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夜觀天象觀的是什麼夜觀天象是在觀什麼?

2021-03-07 05:33:48 字數 6166 閱讀 7135

1樓:黛妮

一、"夜觀天象",的「觀」是——看、或者觀察

的意思。

二、釋義:

眼睛所看到的星星,絕大部分都是恆星,恆星構成了星空的主體。所有恆星的位置都是相對固定的,運動規律也是非常簡單的。所以對恆星觀測的內容也比較少,神祕性也小,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計時,一是為其他天體提供位置參考。

關於計時,是看北斗星的斗柄,有這樣四句話:「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北斗星的斗柄彷彿一根巨大的指標,在天空轉動,隨時標示出當前的日期。

對於有經驗的觀測者,只憑觀測斗柄指向,就可以大致判斷當前的節氣。對於現在人來說,這一點似乎不值一提,不過在古代,曆法系統沒有這麼發達,也沒有這麼準確,看星斗定時是有其作用的。

更有內容的觀測,來自所謂「五星、七政」。「五星」即五顆肉眼可見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七政」是在「五星」的基礎上增加太陽和月亮。

對他們的觀察,離不開對他們所在位置的描述。這就是恆星觀測的第二部分內容。我們都聽說過所謂的「二十八星宿」,所謂「宿」,就是指行星和日月暫時在此「住宿」的意思。

由於恆星的相對位置不動,形成了一幅天空地圖,「七政」們執行到**,可以用此來描述。這二十八宿,又分為四個大區:東方青龍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北方玄武七宿。

並且,每個星宿對應著不同的人間地理位置。二十八宿,是黃道星宿,與西方天文的黃道十二星座大致相對應,五星、七政的執行基本在其中,但行星有時會有比較大的張角,所以也會執行到其他星座中(古代稱作星官)。

月亮是夜晚最顯眼的天體,月相圓缺的變化直接和農曆的日期對應。對月亮的觀測,大約也有兩個方面意義。一個是在一定程度上**天氣,一個是**日月食。

從月亮來**天氣,有一些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有一句古語說「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如果月亮周圍出現光暈,就說明第二天颳大風的可能性很大。不知道諸葛亮借東風的當晚是否也有「月暈」的跡象。

這多少還是能讓人想象出一些原因的,比如出現光暈,可能意味著空中的水氣含量比較大,也許和溫度也有一些關係,也許是會有風雨出現。但還有一些,似乎更加神祕,比如《尚書·洪範》中提到過:「箕星好風,畢星好雨,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詩經·小雅》中也對此進行印證:「月離於畢,俾滂沱矣」。都在說月亮運動到畢宿(按現代星座劃分為金牛座的一部分)位置,則會有大雨出現。

究竟是不是這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證一下。

**日月食,是靠精細的計算月亮和太陽的運動位置和趨勢,如果他們靠得太近,自然就會發生日月食的現象。這只是普通的技術工作,古代有專門的天文官負責觀察和計算。如果出現漏報和誤報,都是重大失職。

內容最豐富的觀察,是對「五星」——

水星也稱為辰星。

金星也稱為明星,又名太白,黎明見於東方叫「啟明」,黃昏見於西方叫「長庚」。

木星也稱為歲星。

火星也稱為熒惑。

土星也稱為鎮星或填星。

這五顆星的執行規律又可以分為兩類:水星和金星在太陽系中處於地球內側,他們在地球上的視覺角度不會離開太陽太遠。所以只能在黃昏或黎明出現。

而其他三星,則可以出現在遠離太陽的位置上。他們以相對難以計算的規律執行於不同的星宿,注意,每個星宿都對應著人間不同的地理位置。這種對應,稱為「分野」,現在看來,多少有些牽強。

比如:鬥宿、牛宿對應地上的揚州;箕宿、尾宿對應地上的幽州;心宿、房宿、氐宿對應地上的豫州(戰國時期的宋),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夜觀天象應該是心的世界的範圍。實際上東方文化是對心的世界研究的文化,是內視的文化(也就是眼睛向內看的,與我們睜開眼睛向外看正相反),內視文化需要特別的有基礎的人,通過長期訓練才能具有這樣的能力。所以我認為夜觀天象應該是心的世界的範圍,而不是我們普通的睜開眼睛看天的過程。

二、中國道教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在心的世界範圍內,通過長期的修行,達到天人合一的過程。天人合一當然包括與日月星的合一。所以老子的《道德經》在講道的同時,也說了大量的帝王之道。

可以說帝王世界只是道中的一部分,而帝王世界對應變化也就是天人合一的一部分了。而夜觀天象所觀的日月星的變化,正對應帝王世界的變化,所以夜觀天象應該是天人合一的一部分。也就是有特別能力的人通過特殊形式**與帝王世界對應的日月星的變化,稱之為夜觀天象。

