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管鮑之交這個典故的譯文

2021-03-07 00:36:08 字數 5078 閱讀 6547

1樓:商標太子

管仲,名夷吾,是穎上人。他年輕的時候,常和鮑叔牙交往,鮑叔牙知道他賢明、有才幹。管仲家貧,經常佔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很好地對待他,不因為這些事而有什麼怨言。

不久,鮑叔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以後,桓公讓魯國殺了公子糾,管仲被囚禁。於是鮑叔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後,在齊國執政,桓公憑藉著管仲而稱霸,並以霸主的身份,多次會合諸候,使天下歸正於一,這都是管仲的智謀。

管仲說:「我當初貧困時,曾經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財利時自己總是多要一些,鮑叔並不認為我貪財,而是知道我家裡貧窮。我曾經替鮑叔謀劃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頓不堪,陷於窘境,鮑叔不認為我愚笨,他知道時運有時順利,有時不順利。

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國君驅逐,鮑叔不認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機。我曾經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小,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需要贍養。

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之殉難,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不認為我沒有廉恥,知道我不因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生養我的是父母,真正瞭解我的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了管仲以後,情願把自身置於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幹,反而讚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2樓:紅塵小楓葉

管鮑之交 ( guǎn bào zhī jiāo )

解 釋 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 處 《列子·力命》:「生我者也,知我者鮑叔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事例 前與蘇子瞻山河訂誓,本為~,名位相傾,頓起孫龐之隙。 ★明·陳汝元《金蓮記·詩案》

用 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 生死之交

反義詞 點頭之交

典 故從前,齊國有一對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

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

」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麼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係的。

」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

「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

」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公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公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公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齊王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

「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

」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麼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說:"我當初貧窮時,曾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替鮑叔辦事,結果使他處境更難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利有不利。

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親。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卻被囚受辱,鮑叔不認為我不懂得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於天下為恥。

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管仲以後,自己甘願做他的下屬。鮑叔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吃俸祿,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讚美管仲的才幹,而讚美鮑叔能瞭解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平生修得隨緣性 粗茶淡飯也知足

後來,大家在稱讚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管仲:春秋時齊國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稱管敬仲。

據說他早年經營商業,後從事政治活動。在齊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的鬥爭中,管仲曾支援公子糾。小白取得君位後,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輔佐齊桓公,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齊國,並在國中設立各級軍事組織,規定士、農、工、商各行其業;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對井田「相地而衰徵」(見先秦租稅),並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

鮑叔牙:又稱鮑叔,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少時與管仲友善,曾一起經商。

齊襄公亂政,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國,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國。齊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桓公囚管仲,鮑叔牙知道管仲之賢,舉薦管仲替代自己的職位,而自己則甘居於管仲之下,齊國因為管仲的治理而日漸強盛。

「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瞭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鮑叔牙早年合夥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

鮑叔牙毫不計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負擔大,還問管仲:「這些錢夠不夠?」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

「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參軍作戰,臨陣卻逃跑了,鮑叔牙也沒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為牽掛家裡年老的母親。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當時齊國朝政很亂,王子們為了避禍,紛紛逃到別的國家等待機會。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王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王子小白。

不久,齊國發生**,國王被殺死,國家沒有了君主。王子糾和小白聽到訊息,急忙動身往齊國趕,想搶奪王位。兩支隊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為了讓糾當上國王,就向小白**一箭,誰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帶上的掛鉤,沒有傷到小白。

後來,小白當上了國王,歷史上稱為「齊桓公」。

齊桓公一當上國王,就讓魯國把王子糾殺死,把管仲囚禁起來。齊桓公想讓鮑叔牙當丞相,幫助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為自己沒有當丞相的能力。

他大力舉薦被囚禁在魯國的管仲。鮑叔牙說:「治理國家,我不如管仲。

管仲寬厚仁慈,忠實誠信,能制定規範的國家制度,還善於指揮軍隊。這都是我不具備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只能請管仲當丞相。」齊桓公不同意,他說:

「管仲當初射我一箭,差點把我害死,我不殺他就算好了,怎麼還能讓他當丞相?」鮑叔牙馬上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是不記仇的。

