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琴的問題

2021-03-07 08:07:31 字數 4956 閱讀 7327

1樓:匿名使用者

古琴一般是木材做的,有個焦尾琴的故事,不就是說著名琴家蔡邕極愛琴又懂琴,聽木材燃燒的聲音而知那是做琴的好材料的嗎。

就琴的材料上來說 ,這兩篇文章並沒有矛盾。劉禹錫說素琴,並沒有說不是木材做的。白居易說絲桐合為琴,更指明瞭琴是桐木做的。絲是指琴上的弦。

在表達的意思上,兩人也都是對琴持贊意的。劉禹錫說:「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和「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刑」,表明他將琴和經看作是自己喜歡的高雅的東西,而一般的絲竹是亂耳的俗樂。

白居易的詩更是對琴的讚歌,這從他這首詩的意思就可知:

他說琴是以絲桐製成,並說琴起源於上古,有悠遠滄桑之聲。琴聲淡雅,但現今世人多好繁曲淫聲,故好淡雅琴音的知音稀少。因而琴上的玉徽的光彩褪盡了,朱弦也是落了一層灰土。

因為早已經沒有人去彈奏了。這種廢棄由來已久,中古以下,聖樂多廢。只是尚有傳承。

琴為禮器,不可輕率,不可妄作。況且即使彈了也沒有人聽,曲高和寡,世俗之人不識高雅之音。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主要是因為羌笛、秦箏這些俗樂啊。

白居易是借琴表達自己高雅的思想情懷,批判那些官場上傾軋的俗人,寄寓自己政治上的失意。 他是贊琴,並以琴喻己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琴」,是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彈拔樂器之一,現稱古琴或七絃琴。古琴的製作歷史悠久,許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與神奇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樑」、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

這四張琴被人們譽為「四大名琴」。現在,這名揚四海的「四大名琴」已成為歷史的陳跡,但它們對後世的影響並沒有消失。

古琴的製作,首先要從選材講起。

古琴的選料,講究:輕、鬆、脆、滑。輕字指木質要輕;鬆是指選用的木材要鬆透;脆是指選材要有脆性;滑則是指用料經打磨後要光滑。這是對琴材的必然要求。

斫琴的木材一般講究用老木。首先,琴人彈老木製的琴不易有火氣,其次,與新木材相比,老木不易變形、開裂,木性相對比較穩定。

老木的**有老房樑、出土的棺木等等,但是棺木由於長年埋在地下,終年吸收地氣,陰氣十足,而且敗棺也常裂,用此材做琴前最好先放置

六、七年,行家稱為返陽。此外,老木並非越老越好,如橫劃木紋時木材掉面,則此木已朽,不堪再用,且木材一老,原有木性改變很多,所以選木以老而不朽為妙。

琴材的底面一般比面板要硬,也有底板和麵板用相同木種的。以下,就分不同的部位講一下琴材的選取。

面 板面板要選擇紋理順直的材質。此外木材近地音易濁,不清亮,不脆,而靠木梢則音易飄,因此取中段最好,也最貴重。

可用來斫琴,作面板的木材種類很多,如桐木、雲杉、白松、澀木等都可作面板,不過木質硬的要用料薄一點,而木質鬆軟的用料則相應要厚一點。舊時個別有用樟木面,也有用桐 木(音)。樟木接近鐵梨,色淡,發黃,也有人稱之為硬 木,而桐 木則發黑,發暗。

琴材要年久乾燥才不易變形,其木曲直已定,又加堅燥扣擊其面而聽其聲,聲堅勁清響,因此有人選梁木、樑柱或木電線杆作琴材。這些都適合作面板,也可作底,但作面板尤佳。

老木越來越不易得,現在為節省時間琴材多用新木火不錯!,然火不錯!的木材音質燥,用放大鏡觀察,則木材中纖維已斷,而自然風乾的木材則木紋完整,因此後者音色相對要更好。