三是我們夢裡可以夢到日月星的天象,古代的解夢書中也記述了夢裡日月星的變化對應人事的變化的問題。夢是心的世界的一部分,由此也可以佐證夜觀天象與心的世界有關。

四是修行的過程可以在似夢非夢的狀態看到有日月星的天象,可以看到天空佈滿複雜的文字,每個字都象許多字的組合,反正不認識。當然也有日月星的變化,對應了世間的人事變化。當然能成為夜觀天象裡的星星的,對應世間都不是普通的百姓。

通過以上,我認為夜觀天象不是迷信的範疇,是特定的人通過特定形式,能特定世界進行的一種研究。但由於東方文化的特點,這些東西對沒有一定基礎的人是傳不下來的。我們現在是眼睛向外觀察的科學時代,對比那些內觀方式研究世界的東方文化,東方文化的內容當然顯然荒謬,所以被定為迷信一類的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們看《道德經》感覺這本書是非常嚴肅地在講一個世界的規律,但與我們眼睛的世界對應起來又不一致,實際上道德經講述的是心的世界的內容,心的世界與我們眼前的世界是象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用現代科學否定他,但我們幾千年都沒有消滅他,即使現在的時代西方也有大量的人在研究他,因為他提示的是一個世界的規律,只是我們已經失去了研究的方法,我們失去了通向東方文化的路了。而佛經也是這樣的,只不過佛經側重於解脫。

3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看星星吧,看星星的多少,清晰度,和閃爍頻率,還有風向

4樓:匿名使用者

是根據道德經的,說能通過觀察日月星的天象,來預知未來

夜觀天象是在觀什麼?

5樓:唯一綠色

大家知道,我們所看到的星星,絕大部分都是恆星,恆星構成了星空的主體。所有恆星的位置都是相對固定的,運動規律也是非常簡單的。所以對恆星觀測的內容也比較少,神祕性也小,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計時,一是為其他天體提供位置參考。

關於計時,是看北斗星的斗柄,有這樣四句話:「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北斗星的斗柄彷彿一根巨大的指標,在天空轉動,隨時標示出當前的日期。

對於有經驗的觀測者,只憑觀測斗柄指向,就可以大致判斷當前的節氣。對於現在人來說,這一點似乎不值一提,不過在古代,曆法系統沒有這麼發達,也沒有這麼準確,看星斗定時是有其作用的。

更有內容的觀測,來自所謂「五星、七政」。「五星」即五顆肉眼可見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七政」是在「五星」的基礎上增加太陽和月亮。

對他們的觀察,離不開對他們所在位置的描述。這就是恆星觀測的第二部分內容。我們都聽說過所謂的「二十八星宿」,所謂「宿」,就是指行星和日月暫時在此「住宿」的意思。

由於恆星的相對位置不動,形成了一幅天空地圖,「七政」們執行到**,可以用此來描述。這二十八宿,又分為四個大區:東方青龍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北方玄武七宿。

並且,每個星宿對應著不同的人間地理位置。二十八宿,是黃道星宿,與西方天文的黃道十二星座大致相對應,五星、七政的執行基本在其中,但行星有時會有比較大的張角,所以也會執行到其他星座中(古代稱作星官)。

月亮是夜晚最顯眼的天體,月相圓缺的變化直接和農曆的日期對應。對月亮的觀測,大約也有兩個方面意義。一個是在一定程度上**天氣,一個是**日月食。

從月亮來**天氣,有一些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有一句古語說「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如果月亮周圍出現光暈,就說明第二天颳大風的可能性很大。不知道諸葛亮借東風的當晚是否也有「月暈」的跡象。

這多少還是能讓人想象出一些原因的,比如出現光暈,可能意味著空中的水氣含量比較大,也許和溫度也有一些關係,也許是會有風雨出現。但還有一些,似乎更加神祕,比如《尚書·洪範》中提到過

:「箕星好風,畢星好雨,月之從星,則以風雨。」《詩經·小雅》中也對此進行印證:

「月離於畢,俾滂沱矣」。都在說月亮運動到畢宿(按現代星座劃分為金牛座的一部分)位置,則會有大雨出現。究竟是不是這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證一下。

**日月食,是靠精細的計算月亮和太陽的運動位置和趨勢,如果他們靠得太近,自然就會發生日月食的現象。這只是普通的技術工作,古代有專門的天文官負責觀察和計算。如果出現漏報和誤報,都是重大失職。

內容最豐富的觀察,是對「五星」——

水星也稱為辰星。

金星也稱為明星,又名太白,黎明見於東方叫「啟明」,黃昏見於西方叫「長庚」。

木星也稱為歲星。

火星也稱為熒惑。

土星也稱為鎮星或填星。

這五顆星的執行規律又可以分為兩類:水星和金星在太陽系中處於地球內側,他們在地球上的視覺角度不會離開太陽太遠。所以只能在黃昏或黎明出現。

而其他三星,則可以出現在遠離太陽的位置上。他們以相對難以計算的規律執行於不同的星宿,注意,每個星宿都對應著人間不同的地理位置。這種對應,稱為「分野」,現在看來,多少有些牽強。

