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臺灣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怎麼來的

2021-03-06 16:56:58 字數 3600 閱讀 8029

1樓:寂寞的王定國

在中國的史籍記載中,臺灣在戰國時代稱為「島夷」,前後漢和三國時代稱「東鯤」、「夷洲」,隋、唐以後稱「流求」,明萬曆年間正式在公文上使用「臺灣」的名稱。

相關歷史見

有人說「臺灣」是古代神話傳說「岱嶼」和「員嶠」首字聯名「岱員」轉變而來的;也有人說「臺灣」是因盛行於閩臺地區的颱風而得名;還有人說「臺灣」原作「埋冤」,後因其詞不詳才改稱為「臺灣」的。意即「明代漳泉人入臺者,每為天氣所虐,居者輒病死,不得歸,故以埋冤名之,志慘也。其後以埋冤不祥,乃改今名」(連橫:

《臺灣通史·開闢篇》)。更多的人則主張「臺灣」之名**於陳第所著《東番記》中的「大員」、周嬰《遠遊篇》中的「臺員」和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中的「大灣」。「臺灣」則由「大員」、「臺員」、「大灣」等或因語音相同轉譯,或以當地部落名稱謂轉化而來的。

例如《辭海》等都持這種看法。譚其驤等在《我國省區名稱的**》臺灣省條中,闡明瞭「臺灣」名稱的演變過程和各個時期的地域所指。文中說,十六世紀時有「大員」之稱,本指今臺南安平鎮附近一帶,是當地高山族部落名譯音。

進入十七世紀「大員」又改寫成臺灣。其時荷蘭侵略者在該地所築的熱蘭遮(zeeiandia)城,華人即稱之為臺灣城。2023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全島後,「臺灣」所指大致在今臺南市一帶。

清初建立臺灣府後,臺灣一名所指地域才包括整個島嶼。另一種看法,認為因荷蘭人在海灣修城築臺,故名「臺灣」。道光重刻本康熙《臺灣縣誌》雲:

「荷蘭設市於此,築磚城,制若崇臺,其海濱沙環水曲曰灣,又泊舟處概謂之灣,此臺灣所由名也。」

此外,成書早於《東番記》的《日本一鑑》的《窮河話海》和《桴海圖經》兩冊中,都把臺灣稱作「大惠」。吳壯達認為「大惠」與《東番記》的「大員」及後出現的「臺員」、「大灣」 都是對同一地理物件的名稱從閩南方言轉化。他從安平古海灣「大灣」的轉化論證「臺灣」一名由來於「大灣」。

又據康熙《臺灣縣誌》所築城堡「制若崇臺」,「臺灣」的「臺」與「灣」兩字聯稱的含義才成立。2023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臺灣」一名才被人們採用。邵秦在《臺灣名稱由來考略》(載《歷史研究》2023年第2期)一文中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臺灣閩音稱謂大員、臺員、大灣等,在荷蘭人侵臺前早已存在,在修城築臺前荷蘭人也隨中國人稱安平為「大員」;也不同意把「臺灣」之稱*****灣的「大灣」一名轉化而來,因為《東番記》並未記成大灣而寫成大員,《遠遊篇》作臺員。

「大員」、「臺員」在字義上不能表示出海灣之意。「臺灣」 應由來於原安平地區土著臺窩灣族,以其族名稱其地,據調查確認臺南城的大灣莊為臺窩灣族原住地。「大灣」即「臺窩灣」的同音異字。

荷蘭文獻中對安平一帶有時寫成tayo***n(臺窩灣),有時寫成tyovon(梯窩灣)、teijoan(大員)、toyouan(臺員)等。

中荷兩國的兩種不同民族語言對該地稱呼基本一致的記載,雄辨地證明了關於臺灣名稱最早**的出處,即與臺灣安平一帶土著臺窩族名稱有關。關於「臺灣」名稱的由來,目前雖仍存在分歧,但在辭書、報刊出版物中,涉及有關臺灣名稱**的有其一定的傾向性,很多專家、學者又都在積極研究**這個問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能揭開這個謎底。

相關史料見

2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古稱有:

秦朝稱臺灣為「瀛州」

三國時期稱為「夷州」

隋代改為「流球」

宋朝稱「毗舍耶」

明初又叫做「東番」,後來則有「雞籠山」、「北港」、「笨港」、「臺灣窩」等諸種稱謂

明代萬曆年間,才開始有「臺灣」之稱

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收復臺灣,曾改名為「東郡」

其子鄭經繼位時,即更名為「東寧」

清朝更名為「臺灣」,並設定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這是臺灣的正式定名。

臺灣在古代曾被稱為「夷洲」、「琉求」。據三國東吳人氏沈瑩所著《臨海水土誌》稱:夷洲在臨海郡(即今浙江寧海往南一帶)東南兩千裡,由此可以確知「夷洲」即今日臺灣。

《元史·琉求傳》(二百十卷)中寫道:「琉求,在南海之東。漳、泉、興、福四界內彭湖諸島,與琉求相對。

」可見,琉求即指臺灣。歷史上,「琉求」還被寫作「流求」、「琉球」等。明代,臺灣被稱作「雞籠」,並已開始使用「臺灣」這一稱呼。

當時的「琉球」指現在的琉球群島。在明代,琉球群島不屬日本,有自己的政權。詳見《明史·雞籠傳》和《明史·琉球傳》。

三國時,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萬餘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州」。詳見《三國志·吳志·孫權傳》。當時孫權的這支部隊在臺灣駐紮了一年時間,後因軍士水土不服才返回大陸。

