合縫,下有帽簷,當時南方百姓冬天都戴它。《棗林雜記》說,隆慶時,嘉善丁清做句容縣令,他的父親告誡他說:「你們這些戴紗帽的人說好,我不信,當差的說好,我更不信。

穿青衿(藍衫)的讀書人說好,亦不信,惟瓜皮帽子說好,我就信了。」明朝瓜皮帽頂只許用水晶、香木。到清朝上上下下都戴這種帽子,材料用紗、緞、倭絨、羽綾,一般用絲絛結頂,講究的用金銀線結頂,也有用玉頂或紅珊瑚頂的。

遇喪事,帽頂用黑或白。直到抗日戰爭期間,民間仍有人戴的。從造型來看,與三國時曹操所創的恰帽一脈相承,曹因當時天下荒亂,資材匱乏,所以擬古皮弁式樣,裁縑帛以為恰,合於簡易隨時之義。

瓜皮帽款式則稍有改進。

軟帽:為一塊圓形布帛作帽頂,下縫布帛帽圈而成的便帽,後垂雙帶,廣州東山梅花村明戴縉墓曾出土此種軟帽。與江蘇揚州明墓出土的儒巾款式基本相同。

烏紗帽:是用烏紗製作的圓頂官帽,東晉宮官已戴之。隋朝帝王貴臣多穿黃色紋綾袍、烏紗帽、九環帶、烏皮靴。

後漸行於民間。唐代風行折上巾,烏紗帽漸廢。明朝採晚唐、明代襆頭形式制烏紗帽為百官公服,上海盧灣區明潘氏墓曾有烏紗帽實物出土。

而北京定陵出土明萬曆皇帝所戴翼善冠,則是唐代烏紗折上巾的發展。

煙墩帽:直簷而頂稍細,上綴金蟒或珠玉帽頂。冬用鶴絨或紵絲、縐、紗製作,夏用馬尾結成,內臣所戴,四川陽城明墓有戴煙墩帽俑出土。

邊鼓帽:是一種長尖頂帶簷的圓帽,元代遺制,為一般市井少年、平民、僕役等常戴,明嘉靖時極流行,清代亦常見。

瓦楞帽:帽頂摺疊似瓦楞,故名。或用牛馬尾編結。嘉靖初生員戴之,後民間富者亦戴。或即《留青日札》所說官民皆戴的形似古代兜鍪,其簷或圓、或前圓後方的帽子,也是元代帽式的流傳。

奓(zhà音乍)簷帽:為圓帽頂,帽簷外奓如鈸笠,可以遮陽的帽子,《事物紺珠》說圓帽,是元世祖出獵時因日光射目,以樹葉置帽前,其後雍古剌拉氏用氈片置帽子前後,即奓簷帽。明代宣宗行樂圖、憲宗行樂圖畫帝王便服,也戴這種帽子。

笠〓:〓即莎草(又名夫須),用莎草皮編為笠,用以避雨,皇帝所戴。圖見365頁《三才圖繪》。

大帽:明太祖見生員在烈日中上班,就賜遮陰帽,形如煙墩帽而有帽簷。圖見365頁《三才圖繪》。

氈笠:帽形尖圓而有帽頂,卷帽簷前高後低,為遊牧民族傳統帽式。圖見365頁《三才圖繪》。

韃帽:用皮縫成瓜皮帽形,帽頂掛獸皮為飾,帽簷緣毛皮出鋒,此亦遊牧民族傳統帽式。圖見365頁《三才圖繪》。

方頂笠子:明代農民許戴笠子,多劈細竹篾作胎,外罩馬尾漆紗羅,元代笠子帽作方頂式,蒙古族中層官吏所戴,明弘治刻本《李孝美墨譜》所畫制墨工人都戴此種笠子。

明代巾帽種類繁多,官服冠帽,傳承唐宋遺制而形制更趨繁麗,一般巾帽則常保持元蒙狀貌,因其造型簡約而適用。

古人為何會帽子不離身呢,戴冠、帽、巾又有什麼不同的寓意呢?