比如:鬥宿、牛宿對應地上的揚州;箕宿、尾宿對應地上的幽州;心宿、房宿、氐宿對應地上的豫州(戰國時期的宋),等等。

而這五顆星也具有不同的含義。比如火星(熒惑)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戰爭和災難,如果移動到心宿(按現代星座劃分為天蠍座的一部分),就稱為熒惑守心,被人認為是不祥之兆,尤其對於豫州地區來說,更加不祥。

《史記》中曾經記錄戰國時期一個有名的故事:「三十七年,楚惠王滅陳。熒惑守心。

心,宋之分野也。景公憂之。司星子韋曰:

「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

」曰:「可移於民。」景公曰:

「君者待民。」曰:「可移於歲。

」景公曰:「歲饑民困,吾誰為君!」子韋曰:

「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火星侵入心宿,心是宋的分野。宋景公很擔心。司星(專門負責觀星的**)子韋說:

「把災禍移給相國吧?」景公說:「相國是我的股肱。

」「移給百姓?」景公說:「百姓是為君之本。

」「移給年歲?」景公說:「年歲不好,百姓就會睏乏,我還給誰當君主啊!

」司星子韋說:「您這三句有君主之德的話,上天會聽到的,熒惑應該會移走的。」於是他們等了一陣,果然移了三度。

這個故事說明天象並非其決定性的作用,宋景公的仁德之心就改變了預定的天象災害,天象隨之改變,天人合一是中國人的一種典型思維方式。

更為神奇的是,所有的行星,基本都按照同一個方向運動,但在某個特定的時期,從地球上看來,會出現「逆行」現象,即反方向運動。這更為古代觀星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除了剛才所說的分野對應,不同的星宿還有許多具體含義,充分發揮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比如我們經常聽到一個成語,氣衝牛斗。牛與鬥就是天上的兩個星宿。

「牛宿六星,天之關樑,主犧牲事」;「南斗六星,天廟也,一曰天機」。這種對應的具體說法很多,相互矛盾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在具體應用時,主觀色彩還是很強的。

再舉一個三國演義中的例子: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用許攸之計去燒袁紹囤積在烏巢的糧草。當晚袁紹的謀士沮授,「仰觀天象。

忽見太白(金星)逆行,侵犯牛、鬥之分,大驚曰:『禍將至矣!』」雖然沮授從天象上看出了問題,但袁紹並不信任他,所以仍然失敗了。

太白(金星)如果逆行,一般象徵災禍。

其他觀星的現象,還包括觀察各種天文或者天氣現象,而其中以客星、彗星、流星為主。

客星普遍認為就是現在所說的超新星。宋至和元年(公元2023年)出現在金牛座天關星附近的超新星,這應該是有關客星最著名的記錄了。這顆超新星爆發後達兩年之久才變暗。

《宋會要》中記載道:「元年三月,司天監言客星沒,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東方,守天關,晝見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見二十三日。

」而彗星則比較有趣了,「彗星襲月」即彗星的光芒掃過月亮,古人認為是災難的徵兆。例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就提到:「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

對流星的觀察,也有很多記錄。《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

」這是關於流行雨的記錄。古人很早就知道流星和隕石的關係,《史記》中有個有名的例子:「(秦始皇)三十六年,熒惑守心。

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史記》在這裡非常客觀,很清楚地知道上面的字不是隕石帶來的,而是有人故意刻上去的。

客星、彗星、流星,這些天文現象,由於出沒無常,往往和人間的吉凶禍福關係不很密切,其觀測的天文意義多於**意義。

中國的史書往往有「天文志」這一部分,上面有許多觀星和**吉凶的記錄。如果斷然認為這些都是迷信,只怕也是不夠客觀的。因為日月五星都是執行在地球周圍的質量巨大的天體,他們與地球的相對位置關係的變化,很可能確實對地球上的生命有一些影響。

而客星由於距離地球非常遙遠,彗星與流星的質量又非常小,所以對人類的影響似乎難以看到。這樣看來,夜觀天象多少還是有些科學道理的。

人生觀的核心是什麼啊人生觀是什麼,人生觀的核心是什麼

人生觀的核心是指對人生的看法,活著的意義,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條件和社會關係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的世界觀制約。人生觀的主要內容包括人生目的 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

平安夜的意義是什麼平安夜的意義

平安夜的意義 蘋果的 蘋 與平安的 平 同音,於是中國人寓以蘋果 平安 的吉祥含義。在西方,平安夜也叫聖誕之夜,必不可少的慶祝活動就是聚會。大多數歐美家庭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化妝舞會,通宵達旦地慶祝聖誕夜是一個幸福 祥和 狂歡的平安夜 團圓夜,期待著聖誕節的到來。據說聖誕之夜,聖誕老人會悄悄地給孩子們...

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四者之間是統一整體,密不可分,但是價值觀決定了後三者,後三者對價值觀又有影響 希望對您有幫助 宇宙觀是你對宇宙起源和發展的一種認識 世界觀是將認識的物件縮小到了地球,是你對地域與國家起源和發展的認識人生觀是你對人生的物質發展和精神發展的認識,二者的依託關係和相互促進關係 價值觀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