詳見《臨海水土誌》。這是臺灣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政權統治及駐軍記錄。

《隋書·流求傳》載:公元607年、610年,隋煬帝(楊廣)曾兩次派人到當時稱為「流求」的臺灣島。第二次率兵萬餘人,從廣東潮州起航,經一個多月的航行,到達流求時,流求人以為是大型商旅,「往往詣軍中**」。

這是中**隊第二次來到臺灣。

《元史·琉求傳》載:元祖至元二十八年九月,海船副萬戶楊祥請以六千軍往降之......冬十月,乃命楊祥充宣撫使,給金符,吳志鬥禮部員外朗,阮鑑金部員外朗,並給銀符,往使琉求。

這就是忽必烈派人到臺灣宣撫的記錄。

元代在澎湖設立巡檢司,並課稅。汪大淵《島夷志略》記載曰,澎湖「地隸晉江縣,至元年間,立巡檢司」,「職巡邏,專捕獲」,兼辦「鹽課」。

明代,日本曾企圖進攻「雞籠」,琉求國派使者通知中國防備。《明史·琉求傳》載:四十四年,日本有取雞籠山之謀,其地名臺灣,密邇福建。

尚寧遣使以聞,詔海上警備。臺灣位於大陸與琉球之間,從這裡可以看出,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不是琉球的領土。

明朝在澎湖駐軍。《明史·兵三》中記載:天啟中,築城於澎湖,設遊擊一,把總二,統兵三千,築炮臺以守。

明朝中葉,福建巡撫黃承玄基於當時倭寇侵擾中國,提出要加強澎湖防衛,並隨時察視臺灣。當時臺灣北部的居民主要居住在雞籠和淡水兩個漁港,為防禦的重點。詳見《明經世文編·黃承玄》。

2023年,沈有容率軍到臺灣,驅逐倭寇。詳見《東番記》。

明末,盤踞在臺灣的海盜鄭芝龍降明。經福建巡撫熊文燦的批准,鄭芝龍從福建向臺灣移民。鄭芝龍是鄭成功的父親。詳見《賜姓始末》

3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的名稱由來很多,其中之一為南臺灣原住民西拉雅族的「taian」或「tayan」,為「外來者」之意[8];荷蘭時期稱臺灣為「taioan」,以音譯轉寫為漢字「大員」、「臺員」、「大灣」或「臺窩灣」,這些名稱原本是指現今的臺南地區,後來演變為整座島嶼的名稱。另外日本古代對臺灣稱呼為高砂、高砂國。[9]

臺灣有另一個名稱叫「福爾摩沙」,在16世紀當時的葡萄牙船隻在經過臺灣海面時,從海上遠望臺灣,發現臺灣島甚為美麗,於是高呼「ilha formosa!」,在葡萄牙語的「formosa」為『美麗』之意,「ilha」為『島嶼』之意,故翻譯為美麗之島,因此「福爾摩沙」取葡萄牙語「formosa」音譯而來,在2023年代前是歐洲國家對臺灣的主要稱呼。 [10]

臺灣正式名稱為「臺灣」,而「臺」為繁體字,但與「臺」通用,現今民間與**多用「臺灣」[11],在部分官方檔案中也使用「臺灣」[12]。而中華****府與***、行政院新聞局亦曾在***的第十一任**任期內在官方名稱加註為中華**(臺灣)。[13]不過在馬英九就任中華**第十二任**後,這些**上的括號「臺灣」加註已經陸續去除。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則經常使用島上最大都市和****所在地臺北代指臺灣。

4樓:臺灣文慧商諮

很多人都說...進來看看有沒有說錯的!!呵呵

請問清津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如果是日本的,那就是樓上說的。如果是中國的,那麼此地以前應該是個港口,至少是個碼頭或渡口,津就是渡的意思 津 是渡口的意思。清津 就是清潔如水的意思。她五行缺水所以名字要倆個帶水的 這兩個字應該就是在這樣的原因下選出來的 不記得在詩歌文集裡有這個詞出現 關青霖 這名字怎麼樣?含義是什麼?用字分析 青...

雅婷是什麼意思雅婷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

讀音 y t ng 釋義 雅,文雅 不俗氣 美好 標準。象徵文雅 正直。婷 婷字主要指人的美麗漂亮或美女,也用於形容優美 雅緻,如婷婷嫋嫋 婷娉。吉祥與智慧的象徵。造句 下後,樑夢君輕輕地拭著王雅婷臉腮上的淚水,溫聲地問。高中時期是柔弱女學生的許雅婷,靠著決心和毅力鍛練體能,成為臺灣海軍陸戰隊女嬌蛙...

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請問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

tuxedo tqk5si deu n.男士無尾半正式晚禮服 tuxedo tux.e.do ahd t k s d d.j.t k6si8dou k.k.t k6sido n.名詞 複數 tux.e.dos或 tux.e.does a man s dress jacket,usually bl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