琴 底楓木、色(shai,三聲)木:此兩種木材作古琴的底板音色會很好,這也是製作小提琴底板的材料,但色木較易變形,如熱處理方面做得不好就無法保證質量。

松木:白松做底是不錯的材料,小提琴面就是用的白松。落葉松也可,但落葉松易裂。事實上除白松外的松木基本都易裂。

黃花鬆:闊葉材,重量好,但也易裂,注意制琴時要選用無裂隙之材為好。

黃菠蘿(音):這是東北產的一種木材,紋理粗糙,木紋接近椿木,顏色發紅,比金絲楠木的味道要好聞。它的應力好,用來制琴底聲音也不錯。

金絲楠:此木較香,硬度適宜做底,然而它會受氣候影響產生微變。

椿木:椿木分香椿、臭椿、白椿。椿木本身有一定硬度、脆性,易斷不彎,力超則斷,在古琴應用上聲音還是不錯的,其中以香椿為好,無雜味,材質上比前述幾種松木略硬。

梓木:又稱廣梓木,色如紫檀,重量則較輕,其中有黑芯木,發聲較好。

花梨木:一般做高階琴的底材,聲音不錯。

紅木:不宜制琴,因其音死,共鳴少。

當然,上面說過,木材很老時,原有木性已變,則無所謂何木,敲擊有響,木材不裂,就完全可以用作底材。

總之木以老為貴。

附 件附件包括嶽山、承露、軫池板、琴軫、冠角(焦尾)、雁足、尾託等。

附件的選材以象牙第一,玉石次,紫檀木再次之,此下為老紅木,花梨,棗木。次品則有色木和硬雜木等。實際上古琴附件用得最早的是棗木,紅木等是外來的材質,中國本土並不出產。

個別的古代還曾有在嶽山上鑲金、象牙等材質的,琴軫也有用景泰蘭的,成套的附件則以玉為主,有極少量的以珍貴的翡翠為材。

徽徽的取材有金、銀、玉、瓷、石決明、蚌、塑料?穴如珠光玻璃?雪等,目前以蚌居多。

灰 胎古代只有天然漆(又稱大漆),大漆與泥土相排斥,不發生化學反應,對古琴起著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護木頭,那些年代久遠的古琴能很好的保留至今,大漆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大漆在琴上的應用最為廣泛。

目前制琴用的漆還有以下幾種

硝基清漆:這種漆硬度相對較高,光亮度大。

還氧樹脂漆:漆中含有快乾劑,快乾劑越多漆乾的越快,但是漆脆。

聚胺脂漆:有氣味且甚重,而且毒性較大

還有腰果漆、過濾大漆、合成大漆等。

需要注意的是生漆是活性的自然漆,含有植物酵素酶,有毒性,會使**過敏因此避免直接接觸,若不小心觸及**用油擦去就好。敏感的人連聞漆氣也會過敏,因此須帶上口罩與塑膠手套工作。過敏情形因人而異,經常上生漆的人就不會有過敏現象,在夏天上漆時要注意通風,人在風源處施工,並選擇早晚溫度低時上漆,以避免夏天生漆所散發的毒氣,會造成**過敏起疹,奇癢難耐。

3樓:匿名使用者

古法斫琴,對琴材要求非常苛刻,由於生態及環境的破壞,最重要的材料——符合斫琴的木材或極匱乏,或受到保護,難以採用。因古琴琴材的差異性,古人對琴材及音韻總結有「四善」(蒼、鬆、脆、滑)和「九德」(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之說。古琴音色各俱千秋,是古琴**魅力之一。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說「以琴言之,雖皆清實,其間有聲重者,有聲輕者,材中自有五音」。古琴琴材通常以梧桐木為主,面桐底梓最為常見,此外尚有旬木、漆木、松木、荔枝木、伽陀羅木、杉木、楸木等皆可做為琴材。《詩經·定方之中》載:

「樹之榛慄,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以桐梓為琴材歷史悠久。但是,由於環境、生態的原因,梧桐特別是成材的梧桐極為稀少。

而且,「琴雖用桐,然須多年木性都盡,聲始發越。」斫琴所用以舊材為好,舊材更是難得。

以杉木斫琴,也比較常見,《夢溪筆談》載:「嘗見越人陶道真蓄一張越琴,傳雲古冢敗棺杉木也,聲極勁挺」 。唐張越用杉木斫琴此可為一旁證。

杉木為常綠喬木。木質輕柔,紋理平直細密,森色微白或淡黃,不翹不裂。大致分為油杉(黃杉、錢杉)、灰杉(糠杉、芒杉、泡杉)、線杉(柔葉杉)三類。

唐琴「飛泉」、南宋「鬆雪」等等,所見多有。但是,如《夢溪筆談》所載,杉木也是以生長年份長且經長期老化才適應斫琴。生長年份長的杉木雖然目前還比較多,但是,多數在禁止砍伐的保護區。

民間斫琴欲求適合的琴材幾無可能。

古琴髹漆所用為大漆,又稱國漆,由於成本高昂,擦漆技藝本身也流傳不廣瀕於失傳,所以,當代斫琴或者是用化學漆,或者是雖用大漆而工藝相當粗糙,與古琴髹漆工藝之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古琴藝術諸多審美情趣之一,就是琴作為「器」,有其獨特之美,是斫琴工藝的重要成果。簡單說來,琴作為器物之美,有考究的琴材之美、大漆工藝及斷絃之美、絲絃的音色之美和琴的「十友」等。