5樓:冞冞蛙

我們看電視上熱播的古裝劇,許多男性角色會戴帽子,而且戴的帽子各不相同,這是因為不同的帽子代表不同的地位。

首先,束冠是男性成年的象徵。古代的男性,到20歲時舉行一場「**禮」,由家中地位高的長輩給他戴一頂帽子,表示這個人已經成年,可以擔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弱冠之年」。

其次,不同的帽子象徵著不同的社會地位。

冠是士族的標誌,一般在正式場合才會戴

,主要用來顯示身份地位。比冠更高一級的是冕,只有擁有最高權利的帝王才有資格戴。而帽是日常生活中的服飾之一,**百姓都能戴。

平民戴不起冠冕,只能在頭上裹一塊布,稱為「巾」。到了漢朝,束巾在書生當中流行起來。

在等級制度森嚴的明朝,如果不按要求佩戴帽子,可能被皇帝賜死。

最後,帽子和古代禮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如前文提到的弱冠之年,在正式場合中必須束冠等。不束髮在古代是失禮的表現,不尊重接見之人。

而在戰場中,武將散發出徵表示對敵方的蔑視。除此之外,納諫和請罪時必須免冠。

清朝滅亡之後,隨著西方文化的湧入,戴帽子便不再有等級之分,人人都可以戴帽子,當今時代,帽子變成流行的時尚單品之一。

別看小小一頂帽子毫不起眼,它蘊含著我國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從中可見時代的發展。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古代的帽子代表身份地位,所以都不一樣,地位從高到低佩戴相應的也就是冠,帽,巾,一般巾也就是最底層勞動人民戴的。

7樓:並轡小驢隴上行

答案是:冠、帽、巾是社會身份和財富的象徵,冠所謂社會精英人士的象徵 ,帽是有一定財富的中產象徵,而巾這是平民百姓的象徵。

8樓:fiy呵呵

古代人講求,正衣冠,帽子對於古代人有著特殊的要求和意義。並且不同地位的人帶不同的帽子。

9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為了彰顯身份了,不同的帽子代表不同的階級,而且帽子上的裝飾品也體現了主人的品味和尊貴。一般**就可以及冠,百姓販夫戴帽易於分辨,巾多出自文人雅士,也是一種學問的象徵吧。

10樓:峰海霽雲

古人的帽子主要是用來約束頭髮的,不能披頭散髮,所以必須要經常戴著帽子。冠巾的區別在於財富和地位以及年齡的不同。

11樓:1不滅少年

古代的帽子是用來區分等級階層,不同的帽子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很有講究,不能隨意亂帶。

12樓:周虎虎

帽子有高有低,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帽子,上面鑲嵌著的珠寶也是很有講究的,有些帽子是隻有**才能戴而百姓是不能戴的,每個朝代會有每個朝代的規矩。

13樓:不想當無所謂了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帽子的基本功能就是在冬天的時候防寒保暖、夏天的時候遮陽擋雨,但是呢,不同身份的人帶的帽子的種類是不同的,要按身份來。

為什麼跑步健身的人,都喜歡戴帽子了

這個應該是經常跑步的經驗,早晚溼寒,運動時頭部容易出汗,被寒風侵襲容易著涼,戴帽子起到保暖禦寒的作用。另外室外運動會有灰塵顆粒,容易附著在有水分的頭髮中,要勤洗頭,不然頭髮髒得快。戴帽子能夠起到防塵的作用。帽子可以避寒,也可防晒,夏季天亮得早,即使清晨,太陽也耀眼刺目,類似棒球帽裝的大簷帽,會起到很...

男士風衣有帽子,配什麼好看,男生戴帽子搭配什麼衣服

男士駝色風衣可復以配黑色的線制帽子好看!男士帽子的選擇除了顏色與衣服的正確搭配外,還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1 首先,選擇帽子的號數。男帽的號數就是頭圍的釐米數,一般成年男子是55 56cm,帽子太緊會對頭皮造成壓迫,影響頭部血液迴圈,髮際等部位的毛孔容易鬆弛,也會誘發脫髮,所以最好選擇質地柔軟寬鬆的帽子...

大圓臉的人適合戴帽子嗎?為什麼?

大圓臉的人,我覺得還是挺適合戴帽子的,因為那樣可以讓自己的臉變得很小,所以挺適合戴帽子的,特別是那種比較大的帽子,可以襯托自己的臉小。很適合,因為帽子很大的話就會遮住額頭部分,就會顯得臉特別小,都說頭髮遮醜,其實帽子有時候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有很多人都說大圓臉的人不適合戴帽子,因為他們臉很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