更何況當時管仲是為王子糾效命。一個人能忠心為主人辦事,也一定能忠心地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稱霸天下,沒有管仲就不能成功。

您一定要任用他。」齊桓公終於被鮑叔牙說服了,把管仲接回齊國。

管仲回到齊國,當了丞相,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王中的霸主。

鮑叔牙死後,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鮑叔牙對他的理解和支援,他感嘆說:「當初,我輔佐的王子糾失敗了,別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卻甘願被囚困,鮑叔牙沒有恥笑我沒有氣節,他知道我是為了圖謀大業而不在乎一時之間的名聲。生養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鮑叔牙:(?-前644)

春秋時齊國政治家,亦稱「鮑叔」、「鮑子」。以善於知人著稱。相傳為夏禹後人,杞國(春秋中期在山東新泰)公子敬叔之子。

敬叔仕齊,采邑於鮑(今濟南歷城鮑同山一帶),故為鮑氏。(據《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載)

鮑叔牙少年時與管仲友善,相互十分了解。齊襄公時,叔牙輔佐公子小白。後因襄公為政無道,叔牙知齊國將亂,即隨公子小白逃奔莒國;管仲則隨公子糾逃奔到魯國。

襄公被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桓公任命叔牙為相,叔牙辭謝,保舉管仲。他說:

「您要治理齊國,我與高傒可勝任;若想稱霸諸侯,非管仲不可。」他勸小白別計一箭之仇,請回管仲,委以重任。齊桓公採納了他的建議。

後來齊國經管仲的改革,日漸富強,稱霸諸侯。管仲相齊時,叔牙甘居其下,一起治理國政。管仲下世後,鮑叔牙繼管仲為相,週年而歿。

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牙遂以能知人為世人所稱道。故後世言人之相知,譽稱「管鮑」。相傳鮑叔牙死後葬於今歷城鮑山下。

原文: (選自司馬遷《史記.管仲列傳》

管仲夷吾①者,潁上②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③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④,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⑤,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選自《史記·管晏列傳》)

譯文:管仲,又名夷吾,潁上人。青年時經常與鮑叔牙交往,鮑叔知道他有賢才。管仲家境貧困,常常欺騙鮑叔,鮑叔卻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將這事聲張出去。

後來鮑叔服事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糾。到了小白立為桓公的時候,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鮑叔就向桓公保薦管仲。

管仲被錄用以後,在齊國掌理政事,齊桓公因此而稱霸,多次會合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謀略。

管仲說:「當初我貧困的時候,曾經同鮑叔一道做買賣,分財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鮑叔不將我看成貪心漢,他知道我貧窮。我曾經替鮑叔出謀辦事,結果事情給弄得更加困窘和無法收拾,而鮑叔不認為我愚笨,他知道時機有利和不利。

我曾經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國君斥退,鮑叔不拿我當無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運。我曾經三次打仗三次退卻,鮑叔不認為我是膽小鬼,他知道我家中還有老母。公子糾爭王位失敗之後,我的同事召忽為此自殺,而我被關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鮑叔不認為我無恥,他知道我不會為失小節而羞,卻為功名不曾顯耀於天下而恥。

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啊!」

管鮑之交意思,管鮑之交是什麼意思?

管鮑之交 gu n b o zh ji o 解 釋 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出 處 列子 力命 生我者也,知我者鮑叔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西漢 司馬遷 史記 管仲傳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事例 前與蘇子瞻山河訂誓,本為 名位相傾,頓起孫龐之隙。明 陳汝元 金蓮記 ...

管鮑之交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據說,周初分封了幾百個諸侯國,到春秋時期只剩下一百多個,先後出現了五個霸主,這就是歷史書上所說的春秋五霸。一種說法是 齊桓公 晉文公 宋襄公 秦穆公 楚莊王。齊桓公最先當上了霸主。齊國稱霸,與齊國的大政治家管仲分不開,齊桓公稱霸主要靠了他的幫助。但把管仲推薦給齊桓公的,是鮑叔牙。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

讀了伯牙鼓琴管鮑之交你有什麼感悟

俞瑞,字伯牙,戰國時的 家,曾擔任晉國的外交官.俞伯牙從小就酷愛 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 壯美神奇,從中領略 的真諦.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創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 然,有許多人讚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