琴象天地萬物,斫琴選材,自然也有陰陽之說。琴面與琴底,都是以分別屬陽與屬陰的兩種木材斫制而成。桐木屬陽,置於上,斫成琴面。

梓木屬陰,置於下,斫成琴底。就木質而言,桐木鬆軟,製作琴面能使琴的音色更美。而梓木堅硬,製作琴底能使琴堅牢不易變形。

自古斫琴以桐梓為材,是有道理的。但琴材也並非非桐梓不可。自唐朝以來,斫琴大師們也在不斷髮現除桐梓以外的良材。

依《琅嬛記》所述,「雷威制琴不必皆桐,每於大風雪中獨往峨嵋,擇鬆杉之優者伐而斫琴,妙過於桐。」宋朝還出現了所謂「純陽琴」,即面底皆桐之琴。據說:

「取其暮夜陰雨之際,聲不沉默」。斫琴重良材,亦重古材。因為古材鬆朽,制琴更能使音韻鬆古清脆。

若「古良材」,則更為難得。如《洞天清錄》所說:「古材最難得,過於精金美玉。

」可見,若古良材所斫之琴,是何等珍貴。由於自古斫琴,必重良材。所以,名家古琴,雖過千百年,而越彈聲越妙。

唐琴表面之漆,為黑色或栗子殼色。漆下的灰胎都是純鹿角灰。其漆層既堅固又有鬆隙,既利於保護琴器,又利於共振,使音色更美。

而其灰胎下,則用葛布自下而包裹,以防面底粘合之處開裂。北宋晚期,出現了八寶灰,如滿天繁星,精美異常。由於製作精良,古琴可越千年而逾美。

同時,琴表面上因長年風化和彈奏時的震動所形成的各種斷紋。主要的有: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紋斷、流水斷、龍鱗斷、龜紋斷等。

斷紋,不僅是古代文物的佐證,同樣也使古琴更加美觀,又使古琴的聲音更加鬆透古雅,音色更妙。

絲絃的特點在於韻長味厚、蒼古圓潤,所謂「音柔而意剛」。古琴還有精緻的配件,包括:嶽山、承露、冠角、龍齦、齦託、雁足、琴徽、琴軫。

有時琴額上也鑲有大塊寶石。一般來說,嶽山、承露、冠角、龍齦、齦託都是用美觀的高檔硬木製成,如:紫檀木、花梨木等。

琴徽一般由玉、金、螺鈿等製成,鑲於琴面。雁足與琴軫的用料主要包括:象牙、玉、犀角、琺琅、牛角、牛骨、紫檀木、花梨木等。

此外,琴有十友之說:冰弦、寶軫、軫函、玉足、絨 、琴薦、替指、錦囊、琴床和琴匣。

宋人朱長文在《琴史》中寫道:「琴有四美:一曰良質,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

」良質與善斫,就是指以上這些古琴的形、質之美。它構成古琴藝術重要的審美情趣與內涵,是古琴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是古琴藝術存在、延續與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合乎古法要求的材料匱乏而昂貴,當代斫琴利用現代技術創造了較多的「替代品」。泡桐代替梧桐,50-100年之後,不但古琴「正音」不出,反而會垮朽不堪彈奏;火燒代替琴材的自然老化,徒有老材之表,而無其「鬆透」之實,用放大鏡觀察,木材纖維已斷,音質燥而劣;化學漆代替大漆,不美觀,不耐用,音色也死;化學膠代替大漆等膠合面、底板和護軫,聲音不鬆透,而且過於結實,使護軫的保護功能降低。這些現代技術的應用,一部分出於降低成品的目的,一部分出於 對傳統斫琴工藝不理解,絕大多數未能提高古琴的品質,可稱現代技術的流弊。

關於吉他琴枕的問題,吉他磨琴枕問題

這是正常現象 大部分的琴都會出現這種問題 你可以去琴行換一個琴枕 或者去買一管玻璃膠 先把琴枕拆下來 之後用玻璃膠把琴絃塗滿了 等他幹了之後用小刀在縫裡切一個像以前那麼深的口子 如果怕再出現這種現象就切得淺一點 最後把琴枕安回去就行啦 建議還是再買一個琴枕吧 不貴 二三十塊錢吧 嘻嘻 比較省事 因為...

關於古代帝王廟號的問題,關於古代帝王廟號的一個問題?

很可惜,你的思考很詳細,但事實還真不是這樣的。一 劉邦的 高祖 並不是廟號,他的廟號反而是 太祖 全稱 漢太祖高皇帝 史記 漢書 都記述了給劉邦確定廟號和諡號的過程 群臣曰 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高祖 一詞來自 史記 高祖本紀 這個 高祖 是從漢武帝的角...

關於木吉他調節琴頸的問題關於木吉他調節琴頸的問題?

琴絃離品過高只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把琴枕取下來磨薄一點再裝到琴上去,這是個技術活,最好別自己動手,去找琴行的人看看。二是買把新的。至於裂痕,那要看有多大了。不過不管怎麼樣建議你去琴行找專業人士弄。哎,其實買琴的時候就應該看看琴絃離品是不是太高了。買回來再處理很麻煩的。good luck 在音孔內側有...